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现代医院》2020,(3):357-360
目的探究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的影响因素,构建个体化预测职业暴露风险的列线图模型。方法调查2016年7月—2017年7月医院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发生情况,使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方法探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的危险因素,应用R软件构建预测职业暴露风险的列线图模型。结果 962名医务人员中发生职业暴露有142例,职业暴露发生率为14. 76%; 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夜班间隔时间、日均工作时间、防护用品满意度及职业防护培训是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独立危险因素(P <0. 05),根据多因素分析结果绘制出职业暴露风险列线图。结论不参加单位职业防护培训、夜班间隔时间≤5 d是医护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高危因素;基于以上危险因素建立个体化预测医务人员职业暴露风险的列线图模型,对医疗机构制定有针对性的职业暴露防控方案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线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知行为及心理卫生状况,为开展医务人员教育培训和制定心理危机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珠海市3家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的抗疫一线医务人员522名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问卷、新冠肺炎认知行为量表、焦虑自评(SAS)量表进行线上匿名自填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卫生状况的因素。 结果 一线医务人员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对待新冠肺炎及患者的态度、采取的预防行为均分分别为(10.33±1.19)分、(13.26±1.63)分、(24.69±2.32)分。医务人员SAS标准得分为(41.87±6.78)分,焦虑检出率为11.10%,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作年限、对待新冠肺炎及患者的态度对一线医务人员发生焦虑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工作岗位、对待新冠肺炎及患者的态度和采取的预防行为是影响焦虑的独立因素,学历为本科(OR=0.32,95%CI:0.15~0.70)、对待新冠肺炎及患者的态度评分越高(OR=0.76,95%CI:0.59~0.97)是一线医务人员发生焦虑的保护因素;工作岗位为医疗管理(OR=4.37,95%CI:1.13~16.88)、在新冠肺炎防控中采取的预防行为评分越高(OR=1.24,95%CI:1.03~1.50)是一线医务人员发生焦虑的危险因素。 结论 一线医务人员对新冠肺炎认知程度高,态度积极,自我防范意识强,心理卫生状况较好;但仍需加强对新冠肺炎相关薄弱知识的培训,针对导致焦虑的相关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提高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 调查长期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情况,并构建Logistic风险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2月-2020年12月潍坊市益都中心医院收治的长期留置导管的180例血液透析患者临床资料,分析CRBSI感染情况及病原菌分布,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RBSI危险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建立CRBSI感染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以曲线下面积(AUC)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180例长期留置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CRBSI感染率为18.33%,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63.04%),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合并糖尿病、股静脉导管置管、透析时间≥3年、白蛋白水平<30 g/L是CRBSI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长期留置导管的血液透析患者CRBSI感染的风险预测模型为P=1/1+e([-(-4.496+1.018×(年龄)+0.824×(合并糖尿病)+1.181×(股静脉导管置管)+1.315×(透析时间≥3年)+0.697×(白蛋白水平<30g/L)]),预测CRBSI感染的AUC为0.887(95%CI:0.819~0.954)。结论 年龄、合并糖尿病、静脉导管置管部位、透析时间、白蛋白水平是长期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患者CRBSI感染的危险因素,通过建立多因素Logistic风险预测模型可较准确预测CRBSI感染的发生,进而指导临床干预工作。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2022年6月医院普外科收治的504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均接受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术后切缘阳性的影响因素。利用R软件构建切缘阳性预测模型,采用ROC曲线及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504例患者术后切缘阳性发生率为15.6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低分化、年龄≥60岁、癌胚抗原(CEA)水平>5μg/L、神经侵犯及病理T分期(T_(3~4)期)是该治疗方法术后发生切缘阳性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预测模型AUC为0.785(P<0.001)、灵敏度为0.712、特异度为0.815、95%CI为0.749~0.820,验证数据集和训练数据集上模型的AUC分别为0.792和0.762,辨识度较高。结论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后切缘阳性发生率较高,通过构建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可为临床医护人员的合理干预提供指导,以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急性A型主动脉夹层(AAAD)患者术后肺炎的危险因素,构建AAAD患者术后肺炎的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选取2014年1月—2020年6月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进行AAAD紧急手术的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全子集回归筛选预测因子,以及约登指数确定连续型资料的截断值,基于二分类logistic回归构建AAAD患者术后肺炎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校准曲线和决策曲线评价模型的性能。结果 共纳入210例AAAD患者,53例(25.24%)发生术后肺炎。采用全子集回归共筛选出6个预测因子并根据约登指数确定截断值:男性(OR=2.21,95%CI:0.88~5.54)、慢性肺部疾病(OR=2.53,95%CI:1.12~5.74)、血小板分布宽度17.5%(OR=3.27,95%CI:1.57~6.78)、手术时长9 h(OR=2.76,95%CI:1.25~6.06)、机械通气时长99 h(OR=3.87,95%CI:1.63~9.18)和红细胞输注9单位(OR=1.69,95%CI:0.80~3.60)。构建的AAAD术后肺炎风险预测模型AUC为0.789(95%CI...  相似文献   

