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3 毫秒
1.
目的  研究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对过量饮酒大鼠心脏功能和结构的保护作用。方法  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酒精组和ACEI组,每组10只。酒精灌胃建立动物模型,并给予ACEI类药物作为保护剂,用超声心动图及超微病理技术观察大鼠心脏功能和结构改变。结果  酒精组左室舒张末期内径高于对照组[(6.86±0.64)mm vs(6.29±0.28)mm, P<0.05],收缩末期内径高于对照组[(3.45±0.32)mm vs (2.95±0.25)mm, P<0.05];两组收缩功能参数左室射血分数、每搏输出量、短轴缩短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舒张功能参数二尖瓣内环舒张早期晚期速度比(Ea/Aa)低于对照组[(0.642±0.126) vs(1.276±0.083), P<0.05]。而ACEI组各参数相对于对照组没有明显改变(P>0.05)。病理形态学观察可见,酒精组线粒体水肿、嵴和膜大部分溶解消失。ACEI组线粒体少部分嵴和膜溶解,损伤程度较酒精组轻。结论  ACEI类药物对过量饮酒大鼠的心肌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术(CCABG)中右冠状动脉(RCA)狭窄程度与大隐静脉(SV)桥血流量的相关性。方法  将行CCABG治疗的89例患者按RCA狭窄程度 (<75%、75%~95%、>95%)分为3组,A组15例、B组53例、C组21例,常规用SV与RCA吻合,吻合完毕,得血流动力学稳定后用即时超声血流探测仪直接测量并记录SV桥血流波形、平均流量、搏动指数(PI)及平均动脉压,进行SV血流量的对比研究。结果  C组SV桥平均血流量(43.8±19.1)mL/min,显著高于A组(26.3±12.8) mL/min和B组(35.6±17.0)mL/min(P<0.01);B组SV桥平均血流量大于A组(P<0.01);C组PI值(1.72±0.81)小于其他两组(P<0.01),B组PI值小于A组[(2.9±0.98)vs(3.8±1.4),P<0.05];3组间平均动脉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CABG中,RCA狭窄程度越高,SV桥血流量越大,PI值越小。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内窥镜和常规切开两种方法采集的大隐静脉组织学变化。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1年1月于我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110例,分为内窥镜静脉采集组(EVH组,48例)和常规切开静脉采集组(CVH组,62例),比较两种静脉采集方法的切口局部并发症情况,光镜下观察静脉管壁的结构完整性,应用扫描电镜观察静脉内膜,评估内膜损伤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切口并发症的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VH组患者切口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CVH组(P〈0.05),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两种方法采集的血管组织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VH组对静脉壁的损伤情况与CVH组相似,但能够明显减少患者伤口并发症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内窥镜下大隐静脉采集技术(EVH)在冠脉搭桥术(CABG)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收集我院收治200例CABG患者,依据大隐静脉采集方法不同分为两组,各100例。观察组采用EVH,对照组采用传统大隐静脉采集法(CVH)。观察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桥血管损伤情况。结果观察组修补血管数多于对照组(P〈0.01),桥血管损伤程度轻于对照组(P〈0.01),术后并发症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 CABG术中应用EVH可提高大隐静脉采集质量,且不增加静脉采集时间及手术时间,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动静脉内瘘(AVF)血管条件与其功能的关系。方法:行动静脉内瘘术的终末期肾脏病78例,按照血透时功能是否良好分为AVF功能良好组52例(66.67%),功能不良组26例(33.33%),比较两组患者超声血管参数、性别、年龄以及糖尿病性肾病占比。结果:术前头静脉内径AVF功能良好组(2.3±0.63 mm)大于功能不良组(2.0±0.48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VF功能良好组术后6周头静脉内径(4.6±1.07 mm)及桡动脉内径(3.9±0.88 mm)大于功能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VF功能不良组糖尿病肾病占比(65.38%)及老年患者占比(69.23%)高于AVF功能不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管条件与AVF功能密切相关,良好的血管条件是保障AVF功能的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比观察内窥镜及常规全程切开采集大隐静脉后静脉桥血管近期的通畅率。