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利用基因定点突变的方法将刚地弓形虫微线体蛋白2(MIC2)的767位氨基酸的碱基定点突变,蛋白相互作用技术分析突变体的特性。方法利用基因定点突变的方法,将MIC2蛋白羧基端(MIC2C)的767位色氨酸(tryptophan,W)的碱基突变为丙氨酸(alanine,A)的碱基,PCR扩增MIC2C W/A突变体基因片段;构建MIC2C W/A/p GEX-4T-1重组原核表达系统,IPTG诱导表达GST-MIC2C W/A突变体蛋白。以该蛋白和MIC2C蛋白(未突变蛋白)为探针蛋白与弓形虫裂解液进行GST pull-down实验,SDS-PAGE及Western blot分析。结果获得了MIC2C W/A突变体基因片段,制备了GST-MIC2C W/A突变体蛋白;GST pull-down实验产物分析显示GST-MIC2C W/A蛋白的产物中未见蛋白条带,而未突变蛋白的产物中有一蛋白条带,且能被抗醛缩酶抗体识别。结论在体外获得了MIC2突变体;MIC2突变体不能沉降弓形虫裂解液中的醛缩酶,即MIC2突变体失去了与醛缩酶作用的特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带HA标签的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AGE)不同突变体的真核细胞表达载体.方法 采用定点突变技术将亚克隆在载体pcDNA3-HA上的野生型RAGE构建成不同突变体pcDNA3-HA-RAGE(S391A)、pcDNA3-HA-RAGE(S399A)、pcDNA3-HA-RAGE(S400A)、pcDNA3-HA-RAGE(T401A),经测序鉴定正确后转染HEK293细胞,利用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突变体的表达.结果 RAGE不同突变体经测序鉴定正确无误后.在HEK293细胞中得到高量表达.结论 成功构建了RAGE不同突变体的真核表达载体,并在真核细胞中进行了表达,为进一步研究RAGE在细胞信号转导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构建CD151两种突变体,为研究CD151的功能及CD151-整合素复合体的功能奠定基础.方法 以pAAV-CD151质粒为模板,采用定点突变技术,构建整合素α3β1/α6β1结合缺陷QRD突变体(pAAV-CD151-QRD-AAA~(194-196)突变体)和CD151囊泡运输基序缺陷的ARSA突变体(pAAV-CD151-YRSL-ARSA~(245-248)突变体),并包装两种突变体的重组腺相关病毒.结果 经过测序鉴定成功构建了CD151的QRD和ARSA突变体,亦成功包装了重组腺相关病毒,病毒滴度符合本实验要求.结论 成功构建CD151两种突变体并包装成重组腺相关病毒,为进一步研究CD151的功能和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Id家族蛋白N末端突变体的真核表达载体,并模拟其突变前后的三维空间模型。方法:用带有突变的引物从质粒中扩增出两段突变序列,用拼接PCR的方法将两段突变序列合成一条N末端包含两个突变点的Id序列。应用Swiss-PdbViewer3.7(SP5)软件模拟其突变前后的三维结构模型。结果:构建了一系列Id家族N末端突变体的pcDNA3.1( )真核表达载体。预测出其三维结构的变化。结论:构建Id蛋白家族N末端突变的pcDNA3.1( )真核表达载体,为进一步研究Id蛋白N末端结构的生物学功效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 构建单顺反子表达人 GM- CSF和 B7.1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方法 应用巨引物 PCR技术对 h GM- CSF基因 c DNA进行定点突变 ;应用 PCR重叠延伸法 ,将 h GM- CSF和 h B7.1基因的 c DNA编码序列通过一 linker序列拼接 ,构建 h GM- CSF与 h B7.1融合基因 h GM- B7.1,将其插入 pc DNA3真核表达载体 ,测定核苷酸序列。 结果 序列分析表明 :(1) h GM- CSF突变体基因 c DNA编码序列的 178位核苷酸由 C变为 A,其余核苷酸序列均未发生变化 ;(2 ) h GM- CSF、linker、h B7.1的连接顺序、方向及序列完全正确。 结论 构建 pc DNA3- h GM- B7.1融合基因真核表达载体成功  相似文献   

6.
