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 了解新冠肺炎流行期间一线护理人员风险感知水平及影响因素,为医院构建护理风险预警机制提供依据.方法 于2020年2-3月,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护理人员风险感知问卷、领悟社会支持量表和职业倦怠问卷对466名一线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运用回归分析、中介效应等方法探讨护理人员风险感知水平的影响因素.结果 一线护理人员风险...  相似文献   

2.
目的调查北京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定点与非定点医院护理人员焦虑、抑郁心理状况并探讨相关对策。方法 2020年2月3—5日,利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489名来自北京市新冠肺炎定点医院(简称定点医院)与非定点医院护理人员的焦虑、抑郁心理进行"问卷星"线上测评,分析测评结果并探讨相关对策。结果共调查定点医院护理人员226名,非定点医院护理人员263名。定点医院护理人员和部分非定点医院护理人员存在着一定焦虑心理。定点医院护理人员SAS评分为50.37±7.85,SDS评分为41.09±5.86;非定点医院护理人员SAS评分为43.56±5.53,SDS评分为40.86±6.69。定点医院不同年龄、从业年限、隔离区进入时间、此次工作病区、防护级别及新冠肺炎认知程度的护理人员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非定点医院不同年龄、从业年限、重大疫情经历、传染病房经历及新冠肺炎认知程度的护理人员SAS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工作病区、隔离区进入时间、防护级别是定点医院护理人员SAS评分的影响因素(均P0.05);从业年限、新冠肺炎认知程度是非定点医院护理人员SAS评分的影响因素(均P0.05)。结论新冠肺炎疫情蔓延下,定点医院与非定点医院部分护理人员存在一定焦虑心理,医院与相关部门需对护理人员采取及时的岗前培训与心理疏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简称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一线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知行为及心理卫生状况,为开展医务人员教育培训和制定心理危机干预方案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随机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珠海市3家新冠肺炎定点收治医院的抗疫一线医务人员522名为调查对象,使用一般资料问卷、新冠肺炎认知行为量表、焦虑自评(SAS)量表进行线上匿名自填问卷调查,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抗疫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卫生状况的因素。 结果 一线医务人员新冠肺炎相关知识、对待新冠肺炎及患者的态度、采取的预防行为均分分别为(10.33±1.19)分、(13.26±1.63)分、(24.69±2.32)分。医务人员SAS标准得分为(41.87±6.78)分,焦虑检出率为11.10%,年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工作年限、对待新冠肺炎及患者的态度对一线医务人员发生焦虑的影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发现,文化程度、工作岗位、对待新冠肺炎及患者的态度和采取的预防行为是影响焦虑的独立因素,学历为本科(OR=0.32,95%CI:0.15~0.70)、对待新冠肺炎及患者的态度评分越高(OR=0.76,95%CI:0.59~0.97)是一线医务人员发生焦虑的保护因素;工作岗位为医疗管理(OR=4.37,95%CI:1.13~16.88)、在新冠肺炎防控中采取的预防行为评分越高(OR=1.24,95%CI:1.03~1.50)是一线医务人员发生焦虑的危险因素。 结论 一线医务人员对新冠肺炎认知程度高,态度积极,自我防范意识强,心理卫生状况较好;但仍需加强对新冠肺炎相关薄弱知识的培训,针对导致焦虑的相关因素采取干预措施,提高一线医务人员心理卫生状况。  相似文献   

4.