方法将2006-06~2010-12收治的80例搭桥患者随机分为内窥镜游离(EVH)组和常规切开采集(OVH)组,术后6个月复查64排冠脉CT,对比两组的静脉桥血管通畅率。结果 EVH和OVH组术后6个月静脉桥血管通畅率分别为94.7%和95.2%,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内窥镜采集的大隐静脉近期内有良好的桥血管通畅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两种不同植入式静脉输液港(implantable venous access port,IVAP)植入手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将181例符合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颈内静脉组(internal jugular vein,IJV组)103例,锁骨下静脉组(subclavian vein,SV组)78例。IJV组患者接受颈内静脉输液港植入术,SV组患者接受锁骨下静脉输液港植入术。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手术时间、静脉穿刺难度、手术相关并发症、输液港相关并发症。结果 IJV组在手术时间、静脉穿刺难度、医源性气胸、导管破裂上均优于SV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的穿刺难度在静脉直径>1.0cm时低于静脉<1.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直径>1.0cm时,两组间静脉穿刺难度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直径<1.0cm时,两组穿刺难度升高且IJV组大于SV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JV组具有手术时间少、穿刺难度低、并发症发生率低等优势。术前对患者静脉直径的评估可以预判静脉的穿刺难度。必要时运用术中超声引导,可以降低手术中静脉穿刺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重组质粒Psilencer1.0-U6-siRNA-stat3对移植静脉内膜增生的影响,为预防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血管再狭窄提供新的方法。方法:4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质粒组和重组质粒组,每组20只。脂质体Lipofectamine 2000与该空质粒或者重组质粒混合15 min再与生物蛋白胶混合后,转染大鼠移植静脉(右颈外静脉中段),在3、7、14和28 d时,经左心室灌注4%甲醛并提取移植静脉,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检测移植静脉内膜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的增生及表达,以增殖指数表示。采用HE法检测移植静脉新生内膜增生病理形态学变化,在40倍镜下测量其内膜厚度。结果: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术后7和14 d空质粒组移植血管管壁内膜层可见许多PCNA阳性细胞,重组质粒组PCNA阳性细胞数明显少于空质粒组。7 d时重组质粒组增殖指数(23.3±2.8)低于空质粒组(31.3±4.7)(P<0.05);14 d时重组质粒组增殖指数(15.6±0.4)低于空质粒组(27.2±5.7) (P<0.05)。7 d时重组质粒转染组内膜厚度[(0.50±0.02)μm]明显低于空质粒组[(0.90±0.02)μm](P<0.05)。结论:重组质粒Psilencer1.0-U6-siRNA-stat3对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移植静脉内膜增生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在高龄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拟行CABG的冠心病患者336例,按年龄分为高龄组(年龄≥75岁)98例,低龄组(年龄<75岁)238例,两组患者术中均采用内窥镜取大隐静脉,比较两组取材及手术时间、取材质量、下肢手术并发症等情况.结果 两组的静脉血管桥长度、大隐静脉修补次数、切口长度及切口缝合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高龄组获取大隐静脉时间及手术总时间短于低龄组(P<0.05),术后下肢麻木、皮下血肿、水肿、切口中度以上疼痛发生率也低于低龄组(P<0.05).结论 内窥镜采集大隐静脉作为一种微创取血管的方法,取材质量良好、切口小、并发症少,用于CABG安全有效,尤其适用于75岁以上高龄冠心病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明确大鼠尾动脉的解剖学特点,为显微吻合提供解剖学依据。方法 采用经心脏插管天然橡胶灌注方法对10只大鼠行动脉灌注后解剖、10只大鼠行动静脉同时灌注后解剖, 10只活体大鼠麻醉后直接解剖,观察大鼠尾动脉情况并测量尾动脉不同平面的外径。结果 大鼠尾部腹侧正中有一条尾中动脉,并有一条尾中静脉与之伴行,动脉位于静脉浅层,尾中动脉节段性发出分支。尾中动脉于第5、第13、第23尾椎外径分别为(1.02±0.06)mm、(0.50±0.01)mm、(0.45±0.02)mm。