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调查三级综合医院中医师心目中认可度较高的岗位评价要素,建立综合医院医师类岗位评价要素体系,并对其进行信度效度分析。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选择北京市6家三级综合医院医师791人,针对三级综合医院岗位评价通用模型中23个评价要素的认可度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调查数据中各评价要素进行分析,得出因子初始解后,提取特征根大于1的主因子作为评价维度。通过最大方差正交旋转法得到因子负荷表,剔除因子负荷值小于0.5的评价要素。通过计算Cronbach α系数对岗位评价要素体系进行信度检验,通过结构方程模型进行效度检验。结果:采用因子分析法最终构建了3个维度22个要素的综合医院医师类岗位要素体系,“工作关联性”要素被剔除。Cronbach α计算后各维度内部一致性程度高,各维度一致性系数均在0.8以上,具有较好的信度。评价模型拟合度的几个主要指标均接近0.9,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结论:建立了针对医师的三级综合医院医师类岗位评价要素体系,为建立适合我国三级综合医院的医师类岗位价值体系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
张丹  许树强  陈校云 《中国全科医学》2012,15(10):1097-1100
岗位评价是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岗位管理制度的前提和基础,也是保障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内部薪酬公平性的重要工具。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岗位评价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而英国国民卫生服务体系(NHS)的岗位评价模型经过多年的研究与实践已逐步完善,对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岗位评价体系的建立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本文对英国NHS岗位评价模型产生的背景、构建过程、要素体系以及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中的具体实施等方面进行了简要介绍,并对我国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岗位评价体系的建立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建立一套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综合评价指标体系,综合评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情况。方法采用文献法,专题小组讨论法及特尔菲法建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用层次分析法等多种方法确定指标权重。用所建立的评价体系及标准对15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了测评,对测评数据运用功效系数法等多种方法进行了综合评价。结果建立了包括3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及29个三级指标的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建设评价指标体系。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在服务功能、服务网络及管理制度等3方面建设较好。运用功效系数法、秩和比法、TOPSIS法及灰色关联分析法得到了近似的综合评价结果。结论该评价指标体系可作为综合评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规范化建设的评估工具,并根据不同情况选择合适的综合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岗位特征工作分析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 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护、防各类岗位人员目前实际开展的工作内容,各岗位人员所感受的工作压力,对所在岗位应具备的能力评价、培训要求及对所在岗位绩效考核要素的建议.方法 利用<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工作分析问卷>,在北京市分层随机抽取7个区县51家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全科医生147名、社区护士93名、预防保健人员76名进行访谈.结果 各岗位人员均认为不仅需要具备岗位所必需的专业知识与操作技能,同时还需要具备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较高的素质要求.各岗位人员均感觉工作存在一定的压力,且均有一定的培训需求.结论 只有科学、合理地进行工作分析,才能够制定出真正反映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各岗位特征的绩效考核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本文对武汉市某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满意度进行调查,并进行因子分析,为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满意度提供政策建议。方法:对16家中心门诊就诊病人满意度进行随机抽样问卷调查,每家中心调查20人,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因子分析。结果:经过因子分析,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满意度的3个公因子的方差贡献率为78.869%,按影响大小分别为机构自身评价因素、便利因素、价格因素。三个公因子负荷较大的因子有医疗设备条件(X5)、服务总体满意度(X10)、家到社区方便程度(X2)、药品价格(X9)等。三个公因子按照满意度综合评价模型得出的平均分从高到低分别是价格因素、便利因素、机构自身评价因素。结论:进一步落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惠民政策,扩大基本药物实施面;进一步加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体系建设,完善服务网络;加大投入,提升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能力。  相似文献   

6.
