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1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 探讨广州市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流行的危险因素,为制定手足口病防控措施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分层随机抽取2011年1-8月广州市发生过手足口病聚集性疫情的20所托幼机构为病例组,按1∶2频数匹配法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其危险因素.结果 共调查60所托幼机构,其中公立的占5.00% (3/60),私立占95.00%(57/60).病例组各校非广州户籍占33.50%(2684/8011),对照组各校非广州户籍占34.32%(3052/8892),两组的生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人均午休室面积≥2.7 m2、儿童洗手规范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流行的保护因素(P值均<0.05).结论 托幼机构应增加室内人均面积、教育儿童规范的洗手方法,预防手足口病的暴发流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2011-2012年广州市禽类经营环境中的职业人群H5及H9亚型禽流感的感染情况,为防治人禽流感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集广州市12个区从事饲养、销售和屠宰家禽的职业人群的静脉血572份,一般人群血清648份,通过血凝抑制实验进行抗体检测,采集禽类经营外环境标本415份,通过PCR进行核酸检测。结果职业人群中H5N1抗体阳性率为0.52%,一般人群H5N1抗体均为阴性,职业外环境中H5亚型标本阳性率4.10%;H9亚型阳性率1.69%。结论广州市禽类经营环境职业人群存在一定的隐性感染,职业环境中存在H5、H9亚型禽流感病毒的污染,具有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风险,应加强职业人群的禽流感监测,防止销售病死禽及提供充足个人防护用品,加强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广州市近年来病媒生物种群构成、密度及季节消长规律,为病媒生物防制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  依据《全国病媒生物监测方案》和《广州市病媒生物监测方案》,2017-2019年每月在全市开展鼠、蟑螂、蚊及蝇监测,并对不同生境的病媒密度和季节消长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2017-2019年,总体鼠密度为2.42%,城镇居民区总体鼠密度最高,其鼠密度高峰集中在8-10月。总体蟑螂侵害率为13.79%,总体密度为0.58只/张,3年中农贸市场的蟑螂侵害率和密度均高于其他生境(P<0.001),其蟑螂侵害率和密度高峰分别在9月和10月。总体成蚊密度为2.75只/(灯·夜),3年中不同生境的成蚊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51.277, P<0.001),各年农户和牲畜棚的成蚊密度均高于城镇,其高峰分别在4月和7月。总体蝇密度为1.17只/笼,3年中不同生境的蝇密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22.427, P<0.001),各年农贸市场总体蝇密度最高,其高峰集中在8月。  结论  广州市不同生境病媒密度和季节消长趋势不同,应结合实际开展长期、系统和持续的病媒监测和防制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广州市2018年输入型登革热病毒3型(DENV - III)毒生物学来源,为本地登革热防控提供科学依据和基线数据。方法 通过传染病监测网络收集广州市2018年输入型DENV - Ⅲ病例,对患者急性期血清进行病毒分离培养、全基因组测序、系统发生树重建和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 共分离到4株DENV - Ⅲ型毒株,株间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为91.8%~97.3%(97.6%~99.4%);泰国输入的分离株属于G - I型,与印度尼西亚2016年分离株的距离最近;其余3株分离株属于G - Ⅲ型,在进化树上处于同一分支,分别与老挝、巴基斯坦和新加坡分离株的距离最近;经过比对,4株分离株和13株参考株的E蛋白区域有18个氨基酸位点出现替换,NS1蛋白区域有7个氨基酸位点出现替换,NS5蛋白区域有21个氨基酸位点出现替换。结论 广州市2018年输入型DENV - Ⅲ毒株分属于2个不同的基因型亚群,在进化上距离较远,抗原性差异较大;通过全基因组测序和特征分析,逐步完善周边地区的病毒特征信息,为防控工作提供生物学溯源依据,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饮食偏好及行为对中小学生超重或肥胖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病例为广州市28所中小学中年龄为6~19岁的所有超重或肥胖学生,对照为同校同年级随机抽取的1~2个班中所有体重正常者.饮食偏好和行为采用自编问卷调查,对饮食偏好和行为按由少到多或由不喜欢到喜欢分为4个水平;通过测胃身高和体重计算BMI并进行营养状况的分类;采用两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中小学牛超重或肥胖的影响因素. 结果 共调查7136人,问卷有效者5755人中超重或肥胖者为1947人,体重正常者2136人.单因素分析超重或肥胖的风险,很喜炊吃蔬菜、水果或糖果及夜宵者是不喜欢者的0.60~0.69倍;对食物挑剔多者是极少挑剔者的0.50倍;而很喜炊吃猪肉、牛羊肉和油炸食物者分别是不喜欢者的1.84、1.30和1.26倍;以及吃饭速度快者足慢者的5.14倍(P值均<0.05).在控制年龄、性别、家庭社会经济因素、父母体型后,对蔬菜与夜宵的偏好、挑剔食物以及进食速度4个指标对超重或肥胖的影响依然具有统计学意义.与不喜欢蔬菜或夜宵、不挑剔食物或进食速度慢者相比,喜欢蔬菜或夜宵、挑剔食物、进食速度快者对超重或肥胖影响的比值比(OR)及95%CI分别为0.55(0.42~0.73),0.48(0.35~0.65),0.50(0.39~0.65)和4.32(3.23~5.80). 结论 减慢进食速度与多吃蔬菜有利于预防中小学生超重或肥胖.  相似文献   
6.