尾中静脉于第5、第13、第23尾椎处外径分别为(1.60±0.09)mm、(0.89±0.03)mm、(0.71±0.04)mm。结论 大鼠尾中动脉直径和显微外科手术中所需吻合的血管管径相似,此结果可指导大鼠尾动脉显微吻合及其相关研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是否通过抑制肺动脉RhoA/Rho激酶通路的激活而逆转低氧所致的大鼠肺动脉高压及肺血管重构.方法:32只成年雄性Westar大鼠随机分成4组:A组为正常对照组;B,C,D组建立常压低氧性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自低氧干预第1天起C组每日给予1 mg/mL阿托伐他汀溶液10 mg/kg灌胃,D组以生理盐水...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对大鼠自体静脉移植术后血管内膜增殖及相应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n=10);自体静脉移植组(B组,n=18);空载体组(阴性质粒脂质体医用蛋白胶复合物转染移植静脉,C组,n=26)和基因转染组(NF-κB siRNA阳离子脂质体医用蛋白胶复合物转染自体移植静脉,D组,n=26)。B、C及D组需制作大鼠自体颈外静脉——腹主动脉移植模型,每组4个时点( 3,7,14,21d),相应时间点取移植静脉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CR测定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mRNA含量,Western blot测定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    自体静脉移植术后,B、C和D组移植静脉血管桥均出现内膜增生变厚,新生内膜有大量PCNA阳性细胞,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活跃。术后3d,B组和C组 MCP-1 mRNA及TNF-α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但D组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7d,B、C组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与C组相比,D组NF κB p65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NF-κB的基因表达产物和MCP-1mRNA、TNF-αmRNA的表达有一定相关性,自体静脉移植术后新生内膜增生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在不同时相点呈动态变化。转染NF-κB siRNA阳离子脂质体复合物可抑制NF-κB的表达,减少MCP-1及TNF-α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增生和VSMC增殖,减轻再狭窄。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 评价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在支气管哮喘诊断中的意义。方法 哮喘非特异症状患者118例,其中支气管哮喘患者71例为A组,首次诊断为支气管哮喘患者52例为Ⅰ组,规律应用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达4周以上的支气管哮喘患者19例为Ⅱ组,其余47例非哮喘患者为B组。采用NIOX NO 测定仪测定FeNO水平,以2006年GINA标准为诊断支气管哮喘的金标准,绘制受试者工作曲线 ( ROC),评价FeNO对支气管哮喘鉴别诊断的价值,明确FeNO的诊断临界点。结果 Ⅰ组FeNO高于Ⅱ组[(72.92±50.26)ppb比(35.74±27.53)ppb, P﹤0.05] 和B组[(72.92±50.26)ppb比(17.62±9.77)ppb, P﹤0.05]。排除糖皮质激素对FeNO的影响,以Ⅰ组和B组患者为观察对象,ROC曲线下面积为0.90,最佳临界点为32.50ppb,以该点为阈值,诊断哮喘的敏感度为82.70%,特异度为87.90%。结论 FeNO对哮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测胃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B7 H4(sB7 H4)的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夹心法检测61例胃癌患者与51例正常人血清sB7 H4水平,分析其与病理类型、治疗前后、胃癌其他血清标志物的相关性。结果胃癌患者血清sB7 H4水平(49.14±16.16)μg/L明显高于正常人(32.67±12.28)μg/L,P<0.01。低分化腺癌患者sB7 H4水平(64.51±20.67)μg/L高于高分化腺癌(36.78±13.39)μg/L、粘液腺癌(42.79±12.31)μg/L和印戒细胞癌(44.62±12.27)μg/L,P<0.05。手术前胃癌患者血清sB7 H4水平(58.09±15.28)μg/L明显高于术后(38.58±9.49)μg/L,P<0.01。胃癌患者血清sB7 H4水平与CEA、CA19 9水平呈正相关(P<0.01)。结论胃癌患者血清中高水平的sB7 H4及其与病理类型、治疗情况、及其他肿瘤标志物相关,提示sB7 H4可能在胃癌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可为胃癌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一种新的靶位点。  相似文献   

16.