背景 目前,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与全科医学发展已进入到快速发展与问题瓶颈并存的特殊时期,科研对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影响愈加被重视,但现有的科研能力评价实证研究缺乏科学性与系统性,本研究就近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研能力的变化、现实需求及政策导向进行深入探讨。目的 构建2019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研能力评价结果,以反映近年来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研能力的变化与现状。方法 2018年12月-2019年3月,利用中文及英文数据库平台,以“社区”“社康中心”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关键词,应用数据挖掘和数据清洗的方式提炼社区科研结果要素,筛选出初始社区评价样本名单,通过部分卫生健康委员会和部分基层卫生协会或机构,结合自愿参与的原则,发放问卷673份,回收有效问卷500份,确定最终参评样本社区500家。利用层次分析法构建评价体系,从科研投入、科研产出、科研管理和科研效率4个方面,得出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研能力评价结果。结果 2019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研能力评价结果前100名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七成以上分布在江浙沪地区。人均科研经费与论文发表数量较之去年有了大幅提升。结论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科研能力评价结果的出台起到了正面的导向作用,但地区差距巨大,各地区经济水平是其影响因素。本次使用的评价体系具有较高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TOPSIS方法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李晓惠  陈旭嘉  郭清 《中国全科医学》2006,9(13):1124-1125,1133
目的探讨TOPSIS方法在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评价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目的抽样调查方法,对深圳某区7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社区卫生服务绩效考核测评,并用TOPSIS方法对7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绩效考核结果进行评价。结果用TOPSIS方法和加权评分方法对7个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进行测评,其分析结果基本一致。结论TOPSIS分析方法简单实用,结果可靠。可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结果进行排序,有利于从整体上把握一个地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的分布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开展社区卫生工作一日体验活动,了解社区居民对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的认可度、满意度和相关建议,以促进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科学和可持续发展。方法选取参加北京市社区卫生工作一日体验活动的190名体验者为调查对象,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以主客观题目相结合的方式,了解体验者对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满意度和认可度。结果体验者对本次体验活动予以高度认同和充分肯定,表示非常有必要开展这类活动,同时表示今后愿意参加这样的活动。体验者均反映最大的收获是较全面地了解了社区卫生工作,通过体验,改变了自己的就医观念,有约82%的体验者表示以后要首选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作为自己和家人的医疗保健机构。结论北京市社区居民普遍对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和社区卫生服务工作表示满意,认知度、满意度都有了一定的提高;但仍需要在医疗器械的配备、人员的培训和社区用药,特别是零差率药品等方面给予政策支持。  相似文献   

9.
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岗位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制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本研究通过四轮专题小组讨论确定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医、护、防不同岗位绩效考核的三大维度:服务数量、服务质量、社区居民满意度,并结合工作分析结果中的绩效考核要素筛选出每个维度下的绩效考核指标.通过层次分析法分别确定出每个岗位考核指标的权重.在综合权衡服务地点和方式、服务耗时、技术难度与风险的基础上产生出一套标准化服务量系数,可以实现不同岗位、不同人员之间服务数量的比较,有利于实现绩效工资在机构内的统筹分配.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北京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绩效考核的实施现状,不同岗位人员对当前机构所实行的岗位绩效考核的满意程度以及对绩效考核制度的建议与意见。方法采取分层抽样方法,在北京市选取7个区县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共对530名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95.5%的调查对象所在机构已实行绩效考核,但主要以机构为考核单位;50.4%的调查对象对目前的绩效考核制度的满意程度不高;23.1%的调查对象认为现有的绩效考核制度不太能或根本不能有效避免平均主义现象的出现;30.8%的调查对象认为所在机构绩效考核结果与绩效工资完全挂钩;但绩效工资在工资总额中所占比例不高,63.8%的人认为所占比例不到40%。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的岗位绩效考核制度亟需完善,应该结合各岗位的职责特征制定考核方案。  相似文献   

11.
