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3篇
  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2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患者,男,80岁,因乏力、发现血AFP升高1个月,于2010年4月27日入院。患者诉入院前1个月开始出现乏力,无发热、腹痛、腹泻、黄疸,无纳差、恶心、呕吐,无多饮、多尿、消瘦等不适。当时在我院门诊体检发现血AFP稍高,为11μg/L(正常值5μg/L)。体格检查:一般情况可,肥胖体型,体重110 kg,身高178 cm,心肺腹未见明显异常,双下肢无水肿。既往有2型糖尿病30余年,脂肪肝10年,近2年来血糖控制欠佳,予皮下注射诺和灵N 38 U 1次/早,诺和灵N 36 U 1次/晚,空腹血糖10 mmol/L左右,餐后2 h血糖15mmol/L左右,糖化血红蛋白12%。患  相似文献   
2.
目的 构建7种常见的MBL基因单倍型标准质粒。方法以已确认MBL基因单倍型及基因型的DNA样本为模板.利用SSP-PCR技术扩增出包含MBL基因启动子区及第一外显子的单倍型片段并将其克隆人T载体;用定点突变技术分别将其第一外显子52和57位密码相应的碱基突变;采用PCR和测序进行鉴定。结果以单倍型及基因型已确认的DNA样本为模板,采用SSP-PCR和分子克隆技术获得单倍型HYPA、LXPA、LYOA、LYPA和LYPB重组质粒;以单倍型HYPA及LYOA重组质粒为模板,采用定点突变技术获得单倍型HYPD及LYOC标准质粒。结论构建成功常见的7种MBL基因单倍型标准质粒,为采用SSP-PCR、Real-time PCR等技术分析MBL基因相应的SNP及其单倍型与基因型提供了标准对照。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我国维吾尔族人群甘露聚糖结合凝集素(MBL)结构基因外显子1第52、54和57位密码点突变(CGT52TGT、GGC54GAC和GGA57GAA)的情况。方法收集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维吾尔族一般人群血标本,提取白细胞基因组DNA,以PCR扩增目的基因片段并应用荧光探针杂交可视技术检测点突变。结果95例维吾尔族样本中,检出54位密码点突变纯合子2例和杂合子28例,未发现CGT52TGT和GGA57GAA点突变。结论维吾尔族人群MBL结构基因CGT52TGT、GGC54GAC和GGA57GAA点突变的频率分别为0、0.168和0。  相似文献   
4.
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对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清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FPSA)、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PSAD)对经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对128例[其中确诊为前列腺癌32例,非前列腺癌患者中28例有前列腺上皮内瘤形成(PIN)]经直肠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的患者PSA、FPSA、FPSA/PSA比值、PSAD等计量资料以及分区域计数资料与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分析,探讨PSA、FPSA、FPSA/PSA、PSAD与前列腺癌的关系.结果 前列腺癌和非前列腺癌患者PSA(P<0.001)和PSAD都存在显著差异(P<0.01),FPSA/PSA存在差异(P<0.05);将无前列腺癌及癌前病变、非前列腺癌存在PIN改变、前列腺癌患者分别作为第一、二、三组分组进行比较,第一、三组患者PSA(P<0.001)和PSAD存在显著差异(P<0.01),FPSA/PSA存在差异(P<0.05);第二、三组患者PSA(P<0.01)和PSAD都存在显著差异(P<0.01),FPSA/PSA无显著差异(P>0.05);第一、二组患者之间无显著差异.结论 PSA是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线索,结合 FPSA/PSA比值对早期诊断前列腺癌有较大意义,PSAD可以作为前列腺癌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  相似文献   
5.
6.