[摘要] 目的观察非接触性(即No-touch)获取大隐静脉桥血管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中的应用效果及近中期血管通畅率。 方法将105例CABG患者随机分为No-touch组65例和常规手术组40例。No-touch组使用No-touch技术获取大隐静脉,常规手术组采用常规切口采集大隐静脉桥血管。比较2组手术效果和近中期桥血管通畅率。 结果2组均无死亡病例。No-touch组获取大隐静脉时间和手术时间均长于常规手术组(P<0.05)。2组输注红细胞、输注血浆、术中出血量和再血管化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24 h引流量、24 h血肌钙蛋白、呼吸机辅助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住院费用、引流管保留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o-touch组双下肢麻木及疼痛发生率高于常规手术组(P<0.05)。2组双下肢切口血肿、下肢水肿发生率和切口愈合不良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No-touch组术后3个月和12个月桥血管通畅率均高于常规手术组(P<0.05)。 结论在CABG中应用No-touch获取大隐静脉桥血管能降低对静脉桥血管的损伤、延长桥血管通畅率、No-touch方法和常规切开法具有同样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中西医结合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并比较丹参与泼尼松龙两者合用及单独使用泼尼松龙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初诊患者中、晚期各60例,各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丹参联合泼尼松龙(第1组)及单独使用泼尼松龙(第2组)治疗3个月,比较用药前、后患者病损面积、张口度和疼痛指数的变化,比较两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3个月后,第1组口腔黏膜下纤维化中期和晚期患者的灰白色病损面积分别由(10.37±3.40) cm2和(19.60±3.27) cm2减少为(5.90±4.10) cm2和(16.33±4.02) cm2,中晚各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张口度分别由(3.41±0.77) cm和(1.98±0.39) cm增加为(3.87±0.67) cm和(2.26±0.46) cm,中晚各期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治疗后中期患者的灰白色病损面积由(10.87±3.18)cm2减少为(6.70±3.75) cm2,张口度由(3.57±0.75) cm增加为(3.97±0.69) cm,治疗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晚期治疗前后比较,其灰白色病损面积和张口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方法治疗中期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有效率分别为86.66%和73.33%,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2种方法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晚期的有效率分别为70%和16.67%,2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丹参与泼尼松龙联合用药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还可减少泼尼松龙引起的不良反应。结论:丹参联合泼尼松龙治疗口腔黏膜下纤维化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子宫动脉栓塞(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治疗切口妊娠(cesarean scar pregnancy, CSP)的临床价值及预后。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4年12月收治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的确诊CSP患者492例,其中高危组283例、低危组209例。根据是否行UAE治疗,将高危组分为高危UAE组(UAE+腹腔镜组)167例,高危非UAE组(化疗+腹腔镜组)116例;将低危组分为低危UAE组(UAE+清宫组)113例,低危非UAE组(化疗+清宫组) 96例。分别比较术中出血、住院时间、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beta 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in,β-HCG)降至正常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及住院费用的差异,并通过多因素回归分析预测CSP再发风险。结果: 高危UAE组在术中出血[(36.5±14.8) mL vs. (76.5±39.7) mL)]、住院时间[(5.9±0.9) d vs.