目的 了解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工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认识和看法。方法选择赣州市章贡区的赣江、解放、南外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用偶遇法从10个方面调查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工的看法,用百分数法及评分法评价调查结果,用logistic回归分析探索影响总评分的因素。结果职工对社区卫生服务的评价普遍较高,其中同事合作、进修态度、服务能力3项满意率分别为95.96%、90.91%、88.88%,而个人收入和职工收入2项满意率较低,分别为24.24%和43.43%。后勤人员对个人收入满意度差;后勤人员和高年龄组人员对培训进修积极性最低。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职工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满意度较高。应引进各种激励机制、优化管理体制以提高职工的收入,以利于社区卫生服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哈尔滨市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工作压力和职业倦怠现状,并分析工作压力对职业倦怠的影响。方法:在哈尔滨市选择18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现场问卷调查,对其结果进行方差分析及阶层回归分析。结果: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工作压力为工作需求压力、决策自主度压力、领导支持压力、技术自主度压力、同事支持压力,职业倦怠水平不高,同事支持压力对职业倦怠各维度都具有负向作用。结论: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工作需求压力较大,职业倦怠水平不高,应采取措施缓解工作需求造成的压力,防止其造成严重的职业倦怠。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影响社区卫生人力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提出稳定社区卫生人力的建议。方法:通过个人访谈和文献查阅收集资料,运用鱼骨图分析法,对于我国社区卫生人力资源流动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影响社区卫生人力资源流动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社会因素、组织因素和个人因素3部分。结论:影响我国社区人力资源流动的影响因素有以下几个方面:社会因素方面,政府投入不足,保障制度不健全;机构层面,管理制度如激励机制、晋升制度不健全;个人因素,如年龄、性别、专业、学历、职称等。建议:为稳定社区卫生人力资源队伍,政府应高度重视社区工作,合理加大政府投入;下放人事权给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提高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员工的收入水平;制定合理的人员培训制度;建立合理的卫生技术人员职称晋升制度;对员工实行柔性管理。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寻不同举办主体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存在的个性和共性问题,为进一步完善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提供决策支持。方法: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入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吉林市企业转型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政府举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进行比较研究。结果:企业转型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缺少政府投入和政策支持,经营困难,工作人员满意度低;两种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人员专业结构欠合理,双向转诊机制不健全。结论:应完善政策支持体系,营造公平竞争环境,发挥不同举办主体社区卫生服务资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高校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满意度,定性定量探寻影响其工作满意度的相关因素与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使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和访谈提纲,对高校社区卫生服务人员进行调查,使用秩和检验、非条件Logistic回归等方法进行分析。结果高校社区卫生服务人员总体满意度均值为3.65,介于一般与较为满意之间;各个条目中,满意度较低的为晋升机会、收入与职称评定,较高的为关系融洽、工作重要与执业环境;关系融洽、归属感、晋升机会对高校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服务人员工作满意度有显著性影响。结论相关机构应制定针对性政策,加强服务人员培训,培养归属感,多方面提升高校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在C区精神卫生医联体建立后,社区医务人员精神卫生知识的掌握程度,分析医务人员的培训需求,为进一步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精神卫生服务能力提供决策参考。 方法 对北京市C区37个社区的575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对社区医务人员精神卫生知识掌握程度和培训需求开展描述统计分析,采用方差分析和χ2检验比较分析不同特征人群知识掌握程度等变量差异,采用二项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社区医务人员对社区提供精神卫生服务认知差异的影响因素。 结果 社区医务人员精神卫生知识平均知晓率为87.5%,不同岗位医务人员精神卫生知识得分存在差异,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8.220,P<0.001),预防保健人员精神卫生知识知晓率最高(90.1%),护理人员知晓率最低(83.2%);82.8%的被调查者认为精神卫生知识培训有帮助;社区医务人员对精神卫生知识培训需求有差异(χ2=185.074,P<0.001),被调查者对精神疾病识别和诊断内容的培训需求最高;86.0%的被调查者认为社区有必要开展精神卫生诊疗服务,工作岗位影响社区医务人员对社区提供精神卫生服务的认知(χ2=10.416,P=0.015)。 