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9 毫秒
1.
目的探讨HBcAg显性失活突变体质粒pCDNA4-C-GFP的构建及体外表达.方法选择编码乙肝核心抗原C基因片段及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片段,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成DNA质粒pCDNA4-CGFP,并将该质粒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结果通过RT-PCR检测到其RNA的表达,Confocal观察到GFP绿色荧光.结论HBcAg显性失活突变体质粒pCDNA4-C-GFP的构建成功可以进行对HBV作用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真核表达质粒hTERT-P2A-EGFP,探讨其在HEK293FT细胞中的表达和转染效率。方法:利用pBABE-puro-hTERT和pRRLSIN-cPPT-MSCV-EGFP质粒构建重组质粒。以该质粒为模板采用PCR法获取hTERT、P2A和EGFP基因,采用重叠PCR法获得目的片段hTERT-P2A-EGFP,经酶切后目的片段与真核表达载体pRRLSIN-cPPT-MSCV-EGFP连接,得到并鉴定含有hTERT-P2A-EGFP基因的重组质粒。经脂质体介导重组质粒转染到HEK293FT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在细胞中的表达。结果:PCR检测目的基因hTERT、P2A和EGFP的片段长度分别为3400、110和720 bp。酶切后目的基因片段hTERT-P2A-EGFP约4300 bp。测序分析,目的基因1547位点发生了突变。利用定点突变技术成功诱变,再次测序后目的基因序列与 GenBank 公布的基因序列完全一致。重组质粒转染HEK293FT细胞后在荧光显微镜下可以观察到GFP。流式细胞术检测,重组质粒转染HEK293FT细胞的效率为44.8%。结论:成功构建携带目的基因hTERT-P2A-EGFP的重组质粒,且可用于细胞转染。  相似文献   

3.
目的:构建小鼠肿瘤坏死因子受体1(TNFR1)和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质粒,然后在中国仓鼠卵巢(CHO)细胞表达,为TNFR1的基因干预研究提供简便的判定手段。方法:从小鼠肝组织提取总RNA,RT-PCR扩增出TNFR1基因的cDNA片段,将目的片段克隆至pMD18-T载体。酶切和测序鉴定,然后将目的片段酶切回收后插到GFP表达载体pEGFP-N2中GFP基因序列的上游,构建TNFR1-EGFP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pEGFP-TNFR1,将该重组质粒转染到CHO细胞后24—48h,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TNFR1的表达情况。同时荧光显微镜下观察GFP表达情况。结果:扩增出了长约1360bp的基因片段,并将其克隆至pMD18-T载体,酶切和测序鉴定无误;将pMD-TNFR1中TNFR1基因亚克隆至pEGFP-N2载体,酶切鉴定无误;重组质粒pEGFP-TNFR1转染CHO细胞后,免疫组化染色可见细胞有阳性棕染,同时荧光显微镜下也可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小鼠TNFR1-EGFP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质粒;重组质粒可在CHO细胞中表达出TNFR1-EGFP融合蛋白,为进一步的TNFR1基因干扰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shRNA抑制外源绿色荧光蛋白在肝癌细胞株中的表达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FP)的短发夹状RNA(shRNA),观察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抑制外源GFP的表达。方法:设计、合成含GFP编码基因片段,中间被4个bp间隔的反向重复序列,与转录载体pTZU6 1连接,构建pshRNA-GFP重组质粒,与pEGFP-C1共转染肝癌细胞株HepG2和SMMC-7721,检测其对GFP表达的影响。结果:pshRNA-GFP对共转染的pEGFP-C1中的绿色荧光蛋白有明显的抑制作用,抑制率达70%~85%。结论:构建的pshRNA-GFP重组质粒能有效地抑制GFP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  相似文献   

5.
目的:构建MAD2基因与GFP融合的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并在HepG2细胞中表达.方法:通过RT-PCR扩增,获得MAD2基因的完整序列.将此片断插入pEGFP-N1载体多克隆位点区,构建MAD2基因与GFP融合的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应用脂质体转染技术转染HepG2细胞并观察表达的绿色荧光.结果:成功构建MAD2基因与GFP融合的绿色荧光蛋白真核表达质粒,并在HepG2细胞中观察到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结论:该载体的成功构建,为研究MAD2基因在细胞分裂中的功能及定位建立了有效的观察体系.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以柯萨奇病毒B4的1A和2A基因为靶基因并带有绿色荧光蛋白标志的可表达发夹结构的双链siRNA的表达载体pU6/double-siRNA/Neo/GFP/1A /2A。方法:选择柯萨奇病毒B4的1A和2A区基因21 bp为靶序列分别合成65 bp的互补片段并克隆到pSilencer2.1U6 Neo 和pGCsi-U6/Neo/GFP质粒中,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琼脂糖凝胶电泳分离、回收DNA片段,及连接酶连接构建双siRNA表达质粒pU6/double-siRNA/Neo/GFP/1A/2A;将构建的载体转染Hela细胞后,荧光显微镜观察荧光的表达。结果:限制性内切酶消化、琼脂糖凝胶电泳检测重组质粒pU6/double-siRNA/Neo/GFP/1A/2A,有正确的特异性片段,DNA测序也证明其具有正确序列;将该重组质粒转染入Hela细胞后,重组质粒构建成功并在真核细胞内表达GFP,表达时间可达15 d以上。结论:针对柯萨奇病毒B4的1A和2A基因的双siRNA表达载体pU6/double-siRNA/Neo/GFP/1A /2A构建成功,并可在真核细胞内持续表达15 d以上。  相似文献   

7.
