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2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82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7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16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26篇
  2006年   2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GF-β_1在MHV-3诱导的小鼠暴发型肝炎模型中的表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MHV-3诱导的小鼠暴发型肝炎模型中肝脏和外周血中的TGF-β1表达水平,探讨该疾病模型中TGF-β1的变化及其与疾病进程的关系。方法通过腹腔注射MHV-3感染BALB/cJ小鼠诱导暴发型肝炎,采用ELISA检测血清TGF-β1表达水平改变,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肝脏组织TGF-β1水平变化。结果BALB/cJ小鼠感染MHV-3后,小鼠血清TGF-β1表达水平于感染72 h显著升高,与之相应的是小鼠肝脏内TGF-β1水平于感染72 h显著升高。结论 MHV-3诱导的小鼠暴发型肝炎模型中TGF-β1的表达在血清和肝脏中均显著升高,提示TGF-β1可能参与免疫诱导的肝细胞损伤的病理过程。本研究为进一步阐明小鼠暴发型肝炎的发病机制提供更充分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的变化。方法选择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22例和健康人20例,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所有被研究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PD-1分子的表达状况,比较不同分期和不同性别疾病患者PD-1表达水平。结果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PD-1分子阳性百分比为2.5±0.5%,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0.5±0.1%,P<0.001);自身免疫性肝炎发病期患者CD8+T淋巴细胞表达PD-1百分比为2.6±0.7%,与缓解期比无统计学差异(3.4±0.8%);16例女性AIH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PD-1阳性百分比为3.5±0.7%,亦略高于6例男性患者的1.3±0.3%,但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0.1021),可能与例数较少有关。结论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CD8+T淋巴细胞PD-1表达率增加,PD-1可能在自身免疫性肝炎的发病中起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正>在核苷和核苷酸类药物(nucleoside and nucleotide analogs,NAs)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过程中,耐药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与未发生耐药的患者比较,耐药不仅可导致疾病进一步进展,并可增加发生肝功能失代偿和肝细胞癌(HCC)的风险;还会加大后续治疗的难度,增加长期治疗的医疗成本。因此,耐药的预防和管理是提高疗效、缩短疗程、改善预后和减少医疗成本的重要措施。近年  相似文献   
4.
5.
高斯媛  甘厦  郭威  武泽光  宁琴  齐俊英 《肝脏》2011,16(6):452-456
目的 构建pGC-FU-survivin慢病毒质粒,旨在下一步实验中利用survivin蛋白的表达影响原代肝细胞的增殖.方法 从高表达survivin的小鼠淋巴瘤细胞株YAC-I中获取存活素(survivin)基因,连接到pcDNA3.1(+)质粒上,双酶切及双向测序鉴定.构建pGC-FU-survivin慢病毒载体,...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胰岛素受体底物1(IRS-1)沉默对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关键分子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并观察IRS-1沉默后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能力的改变,探讨胰岛素受体底物(IRSs)是否作为C/EBPα、PPARγ的上游调节信号在前脂肪细胞分化中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方法合成4条IRS-1 shRNA,Western blotting筛选出沉默效率最高的1条。3T3-L1前脂肪细胞分为IRS-1沉默组和对照组。IRS-1沉默组细胞用沉默效率最高的IRS-1 shRNA质粒转染3T3-L1前脂肪细胞,沉默细胞中的IRS-1分子;对照组采用无意义IRS-1 shRNA质粒转染3T3-L1前脂肪细胞。转染24 h后诱导其分化成熟,分化72 h后检测促进前脂肪细胞分化的关键分子C/EBPα、PPARγ的表达。继续诱导分化至第7天,油红O染色观察IRS-1沉默后前脂肪细胞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的比例,检测其分化能力的改变。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RS-1沉默组在诱导分化72 h后,Real-time PCR结果显示3T3-L1前脂肪细胞中C/EBPαmRNA、PPARγmRNA表达明显下降(Pa<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C/EBPα、PPARγ蛋白水平也同样显著下降(Pa<0.05);细胞继续分化至第7天,油红O染色显示,IRS-1沉默组前脂肪细胞分化成熟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显著降低。结论胰岛素可能通过IRS-1刺激C/EBPα、PPARγ的表达促进前脂肪组织的分化。  相似文献   
7.