(9.6±1.3) d]、血β-HCG降至正常时间[(17.9±8.7) d vs. (28.7±10.1) d)]以及月经复潮时间[(18.1±1.6) d vs.(24.3±1.8) d]的比较中优于高危非UAE组,而低危UAE组在术中出血[(93.2±43.3) mL vs. (284.8±110.5) mL]、住院时间[(10.2±1.4) d vs.( 30.7±9.6) d]、血β HCG降至正常时间[(50.1±17.6) d vs. (67.5±22.9) d)]以及月经复潮时间[(56.3±6.7) d vs.(65.9±9.3) d)]的比较中优于低危非UAE组,均P<0.05;高危UAE组住院费用[(20 140±1 520)元 vs.(13 510±1 013)元)]高于高危非UAE组,而低危UAE组住院费用[(10 095±962)元 vs. (3 890±457)元)]高于低危非UAE组,P<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治疗方法是CSP再发风险的独立预测因素(OR 2.407, 95%CI 1.176~5.092,P<0.05),采用包含UAE在内的综合治疗方法可降低CSP再发风险。结论: UAE治疗CSP疗效迅速可靠、并发症少、恢复快、再发风险低,在有条件的医院,特别是针对有再次生育要求的CSP患者,应将含UAE治疗手段的综合治疗方案列为首选。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评估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在支气管哮喘管理中的作用。方法  选取未规范使用控制药物的哮喘患者25例,给予为期12周的布地奈德(200 μg,bid)吸入治疗,检测治疗前后的FeNO水平、肺功能、ACT评分、血常规、血清总IgE以及诱导痰。同期选取25例健康受试者,给予检测FeNO水平。结果   哮喘组患者吸入布地奈德治疗后的FeNO水平(体积分数)较治疗前显著降低[(49.98±25.98)×10-9 vs. (109.18±65.23)×10-9,P=0.000]。治疗前的FeNO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09.18±65.23)×10-9 vs. (12.44±4.31)×10-9,P=0.000],治疗后的FeNO水平也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49.98±25.98)×10-9 vs.(12.44±4.31)×10-9,P=0.000)]。治疗后的FEV1/pred较治疗前显著改善[(83.40%±15.74%) vs. (72.45%±7.48%),P=0.002];治疗后的ACT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22.88±1.81 vs.14.88±4.21,P=0.000);治疗后的血嗜酸性粒细胞百分比 (Eos%)明显低于治疗前 [(4.33%±1.89%) vs. (5.70%±1.85%),P=0.004];治疗后的血清总IgE显著低于治疗前[(231.35±200.59) ng/mL vs. (284.81±231.12) ng/mL,P=0.004];治疗后的诱导痰Eos%明显低于治疗前[(6.58%±3.66%)vs.(10.00%±4.75%),P=0.004]。治疗前的FeNO水平与ACT评分呈显著负相关(r=-0.425,P=0.034),与诱导痰Eos%呈显著正相关(r=0.657,P=0.020)。结论   FeNO水平是一种用于评估气道嗜酸粒细胞性炎症的可行性指标,其有助于评估哮喘的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评估经皮肺动脉瓣植入术(percutaneous pulmonary valve implantation,PPVI)的长期疗效及国产自膨胀式瓣膜(Venus-P)的耐久性。方法  选取2013年5月至2015年11月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接受PPVI并完成1年以上随访的14名患者,其中男3例,女11例,平均年龄(35.8±7.8)岁,均为法洛四联症外科根治术重度肺动脉瓣反流患者。对14名患者的生存率、术后围手术期及远期并发症发生率、PPVI的远期疗效及Venus-P的远期功能进行评估。结果   14名患者平均随访(2.3±0.8)年(1.0~3.5年),术后死亡患者1例(6.7%)。无心衰恶化、感染性心内膜炎、恶性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无患者再次手术。所有瓣膜位置固定,无瓣膜脱落、移位、支架断裂,无轻度及以上瓣周漏和瓣膜反流。术后6个月心脏磁共振测得右心室舒张末容积相比术前明显下降[(40.711±19.58)mL/m2 vs. (83.03±20.0) mL/m2,P<0.05];术后1年随访超声心动图测得跨瓣压差为(20.85±4.45) mmHg (1 mmHg=0.133 kPa);术后1年时NYHA心功能较术前提升1~2个等级(Ⅰ~Ⅲ级4人,Ⅰ~Ⅱ级10人),6分钟步行实验距离显著提高[(475.00±55.06) m vs. (594.23±194.51) m,P<0.05];术后QRS波宽度有缩短趋势,术后1个月及3个月有显著差异[(169.93±21.34) ms vs.(159.87±24.4) ms及(160.00±27.07) ms,P均<0.05]。结论   使用国产自膨胀式瓣膜(Venus-P)介入治疗慢性肺动脉瓣反流具有较好的长期疗效和较低的并发症发生率,该瓣膜耐久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