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8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耳鼻咽喉   3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70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为探讨成釉细胞纤维肉瘤( A F S)间叶细胞的本质及特征, 作者采用免疫组化和电镜技术,对3例 A F S间叶细胞进行了研究,并与6例成釉细胞纤维瘤进行比较。结果显示: A F S的间叶细胞主要由成纤维细胞构成,此外尚有少许未分化间叶细胞和组织细胞, 偶见肌纤维母细胞。成纤维细胞仅表现 Vim entin 阳性。肌纤维母细胞呈 Vim entin, H H F35及 α S M A 阳性。组织细胞 P G M1 和kp1标记均阳性, 可能是炎症或免疫反应的产物。与成釉细胞纤维瘤比较, A F S间叶细胞具备较高的 P C N A 阳性标记率, 提示 A F S的增生活性较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成釉细胞蛋白(AMBN)基因多态性在重庆市燃煤型氟中毒人群中的分布,探讨AMBN基因多态性与氟斑牙的关系。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在重庆市巫山、奉节县2个燃煤型氟中毒病区抽取8~12岁氟斑牙患病儿童100例、成人30例作为病例组;分别抽取非氟斑牙患病8~12岁儿童100例、成人30例作为内对照组,另在渝北区(非病区)抽取50名儿童、30名成人作为外对照组。采集所有研究对象外周静脉血,提取DNA,采用聚合酶链反应一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测定3组人群AMBN基因7号外显子(538_ 540de1GGA),10号外显子(657A > G)和13号外显子(986C>T)位点基因型,观察并分析比较组间各基因型分布差异。结果病例及内、外对照组GGA/GGA基因频率分别为61.2%(74/121),78.5%(102/130)和74.3%(52/70 ), GGA/-基因频率分别为24.0% ( 29/121),15.4% ( 20/130)和22.9% (16/70 ),-/--(GGA完全缺失)基因频率分别为14.8%(18/121),6.1%(8/130)和2.8% ( 2/70 ),各组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x2=14.353, P=0.006 );病例及内、外对照组AA基因频率分别为86.8%(105/121),93.1%(121/130)和91.4% ( 64/70 ), AG基因频率分别为13.2%(16/121),6.9%(9/130)和8.6% ( 6/70 ),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2.972,P>0.05);病例及内、外对照组CC基因频率分别为81.0% ( 98/121),90.0% (117/130)和87.1%(61/70);CT基因频率分别为19.0% ( 23/121),10.0% (13/130)和12.9% ( 9/70),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4.319,P>0.05)。与两对照组相比,病例组的GGA/GGA基因型频率降低(x2值分别为8.957,3.405,P值均<0.05 ), GGA完全缺失基因型频率增高(才值分别为5.134,6.833,P值均<0.05。单因素分析显示,携带一基因型的个体发生氟中毒的风险增高(病例组与内、外对照组比较,OR值分别为2.7, 5.9, P值均<0.05 )。与内对照组比较,病例组CT基因型频率增高(x2=4.139,P<0.05)。病区携带CT基因型的个体发生氟中毒的风险增高(OR=2.1,P< 0.05 )。结论AMBN基因7号外显子538_540de1GGA和13号外显子986C>T位点多态性可能是影响氟斑牙发病的易感性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氟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釉细胞HAT-7细胞活性及细胞内Ca2+浓度的影响。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AT-7细胞,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Na F培养液,培养24、48、72 h后,用CCK-8检测细胞的活性;流式细胞术分析氟对细胞凋亡的影响;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细胞内钙离子的浓度。结果:Na F浓度为0.4、0.8 mmol/L时,促进成釉细胞增殖;当Na F浓度大于1.6 mmol/L时,促进成釉细胞凋亡,Na F浓度为1.6 mmol/L时,细胞早期凋亡数量增加,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证实,1.6mmol/L Na F可以诱导大鼠成釉细胞内Ca2+浓度升高,Na F对HAT-7细胞的上述作用与浓度和作用时间呈正相关。结论:低浓度氟促进HAT-7细胞增殖,高浓度则抑制其增殖。Na F浓度超过1.6 mmol/L时,可诱导成釉细胞凋亡,并诱导成釉细胞内Ca2+浓度增加。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smad1/5信号在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iPS)成釉分化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作为滋养层培养iPS细胞,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成釉细胞无血清条件培养液(ameloblast serum-free conditioned medium,ASF-CM)或对照培养基培养iPS细胞14天后,其smad1/5及MAPKs通路蛋白表达情况;分别在ASF-CM中加入smad1/5或MAPKs抑制剂后培养iPS细胞,采用RT-PCR法及免疫荧光染色分别检测iPS细胞成釉标志分子mRNA及阳性细胞率的情况。