6.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防控期间,消毒剂及防护用具的使用在抗击疫情中发挥关键作用。一线医护人员因频繁接触此类用品,潜在的眼健康问题不容忽视,包括紫外线暴露引起的电光性眼炎,消毒剂使用不当引起的眼部化学损伤以及防护用具佩戴不规范、长期使用视频终端等引起的干眼,造成身心困扰。保护一线工作人员眼健康是抗击疫情的重要举措。本文就常见的眼健康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针对性防护措施,旨在为新冠疫情期间一线医护人员职业卫生防护提供借鉴依据。  相似文献   

7.
目的利用非梗阻性无精子症(NOA)患者基本情况和临床指标预测采用细针抽吸(FNA)技术取精失败风险,根据预测结果为指导临床选择NOA患者取精方式提供参考依据。方法收集334例采用FNA取精的NOA患者的基本信息和临床指标,单因素分析初步筛选潜在预测因子,构建多重logistic回归风险预测模型,结合逐步向前法和临床可解释性选择最优预测模型,以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下面积(AUC)评价最优模型预测能力,采用bootstrap获得校正过拟合后的AUC。结果最优风险预测模型中解释变量包括年龄、睾丸体积和卵泡刺激素,其中OR值和95%CI分别为:年龄(≥35岁)0.217(0.103,0.457),卵泡刺激素1.127(1.081,1.175),睾丸体积(12~14 ml)0.576(0.276,1.200),睾丸体积(≥15 ml)0.253(0.122,0.525)。最优风险预测模型预测能力(确切AUC)为0.8191。结论年龄、睾丸体积、卵泡刺激素是影响NOA患者采用FNA取精失败的危险因素,建立的最优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预测能力,可为临床中指导NOA患者采用FNA技术取精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 了解医务人员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情绪反应。方法 以问卷星的形式对5所医院408名医务人员进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问卷调查。结果 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不同年龄、工作年限医务人员在抑郁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抗疫一线工作者神经恐惧得分高于非抗疫一线工作者,黄冈抗疫一线工作者神经衰弱得分高于非抗疫一线工作者(P<0. 05);主干家庭抑郁、神经衰弱得分均高于核心家庭(P<0. 05),周围有朋友(或家人)确诊新冠肺炎者疑病得分高于未有者(P<0. 05)。结论 医务人员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时表现出不同情绪反应,需要采取心理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9.
李春辉  黄勋  蔡虻  陈萍  陈文森  陈修文  邓子德  董宏亮  付强  高武强  高晓东  龚瑞娥  巩玉秀  侯铁英  胡国庆  胡必杰  李洁  李卫光  林玲  刘丁  刘聚源  刘卫平  刘运喜  陆群  马红秋  茅一萍  孟秀娟  逄崇杰  乔甫  任南  单淑娟  孙树梅  汤灵玲  童德军  王辉  王力红  王庆红  文建国  吴红曼  吴红梅  吴静  吴秀颖  鲜于舒铭  向天新  熊薇  徐艳  阎颖  杨怀  杨亚红  姚希  袁晓宁  岳丽青  曾翠  曾烂漫  张浩军  张静萍  张乐  张卫红  张永栋  周鹏程  宗志勇  左双燕  李六亿  吴安华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  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发布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0,19(3):199-213
 

