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篇
  免费   4篇
内科学   1篇
预防医学   6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1.
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输入风险评估与预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评估广东省各市新型冠状病毒的疫情输入风险,并进行短期风险预警。方法 获取截至2020年2月25日广东省21个地级市和其他各省报告病例数及百度迁徙指数,计算广东省各城市的累计疫情输入风险指数,对输入风险指数与病例报告数进行相关性分析以确定滞后时间,最后根据风险指数划分疫情输入风险等级。结果 广东省累计报告确诊病例1 347例,90.0%的病例聚集在珠三角地区。广东省平均每天的疫情输入风险指数为44.03。在各市的输入风险来源中,湛江市的最大风险来自海南省,其他市均来自湖北省,广东省的相邻省份也有较大影响。广东省滞后4 d的疫情输入风险指数与每日新增病报告例数的相关性最高(r=0.73)。各市累计4 d的风险预警显示,未来4 d东莞、深圳、中山、广州、佛山和惠州市具有高输入风险,累计输入风险指数分别为38.85、21.59、11.67、11.25、6.19和5.92,最高风险仍来源于湖北省。结论 广东省外来人口较多的城市具有较高的疫情输入风险,湖北省和广东省的邻近省份是输入疫情的主要省份。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广东省东莞、佛山、广州和深圳市气温对流行性腮腺炎(简称“流腮”)发病的影响。方法 收集4个城市2005—2018年流腮发病与气象数据,利用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在控制时间趋势、星期几效应、相对湿度和气压等混杂因素下,研究不同城市气温与流腮发病的关系。最后分别比较低温(日均气温的第5百分位数)和高温(日均气温的第95百分位数)对不同年龄别和性别人群流腮发病的冷热效应。结果 4个城市2005—2018年共报告流腮病例212 109例,日均气温中位数为23 ℃~25 ℃。4个城市气温与流腮日发病例数的总体效应关系呈倒“S”形的非线性关系。男性的冷效应(RR=1.131,95%CI:1.018~1.256)略高于女性(RR=1.093,95%CI:0.955~1.251),女性的热效应(RR=1.014,95%CI:1.001~1.026)略高于男性(RR=1.009,95%CI:0.997~1.022),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6~17岁青少年的冷效应(RR=1.476,95%CI:1.300~1.677)和热效应(RR=1.020,95%CI:1.006~1.034)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日均气温与流腮的发病呈非线性关系,可能是流腮发病的重要影响因素。6~17岁青少年是气温较为敏感的人群,应重点关注这些人群。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广东省、安徽省和吉林省(3个省份)共46个城市体感温度与手足口病发病的关系、空间异质性及其影响因素,为手足口病早期预警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广东省2009-2018年、安徽省2009-2015年和吉林省2013-2018年的手足口病发病资料及同期气象数据。构建分布滞后非线性模型,分析46个城市体感温度与手足口病发病的关系,通过Meta分析合并不同城市的结果,采用Meta回归方法分析空间异质性的影响因素。结果3个省份46个城市的每日体感温度与手足口病发病总体上呈非线性关系,广东省和吉林省的发病风险关系相似,即随体感温度升高而增加,而安徽省的发病风险随体感温度上升先增加,在18.1℃达峰值后下降。不同体感温度的滞后作用不同,较高体感温度的影响更大、持续时间更久。经纬度、平均气温和平均日照时数可能是体感温度与手足口病关系存在空间异质性的原因。结论体感温度是一个同时评估气温、相对湿度和风速3种气象因素与手足口病发病关系的综合指标,其升高会增加手足口病的发病风险,体感温度与手足口病关系的空间异质性与所处地理位置和当地气象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4.
根据全国第三次血防会议精神和卫生部陈敏章部长在我县办点的要求以及省政府作出的1999年全省基本消灭血吸虫病的决定,从1992年起,奋战7年,于1998年实现全县基本消灭血吸虫病。 规划分三步实施: 第一步,1992年,控制螺情和病情,在有条件的乡、镇阻断传播。其目标是:疫区血防知识、法规的宣传教育普及率达95%;实现1992年6月消灭70%的垸内钉螺面积;在易感地带建好25km长的安全带;完成3座进螺涵闸的防螺改造工程;疫区31万人口饮用上清洁卫生水;建475个改厕示范户,完成4 000户改厕任务;年发病人数下降20.5%;急性感染控制在75人以内;7个乡、镇达到基本消灭血吸虫病标准。  相似文献   
5.
正空间统计分析被广泛应用于计量经济学、环境科学、犯罪学、地理学和传染病学等多个研究领域~([1-4])。目前,空间统计分析的常用工具有GeoData、GSLIB、SatScan和R语言相关程序包等。其中,R语言开源免费,有丰富的适于空间分析的程序包,为空间统计分析提供强力技术支持。本文就空间自回归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步骤进行介绍,并以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课堂案例"研究不同社区暴力事件的发生与当地社会环境之间的关系"为例,介绍空间自回归分析在R软件中的实现过程。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公众口罩使用和认知情况及疫情基本防护意识,为今后疫情健康教育工作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网络调查法,在“广东疾控”微信公众号发布问卷,以自行设计的调查表做自填式问卷调查。收集基本信息、口罩使用情况及防护信息,采用描述性方法和Logistic回归分别对公众口罩使用情况及新冠疫情防护意识强度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2 213份,97.0%调查对象在本次疫情期间佩戴口罩,96.5%调查对象在公共场所使用口罩,89.8%调查对象使用一次性医用普通或外科口罩,94.5%调查对象1~3 d更换1次口罩;80.6%调查对象认同口罩的防护作用,58.5%调查对象有较强防护意识,女性(OR=1.792)和≥60岁年龄组(OR=4.245)的调查对象防护意识较强。结论 疫情期间公众的口罩使用率和基本防护意识较高,性别和年龄是防护意识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 比较广州、温州市两个城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流行模式,并评估两个城市疫情的防控效果。方法 获取截至2020年2月29日广州和温州市COVID-19确诊病例的个案数据,绘制两个城市疫情的流行曲线,收集不同时间的防控措施,计算在两个城市的实时再生数。结果 广州和温州市分别纳入确诊病例346例和465例,两个城市病例均集中在30~59岁(广州市:54.9%;温州市:70.3%)。流行曲线显示广州和温州市的每日发病数分别在1月27日与1月26日到达峰值,随后出现下降趋势。两个城市的发病高峰均出现在湖北省输入病例的抵达高峰后,且温州市的湖北省输入病例的抵达高峰早于广州市。广州市一直以输入病例为主,温州市从前期的以输入病例为主转变为后期以本地病例为主。虽然两个城市流行模式存在差异,在采取了有力的防控措施后,两个城市均取得了较好的防控效果。结论 COVID-19输入疫情可导致两种不同的流行模式,但采取强有力的防控措施,均能有效控制疫情蔓延。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