  目的  调查广东省广州市一起与航空器有关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聚集性疫情,探讨病例感染来源。  方法  以广州市某入境航班报告的COVID-19病例为研究对象,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使用统一调查表,以现场和电话调查相结合的方式对航班累计报告的病例进行线索追踪和个案调查,通过回顾性队列研究探索可能的感染危险因素。  结果   该航班共有乘客211人,机组人员14人,累计报告COVID-19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31例,均为乘客,发病率为14.69%(31/211),其中确诊病例11例,无症状感染者20例。 病例以GC公司员工为主23例(74.19%)。 回顾性队列研究提示和外国人接触频率高、与感染者同住是本次疫情病例发病的危险因素,其中接触频率高的人员感染风险是接触频率低或不接触人员的6倍左右,与感染者同住人员的感染风险是不和感染者同住人员的11倍左右[risk ratio(RR)=11.500,95% 置信区间(95%CI)为1.835~72.069]。  结论   在本次事件中,报告病例在境外国家感染后通过乘同一航班输入我国广州市的可能性高,因共同暴露于同一航班而感染的可能性低,但在乘坐航空器期间仍需做好个人防护以有效降低因航空器共同暴露传播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人偏肺病毒(hMPV)多与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有关,较少引起成人呼吸道感染聚集性疫情。2013年3月1日广州市一所职业学校出现大学生感染hMPV导致的成人急性呼吸道感染疫情,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与骨质疏松的关系.方法 2008年7月至2010年1月对2202名年龄50~73岁广州市社区妇女进行问卷调查,测量血压、血脂、血糖和血尿酸,检测体脂成分、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并测量桡骨和胫骨超声骨密度.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危险因素提取公因子,并进行四等分位转化.结果 共提取8个公因子,分别反映肥胖程度、瘦体成分、甘油三酯/尿酸、胆固醇、年龄、血压、IMT和体力活动.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年龄和IMT因子得分越高,瘦体成分因子得分越低,桡骨和胫骨骨质疏松的风险均越高(趋势检验:P<0 01).与最低四分位组相比,各因子得分最高组的OR值(95%C1),瘦体成分为0 62(0.44~0.88)和0.62(0.48~0.80)、年龄为4.02(2.72~5.94)和3.68(2.81~4.82)、IMT为1.41(1.00~2.00)和1.54(1.19~2.00).血压是桡骨骨质疏松的重要危险因素,肥胖是胫骨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IMT增厚、瘦体成分减少、肥胖、血压高等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可显著增加骨质疏松风险,改善这些危险因素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and osteoporosis. Methods 2202 women aged 50-73 years were included in this cross-sectional study from the communities in Guangzhou, from July 2008 to January 2010.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cluding age, years since menopause, physical activity, anthropometrics, body composition, blood pressure, fasting serum lipids, glucose and uric acid, intima-media thickness(IMT) of carotid artery were assessed. Ultrasonic bone density (speed of sound) at the radius and tibia were determined. Osteoporosis was defined as T-score≤-2.5. Common factors for the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were extracted using the factor analysis method. Results Eight common factors representing obesity, lean mass, blood triglycerides and uric acid, cholesterol, age, blood pressure, IMT and physical activity were extracted. Data from the Multivariate logistic regression showed a dose-dependent association of greater scores of age and IMT factors and lower score of lean mass factor with the increased risk of osteoporosis at the radius and tibia. As compared with the bottom quartile, the OR (95%CI) of radius and tibia osteoporosis were 0.62 (0.44-0.88) and 0.62 (0.48-0.80) for lean mass factor, 4.02 (2.72-5.94) and 3.68(2.81-4.82) for age factor, 1.41 (1.00-2.00) and 1.54 (1.19-2.00) for IMT factors, respectively. Moreover, greater blood pressure score was associated with higher risk of radius osteoporosis while the higher obese score, was correlated with the increased risk of tibia osteoporosis. Conclusion The cardiovascular-related risk factors of greater IMT, obesity, blood pressure and lower lean mass scores were associated with increased osteoporosis risks while called for more concern among the Chinese women.  相似文献   
9.
