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境外输入病例流行特征,为疫情防治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截至2020年4月1日广州市COVID-19境外输入病例数据,采用Excel 2010和SPSS 19.0软件对数据进行整理与统计学分析。结果 截至2020年4月1日,广州市累计报告COVID-19境外输入病例103例,其中确诊病例92例,无症状感染者11例。境外输入病例确诊数占全国同期11.4%(92/806)。男女性别比为1.58:1(63:40),年龄中位数31(P25P75:22~40)岁,年龄范围11~63岁;职业以商业服务(41/103,占39.8%)及学生(36/103,占35.0%)为主。入境后目的地为非广东省内占43.7%(45/103),涉及19个广东以外省份及直辖市。病例感染来源国主要为英国(27/103,占26.2%),菲律宾(13/103,占12.6%),美国(13/103,占12.6%)和尼日利亚(7/103,占6.8%)。境外输入病例涉及入境航班34条,其中发现病例≥3例的航班10条(10/34,占29.4%),累计航程时间(11.14±0.53)h。29例(29/103,占28.2%)在入境前已出现症状,65例(65/103,占63.1%)在发病前已被管控。发病后被管控病例的自由活动时间为(6.76±0.79)d。境外输入病例的密切接触者人数平均53人,导致境外输入聚集性疫情13起,涉及病例36例(包括境外关联病例1例)。结论 截至2020年4月1日,广州市COVID-19境外输入病例来源分布广泛,尚未发现病例在飞机上传播。COVID-19境外输入疫情早期扩散风险较高,政府加强境外疫情输入防控措施有效降低了社区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不同阶段中,密切接触者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优化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2月21日至9月22日广州市COVID-19病例的密切接触者20 348例,均已接受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针对疫情防控的不同阶段,比较核酸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20 348例密切接触者中,男性12 462例(61.24%),年龄MP25,P75)为31.0(23.0,43.0)岁,核酸检测次数MP25,P75)为2.0(1.0,3.0)次,隔离天数MP25,P75)为12.0(8.0,13.0)d。研究对象经过7次核酸检测后,共确诊病例256例。第1、2、3和第7次核酸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69.14%与99.99%(确诊177例)、89.84%与99.99%(确诊230例)、97.27%与99.99%(确诊249例)、100.00%与99.98%。基于我国COVID-19疫情防控分为3个阶段(国内输入、境外输入和境外输入关联),首次核酸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70.68%、68.00%和67.35%,特异度分别为99.98%、100.00%和100.00%。结论 建议做核酸检测3次,可提高灵敏度并降低假阴性风险。对于广州市COVID-19疫情防控3个阶段,密切接触者核酸检测的灵敏度结果较为一致,但略有降低趋势,这可能与疫情防控后期阶段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增多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 基于传染病动力学模型评估宁波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防控措施的效果。方法 收集截至2020年3月9日宁波市COVID-19疫情个案数据、疾病进程等信息。根据防控策略落实情况,建立SEIR传染病动力学模型,计算基本再生数(R0)和实时再生数(Rt),评估防控效果。结果 宁波市累计确诊COVID-19病例157例,无死亡病例,重症病例比例为12.1%。从暴露到发病(潜伏期)平均(5.7±2.9)d,发病到确诊平均(5.4±3.7)d,从确诊到出院平均(16.6±6.5)d。累计医学观察105 339人,其中居家医学观察者COVID-19感染率为0.1%,集中医学观察者感染率为0.3%,确诊病例在就诊前处于医学观察期者占63.1%。估算R0为4.8。随着防控措施的加强,Rt呈逐渐下降趋势,到2月4日下降至1.0以下,之后持续下降到2月中旬的0.2。结论 通过建立传染病动力学模型,能够有效评估宁波市COVID-19防控措施的效果,为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的临床转归及其影响因素,为优化医疗救治及疫情防控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进程追踪,收集广东省截至2020年3月4日COVID-19确诊病例1 350例的基本人口学特征、既往病史、就诊经过和临床转归等信息,分析确诊病例的临床分型、病程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广东省COVID-19确诊病例1 350例中,临床分型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重症)分别为5.3%(72/1 350)、77.7%(1 049/1 350)、12.1%(164/1 350)和4.3%(58/1 350),粗死亡率为0.5%(7/1 350)。病程时间中位数为23(P25,P75:18,31)d,住院时间中位数为20(P25,P75:15,27)d。出现重症时间中位数为发病第12(P25,P75:第9,15)天,重症持续时间中位数为8(P25,P75:4,14)d。1 066例已出院/死亡病例中,入院轻型病例出现普通型的占36.4%(36/99),出现重型的占1.0%(1/99);入院普通型病例出现重型、危重型的分别占5.2%(50/968)、0.6%(6/968);重型病例出现危重型的占11.4%(10/88)。病例出现重症的影响因素包括男性(aHR=1.87,95% CI:1.43~2.46)、年龄较大(aHR=1.67,95% CI:1.51~1.85)、发病至首诊第2~3天就诊(aHR=1.73,95% CI:1.20~2.50)、合并糖尿病(aHR=1.75,95% CI:1.12~2.73)、合并高血压(aHR=1.49,95% CI:1.06~2.09)。