结论 为进一步发挥社区在精神卫生服务体系建设中的作用,需针对社区不同岗位医务人员设定个性化培养方案,通过培训提高社区不同岗位医务人员提供精神卫生服务的意识和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上海社区卫生服务进楼宇的服务利用、在职职工满意度的情况及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典型抽样方式对上海北外滩区域的楼宇职工进行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 040份,回收有效问卷993份,有效回收率为95.5%。  结果  楼宇人群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总体满意度分值为7.24分,其中对社区卫生服务的服务态度、就医环境、合理收费、有效沟通、合理检查、合理配药、服务效率、有效治疗等方面的评价较高,前3项评分分别为7.90、7.89、7.88分;对长处方、转诊服务、家庭病床、延伸处方、医护人员素质等方面的满意度较低,前3项评分分别为7.38、7.43、7.43分。婚姻状况、户籍性质、自评健康状况以及对家庭医生的认知为社区卫生服务满意度的主要影响因素。其中,上海户籍满意度评分(7.54分)显著高于非上海户籍(6.27分),对家庭医生认知比较清楚的满意度打分为8.33分,显著高于非常不清楚(5.60分)、比较不清楚(6.51分)与一般认知状况人群(7.44分)。  结论  通过家庭医生将社区卫生服务引入楼宇的政策获得楼宇职工的认可。应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对家庭医生制度的认知水平;应通过教育与培训,加强人才队伍的建设, 提高社区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政府应及时修改和完善处方政策和三级转诊制度,提高家庭病床的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宁夏社区医务人员的工作现况与满意度,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改革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整群抽样方法,对宁夏的四个地区(石嘴山市、吴忠市、中卫市和固原市)的共2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的241名医护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宁夏地区社区卫生服务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总体水平较高,但普遍存在工作收入偏低、工作时间长、工作内容繁琐等问题;医务人员学历职称层次较低;职工较满意的是工作环境、人际关系和管理水平;最担心的是医疗纠纷、收入下降和领导不理解等。结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提高医务人员的工作待遇,加强继续教育,建立公平合理的激励机制,加强规范化服务的监督与指导,提高医护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19.
背景 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已经实施十多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业人员作为服务的直接提供者,研究其工作的满意度及影响因素,有利于提高服务的质量与效率。目的 了解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业人员总体工作满意度及其影响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方法 于2019年11-12月,从浙江省、山西省、重庆市3个省(市)分别选取2个市辖区作为调查地区,其次依据各地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名单进行方便抽样,共抽取5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每个机构至少随机调查10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从业人员。利用自行设计问卷对553例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特征、工作总体满意度及10项满意度因子。结果 回收有效问卷553份,基层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业人员工作总体满意得分为(3.66±0.77)分,60.5%(334/552)从业人员对总体工作感到满意或非常满意。在各项满意度因子中,医患关系得分最高,为(3.84±0.68)分,工作强度满意度最低,为(2.86±0.81)分。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尊重、绩效考核、工作能力和工作强度是基本公共卫生从业人员工作总体满意度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医务人员工作总体满意度一般,应增强社会公众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从业医务人员的尊重,优化绩效考核制度,减轻工作负荷,提高从事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医务人员的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20.
背景 以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主体的社区健康服务中心是多病共存防治的主战场,高质量的初级卫生保健服务是获得更好的健康结果的重要保障。然而,鲜有文献研究多病共存患者的社区健康服务评价。目的 探讨深圳市社区多病共存患者的社区健康服务评价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2017年6月,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多病共存患者进行基线调查,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开展背景下,分别于第6、12个月进行随访调查。采用初级卫生保健评估工具(PCAT)进行评估,运用广义估计方程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基线调查时社区健康服务评价总分平均为(84.57±19.72)分,第1次随访时总分平均为(93.74±15.34)分,第2次随访时总分平均为(98.39±15.15)分,各次调查多病共存患者的社区健康服务评价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婚姻状况、医疗保险类型、有无签约家庭医生、近3年有无住院、自我健康状况评价和治疗负担是社区健康服务评价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深圳市社区多病共存患者的社区健康服务评价呈逐渐升高趋势,签约家庭医生的患者有更高的社区健康服务评价,多病共存患者的健康管理应以签约家庭医生为抓手进行全面、连续、整体、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