目的:构建人La蛋白(human La protein,hLa)突变体表达质粒,并在大肠杆菌中表达野生型La蛋白及各突变体.方法:利用定点突变技术,对野生型人La蛋白的原核表达质粒pET28b-hLa进行定向缺失突变,将得到的3个突变体Mu1(A366)、Del1(A235~276)、Del2(A119~150)分别克隆至pET28b中,获得野生型人La蛋白突变体的表达质粒,并在BL21(DE3)和Rosetta2两种不同宿主菌中和不同浓度的IPTG诱导条件下进行蛋白表达水平的比较.结果:所获得的人La蛋白突变体的基因编码序列经测序符合序列设计的要求,表达产物经SDS-PAGE分析可见,在相对分子质量47 000处出现一明显条带,与预期的相对分子质量一致.结论:三个位点的序列改变并没有明显影响hLa蛋白的表达,在补充密码子的宿主菌Rosetta2中的表达量优于宿主菌BL21(DE3).  相似文献   

7.
目的构建SIRT7基因乙酰化活性缺失的定点突变真核表达载体。方法用RT-PCR法从293T细胞中扩增SIRT7基因,并克隆到真核载体pcDNA 3.1/myc-His(-)A上。采用Two-step PCR定点突变技术,构建SIRT7基因的H187Y突变质粒,经测序确证定点突变成功,再将SIRT7及突变载体转染293T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融合蛋白表达。结果克隆出SIRT7基因,构建了真核载体pcDNA 3.1/myc-His-SIRT7,经Two-step PCR获得突变体pcDNA 3.1/myc-His-SIRT7H187Y。DNA测序结果表明,编码187位氨基酸的560~562位碱基由CAC突变为TAC,其他碱基均无突变。SIRT7和H187Y突变载体转染293T细胞后,可检测出myc-SIRT7融合蛋白表达。结论成功构建了SIRT7以及H187Y突变的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8.
超抗原SED突变体的构建表达和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在预测的SED免疫识别活性位点处引入定点突变,构建SED突变体.方法分别设计侧翼引物和突变引物,用megaprimer PCR方法引入突变碱基,将PCR产物与pTrcHis-B质粒连接,转化E.coli DH5α,用IPlG进行诱导表达,金属螫合亲和层析法纯化,免疫印迹检测纯化的蛋白.结果测序结果表明在相应的位置引入了正确突变,SDS-PAGE和免疫印迹检测结果证实了目的蛋白的表达,将构建成功的突变体分别命名为SEDN23A、SEDN23A/H26R、SEDF45A、SEDL59A、SEDN61A、SEDl92A和SEDF203A.结论成功构建了一系列SED突变体,为后续的免疫识别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别构建抑癌基因NF2的42位和47位点突变的2种真核表达载体,并在大鼠神经鞘瘤细胞RT4-D6P2T中诱导表达.方法:用定点突变法分别将pcDNA3.1-NF2第42位赖氨酸(Lys)突变为脯氨酸(Pro),第47位苯丙氨酸(Phe)突变为亮氨酸(Leu)构建2种NF2突变子(pcDNA3.1-NF2ΔLys42Pro和pcDNA3.1-NF2ΔPhe47Leu),将3 种NF2质粒用脂质体法分别转染RT4细胞,RT-PCR和Western印迹法分析NF2基因及蛋白表达,MTT法检测转染后RT4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测序证实定点突变成功,构建的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NF2ΔLys42Pro和pcDNA3.1-NF2ΔPhe47Leu均能表达相应的蛋白和mRNA,这2种NF2突变体对RT4细胞抑制率明显低于野生型NF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成功构建了2种能够在RT4中表达的单个点突变的NF2基因真核表达载体.  相似文献   

10.