结论 广东省COVID-19病例病程和住院时间普遍较长,且与其临床分型严重程度有关,重症病例主要集中在特定人群,在疫情高发时期,为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需根据隔离和救治等防控需求对病例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山东省境外输入性疟疾流行特征,为及时调整防控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17-2018年山东省疟疾疫情资料、病例个案调查资料及省级参比实验室病例复核资料,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QGIS 2.18软件绘制地图。结果 2017-2018年山东省共报告境外输入性疟疾442例,感染来源主要为非洲地区(占97.96%,433/442)。17个地市均有病例报告,主要集中在济宁市(88例)、烟台市(65例)、威海市(46例)、青岛市(44例)和德州市(42例),共报告285例(占64.48%,285/442)。病例分布于山东省77.37%(106/137)的县(市、区)。每月均有病例报告,未呈现明显的季节特征。发病-初诊时间间隔M=2 d(P25~P75:3 d)。初诊-确诊时间间隔M=0 d(P25~P75:3 d)。病例发病当天就诊率为27.83%(123/442)。69.68%(308/442)的病例初诊被诊断为疟疾,经χ2检验,县级以下医疗机构诊断正确率低于其他医疗机构(均P<0.01)。51.13%(226/442)的病例就诊当天确诊,经χ2检验,各级医疗机构当天确诊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017-2018年山东省境外输入性疟疾具有病例数量多、感染来源广、地区分布广等特征,病例及时就诊意识淡薄,基层医疗机构疟疾诊治意识和能力尚弱,应针对性的调整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并比较北京市新发地市场疫情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确诊病例与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 收集并整理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北京市新发地市场疫情中COVID-19感染者数据和流行病学调查报告资料,应用SPSS 19.0软件分析并比较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结果 2020年6月11日至7月10日北京市共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368例,其中确诊病例335例(91.03%),无症状感染者33例(8.97%)。病例分布于11个区,其中丰台区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68.48%(252/368)。发病曲线呈现暴发流行模式,发病高峰为6月13日。全部感染者年龄MQR)为43(31~51)岁,无症状感染者的年龄MQR)为32(29~49)岁,低于确诊病例的年龄MQR)[43(31~52)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416,P=0.016)。感染者男女性别比为1.26:1。从事餐饮及商业服务和公共场所服务的人员最多,占64.13%(236/368)。73.91%(272/368)的感染者有新发地市场直接暴露史。通过核酸筛查发现全部感染者的54.08%(199/368)。确诊病例中轻型和普通型病例占99.10%(332/335),无死亡病例。结论 北京市新发地市场疫情呈暴发流行模式,COVID-19病例以餐饮和服务业人员为主。无症状感染者的年龄低于确诊病例。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武汉市武昌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流行病学特征,为COVID-19疫情防控策略调整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系统中收集截至2020年3月19日武昌区报告COVID-19病例资料。分别采用Excel 2010、SPSS 22.0、Arc GIS10.2和Joinpoint regression program 4.8.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截至2020年3月19日武昌区报告COVID-19病例7 547例,其中确诊病例5 448例(占72.19%),临床诊断病例2 009例(占26.62%),无症状感染者90例(占1.19%)。确诊病例中,年龄(56.65±16.25)岁,年龄范围2 d龄~105岁,男性2 634例(占48.35%),女性2 814例(占51.65%),离/退休人员2 492例(占45.74%)。医务人员新型冠状病毒感染例数为545例(占7.22%,545/7 547),确诊365例,死亡5例。确诊病例死亡430例,病死率为7.89%(430/5 448),且男性病死率(10.09%,266/2 634)高于女性(5.82%,164/2 814)。第1个流行高峰为1月24-26日,第2个流行高峰为2月1-5日,3月18日首次报告单日无新增确诊病例。确诊病例的发病率位居前4位的街道分别为黄鹤楼街道(1043.77/10万)、紫阳街道(627.97/10万)、杨园街道(503.67/10万)和水果湖街道(486.02/10万)。相比于女性、≤50岁者、临床分型为轻型病例,男性(RR=0.690,95% CI:0.322~1.478)、>50岁者(RR=11.745,95% CI:6.878~20.058)、临床分型分别为重(RR=2.317,95% CI:1.789~3.000)、危重型(RR=10.794,95% CI:7.997~14.569)和性别时间相依协变量(RR=1.392,95% CI:1.053~1.840)是COVID-19确诊病例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结论 武昌区COVID-19病例的性别、年龄和职业分布较为广泛。男性、>50岁者、重/危重型临床分型是确诊病例预后的相关影响因素。针对出院复阳病例、无症状感染者和密切接触者实施规范管理,是降低COVID-19发病率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8.