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及绿色荧光蛋白双表达载体的构建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构建绿色荧光蛋白(GFP)与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hIGF-1)基因真核表达载体,为基因治疗关节软骨缺损奠定基础。 方法:将pcDNA3.1-IGF-1质粒和pcDNA3-GFP质粒扩增后,经限制性酶切下pcDNA3-GFP中的含有CMV启动子的全长GFP cDNA片段,连接到pcDNA3.1-IGF-1内,构建含有两个多克隆位点的pcGI真核基因共表达载体。 结果:酶切及琼脂糖电泳分析表明提取及纯化的pcGI质粒含有GFP cDNA和hIGF-1 cDNA碱基片段,方向及大小正确。 结论:成功构建了含有GFP和hIGF-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了追踪疟原虫发育及侵染的情况,构建及筛选胞浆稳定表达绿色荧光蛋白(GFP)的伯氏疟原虫。方法:构建含有伯氏疟原虫230p基因和GFP基因的重组质粒pL0035-GFP,质粒线性化后通过电转染转入野生型伯氏疟原虫;基于双交换同源重组原理,利用乙胺嘧啶筛选获得在230p基因处插入GFP的重组疟原虫;有限稀释法筛选表达GFP的单克隆重组伯氏疟原虫;PCR鉴定重组疟原虫基因型,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GFP表达情况。结果:PCR及DNA测序结果表明GFP基因成功整合到伯氏疟原虫基因230p;荧光显微镜可观察到重组疟原虫胞浆呈绿色荧光,流式细胞术检测到绿色荧光信号。结论:成功构建胞浆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伯氏疟原虫。  相似文献   

9.
目的:构建含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与人疱疹病毒8型K12基因重组真核表达载体。方法:将人疱疹病毒8型(HHV-8)K12基因插入到真核表达质粒pCR3.1的EcoRI和XhoI位点,构建重组质粒pCR-K12;PCR扩增GFP基因,将GFP基因插入到重组质粒pCR-K12中K12上游的KpnI和EcoRI位点中,获得重组表达质粒pCR-GFP-K12。结果:重组表达质粒pCR-GFP-K12的酶切鉴定符合预期结果,此重组质粒中的K12与GFP融合表达并受上游启动子pCMV控制。结论:重组表达质粒pCR-GFP-K12已构建成功,为研究K12的生物学活性及春作用机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0.
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质粒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能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的载体———pCDNA3.1-GFP。方法使用基因重组方法从质粒pGreenlantern中获取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片段,克隆入PCDNA3.1的多克隆区,构建成PCDNA3.1-GFP,通过限制性核酸内切酶NotI与BamHI对所建质粒进行分析后,转染HepG2细胞并观察绿色荧光蛋白表达。结果经限制性内切酶及转染HepG2细胞表达鉴定,证实成功构建了PCDNA3.1-GFP。结论成功构建成携有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哺乳动物表达载体,该质粒可用于融合表达目的蛋白,并将目的蛋白表达定位。  相似文献   

11.