目的构建清道夫受体SR—PSOX点突变体,揭示该受体与脂质结合的关键位点,为确定SR—PSOX在脂质摄取、泡沫细胞形成中的作用提供模型。方法利用分子克隆及PCR定点突变技术,构建不同突变点的片段并克隆到pEGFP—N3中,形成含有SR—PSOX各联合突变的pEGFP—SR—PSOX突变体质粒。转染293T细胞后采用流式检测受体表达情况。结果从THP-1源性的巨噬细胞中成功克隆SR—PSOX受体并在真核表达载体pEGFP—SR—PSOX基础上获得了SR—PSOX三种突变体(R78、R82H85、R78R82H85)。测序结果表明SR—PSOX序列中发生了预期的突变.使SR—PS0x受体中第78位精氨酸单点突变,第82位精氨酸、第85位组氨酸双点突变。第78、82位精氨酸和第85住组氨酸三点突变,均突变为丙氨酸,并将所有pEGFP—SR—PSOX突变体在293T细胞膜表面成功表达。结论定点突变PCR可以成功构建SR—PSOX受体的3种突变体,使之在293T细胞表面获得表达。为进一步研究SR—PSOX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体外构建含有SCN3A基因mRNA片段的质粒pCMV6-XL4-SCN3A的突变体N302S(c.905A>G),为进一步的功能研究奠定实验基础。方法设计带突变位点的引物,以野生型质粒为模板进行定点诱变,构建突变质粒。质粒经扩增纯化后瞬时转染到HEK293细胞中,24 h后用RT-PCR方法验证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重组质粒经酶切鉴定及测序证实突变成功。突变质粒转入HEK293细胞系24 h后,RT-PCR可以检测到目的基因的表达。结论本实验成功地构建了SCN3A 基因突变型真核表达载体pCMV6-XL4-SCN3A-N302S,并在基因水平上验证了能在HEK293 细胞中表达。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拉米夫定耐药变异对病毒复制及抗原表达的影响.方法 通过定向点突变方法,成功的在模板质粒P3.8Ⅱ基础上构建成功3种P基因变异株质粒,并转染HepG2细胞,与HBV野毒株相比,分析变异毒株复制表达活性的差别.结果 经DNA测序证实,成功构建了rtG172E、rtG174C、rtG172E/rtG174C等3种变异株质粒,转染细胞系后发现上清均表达有HBsAg和HBeAg,证明转染质粒在细胞内成功表达并分泌HBsAg和HBeAg.通过检测细胞内复制产生的子代HBVDNA发现,rtG172E、rtG174C、rtG172E/rtG174C等3种变异株的复制活性均有明显减弱.结论 新发现的3种P基因变异株会影响HBV复制活性,对药物敏感性的影响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构建人β-防御素-2(hBD-2)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及其克罗恩病(Crohn’s,CD)相关突变体,并检测其在人胚胎肾T细胞(HEK-293T)中的活化.方法:通过基因重组构建包含hBD-2启动子序列的报告基因质粒hBD-2—780-luc,再通过定点突变技术在启动子区(-233位点)引入变异点(G变为C),构建突变体hBD-2-mut-luc;经酶切及测序验证后,将报告基因质粒和野生型NOD2/CARD15蛋白真核表达载体共转染到HEK一293T中,TNF—α刺激后测定双荧光素酶的表达.结果:酶切和测序证实,构建了重组体hBD-2-780-luc及其突变体hBD-2-mut—luc,两者均能表达荧光素酶活性,且明显高于空载体.结论:hBD-2报告基因质粒hBD-2-780-luc及其CD相关突变体hBD-2-mut—luc构建成功,并在细胞内活化表达荧光素酶.  相似文献   

14.