结果 ASF-CM组iPS细胞p-smad1/5(6.1±1.3)、p-P38(3.2±0.6)以及p-ERK1/2(4.1±0.8)蛋白的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P<0.05),其成釉蛋白(mRNA:6.6±1.3;阳性细胞率:46.6%±11.3%),釉质素(mRNA:5.4±0.9;阳性细胞率:51.4%±10.9%)及细胞角蛋白-14(mRNA:5.9±1.1;阳性细胞率:41.9%±8.1%)mRNA及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也增高(P<0.05),smad1/5通路抑制剂LDN-193189可显著逆转ASF-CM的上述促iPS细胞成釉分化的效应 (P<0.05),但p38 MAPK及ERK1/2通路抑制剂对上述效应无显著影响(P>0.05)。结论 smad1/5信号通路在ASF-CM诱导的iPS细胞成釉分化过程中发挥关键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检测凋亡调控抑制蛋白Bcl-2在成釉细胞分化、分泌过程中的表达,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探讨Bcl-2和细胞凋亡在该过程的可能作用。方法:制备出生后2、5、7、9、14 d不同发育阶段的BALB/C小鼠下颌第一磨牙牙胚标本,采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法)和PV免疫组织化学技术观察成釉细胞分化、分泌和釉质发育完成各阶段细胞凋亡以及Bcl-2的表达情况;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出生后第2~5天,小鼠下颌第一磨牙成釉细胞处于分化期,超微结构可见胞浆内有高尔基复合体和线粒体,并有细胞增生的核分裂;免疫组化结果显示Bcl-2阳性表达,TUNEL检测结果发现部分细胞胞核阳性表达,提示细胞凋亡的存在;出生后第7天,成釉细胞已开始分泌,可见新形成的釉质,胞核远基底排列,胞核附近可见大量线粒体,胞质内可见大量高尔基复合体和粗面内质网,胞浆呈Bcl-2强阳性表达,TUNEL检测结果发现少量细胞胞核阳性表达;出生后14 d,釉质发育完成,成釉细胞变短,间隙变大,细胞器数量减少,核膜逐渐不清,核糖体脱颗粒水肿,呈现凋亡征象,胞浆未见Bcl-2阳性表达。结论:细胞凋亡在釉质发育的各期皆有表达,Bcl-2作为凋亡抑制基因可能参与了成釉细胞的分化、分泌的调控。  相似文献   
6.
成釉细胞癌-原发型是一种少见的原发型牙源性恶性肿瘤,临床报道较少。本文报道1例下颌骨成釉细胞癌-原发型伴颌下淋巴结转移患者,并结合文献资料,对其临床组织病理学特征、诊断和治疗等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7.
目的建立大鼠成釉细胞原代培养技术,观察不同浓度氟化钠对成釉细胞活性的影响,为研究氟斑牙的形成提供依据。方法取1015 d的Wistar大鼠磨牙牙胚组织进行原代培养,通过酶消化法,分离培养成釉细胞。加入不同浓度(0、0.4、0.8、1.6、3.2、6.4 mmol/L)的氟化钠作用于成釉细胞,分别培养24、48、72 h后,采用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活性情况。结果①当氟化物浓度为0.4、0.8 mmol/L时,对成釉细胞的增殖有促进作用,且随着时间的增加而增强。②当氟化物浓度为1.6、3.2、6.4 mmol/L时,对成釉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随着氟化钠浓度的增加,对细胞的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强,并且抑制作用随着时间的延长愈发明显。结论不同浓度的氟化物对体外培养成釉细胞的活性具有促进和抑制双向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慢性饮水型氟中毒动物模型并观察其硬组织形态学改变。方法 4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建立氟中毒动物模型。染氟组分别饮用含氟化钠浓度为50、100、150 mg/L的自来水,对照组饮用常规自来水。8周后取大鼠切牙及股骨,通过组织HE染色方法观察各组大鼠切牙成釉细胞和大鼠骨组织形态学改变,采用氟离子选择电极测定各组大鼠血氟、牙氟及骨氟浓度。结果实验组大鼠切牙出现不同的氟牙症表现。各染氟组大鼠血氟(F=11.234,P<0.05),牙氟(F=275.148,P<0.05),骨氟(F=217.337,P<0.05)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且随浓度增加而增加,各组间均具有显著差异。HE染色发现实验组大鼠切牙成釉细胞排列不规则呈多层,高柱状细胞结构变矮或消失,少量细胞发生扭曲,且随氟浓度增加以上病理学改变加重。大鼠股骨HE染色发现实验组骨组织出现骨小梁增多,排列致密等骨硬化性表现,骨骺板增厚,增殖层软骨细胞排列紊乱,随浓度的增加以上病理学改变加重。结论长时间饮用高浓度含氟水可引起慢性氟中毒,硬组织出现氟斑牙和氟骨症的病理学改变。  相似文献   
9.
王冠宇 《医学综述》2007,13(24):1952-1954
成釉细胞在牙齿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能够合成、分泌、重吸收和降解牙釉质基质。釉原蛋白和非成釉蛋白在牙釉质形成中起关键性作用。国内外已成功分离培养出成釉细胞,成釉细胞的培养、增殖及分化受培养液和基质的影响较大。现以国内外发表的文章做基础,就成釉细胞的培养及其分泌釉原蛋白、在牙齿形成中作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机体通过细胞凋亡维持了细胞增殖与死亡之间的平衡,过度的细胞凋亡或凋亡不足均可引起疾病的发生[1].本实验中通过建立小鼠氟牙症模型,探讨氟对成釉细胞凋亡及凋亡相关基因c-myc表达的影响,为进一步探讨氟牙症形成的分子机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