目的将全长约3.6kb的HCN4目的基因片段从pCDNA3-HCN4质粒卸载下来,建立稳定的HCN4重组慢病毒。方法用EcoRI和XbaI从pCDNA3-HCN4质粒切下HCN4目的片段连接到Pucl9载体中,再用EcoRI和饿蒯Ⅲ从质粒Pucl9切下目的片段并连接到pcDNA3.1(A)载体中,再用XbaI单酶从质粒pcDNA3.1(A)双切到pCDHl-MCSl-EFl-copGFP中。用XbaI或者EcoRI鉴定,将阳性克隆质粒送上海生工测序,慢病毒的包装参照SBI的LentivectorExpressionSystem操作手册进行。将构建好的慢病毒包装质粒混合物混合后感染293T细胞及心肌样骨髓基质干细胞。结果(1)XbaI及EcoRI鉴定表明,PCR产物和克隆扩增产物的电泳结果显示该基因的大小约为3.6kb;阳性克隆质粒测序结果与GENEBANK目的基因HCN4序列完全相同;构建的目的基因质粒转染293细胞和原代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均发现有强烈的绿色荧光出现。(2)构建的慢病毒包装质粒混合物转染293细胞后,发现有强烈的绿色荧光出现,细胞感染率达90%以上。结论(1)成功将全长HCN4目的基因片段从pCDNA3-HCN4质粒卸载下来,成功构建穿梭质粒pCDHl-MCSl-EFl-copGFP。(2)成功建立稳定的HCN4重组慢病毒,该病毒载体有很高的转染效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构建结核分枝杆菌Rv2389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方法:PCR扩增Rv2389基因,测序正确后克隆入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重组质粒酶切鉴定正确后以阳离子聚合物转染CHO细胞后, 分别以RT-PCR方法检测mRNA表达和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目的蛋白的表达.结果:构建了重组质粒pCDNA- Rv2389, RT-PCR结果证明Rv2389可在CHO细胞中转录,间接免疫荧光检测证明,表达有Rv2389蛋白的细胞着染.结论:成功构建了结核分枝杆菌Rv2389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Rv2389,Rv2389基因可以在CHO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1型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1)反式激活因子(Tat)基因真核表达质粒,并研究该质粒在真核细胞中的有效表达。方法以含有HIV-1全长基因的质粒pNL4-3为模板,通过PCR扩增HIV-1tat第一外显子,应用基因工程技术将扩增的基因片段插入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 ),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tat,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分析及测序鉴定正确后,应用脂质体转染技术转染入人体肝癌细胞系Huh-7细胞。RT-PCR检测其基因转录情况,Westernblot鉴定其是否能够表达相应的目的蛋白质。结果成功扩增了Tat基因,酶切和测序证明正确构建了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tat,RT-PCR和Westernblot方法证实该质粒能在Huh-7真核细胞中有效表达HIV-1Tat目的蛋白质。结论成功构建了HIV-1Tat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载体,并在Huh-7细胞中表达,为在Huh-7细胞模型中研究Tat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克隆小鼠4-1 BBL基因,构建其真核表达载体,并观察其在哺乳动物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取C57BL/6小鼠脾细胞,经PHA诱导后,以RT-PCR克隆4-1 BBLcDNA,测序,构建pCDNA3.1( )-m4-1BBL真核表达质粒,转染COS-7细胞,RT-PCR检测m4-1BBLmRNA表达,间接免疫荧光法和流式细胞仪检测4-1 BBL蛋白的表达,结果:从小鼠脾细胞中克隆到m4-1 BBL cDNA,经测序完全正确,所构建的m4-1BBL质粒在COS-7细胞中获得高效表达。结论:小鼠4-1BBLcDNA基因克隆、真核表达载体构建及其在COS-7中的表达均获成功,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绿色荧光蛋白 (greenfluorescentprotein ,GFP)和HCV 5′NCR(noncodingregion)调控荧光素酶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在肝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用基因重组技术 ,将真核表达载体pCMVNCRLuc的HCV5′NCR及其调控的荧光素酶基因亚克隆至报告载体pEGFP C1的GFP基因下游 ,构建含GFP和HCV 5′NCR调控荧光素酶双顺反子的真核表达载体pGFPNCRLuc。用脂质体基因转染技术 ,将pGFPNCRLuc转染至肝细胞株QSG770 1。结果 :GFP和荧光素酶基因均得到高效表达 ,其荧光素酶表达强度与pCMVNCRLuc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GFP表达水平与pEGFP C1比较 ,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成功构建HCV和HCV 5′NCR调控荧光素酶双顺反子真核表达载体 ,HCV和荧光素酶基因在肝细胞内得到共表达。该结果为特异性抗HCV药物评价系统的建立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16.