甘肃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特征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对甘肃省确诊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探索疫情流行的阶段性特征。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收集甘肃省COVID-19病例资料,包括基本资料、流行病学史、发病、就诊和确诊时间、临床表现等信息。结果 截至2020年2月25日,甘肃省共报告91例确诊病例,COVID-19流行分为输入病例期、输入病例与本地病例并存期、本地病例为主期3个阶段。聚集性疫情病例共63例(69.23%)。医务人员有3例,均为非职业暴露感染。首发症状为发热、咳嗽和乏力的比例分别为54.95%(50/91)、52.75%(48/91)和28.57%(26/91),且在3个阶段中的比例呈下降趋势,但只有发热与乏力症状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趋势χ2值分别为2.20和3.18,P<0.05);3个阶段的重型/危重型病例比例分别为42.86%(6/14)、23.73%(14/59)和16.67%(3/18),呈下降趋势(H=6.40,P<0.05);潜伏期随着疫情的3个阶段有延长的趋势(F=51.65,P<0.01);发病到就诊、发病到确诊的时间间隔随着疫情进展有缩短的趋势(F值分别为5.32和5.25,P<0.01);基本再生数(R0)从输入病例期的2.61降至本地病例为主期的0.66。结论 甘肃省COVID-19流行早期均为湖北省输入,聚集性疫情占三分之二,未发现医务人员职业性暴露感染。总体流行呈阶段性变化特征,随着疫情进展有首发症状不明显和潜伏期延长的特点,并提示体温监测不能作为单一的早期筛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密切接触者流行病学特征及感染危险因素,为COVID-19防控策略的制定和控制措施的效果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收集2020年1月6日至2021年2月15日北京市报告的20 681例密切接触者基本信息、暴露信息及转归信息,分析密切接触者的流行病学特征,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其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果 北京市COVID-19病例密切接触者感染率为2.16%(447/20 681);年龄MP25,P75)为35(27,49)岁;以20~59岁人群为主(81.77%,16 912/20 681);隔离观察方式主要为集中隔离(82.15%,16 989/20 681);主要暴露类型占43.96%(9 093/20 681),分别为同室工作/学习(16.06%,3 322/20 681)、同乘交通工具(12.88%,2 664/20 681)、诊疗/护理(7.80%,1 612/20 681)和同住(7.23%,1 495/20 681)。指示病例的职业分别有干部职员(19.34%,3 999/20 681)、家务待业(17.34%,3 586/20 681)、商业服务(13.85%,2 864/20 681)、餐饮食品业(10.77%,2 228/20 681),对应的密切接触者占61.30%(12 677/20 68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相比于其他暴露类型,同餐(OR=3.96,95%CI:2.30~6.83)、同住(OR=6.41,95%CI:4.48~9.17)为新冠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相比于其他职业,指示病例的职业为餐饮食品业(OR=3.06,95%CI:1.29~7.25)和教师(OR=4.94,95%CI:1.43~17.08)为新冠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 同餐和同住是密切接触者感染新冠病毒的主要暴露类型;指示病例为餐饮食品业或教师职业者,其密切接触者感染新冠病毒的风险增加。应继续采取集中隔离、疫苗接种等COVID-19综合性防控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广州市3起本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的流行特征,为优化疫情防控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资料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截至2021年6月18日广州市COVID-19本地病例数据,采用Excel 2019和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3起本地COVID-19疫情累计报告病例726例,其中我国湖北省关联疫情366例,病例以女性(51.6%,189/366)、18~65岁(81.4%,298/366)、职业以家务/待业(32.2%,118/366)和离/退休人员(20.2%,74/366)为主,首发症状以发热(71.6%,250/349)和咳嗽(60.7%,212/349)为主;非洲国家及地区(非洲)入境关联疫情207例,以男性(69.6%,144/207)、18~40岁(72.9%,151/207)和商业服务职业(62.3%,129/207)为主,首发症状以无明显不适(55.6%,15/27)和咳嗽(37.0%,10/27)为主;Delta变异株关联疫情153例,以女性(58.8%,90/153)、≥ 41岁(64.7%,99/153)和离/退休人员(32.0%,49/153)为主,首发症状以咳嗽(32.9%,48/146)和无明显不适(28.1%,41/146)为主。