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3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远程动态血压监测下综合干预在社区高血压管理中的应用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 于2015年1月—2016年9月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法,在广州市抽取41家社区服务中心的1 000例高血压患者。患者与社区全科医生签约,享受“一对一”的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利用具有长传功能的新型高血压远程动态监测管理系统,由健康管理员、家庭医生、患者家属对患者进行综合干预。比较患者干预期间的血压控制情况、健康行为和BMI,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954例高血压患者完成了18个月的随访。干预6个月后患者收缩压低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舒张压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2个月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干预6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18个月后患者收缩压、舒张压均低于干预12个月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着干预时间的延长,患者的血压控制率逐渐升高(P<0.05)。干预18个月后患者缺乏运动的比例和BMI低于干预前,每次锻炼时间长于干预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患者吸烟、饮酒的比例与干预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合并症情况、吸烟情况、BMI是患者血压是否得到有效控制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远程动态血压监测下综合干预能够有效提高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效果,年龄、合并症情况、吸烟情况、BMI是该模式下患者血压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2.
目的构建、实施立体化、多手段和全过程管理的高血压和糖尿病防控体系。方法自2013年起,深圳市福田区把高血压和糖尿病防—治—管融为一体,建立高血压和糖尿病专科联盟,实施全过程健康管理和有序的分级诊疗;建立"福田区健身房""智能健康教育平台"和"健康福田微信公众号"等;开展"互联网+"高血压和糖尿病健康管理。结果构建立体化、多手段和全过程管理的高血压和糖尿病防治体系,福田区高血压、糖尿病管理人数稳步上升,截至2018年6月,纳入管理的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分别有46 187人和18 390人,规范管理率分别为75.50%和76.53%,血压、血糖达标率分别为69.59%和66.61%;居民的生活行为得到明显改善,居民对重点慢性病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67.8%,居民健康素养水平达到21.6%。结论福田区构建的立体化、多手段和全过程高血压和糖尿病防治体系运行效果满意,能够有效提升社区高血压和糖尿病的管理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多方协作的立体化农村慢性病管理模式,并评价其实施效果。方法于2013年以河池市小长安镇卫生院为基础建设慢性病管理的团队,完善慢性病健康管理方案,协同、组织村医开展慢性病管理业务,并依靠深圳市福田区慢性病防治院的帮扶及各村委支持,创新农村慢性病管理模式。结果 2014~2018年,小长安镇的慢性病健康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较以往有明显提升,全镇居民建立健康档案和纳入管理数从17 899人增加到25 040人,建档率提高23. 20%。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规范管理人数分别从2014年的1 201人、156人上升到2018年的2 158人、238人。高血压和糖尿病的规范管理率分别提高了10. 87%和1. 15%;血压、血糖的规范管理达标率分别提高了25. 29%和26. 33%,规范管理满意率分别提高了21. 38%和29. 77%。结论小长安镇建立的多方协作的立体化农村慢性病管理模式在糖尿病和高血压的疾病控制方面取得了满意的效果,值得在中国农村地区的慢性病管理工作中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 构建“互联网+”糖尿病三方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并通过在社区患者中应用,评价本模式的管理效果。 方法 通过文献研究、个人深入访谈、专家论证咨询或现场调查等一系列方法建立“互联网+”糖尿病三方共管健康管理操作指南和流程;对实验组的650名糖尿病患者进行为期10个月的健康管理,按照1∶1配比对照组650名患者进行常规管理;从血糖控制、知识掌握、行为改变等方面评价管理效果。 结果 实验组经过10个月的“互联网+”健康管理,患者2周平均自测血糖数从(1.12±0.46)次上升到(2.45±0.65)次,且自测血糖行为明显优于对照组(P<0.001)。实验组中有84%的糖尿病患者能完成了5个以上健康教育课程;患者对糖尿病相关知识掌握率从48%提高到干预后的8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有59.8%和68.5%的患者改善了运动和饮食行为;患者的用药依从性从52.1%提高到91.8%。实验组患者在入组时平均空腹血糖和餐后2小时血糖为7.41 mmol/L和10.59 mmol/L下降到管理后的6.47 mmol/L和8.24 mmol/L,血糖控制率从36.15%提高到69.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01),血糖控制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 构建成功的“互联网+”糖尿病三方共管健康管理模式对糖尿病患者的管理效果满意,值得在我国的社区糖尿病患者管理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城乡结合地区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基于家庭医生服务的自我管理的效果,并为探索适宜推广的糖尿病管理模式提供证据。方法 以2016—2017年在佛山市南海区狮山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的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共纳入342例患者,采用计算机随机数字法将符合入选标准的糖尿病患者按照1∶1分为对照组(n=171)和干预组(n=171)。对照组采用现行糖尿病常规治疗和管理措施;干预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家庭医生团队责任制管理。采用意向性分析比较两组基线及随访1年时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体质指数的变化、生活行为方式及自我评价效能。结果 基线及随访1年时两组患者糖化血红蛋白、收缩压、舒张压、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三酰甘油、体质指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时及随访1年时两组患者掌握血糖自测方法、定期进行足部护理、经常吸烟、经常饮酒、按时按量服药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基线时及随访1年时两组患者饮食、运动、药物服用、足部护理、血糖控制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城乡结合地区,基于家庭医生服务的自我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血压、血脂、主要生活行为方式及自我评价效能指标改善并不明显,适宜推广的糖尿病管理模式仍需进一步探索及验证。  相似文献   
6.