肖非  刘艳玲  宁琴 《临床肝胆病杂志》2011,27(4):414-416,423
目的研究携带针对丙型肝炎病毒(HcV)I洲A的小干扰RNA(siRNA)的生物可降解性纳米颗粒在体外对HCV复制的抑制作用。方法采用“一锅合成法”制备携带针对HCVRNA的siRNA的D-半乳糖-多聚乙酰亚胺-磷酸钙纳米颗粒,噻唑盐(MTT)法检测该纳米颗粒的细胞毒性,荧光分光光度法检测该siRNA纳米颗粒对HcV的抑制作用。结果该纳米siRNA颗粒对肝原代细胞无毒性作用,在HcV细胞培养系统中,可被肝肿瘤细胞(Huh7.5.1)摄取进入细胞内,抑制HcV病毒载量超过1log100。结论D-半乳糖-多聚乙酰亚胺-磷酸钙生物可降解性纳米siRNA颗粒为治疗HCV感染提供了新的手段,具有一定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慢加急性乙型肝炎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Toll 样受体2(TLR2)表达,以及鼠三型肝炎病毒(MHV-3)诱导的暴发性肝炎小鼠肝脏 TLR2表达的变化。方法收集慢性乙型肝炎和 HBV-ACLF 患者外周血,分离 PBMC,采用实时定量 PCR 法检测 PBMC 中 TLR2 mRNA;给 Balb/cJ 小鼠腹腔注射MHV-3(100 pfu),建立小鼠暴发性肝炎模型,观察感染0、24、48和72 h 后肝脏TLR2水平变化。结果 BALB/cJ 小鼠在感染 MHV-3后,与0 h[(0.39±0.06)%]比,肝细胞 TLR2 mRNA 水平在感染48和72 h 均显著升高[分别为(9.06±1.60)%和(6.42±2.42)%,P<0.05)],并于48 h 达最高水平,且两时间点细胞 TLR2 mRNA 水平均与血清 ALT 和 AST 水平呈正相关(r=0.804,P<0.01;r=0.797,P<0.01);HBV-ACLF患者 PBMC 中 TLR2 mRNA 水平显著高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5.92±5.26)%对(1.15±1.59)%,P<0.05)]。结论 TLR2参与了 MHV-3诱导的暴发性肝炎小鼠以及 HBV-ACLF 患者肝脏损伤的发病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叶酸代谢相关基因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与环境危险因子交互作用的关联分析,寻找神经管缺陷(neural tube defects,NTD)致病基因及环境危险因素. 方法收集NTD流产胎儿组织标本或患儿血标本(n=278)及其正常双亲的血标本(n=478),记录母亲围孕期补充叶酸、糖尿病、服药史等情况.采用CEQ 8800系统进行多重SNP分析,对所有样本叶酸代谢相关的12个基因共28个SNP测序.通过病例-双亲对照研究及传递/不平衡检验,分析SNP与环境危险因子(孕期补充叶酸、母亲糖尿病、孕期服药史)的交互作用对NTD发病的影响. 结果 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为MTHFR)rs1801133与NTD的关联具有统计学意义,而且环境风险因子(未补充叶酸、母亲糖尿病)对NTD的发生起增效作用;而甜菜碱同型半胱氨酸甲基转移酶(基因为BHMT)rs3733890仅在未补充叶酸层与NTD存在连锁不平衡,基因型本身并不能单独导致疾病;而其他基因的SNP与NTD的发生没有显著关联. 结论 MTHFRrs1801133是NTD的危险因子,而BHMT rs3733890不是NTD的独立危险因子.未来尚需要对更大的样本进行基因与基因、基因与环境交互作用的研究以探讨NTD的发病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TBK1s在慢性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21例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蛋白激酶TBK1、其剪接变体TBK1s和β-干扰素(IFN-β)水平。结果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 TBK1s水平显著性高于健康对照人群;经干扰素治疗的慢性丙型肝炎患者PBMC TBK1s表达与健康人比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TBK1s水平与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相关,TBK1s可能在慢性HCV感染发病过程中发挥某种调空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