目的:大肠杆菌不耐热肠毒素(LT)是很强的免疫原,也具有很强的粘膜免疫佐剂作用,但LT的毒性限制了它在人类疫苗中使用。本研究希望通过定点诱变构建无毒或减毒并保持LT免疫学特性的突变体。方法:以人源肠毒素大肠杆菌(ETEC)菌株E.coli44815为研究对象,应用本研究室改进的SDS裂解法小量制备含LT基因的野生大质粒,PCR扩增LT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NEB193_elt;采用重叠延伸法PCR对LT第63位氨基酸进行体外定点诱变,构建LT突变基因的重组克隆载体,测序并进行序列分析鉴定。结果:采用本研究室改进的SDS裂解法,可成功地小量提取满足扩增模板要求的大质粒;所克隆的LT基因与GenBank公布的一致;定点诱变正确,无非特异性突变。结论:克隆的LT野生基因和定点诱变基因可用于构建重组表达载体,表达重组蛋白,对其粘膜免疫佐剂性或其他相关特性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构建7种常见的MBL基因单倍型标准质粒。方法以已确认MBL基因单倍型及基因型的DNA样本为模板.利用SSP-PCR技术扩增出包含MBL基因启动子区及第一外显子的单倍型片段并将其克隆人T载体;用定点突变技术分别将其第一外显子52和57位密码相应的碱基突变;采用PCR和测序进行鉴定。结果以单倍型及基因型已确认的DNA样本为模板,采用SSP-PCR和分子克隆技术获得单倍型HYPA、LXPA、LYOA、LYPA和LYPB重组质粒;以单倍型HYPA及LYOA重组质粒为模板,采用定点突变技术获得单倍型HYPD及LYOC标准质粒。结论构建成功常见的7种MBL基因单倍型标准质粒,为采用SSP-PCR、Real-time PCR等技术分析MBL基因相应的SNP及其单倍型与基因型提供了标准对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构建7种常见的MBL基因单倍型标准质粒。方法 以已确认MBL基因单倍型及基因型的DNA样本为模板,利用SSP-PCR技术扩增出包含MBL基因启动子区及第一外显子的单倍型片段并将其克隆入T载体;用定点突变技术分别将其第一外显子52和57位密码相应的碱基突变;采用PCR和测序进行鉴定。结果 以单倍型及基因型已确认的DNA样本为模板,采用SSP-PCR和分子克隆技术获得单倍型HYPA、LXPA、LYQA、LYPA和LYPB重组质粒;以单倍型HYPA及LYQA重组质粒为模板,采用定点突变技术获得单倍型HYPD及LYQC标准质粒。结论 构建成功常见的7种MBL基因单倍型标准质粒,为采用SSP-PCR、Real-timePCR等技术分析MBL基因相应的SNP及其单倍型与基因型提供了标准对照。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构建人载脂蛋白M (APoM)野生型和突变型原核表达载体PGEX-KG-APoM及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APoM。方法: Trizol法抽提HePG2细胞总RNA,RT-PCR扩增APoM全长基因,将基因片断重组到PMD18-T质粒中构建PMD18-T-APoM重组质粒载体,转化到大肠埃希菌JM109后筛选阳性克隆,提取质粒酶切和测序鉴定。采用Sited-directedMutagenesis定点诱变试剂盒对APoM基因进行体外定点诱变,DNA测序鉴定定点诱变成功与否。用双酶切方法分别将APoM野生型和突变型基因定向连接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KG和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构建野生型和突变型PGEX-KGAPoM重组体和PcDNA3.1(+)-APoM重组体,分别转化到大肠埃希菌DH5α内,提取质粒酶切鉴定和测序鉴定。结果: 成功克隆了APoM并构建了野生型和突变型原核表达载体和真核表达载体。结论: 通过RT-PCR,定点诱变及基因重组技术成功构建野生型和突变型重组表达质粒PGEX-KG-APoM和PcDNA3.1(+)-APoM,为进一步研究APoM的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人胰岛素原基因突变体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完成人胰岛素原基因的定点突变 ,使之能在普通细胞中被Furin蛋白酶识别去除C肽分泌成熟胰岛素。方法 采用PCR体外定点突变技术 (PCRsite directedmutagenesis ,PCR SDM) ,设计 4对引物 ,引入 5个Furin识别的突变位点 ,通过重叠延伸法PCR扩增 ,使人胰岛素原编码基因B10密码子由CAC突变为GAC ;C3密码子由GAA突变为AAA ;C4密码子由GCT突变为CGT ;C3 2密码子由CTT突变为CGT ,将扩增片段克隆入T载体并测序。结果 DNA测序结果表明在预期位点突变符合要求。结论 应用PCR诱导突变技术 ,在体外能准确、简便有效的诱导胰岛素原基因突变 ,使体外应用非内分泌细胞构建高效分泌成熟胰岛素的细胞克隆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构建突变型α L 艾杜糖醛酸酶基因 (IDUA)cDNA ,为体外表达、鉴定突变的性质提供物质基础。【方法】以野生型pcDNA3 IDUA为基础质粒 ,采用双引物法体外定点诱变技术 ,引入突变E40 4X。【结果】突变区域经PCR SSCP和测序证实诱导突变成功。【结论】本研究成功构建了突变型IDUAcDNA ,可用于下游的体外表达 ;此定点突变技术具有简便、诱变效率高等优点 ,是体外构建突变型基因的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