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1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8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探讨单价腮腺炎减毒活疫苗(MuV)加强免疫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甘肃省两个区县3-6岁接种1剂次含腮腺炎成分疫苗1年以上的健康儿童,接种1剂次研究MuV,采集接种前和接种后28d血样进行腮腺炎抗体检测,观察接种后28d内的不良反应。结果受试者免疫前腮腺炎抗体阳性率为23.8%(73/307),抗体几何平均滴度(GMT)为1∶1.5;免疫后抗体阳性率为88.9%(273/307),抗体阳转率为82.7%(254/307),抗体GMT为1∶9.1。各年龄组免疫后抗体阳转率在79.0%-86.8%之间(x~2=0.60,P=0.605),抗体GMT在1∶7.8-1∶11.1之间(Z=2.81,P=0.422)。免疫后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5%(62/335),未观察到3级及以上不良反应。结论采用研究疫苗对目标人群进行加强免疫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和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ARIMA模型预测甲肝发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ARIMA模型在甲肝预测方面的应用,建立甲肝发病预测模型,并证明模型的适用性。方法利用甘肃省1990-01/2007-12甲肝发病数资料,通过SPSS Expert Modeler拟合ARIMA模型,用Q统计量法对模型适应性进行检验。结果建立ARIMA(0,1,1)(0,1,1)模型,模型统计量Q=20.637,P〉0.05,证实了该模型的适用性。结论ARIMA模型可用于甲肝发病的动态分析和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甘肃省乙型肝炎(简称乙肝)表面抗原的分布是否有家庭聚集性。方法2006年利用乙肝流行病学抽样调查方法调查甘肃省379户家庭,其中有79例乙肝表面抗原阳性病例,分布在65户家庭中。本研究针对该数据,采用负二项分布和二项分布进行拟合。如果该数据服从负二项分布或不服从二项分布,则乙肝表面抗原的分布呈家庭聚集性。结果利用负二项分布和二项分布进行拟合,所得统计学数据P值分别为0.683 2和0.000 4,表明该数据服从负二项分布、不服从二项分布。结论甘肃省乙肝表面抗原的分布呈家庭聚集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1990-2009年甘肃省甲型病毒性肝炎(甲肝)的流行病学特征,为甲肝防控提供流行病学参考依据。方法对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报告的甲肝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甘肃省甲肝发病位居全国首位,每年均有暴发,发病率总体呈下降趋势,秋季高发,男性高于女性,病例主要集中在儿童和青壮年,尤其是15岁以下儿童。发病人群以农牧民、学生、散居儿童、工人为主。暴发事件中,乡镇小学占64.29%。结论建议对中小学开展普种,并加大对其他人群的接种力度,对民众进行健康教育宣传,加强饮食、饮水和环境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甘肃省1~59岁人群乙型肝炎疫苗(HepB)接种情况,为乙肝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确定1~59岁调查对象,对抽样人群HepB接种情况进行调查。结果甘肃省1~59岁人群HepB接种率为48.18%,其中1~4岁儿童为89.37%,10~14岁儿童为55.40%,15~59岁人群仅为10.99%,HepB接种率呈现随年龄年龄增加而降低;托幼儿童接种率高于散居儿童,农民最低,医务人员接种率为46.15%;不同职业人群HepB接种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14岁儿童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为46.79%,2岁儿童最高为72.81%;HepB首针及时接种率随年龄增长而降低。结论乙肝疫苗纳入计划免疫后出生的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率高,15岁以上人群接种率低,要加速我国控制乙肝步伐,必须提高重点和高危人群乙肝疫苗接种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甘肃省流行性腮腺炎流行病学特征。方法:在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中抽取甘肃省2017—2021年报告的腮腺炎病例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17—2021年甘肃省流行性腮腺炎累计报告病例28 190例,年均发病率21.40/10万,无死亡病例;总体发病趋势呈先上升后下降,2019年为发病高峰期;甘肃省15个市(州/区)每年均有病例报告,定西市、陇南市、兰州市报告病例数占55.73%,各市(州/区)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2 004.120,P<0.05);每月均有病例报告,近5年来每年11月—次年1月为发病高峰期,5—7月出现小高峰;5年报告病例男女性别比1.26∶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男女发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967,P<0.05);腮腺炎在学生中累积发病数最高,为17 959例,占63.71%;所有聚集性疫情均发生在学校。结论:甘肃省在2019年腮腺炎发病率出现一个高峰,主要发病人群是学生,应重点加强学校和托幼机构疫情的防控。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甘肃省1~59岁人群乙型病毒性肝炎(乙肝)病毒感染现状,分析乙肝病毒感染的影响因素,为制定乙肝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2206名调查对象。使用统一的问卷调查表,进行流行病学调查。资料编码量化后录入数据库,用SPSS16.0进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被调查对象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率为3.59%。从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可知输血史和乙肝疫苗免疫史与乙肝病毒感染有关。结论本研究结果表明,输血史是乙肝病毒感染的危险因素,乙肝疫苗免疫史对乙肝病毒感染有独立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对国内外近些年来有关接种卡介苗后淋巴结炎和淋巴结结核的现场调查、诊断特征、医疗救治措施及处置等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接种卡介苗后淋巴结炎的规范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目的描述和分析甘肃省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例数据来源于"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人口数据来源于甘肃省2008年年鉴,并采用两步聚类方法对报告的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例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008年甘肃省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为16.82/10万。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例以20岁以下儿童为主,0~20岁年龄组占总报告病例数的49.92%;7~11月高发(占报告病例数的52.01%),即秋冬春季节高发,发病最高峰为10月。甘肃省各地区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率水平差异较大,发病较高的地区多位于甘肃西部和南部地区。聚类分析结果显示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例可聚为2类,即以农民和非农民人员为代表,以农民为代表的一类大多年龄较大,发病时间在上半年;而非农民人员多数年龄较小,发病时间在下半年。结论本研究表明2008年甘肃省甲型病毒性肝炎发病形势不容乐观,甲型病毒性肝炎病例地区分布、职业分布和年龄差异显著,应进一步摸清存在差别的原因,加强甲型病毒性肝炎免疫规划及相关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10.
目的调查了解甘肃省0-14岁儿童水痘住院病例的疾病负担。方法根据经济发展水平和地理位置,选择兰州、天水、定西、酒泉、庆阳市,甘南州作为研究的现场,分别代表我省的经济状况好、中、差三个区域,抽取0-14岁儿童的临床诊断水痘住院病例78例,进行经济负担分析。结果每例水痘住院病例的总费用为1781.03元,其中治疗费用为1160.27元,占总费用的65.15%,陪护人员劳动损失等间接费用为620.76元,占总费用的34.85%,按照住院病例占水痘病例的0.5%,推算2007年全省0-14岁人群中水痘病例的经济负担为1.167亿元。结论目前甘肃省水痘病例的经济负担较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