摘要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点终末消毒工作情况。方法 采用电子调查表方式收集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疫点终末消毒工作信息,对消毒前准备、现场消毒操作和重点部位消毒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截至2020年3月14日,广州市11个区针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疫点累计开展终末消毒351次,疫点终末消毒执行率为100%,现场消毒操作流程基本符合疫源地终末消毒工作程序。中心城区执行消毒次数较多,占76.6%|消毒环境以病例家居为主,占76.6%|执行单位中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次数最多,占45.9%|累计消毒面积达26.1万平方米,消毒容积为69.7万立方米。结论 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病例疫点终末消毒工作基本符合规范程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广州地区5 个活禽市场休市前后9 轮外环境监测结果, 评估休市措施对活禽市场禽流感病毒污染控制的成效及影响。方法 2014 年1 月对5 个第1 轮环境监测检出H7N9 禽流感病毒核酸的活禽市场所有存栏活禽采取扑杀和无害化处理、全面清洗消毒和3 d 休市的应急措施, 其后开展第2 轮监测, 复市1 周内再进行第3~9 轮监测。采用RT-PCR检测环境标本中A型流感病毒核酸, 阳性标本进一步检测H5、H7、H9 病毒亚型。结果 共采集外环境标本654 份。第1 轮监测中A型流感病毒活禽销售摊点阳性率为94.44%, H5/H7/H9 病毒亚型阳性率为61.11%, 处置消毒后阳性率下降至0, 复市后阳性率回升, A型流感病毒阳性率由第3 轮的50.00%升至第9 轮的72.22%,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5/H7/H9 病毒亚型阳性率由第3 轮的0 升至第9 轮的44.44%,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首轮监测中A 型流感病毒标本阳性率为28.89%, H5/H7/H9 病毒亚型标本阳性率为17.78%, 处置消毒后标本阳性率降为0, 复市后阳性率回升, 标本A型流感病毒阳性率由第3 轮的19.67%升至第9 轮的27.54%,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H5/H7/H9 病毒亚型标本阳性率由第3 轮的0 升至第9 轮的8.70%,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活禽宰杀工具标本A型流感病毒阳性率最高(22.4%, 35/156)。复市后1 周内, 后期污水和饮水A型流感病毒阳性率(25.9%, 12.4%)均高于初期(8.3%, 8.6%),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禽过夜存栏的销售摊点A型流感病毒阳性率(91.7%)高于不存栏过夜者(33.3%), 同时售卖多种禽类的摊点A型流感病毒阳性率(85.7%)高于非售卖多种禽类摊点(25.0%),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市场内活禽宰杀对禽流感病毒污染扩散的风险大, 污水、饮水存在禽流感病毒污染蓄积效应, 活禽存栏过夜和多种类禽鸟混养是销售摊点存留禽流感病毒的危险因素。对活禽市场采取清洁消毒等休市措施可清除禽流感病毒的污染, 但复市后即反弹, 对污染控制的持续效果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