目的社区是疫情防控的基础环节,做好社区防控对有效遏制疫情播散和蔓延至关重要。本研究旨在通过调查社区防控人员工作压力及心理健康状况,探讨两者相互关系,为制定新型冠状病毒(简称新冠)肺炎疫情下社区防控工作人员工作模式及心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2020-01-15-2020-02-20采用不等比目的抽样法,以5∶1比例随机抽取宁夏银川兴庆区、金凤区和西夏区3个市辖区40家社区,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及自设社区新冠疫情防控人员工作压力量表和焦虑抑郁量表,对新冠疫情期间社区在岗人员进行问卷调研,一般资料调查表包括性别、民族、文化程度、婚姻状况、职业类型、工作性质和是否为党员。分析社区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工作压力和心理状况的相关性。结果社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员工作压力总分为(59.90±12.25)分,处于中低等水平。Zung焦虑量表平均得分为(47.11±8.55)分,焦虑阳性率为21.27%(30/141),Zung抑郁量表平均得分为(46.48±6.87)分,抑郁阳性率为12.05%(17/14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是社区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人员工作压力的影响因素,F=3.443,P=0.047;性别(t=2.315和2.535,P=0.036和0.013)和职业(F=6.412和4.987,均P<0.001)是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因素。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社区新冠疫情防控人员焦虑与工作压力(r=0.293)、工作负荷(r=0.339)、人际关系(r=0.233)和个人价值(r=0.224)呈正相关,抑郁与工作压力(r=0.260)、工作负荷(r=0.263)、人际关系(r=0.204)和个人价值(r=0.222)呈正相关,均P<0.05。结论新冠肺炎疫情下社区防控人员工作压力大且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健康问题,直接影响到工作人员疫情防控工作的状态,需采取相应的防护对策,以减轻社区防控人员工作压力,保持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新冠疫情反弹高风险期防控应急梯队护士的职业应激现状及影响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南阳市8所医院新冠疫情防控应急梯队护士为调查对象,采用“护士职业应激源量表”(CNSS)进行应激现状调查,采用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有效调查265人,职业应激得分平均为(717.97±34.81),高于全国常模(566.04±19.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2.159,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护龄(β=-1.527),科室(β=1.683),所在应急梯队(β=1.692),新冠相关知识掌握程度(β=1.754)和是否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工作经历(β=1.485)、灾害应急培训经历(β=1.357)、新冠肺炎防控一线工作经历(β=2.613),是否学习过积极心理学(β=1.597),是应急梯队护士职业应激得分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新冠疫情反弹高风险期,防控应急梯队护士职业应激水平较高,应加大针对性干预力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新冠肺炎疫情下社区防控人员主要工作压力源及工作疲溃感现状,探讨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为减轻其工作压力及缓解工作疲溃感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纸质及电子问卷相结合的方式对社区防控人员进行调查。结果 社区新冠疫情防控人员工作压力整体处于中低水平,其主要工作压力源为工作责任重,工作负荷大及存在工作风险,而工作疲溃感整体处于中高度水平。Pearson线性相关分析显示:社区防控人员工作压力源与整体工作疲溃感和情绪疲溃感间存在正相关关系,而与工作冷漠感存在负相关关系。结论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社区防控人员工作疲溃其受工作压力的影响,应采取相应措施减轻工作压力,缓解工作疲溃感。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医院护理人员的工作压力状态,并分析影响医院护理人员工作压力的因素。方法于2015年2-10月,应用便利抽样方法,使用工作压力量表(WSS)、简易应对方式量表与内、外在心理控制源量表、一般资料问卷对辽宁省锦州市3所三甲医院522名护理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发放调查问卷540份,回收且有效问卷522份,有效回收率为96.7%。方差分析显示,年龄等因素存在统计学差异,多元逐步回归后有5个变量进入方程,共解释总变量为56.7%。结论应采取必要的措施提高护理人员成就感与心理调节能力以降低其工作负荷,进而提高护理人员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冠肺炎抗疫一线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危险因素,构建职业暴露预测模型。方法对2020年1―2月温州地区10家医疗机构共计326名新冠肺炎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职业暴露的潜在危险因素,构建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事件的风险预测模型。结果(1)通过单因素及多因素回归分析最终将性别、有无晕倒、面部压疮、是否穿纸尿裤纳入新冠肺炎抗疫一线医护人员职业暴露事件风险预测模型(p<0.05)。(2)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AUC)=0.781,AUC大于0.7,显示该模型有较好的临床预测能力。结论新冠肺炎抗疫一线医护人员职业暴露危险预测模型可为临床人员职业防护提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及实用性,保障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2020年护理人员焦虑情绪和失眠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相关政策提供依据。
  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对泉州市某新冠肺炎定点救治医院738名护理人员进行网络问卷调查,使用自编问卷和焦虑自评量表(SAS)、失眠严重指数量表(ISI)调查研究对象的基本人口学信息、新冠肺炎认知情况、焦虑和失眠情况;以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护理人员焦虑和失眠的影响因素。