目的应用三羟异黄酮对BPH小鼠模型和体外培养的前列腺上皮细胞进行干预治疗,观察其对BPH治疗作用及对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32只雄性昆明小鼠,应用丙酸睾丸酮肌内注射制作小鼠BPH模型;然后分为4组,每组各8只小鼠。其中3组小鼠分别采用10、30、90 mg/(kg·d)三羟异黄酮剂治疗4周,余1组为对照组,不予任何治疗。4周后处死4组小鼠,取前列腺称重,计算前列腺指数。另外取BPH患者前列腺上皮细胞加入不同培养孔,每孔2×10^4个细胞,分别应用含0、0.1、0.5、1.0、2.5、5.0μmol/L三羟异黄酮的培养基培养10 d后收集各组细胞,染色并计数,比较6组细胞的活率。结果治疗4周后,3组实验组小鼠前列腺质量均低于对照组(P〈0.05),中、高剂量组小鼠前列腺指数低于对照组(P〈0.05)。应用0、0.1、0.5、1.0、2.5、5.0μmol/L三羟异黄酮处理的前列腺上皮细胞数分别为(4.71±0.78)×10^4个、(4.46±1.15)×10^4个、(3.84±1.33)×10^4个、(2.01±0.31)×10^4个、(0.58±0.28)×10^4个、(0.20±0.12)×10^4个;台盼蓝染色提示各组前列腺上皮细胞活率分别为99.3%、98.7%、96.7%、93.3%、90.7%、88.7%,1.0、2.5、5.0μmol/L组上皮细胞数少于对照组,细胞活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三羟异黄酮可减轻BPH小鼠模型的前列腺质量,对前列腺上皮细胞增殖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单纯前列腺上皮内瘤(prostatic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 PIN)的临床和病理特征.方法:对23例低度(PIN 1级)PIN(低度组)和8例高度(PIN 2~3级)PIN(高度组)的临床资料进行数理分析,并以同期确诊为前列腺癌、BPH患者作为对照,分析上述各组患者临床和病理特征的差异.结果:高度组的血清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与低度组及BPH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与低度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的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游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水平,前列腺体积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密度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免疫组织化学结果示低度PIN的特征类似于BPH而与前列腺癌有所不同,而少数(1/16)高度PIN患者的肿瘤标志物p504s呈阳性.结论:低度PIN的临床和病理特征与BPH相似,而高度PIN的临床和病理方面具有一定的前列腺恶性肿瘤特征,需要积极进行临床追踪观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丁苯酞软胶囊(NBP)及尼莫地平(NMD)治疗卒中后血管性痴呆(VD)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择2013年5月至2015年8月在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治疗的VD患者96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NBP组和NMD组,各48例。NBP组口服丁苯酞软胶囊治疗,NMD组口服尼莫地平治疗,治疗周期6个月。治疗前及治疗后3个月和6个月随访,利用认知功能量表(MMSE、MOCA)和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对疗效进行评价,并比较2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2组治疗前,MMSE、MOCA和ADL评分相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及6个月,NBP组MMSE、MOCA评分均明显高于NMD组,而ADL评分明显低于NMD组(P0.01);NBP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明显低于NMD组(22.9%)(P0.05)。结论 NBP与NMD均能明显改善卒中后血管性痴呆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但NBP效果更显著,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通过观察维生素D对前列腺增生小鼠动物模型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探讨不同剂量维生素D对前列腺增生动物模型的血清生化指标影响.方法 应用丙酸睾酮肌肉注射制造小鼠前列腺增生模型.随机分组,采用不同剂量的维生素D剂喂养4周后,检测小鼠血清电解质、肝肾功能、血脂等指标.结果 应用0.2、1.0和5.0 μg/kg·d~(-1)的各组小鼠检测结果显示:应用维生素D对前列腺增生小鼠的肾功能无明显负面影响;但是大剂量维生素D对血清谷草转氨酶(AST)有升高作用;中、大剂量维生素D可以升高血清钙离子浓度,对镁、磷无明显影响.结论 中、小剂量维生素D对小鼠前列腺增生模型的肝肾功能、电解质未发现明显负面影响,大剂量维生素D可能对血清钙离子浓度、AST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