为更好地防控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医院感染,保障医疗机构医务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安全,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感染控制 杂志编辑委员会组织国内专家(包括赴武汉抗疫一线的部分专家)共同制定本共识。本共识主要适用于同时收治新冠肺炎患者和普通患者的医疗机构;指导疫情期间医疗机构一线医务人员合理有效利用防护用品,同时也覆盖了几乎所有非一线医务人员及其他工作人员的防护用品使用。本共识通过评估医疗机构工作人员新冠肺炎暴露的风险,根据暴露风险来确定不同区域不同岗位工作人员的个人防护标准。本共识主要内容还包括:个人防护用品介绍及适用范围,三级防护穿脱流程,个人防护用品异常的防范与应急处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职业暴露处置流程。同时,本共识特别强调,要合理进行新冠疫情期间医疗机构区域划分,以及重点分诊岗位安排有经验的感染科或呼吸科医生参与分诊,这些是风险评估的前提要求;在选择个人防护用品时,既要防止防护不足,又要避免 滥用与过度使用,以保障工作人员安全为前提,预防新冠肺炎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精神科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其风险预测模型构建。方法 选取2016年5月-2020年12月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老年精神科收治患者984例,根据其住院期间是否发生尿路感染分为感染组和未感染组,分析感染组患者病原菌分布情况,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精神科住院患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并基于危险因素的系数构建尿路感染风险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此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结果 984例患者中尿路感染53例,感染率为5.39%,共检出病原菌64株,其中革兰阴性菌39株、革兰阳性菌21株、真菌4株。感染组患者炎症因子白细胞计数(WBC)、C-反应蛋白(CRP)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均高于未感染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合并基础病、住院时间≥30 d、药物不良反应是精神科住院患者尿路感染危险因素(P<0.05),尿路感染风险预测模型为P=1/1+e([-(-5.327+0.514×(年龄)+0.553×(合并基础病)+0.498×(住院时间)+0.468×(药物不良反应)]), ROC分析显示该模型的AUC为0.843(95%CI:0.790~0.896),敏感度为0.717,特异度为0.811。结论 尿路感染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年龄、合并基础病、住院时间和药物不良反应会增加精神科住院患者尿路感染风险,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的预测效能良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防治一线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问卷星的形式,应用一般资料量表和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对316名在一线参与救治新冠肺炎的护理人员进行调查并对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抗击新冠肺炎的临床一线护理人员工作压力源总分为(2.12±0.57)分,各维度得分由高到低...  相似文献   

12.
同济医院中法新城院区作为武汉市新冠肺炎疫情危重症定点收治医院,为夺取抗击疫情胜利,投入了大量一线医务人员",战疫"时期定点医院人力资源激励机制应当具有追求"短平快";依靠组织文化内生推动力;激励模式综合化等特点。为推动医务人员潜能挖掘,实践中定点医院通过设计:高效及时的物质激励发放;营造奋斗向上的组织文化氛围;顶层设计,多部门协作;推动医务人员关爱等激励措施保证了一线医务工作者始终保持高涨的工作热情,进而促进疫情防控工作各项成果的取得。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抗击COVID-19火神山医院医务人员睡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了解医务人员心理状况,为确保军队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应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AIS)对在火神山医院一线开展抗击COVID-19工作2~4周的54名军队医务人员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探讨相关影响因素。结果54名医务人员AIS总分平均分为(7.19±3.67)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群体AIS总分显著高于男性群体,职称同样存在显著差异,中级职称群体AIS总分显著高于初级和高级职称群体。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与失眠问题显著相关,而且女性是男性的5倍左右。结论抗击COVID-19医务人员睡眠质量较差,火神山医院管理部门应该用更为科学、更有针对性的管理手段,以改善医务人员的睡眠质量,让他们以更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应对一线防疫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列线图模型以预测新型冠状病毒病2019(COVID-19)的死亡风险,以早期筛选死亡高危患者。 方法收集2020年1月至2020年4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东院)和2022年4月至2022年5月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北院)收治COVID-19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患者(166例)作为训练集,上海市第九人民医院患者(52例)作为验证集。采用先单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应用R语言构建列线图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C指数及校准曲线评估列线图模型的预测准确性及判断能力,决策曲线分析评估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通过验证集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重型/危重型COVID-19患者218例,其中67例(30.73%)死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3种基础疾病、APACHE Ⅱ评分(5~40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0~90)、乳酸(0~16mmol/L)均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显示,训练集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869(95%CI:0.811~0.927),验证集AUC为0.797(95%CI:0.671~0.924),训练集与验证集校准曲线经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0.473,P=0.421)。临床决策曲线分析表明,该列线图预测模型的临床应用价值高。 结论本研究构建COVID-19患者死亡风险列线图模型预测效能良好,可个体化、可视化、图形化预测,有助于医师早期做出合适临床决策及诊疗。  相似文献   