我国湖北省关联疫情、非洲入境关联疫情和Delta变异株关联疫情的家庭续发率分别为11.2%、5.7%和11.5%;潜伏期MP25,P75)分别为6.5(4.0,10.8)d、4.0(2.5,6.0)d和4.0(3.0,5.0)d;代间距MP25,P75)分别为4.0(3.0,8.0)d、4.0(2.5,6.0)d和3.0(2.0,5.0)d。3起本地COVID-19疫情在性别、年龄、职业、首发症状、家庭续发率和潜伏期等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病例发现途径中,我国湖北省关联疫情主要是自主就医(44.3%,162/366),非洲入境关联疫情和Delta变异株关联疫情主要是社区主动排查[58.5%(121/207)和27.5%(42/153)]和密切接触者管理[33.3%(69/207)和67.3%(103/153)]。结论 广州市3起COVID-19本地疫情因感染来源、变异株类型和防控策略的不同导致流行特征在社会人口学特征、临床、传播特征及病例发现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提示在疫情常态化防控阶段,应不断完善重点人群和常见症状监测、强化聚集性疫情排查等措施,严防疫情反弹。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北京市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感染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及疫苗接种对感染者病毒载量和疾病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数据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现场流行病学调查, 应用Excel 2010和SPSS 22.0软件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21年6月1日至9月30日, 北京市累计报告171例境外输入性新冠病毒感染者, 无症状感染者占66.67%(114/171)。输入国以菲律宾、阿联酋、英国和俄罗斯为主, 占67.84%(116/171)。感染者男女性别比为2∶1(114∶57);年龄M(Q1, Q3)为28(23, 36)岁;中国籍占80.12%(137/171)。对其中47例进行病毒全基因组测序, 76.60%(36/47)属于Delta变异株。疫苗接种率为60.82%(104/171), 其中疫苗全程接种率为53.80%(92/171)。13.53%(23/170)的感染者入境当天筛查出核酸阳性, 所有感染者均在28 d内检测出核酸阳性。未接种组疾病严重程度高于未全程接种组和全程接种组(P<0.001), 出现了1例重型和1例危重型...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比较广州、温州市两个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模式,并评估两个城市疫情的防控效果。方法 获取截至2020年2月29日广州和温州市COVID-19确诊病例的个案数据,绘制两个城市疫情的流行曲线,收集不同时间的防控措施,计算在两个城市的实时再生数。结果 广州和温州市分别纳入确诊病例346例和465例,两个城市病例均集中在30~59岁(广州市:54.9%;温州市:70.3%)。流行曲线显示广州和温州市的每日发病数分别在1月27日与1月26日到达峰值,随后出现下降趋势。两个城市的发病高峰均出现在湖北省输入病例的抵达高峰后,且温州市的湖北省输入病例的抵达高峰早于广州市。广州市一直以输入病例为主,温州市从前期的以输入病例为主转变为后期以本地病例为主。虽然两个城市流行模式存在差异,在采取了有力的防控措施后,两个城市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结论 COVID-19输入疫情可导致两种不同的流行模式,但采取强有力的防控措施,均能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本土相关疫情流行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描述黑龙江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本土相关疫情的流行状况及特点,为黑龙江省新冠肺炎防控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新冠肺炎个案调查、聚集性疫情调查资料来源于中国CDC全国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管理信息系统。采用Excel 2010和SPSS 23.0软件整理数据与统计学分析,描述人群、时间及地区分布特征。结果 2020年1月22日黑龙江省报告首例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截至2020年3月11日,13个城市累计报告境内病例482例,发病率为1.28/10万,病死率为2.70%(13/482)。其中聚集性疫情81起,确诊病例数占总确诊病例的79.25%(382/482),死亡12例;家庭聚集70起(86.42%,70/81)。与散发病例相比,聚集性疫情尤其是家庭聚集性病例中,病死率、≥60岁老年人与重/危重型的比例均较高,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涉及病例≥5例的聚集性疫情占41.98%(34/81),涉及病例数占聚集性病例的68.31%(261/382),涉及6~9例病例数的聚集性疫情中,年龄≥65岁者的比例较多(26.53%,39/147)。结论 黑龙江省新冠肺炎的发病率较高,前期疫情较为严重;聚集性疫情尤其是家庭聚集涉及病例数较多。  相似文献   

14.
