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欧燕  曾赛男 《现代医药卫生》2008,24(23):3546-3548
目的:探讨如何提高肝移植围手术期护理水平,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和长期存活率.方法:通过观察我院于2005年10月~2006年4月35例肝移植患者术前和术后的护理,了解如何提高护理质量和加强护理的管理.结果:术后严密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生化指标的动态变化,可预防和早期发现免疫抑制的毒性反应、急性排斥反应和感染的发生.结论:提高肝移植围手术期护理水平,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的生存质量和长期存活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危重患者早期识别管理模式在心脏外科安全管理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方法:将危重患者早
期识别管理模式应用于心脏外科团队,包括心脏外科医生、心脏外科病房护士、心脏外科监护室护士、心脏外科手
术室护士,比较该模式应用前及应用后半年护士满意度、医生满意度、交接班所用时间、危重患者交接班得分、术
后患者非计划监护室再入住率的差异。结果:危重患者早期识别管理模式应用后,提升了护士和医生对病情交接的
满意度,交接班需要的时间减少了0.56 min/人次(t=2.22,P<0.05),危重患者床旁交接班得分提高了19.59分(t=30.57,
P<0.001),术后患者非计划监护室再入住率降低了4.8%(χ2=4.14,P<0.05)。结论:危重患者早期识别管理模式在心脏
外科中的应用,提升了患者的安全,增强了护士的自信,也提高了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4.
手术室血液传播疾病职业防护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目的 了解手术室血液传播疾病职业防护现状,切实提高护士的防范意识,采取各种可能的防范措施,使其对护士的伤害减到最低。方法 对87名接受过血液传播疾病职业防护教育的护士,对其术前、术中和术后等12项可能涉及血液传播的因素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经过培训和强化,防护观念总阳性率较高,大多数防护行为参数效果令人满意。高职称组职业防护阳性率高于低职称组。结论 加强防护观念、增强防护能力是提高血液传播疾病职业防护的关键,同时应设置合理的管理机构、管理机制及保障措施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总结45例活体亲属供肾移植的临床护理经验。方法:通过对45例活体亲属肾移植供受者的护理,观察总结供受者的心理活动和治疗特征。结果:45例亲属供体供肾后未出现严重并发症,至今全部存活,肾功能正常,均恢复日常工作。受者中1例术后1年半死于肝功能衰竭;1例术后1年由于自行减药、停药,肾功能丧失;其余患者移植肾现均存活。结论:活体亲属供肾移植效果明显优于同期尸体供肾移植,制定科学合理的围手术期护理计划能更好的提高供受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利用护理干预改善眼科老年手术患者术前焦虑、恐惧心理的效果.方法 将76例眼部老年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术前访视、术前抚慰、术中陪伴等护理干预措施对照组按常规护理,比较其术前24h和术前15min焦虑水平和部分生理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平均焦虑总分、血压、心率平均变化值等均低于对照组.2组患者指标中存在显著差异.结论 护理干预能有效减轻眼科老年手术患者的焦虑恐惧心理,维持较稳定的生命体征,是保障手术顺利进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李春辉  蔡虻  陈萍  陈青  陈昆  常卫  陈修文  邓子德  邓志红  付强  付元瑜  高晓东  贺繁荣  贺雄  胡必杰  胡世雄  黄丽菊  黄勋  江育玲  李卫光  梁宁  刘思娣  刘园  刘运喜  柳恒卓  陆群  马乐龙  马文晖  马志鑫  茅一萍  欧阳娜  乔甫  任南  孙守红  田芳芳  童德军  王云  吴红梅  颜小利  杨帆  杨红晖  姚希  曾翠  曾赛男  张兵  张浩军  张晓霞  张新蕾  张永栋  周鹏程  宗志勇  李六亿  吴安华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  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编辑委员会联合发布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2022,21(6):511-523
 为科学指导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肺炎, COVID-19)疫情期间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内感染防控工作, 在早期有效识别感染者的同时, 有效避免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内的交叉感染, 中华预防医学会医院感染控制分会、中国医院协会医院感染管理专业委员会、中国感染控制杂志编辑部组织有关专家共同制定本共识。本共识适用于确诊病例、疑似病例、无症状感染者的密切接触者、密切接触者的密切接触者, 以及入境人员或其他根据防控工作需要"应隔尽隔"人员开展集中隔离医学观察时所设置的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 指导其工作人员正确做好个人防护及防止感染传播工作, 避免发生场所内感染及传播。本共识借鉴医疗机构内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的基本原则、文件规范, 结合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的特点与实际工作情况, 对不同区域工作人员、工作环节开展新型冠状病毒传播的风险评估, 并据此对集中隔离医学观察场所的感染防控组织架构、选址布局、人员防护、人员闭环管理、清洁消毒、环境核酸监测、人员健康监测、职业暴露处理及交叉感染判定原则等感控相关工作给予指导。  相似文献   
8.
中断事件这一概念被引入中国后,由于翻译的原因出现了"中断""任务中断""中断事件""打断现象"等多种表述.而在中文《辞海》解释中,"中断"意为"中间截断或折断""中途停止或断绝".当人们正在从事的活动由于各种原因被打断时,会对要做的事情产生影响.由于"中断"在中文中是一动词,而本概念阐述的内容包含有中断的来源、中断发生和中断后的多个方面的后续影响,以及机理等内容,故本文统称为"中断事件".在本世纪初,该概念被引入我国医疗领域[1],但在概念内涵和外延方面,缺乏较为深入的评判性分析[2].护理不良事件多与护理中断事件紧密相关,但在安全风险评估方面,还缺乏深入的理论研究[3].本文旨在对护理中断事件这一概念进行评判性分析,通过系统的文献回顾和评价,规范中断事件这一概念在护理专业中的应用,为临床管理者开展安全管理提供经验和启示.  相似文献   
9.
临床护理人员有效的沟通是提高病人满意度的关键因素。新时期护理人才不仅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素质,还应具备和病人保持良好信任关系的能力,信任关系的建立是促进病人生命延续和提高生命质量的重要因素,良好的沟通是信任的基础,对于护理新成员尤为重要[1]。沟通能力是情境性的,它随情境的  相似文献   
10.
冠状动脉搭桥手术是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人实施的外科手术,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的简称,是治疗冠心病的常规手术。手术方法是移植人体其他部位的一段血管,将阻塞、狭窄的冠脉上下两端接通,重新建立血流通道,改善心肌血供,消除症状,延长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