15.
李春辉  蔡虻  陈萍  陈青  陈昆  常卫  陈修文  邓子德  邓志红  付强  付元瑜  高晓东  贺繁荣  贺雄  胡必杰  胡世雄  黄丽菊  黄勋  江育玲  李卫光  梁宁  刘思娣  刘园  刘运喜  柳恒卓  陆群  马乐龙  马文晖  马志鑫  茅一萍  欧阳娜  乔甫  任南  孙守红  田芳芳  童德军  王云  吴红梅  颜小利  杨帆  杨红晖  姚希  曾翠  曾赛男  张兵  张浩军  张晓霞  张新蕾  张永栋  周鹏程  宗志勇  李六亿  吴安华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  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发布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2,21(6):511-523
 为科学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 COVID-19)疫情期间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内感染防控工作, 在早期有效识别感染者的同时, 有效避免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内的交叉感染,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编辑部组织有关专家共同制定本共识。本共识适用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 以及入境人员或其他根据防控工作需要"应隔尽隔"人员开展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时所设置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 指导其工作人员正确做好个人防护及防止感染传播工作, 避免发生场所内感染及传播。本共识借鉴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的基本原则、文件规范, 结合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的特点与实际工作情况, 对不同区域工作人员、工作环节开展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风险评估, 并据此对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的感染防控组织架构、选址布局、人员防护、人员闭环管理、清洁消毒、环境核酸监测、人员健康监测、职业暴露处理及交叉感染判定原则等感控相关工作给予指导。  相似文献   

16.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危险因素评估与防护现况调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是关系到公众及医务人员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的公共卫生问题。保护医务人员免受艾滋病职业暴露的威胁已臼益成为艾滋病防治的关键.北京市东城区疾病控制中心率先在北京市医务人员中开展艾滋病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现状的调查,旨在了解和掌握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及防护现况,为医务人员艾滋病职业暴露防护对策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高血压患者高尿酸血症的发病水平及危险因素,构建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及风险评分表。方法 收集2011—2016年北京小汤山医院体检中心1 198例高血压患者的体检资料,采用广义估计方程进行多因素分析,并通过回归系数构建高血压患者未来5年高尿酸血症的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和风险评分表,以ROC曲线下面积(AUC)评价模型及评分表的预测能力。结果 研究人群高尿酸血症5年累积发病率为15.5%。纳入预测模型的变量有性别、体质指数、甘油三酯、血肌酐、尿素氮、谷丙转氨酶、空腹血糖和体检时间,其RR值(95%CI)分别为0.673(0.513~0.883)、2.409(1.699~3.415)、1.775(1.389~2.268)、2.504(1.723~3.639)、1.790(1.354~2.366)、1.405(1.012~1.948)、0.646(0.468~0.893)和1.256(1.201~1.314)。预测模型及评分表的AUC分别为0.709(95%CI: 0.690~0.727)和0.711(95%CI: 0.692~0.730)。结论 肥胖、血脂紊乱、肝肾功能减退和低血糖等均是高血压患者发生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由上述指标建立的高血压患者高尿酸血症发病风险预测模型具有较强的预测能力。  相似文献   

18.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自暴发以来,全国已有多例一线医护人员确诊病例,医护人员医疗机构内感染发生率高于平时,引起了全社会关注。医护人员感染不仅给医护人员身心健康造成损害,也对COVID-19救治和防控工作造成巨大影响。在当前COVID-19疫情防控工作处于焦灼状态的关键时期,准确分析医务人员医疗机构内感染防控的形势,提出针对性的防控措施,预防医务人员感染性职业暴露,是保持医疗救治持久力,夺取COVID-19疫情防控工作最终胜利的关键科学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本文基于COVID-19疫情相关救治工作的现场调研及对医疗机构内感染防控实践经验的梳理,对医疗机构感染防控策略与核心措施进行了系统的再思考和深入的再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