  结果   护理人员焦虑和失眠的发生率分别为8.5%和35.8%。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经常体育锻炼是缓减护理人员焦虑情绪(β = - 4.226,P = 0.002)和失眠状况(β = - 1.706,P = 0.003)的影响因素。有个人疾病史(β = 3.320,P = 0.023)、因新冠肺炎而考虑辞职(β = 5.012,P = 0.031)、认为可能传染给家人朋友新冠肺炎病毒(β = 4.631,P<0.001)以及受到他人区别对待(β = 3.829,P = 0.003)的护理人员有更多的焦虑情绪;有个人疾病史(β = 1.277,P = 0.036)、因新冠肺炎而考虑辞职(β = 1.946,P = 0.045)、担心传染新冠病毒给其他人(β = 1.063,P = 0.006)、认为可能传染给家人朋友新冠肺炎病毒(β = 1.156,P = 0.003)以及受到他人区别对待(β = 1.507,P = 0.004)的护理人员也有更严重的失眠状况。焦虑和失眠存在正向的相关关系[β及其95%CI值为0.280(0.258,0.302),P<0.001)]。
  结论   2020年,泉州市部分护理人员存在焦虑情绪和失眠问题,其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用人单位应当关注护理人员的心理健康,必要时进行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调查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儿童输液室家长配合度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 遴选2020年9月—2021年3月在儿童输液室首次进行输液治疗的患儿及其家长210例,采用一般调查问卷、改良版Venham临床焦虑和合作行为级别评定量表、焦虑自评量表(SAS)对其进行调查.结果 210名儿童家长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的总体配合率为...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新冠疫情背景下实习后期护生的职业认同现状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护生职业认同量表和焦虑自评量表,于2020年2—3月借助问卷星平台对河南省6所院校的实习后期护生进行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的实习后期护生职业认同总分为(66.34±12.88)分.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新冠发生后对护理职业的喜欢程度、新冠...  相似文献   

12.
目的调查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一线护士的心理弹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抗疫一线护士的心理调适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湖南省某三级甲等医院的173名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一线护士作为调查对象,应用心理弹性量表(CD-RISC)、匹兹堡睡眠指数量表(PSQI)及躯体化症状自评量表(SSS)对其进行调查,并采用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调查对象CD-RISC总分为(78.42±15.92)分。不同人口学特征调查对象的CD-RISC总分比较发现:家庭负担情况以及抗疫前存在心理疾病情况不同的调查对象其CD-RISC总分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调查对象PSQI得分为(8.89±3.06)分,SSS总分为(30.94±9.01)分。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调查对象的心理弹性与睡眠质量呈负相关(r=-0.225,P=0.003)。多元线性回归结果显示:调查对象家庭负担情况、PSQI是其CD-RISC得分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抗疫一线护士心理弹性较好,且睡眠质量和家庭负担情况是该群体心理弹性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抗击COVID-19火神山医院医务人员睡眠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了解医务人员心理状况,为确保军队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法,应用阿森斯失眠量表(Athens insomnia scale,AIS)对在火神山医院一线开展抗击COVID-19工作2~4周的54名军队医务人员进行调查,采用描述性分析、单因素分析及多因素分析探讨相关影响因素。结果54名医务人员AIS总分平均分为(7.19±3.67)分,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女性群体AIS总分显著高于男性群体,职称同样存在显著差异,中级职称群体AIS总分显著高于初级和高级职称群体。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与失眠问题显著相关,而且女性是男性的5倍左右。结论抗击COVID-19医务人员睡眠质量较差,火神山医院管理部门应该用更为科学、更有针对性的管理手段,以改善医务人员的睡眠质量,让他们以更好的心理和生理状态应对一线防疫工作。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分析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普外科护理人员职业生命质量水平,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 便利抽取2所三甲医院普外科的94名护理人员进行职业生命质量量表及一般情况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初级职称护士在工作量维度的评分高于中级职称护士(P<0.05),高级职称护士在工作环境维度的评分高于初级、中级职称护士(P<0.05);量表中工作家庭平衡、工作安全、社会形象等相关条目的评分较低。结论 职称的高低、工作家庭难平衡、工作缺乏安全感、社会的不正确认知以及管理层的不重视影响普外科护士的职业生命质量。提示管理者们应健全护理管理体制,协调护士工作与家庭的平衡,重视个人职业发展,促进护理工作环境安全,以此提高护士的职业生命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新冠肺炎期间护士留职意愿现状并探究其影响因素。方法借助问卷星平台选用一般资料问卷、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和护士留职意愿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本研究收到有效问卷519份,护士留职意愿的总分为(22.12±4.36)分,高于国内近5年有关护士留职意愿的研究结果(P<0.05);专业选择方式、工作年限、科室有无同事援鄂、是否让子女学医、护理专业及工作方面的问题、病人护理方面的问题、管理及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是护士留职意愿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结论护士留职意愿处于中等偏上水平,高于国内近5年报道的多项护士留职意愿,但护理管理者仍需重视护士工作上的合理需求,优化人力配置,进一步提高护士留职意愿。