目的采用HPV 6b E7基因与钙网蛋白(Calretieulin,CRT)基因共连接方法,构建高特异性、能更加活化细胞免疫的HPVDNA疫苗。方法利用PCR技术分别获得HPV6bE7基因和CRT基因片段,与带GFP标记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 3.1 共连接。结果获得阳性重组表达质粒pCDNA 3.1 -GFP-HPV6b E7/CRT 180,经酶切鉴定及核酸序列测定证明真核融合表达质粒构建完成。结论HPV6b型E7基因与CRT基因真核融合表达质粒的成功构建为下一步建立高特异性、高效HPVDNA疫苗的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构建hFAK原核、真核表达载体,证实融合蛋白在原核细胞的诱导表达以及在胃癌细胞内的表达、定位。方法
提取人胃癌细胞SGC-7901 的总mRNA 并进行反转。以反转录的cDNA 为模板PCR 扩增hFAK全长编码基因,分别克隆至
pCDNA3.1-Flag 以及pGEX-4T-2 表达载体中。原核重组质粒鉴定后转入BL21 细胞中并经过诱导表达及纯化,真核表达质粒转
入胃癌SGC-7901 细胞中,分别利用Western blot和激光共焦扫描显微技术检测重组质粒的表达以及在胃癌细胞中的定位。
hFAK全长基因序列克隆到原核、真核表达载体中,酶切鉴定片段为3 200 bp。原核诱导出GST-hFAK 并进行纯化;
Western blot 检测到真核转染的Flag-hFAK表达,条带为130 kD,免疫荧光显示蛋白定位于细胞质,并在细胞膜上有定位。结论
成功构建了hFAK原核、真核表达载体,并验证了其表达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转染含有绿色荧光蛋白(GFP)和PbfMSP1片段的重组质粒,建立伯氏疟原虫转染技术和表达恶性疟原虫MSP-1 19 000片段(PfMSP1-19)的转基因伯氏疟原虫.方法:构建重组转染质粒PyrFlu/PbfMSP1.伯氏疟原虫ANKA株经培养和分离后用电转化方法转入重组转染质粒,药物筛选转化原虫后进行PCR检测,并于荧光显微镜下检测报告基因GFP的表达.结果:构建了重组转染质粒PyrFlu/PbfMSP1.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到呈绿色荧光的伯氏疟原虫.PCR检测显示转染伯氏疟原虫存在GFP和PbfMSP1基因.结论:重组质粒已成功转染伯氏疟原虫并表达了GFP报告基因,建立了伯氏疟原虫转染技术.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人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胞外区(sTGFβRⅡ)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转染真核细胞CHO以表达sTGFβRⅡ蛋白,并检测其生物学活性.方法:以TGFβRⅡ的重组质粒为模板,用PCR方法扩增得到人TGFβRⅡ胞外区(1-159位氨基酸)的cDNA,将该cDNA重组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myc-his(-)B(pCDNA)的EcoRⅠ和HindⅢ多克隆位点上,构建成pCDNA-sTGFβRⅡ重组质粒.经双酶切和核酸测序鉴定,将该重组质粒转染CHO细胞,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sTGFβRⅡ的表达,并测定其生物学活性.结果:CHO细胞转染pCDNA-sTGFβRⅡ重组质粒后,其培养上清经 Western blotting分析,显示有特异性的蛋白条带,所表达的蛋白能明显抑制TGFβ1对貂肺上皮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结论:成功克隆了sTGFβRⅡ基因,并获得有生物学活性的sTGFβRⅡ蛋白.  相似文献   

20.
pcDPG基因治疗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构建甲状旁腺激素(PTH)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评价体外转染后PTH基因的表达与生物学活性,同时观察其对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动物的基因治疗作用。方法(1)从人胚甲状旁腺组织中克隆PTH基因,拓扑法构建其重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1-PTH-GFP(pcDPG),并采用酶切、聚合酶链反应(PCR)及DNA测序鉴定;(2)用脂质体转染pcDPG入293细胞,观察绿色荧光蛋白(GFP)表达并计算转染率,同时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PTH基因的表达;(3)纯化转染细胞上清中PTH蛋白,进行生物学活性鉴定;(4)建立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的家兔模型,将pcDPG质粒以肌肉注射进行分组治疗,监测血钙、磷和PTH值及存活时间,通过形态学观察各器官的病理变化。结果(1)酶切与PCR结果与预期相同,测序结果与文献中序列同源性为99.3%;(2)细胞转染后24h即可见GFP表达,随时间延长而表达增强,48h转染率达38.9%和62.5%,同时RT-PCR见PTH基因表达;(3)纯化的PTH蛋白可对抗甲状旁腺切除小鼠的抽搐症状;(4)模型兔术后第2d血钙(1.71mmol/L±0.09mmol/L,1.73mmol/L±0.03mmol/L,1.75mmol/L±0.03mmol/L,1.65mmol/L±0.04mmol/L)明显低于术前(2.82mmol/L±0.21mmol/L,P<0.05),术后第2d PTH值(5.03pg/ml±0.05pg/ml,5.04pg/ml±0.05pg/ml,5.03pg/ml±0.07pg/ml,5.29pg/ml±0.03pg/ml)也明显低于术前(11.63pg/ml±1.60pg/ml),但是术后第2d血磷增高(P<0.05),pcDPG质粒大、中剂量组治疗后48h血钙、磷与PTH值均恢复至正常。结论脂质体介导的质粒pcDPG体外转染率较高,能表达有活性的PTH蛋白,同时对甲状旁腺功能减退家兔有较好的疗效,从而为甲状旁腺功能减退症基因治疗的进一步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