目的 阐明2022年上海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新冠肺炎)的流行特征和空间聚集性演变规律。方法 收集2022年3月1日至5月31日上海市各行政区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公布的新冠肺炎疫情数据,应用GeoDa软件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利用logistic增长模型进行拟合预测并与实际感染病例进行对比。结果 上海市各行政区中,浦东新区确诊病例数和无症状感染者人数最多,占总病例数的29.30%和35.58%,各区累计罹患率和感染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其中黄浦区显著高于其他区域。2022年3月1日至5月31日新冠肺炎罹患率具有全局空间正相关性(P<0.05),不同时段新冠肺炎罹患率空间分布不同,其中3月16-29日、4月6-12日和5月18-24日3个时段内Moran''s I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自相关分析结果表明,8个时段共探测到22个高-高聚集区,高风险流行的热点区域经历一个“少-多-少”的变化过程。logistic增长模型拟合与实际感染者情况基本吻合。结论 本轮上海市新冠肺炎疫情整体分布具有明显的空间聚集性,防控措施有效阻止了疫情的增长,尤其在空间上遏制了高风险传播区域的扩散,减少了向其他省份的传播风险。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描述天津市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流行病学特征,为境外输入疫情防控、人员风险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输入性感染者信息来源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收集2020年3月15日至2021年8月31日由天津市航空口岸入境的疫情输入信息,及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报告,采用Excel 2010、SPSS 25.0和R软件进行整理与统计学分析。结果 2020年3月15日至2021年8月31日,天津市累计报告境外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606例,纳入分析552例,男女性别比例1.8:1,年龄3~77岁,以20~39岁为主(59.8%)。14 d内国际旅居史涉及欧洲地区(43.8%,242例)、非洲地区(25.2%,139例)、美洲地区(15.4%,85例)、亚洲地区(15.6%,86例)。秋、冬季确诊病例占比较高。观察期内,海关入境检疫排查发现感染者比例逐渐下降,个人健康申报、医学隔离监测比例升高。输入性感染者自入境至确诊的时间间隔有延长趋势。结论 天津市航空口岸入境的输入性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者入境首日被发现的比例下降,排查发现感染者的时间间隔有延长趋势,值得警惕和关注。  相似文献   

16.
目的:对宁波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动态清零精准防控策略和措施效果进行评价。方法:根据2021年12月宁波市报告的COVID-19确诊病例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报告绘制流行曲线,建立传播动力学模型,预测不同干预措施下的累计确诊病例数,计算基本再生数( R0)和实时再生数( R ...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20年3月4日至2021年10月31日以来中国大陆地区境外COVID-19输入病例的流行特点,为输入性疫情防控提供参考。  方法  收集国家和地方卫生健康委员会(简称卫健委)官方网站上疫情通报信息,提取境外输入确诊病例、输入性病例的来源国家和地区以及流向省份等数据。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输入性病例在不同来源国家和地区及流入省份的差异。  结果  2020年3月4日至2021年10月31日,中国每月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与境外输入现有确诊病例大致呈现“W”型变化趋势。研究期间,中国境外输入病例共来自152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来自缅甸、美国、菲律宾、俄罗斯四国的输入病例占了27.6%。流向上海市、广东省、云南省、四川省、福建省5个地区的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70.59%。  结论  中国输入性疫情呈现较大波动趋势可能与全球疫情变化及国内防控政策相关。针对输入性病例来源地及流入地分布的不均衡现象,政府应针对重点来源国家和地区及输入省份采取针对性措施,各省市应根据输入国及地区特点、病毒变异特征动态调整“外防输入”政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描述我国31个省份<18岁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的流行特征, 为优化新冠病毒感染疫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方法研究对象为2020年4月29日至2022年5月31日, 中国传染病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中所有年龄<18岁的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对感染者的时间、地区、人群分布、临床严重程度以及确诊病例发病至确诊时间间隔进行分析, 并分析不同流行阶段感染者的流行特征。结果研究期间, 我国共报告63 916例<18岁新冠病毒本土感染者;其中, 确诊病例14 777例(23.12%), 无症状感染者49 139例(76.88%)。月报告感染者数在2022年4月达到高峰, 为40 864例。感染者分布在30个省份的1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 其中, 上海市(41 562例)、长春市(5 753例)和吉林市(3 888例)占全国报告总数的80.11%(51 203/63 916)。男性占54.34%;感染者年龄M(Q1, Q3)为10(5, 14)岁, 57.73%的感染者集中在6~15岁;职业分布以学生为主(56.14%)。确诊病例的发病至确诊时间M(Q1, Q3)为1(0, 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