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分析COVID-19疫情期间,安徽省医护人员对COVID-19的诊断、治疗及院感知识的认知水平并探讨影响医护人员COVID-19知识认知水平的因素。  方法  采用自制问卷于2020年2月12日-2020年3月4日期间,对安徽省医护人员COVID-19相关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估,共获得有效问卷15 342份。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描述性分析、t检验、方差分析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医护人员COVID-19相关知识水平及影响因素。  结果  安徽省医护人员COVID-19相关知识总分为(6.95±2.67)分,其中诊断知识得分为(2.58±1.74)分,治疗知识得分为(1.53±1.03)分,院感知识得分为(2.84±1.01)分。医生和护士在COVID-19诊断知识、院感知识及总分得分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有P < 0.05)。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医生组高级和中级职称组得分均高于初级职称组;硕士及以上和本科学历组得分均高于专科及以下学历组;市级、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及民营医疗机构组得分均低于省级医院组;30~<40岁和≥40岁组得分均低于<30岁组;护士组高级和中级职称组得分均高于初级职称组;市级、县级医院和基层医疗机构及民营医疗机构组得分均低于省级医院组;30~<40岁和≥40岁得分均低于<30岁组,本科学历护士比专科及以下学历护士得分高(均有P < 0.05)。  结论  安徽省医护人员COVID-19相关知识得分偏低,应对医护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在筛选和培训抗疫医护人员时应注意职称、学历、年龄、医院类型等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重症监护病房(ICU)护理人员职业获益感现状,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提高ICU护理人员职业获益感提供参考。方法采用方便抽样方法于2020年12月至2021年3月对西安市3家综合医院的ICU护理人员的一般资料及职业获益感进行调查,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ICU护理人员职业获益感的影响因素。结果246名ICU护理人员中男性23名,占9.35%;女性223名,占90.65%。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ICU护理人员职业获益感NPPBS总得分平均(114.26±7.51)分,条目均分(3.94±0.26)分。5个维度条目均分最高是自身成长维度(4.03±0.33)分,最低是良好护患关系维度(3.89±0.35)分。不同学历、婚姻状态、年龄、从事ICU护理工作时间、职称、每月夜班数、护士层级、临床带教、科研参与、职务、是否在抗疫一线、既往有无经历过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是否担心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ICU护理人员职业获益感NPPBS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无临床带教(β’=-0.065)、不在抗疫一线(β’=-0.053)、既往无经历过突发公共卫生应急事件(β’=-0.074)、不担心感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β’=0.108)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ICU护理人员职业获益感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背景下ICU护理人员职业获益感处在中等水平,建议重点关注以上主要影响因素并进行合理干预,提升ICU护理人员职业获益感。  相似文献   

18.
A comprehensive and reliable assessment of work stress, burnout, affective, and physical symptomatology was conducted with 260 hospital nurses. As previous attempts to categorize nursing stress and burnout by ward type have yielded inconsistent results, an alternative method for grouping nursing stress effects was sought. Cluster analysis was chosen as it offers a statistically sound means of delineating natural groupings within data. Sets of questionnaires measuring burnout, work stressors, and physical and emotional symptomatology were sent to all staff nurses at a large university hospital. Of 709 nurses employed there, a total of 260 nurses returned completed questionnaire packets. These nurses were separated into two equal groups using random sampling procedures. Cluster analysis of this data revealed groupings which were based on nursing stressors (particularly workload and conflict with physicians), social support, and patient loads. These cluster-analytic findings were replicated on both samples, and validated using data not used in the original cluster analysis.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effects of stress have more to do with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work environment and overall workload than with the degree of specialization on the unit. Results also suggest that intraprofessional conflict (i.e. with other nurses) is less psychologically damaging than is interprofessional conflict (i.e. conflict with physicians). Findings are discussed with respect to the burnout process and possible intervention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