背景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已全球流行,如何有效治疗、降低病死率尚处于摸索阶段。寻找死亡危险因素将有利于优化COVID-19治疗策略。目的 探讨COVID-19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评分系统。方法 选取2020-01-01至02-29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住院的COVID-19患者270例,收集患者基线资料,包括一般资料、入院症状、合并症、入院生命体征、实验室检查。根据临床结局即治愈出院和死亡分为痊愈组和死亡组。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COVID-19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基于此构建COVID-19患者死亡预测评分系统。结果 最终245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治愈出院212例(痊愈组),死亡33例(死亡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5岁〔OR=7.177,95%CI(1.715,30.038),P<0.05〕、氧饱和度(SpO2)≤93%〔OR=15.456,95%CI(3.343,71.450),P<0.05〕、血尿素氮(BUN)≥7 mmol/L〔OR=7.115,95%CI(1.550,32.652),P<0.05〕、血降钙素原(PCT)≥0.1 μg/L〔OR=23.895,95%CI(4.209,135.639),P<0.05〕是COVID-19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ASBP(A:年龄,S:SpO2,B:BUN,P:PCT)评分系统对COVID-19患者死亡预测价值的ROC曲线下面积(AUC)95%CI为0.967(0.931,0.987),CURB-65评分系统对COVID-19患者死亡预测价值的AUC 95%CI为0.885(0.831,0.926)。两种评分系统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816,P<0.01)。选择约登指数最大者作为预测截断值,即ASBP评分系统为5分、CURB-65评分系统2分,相应的灵敏度分别为0.871、0.903,特异度分别为0.957、0.735。结论 年龄≥65岁、SpO2≤93%、BUN≥7 mmol/L和PCT≥0.1 μg/L是COVID-19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构建的ASBP评分系统可用于COVID-19死亡预警。  相似文献   
7.
全科医学(general practice,GP)面向社区与家庭,是一个综合性医学大类学科,整合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及人文社会等多学科内容。全科医学的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为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护,既关注个体健康,又注重群体健康。建国70周年以来,全科医学在我国经历了蓬勃的发展,在面对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与新发传染病持续威胁人民健康的新形势下,基于全科医学理念开展的疾病预防保健、健康管理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应对,在我国基层卫生系统内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伴随着社会人口老龄化的进程,不断增加的养老服务需求也给全科医学提供了更多发展的角度与空间,在全科医学的视角下整合家庭、医院、社区与养老机构的资源,以全科医生作为纽带,推进“家庭式”“社区式”“一体式”医养结合模式综合构建,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减轻社会养老压力,培养具备全科医学理念与技能的全科专业团队,为全生命周期做好健康守护,既是我国医疗和养老改革的发展趋势,也是实现“健康中国”目标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广州市中学生目前健康行为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制定学生健康教育政策和采取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4所中学初1到高2年级共4542名中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并通过家长问卷收集学生家庭背景资料,分析父母收入水平及是否吸烟与学生健康行为的关系。结果经X^2检验分析显示,广州市中学生目前健康行为与家庭经济状况及父母是否吸烟有关联。结论广州市中学生某些不良健康行为目前尚处于萌芽阶段,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及早对中学生人群采取有针对性的健康干预措施,以降低其成年后相关疾病发生的危险性。  相似文献   
9.
广州市青少年自杀未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广州市青少年自杀未遂的情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统一调查表,应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调查广州市8所中学和8所小学学生8100名,并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出自杀未遂的危险因素。结果自杀意念的发生率为3.8%。自杀未遂的影响因素为被恐吓或伤害、轻微自伤行为、伤心绝望和自杀意念。结论自杀未遂在中小学学生中时有发生,应加强综合干预措施,防止自杀行为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我国人群高血压的患病率逐年升高。对高血压患者的动脉血管弹性度、硬化度进行监测与干预,可以延缓心血管事件进程、预防心血管疾病发生。目的 探讨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管病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为动脉硬化的早期发现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取2018年5-7月于佛山市顺德区乐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体检的高血压患者411例,按照血压水平分成3组:血压控制理想组(A组)45例、血压控制良好组(B组)142例、血压控制不良组(C组)224例。评估各组血管病变情况,包括肱踝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颈股脉搏波传导速度(cfPWV)及踝臂指数(ABI)。各组血管病变的影响因素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B、C 3组的baPWV、cfPWV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ABI在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控制情况与baPWV(rs=0.406,P<0.001)和cfPWV(rs=0.381,P<0.001)呈正相关。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OR=1.102,95%CI(1.069,1.136)〕、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OR=0.966,95%CI(0.934,0.999)〕及总胆红素〔OR=1.065,95%CI(1.023,1.110)〕水平为baPWV的独立影响因素;年龄〔OR=1.106,95%CI(1.071,1.141)〕、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OR=0.952,95%CI(0.917,0.988)〕及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OR=1.052,95%CI(1.007,1.100)〕水平为cfPWV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社区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情况与血管硬化水平相关,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应加强对高血压人群的血压管理,从而有效地预防和延缓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