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癌症和肿瘤基因图谱(TCGA)公共数据库中肝细胞癌病例癌和癌旁组织RNA测序数据的分析,挖掘与肝细胞癌预后相关的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分子标签。方法 截至2018年2月,从TCGA数据库中获得377例肝细胞癌病例的癌及癌旁组织RNAseq数据及临床预后信息,将50对癌和癌旁组织的lncRNA表达水平进行差异t检验分析,进而采用LASSO Cox回归分析筛选肝细胞癌预后相关的lncRNA,并构建lncRNA分子标签。将所有病例按分子标签表达水平分为4组(<P25P25~、P50~、≥P75),采用Cox回归计算P25~、P50~、≥P75组相对于<P25组的预后风险比,进而评估分子标签表达水平对肝细胞癌病例总体生存率的影响。结果 筛选出951个癌和癌旁组织中表达水平有统计学意义差异的lncRNA,通过LASSO Cox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出3个lncRNA(LNCSRLR、MKLN1-AS及ZFPM2-AS1),并构建分子标签。分子标签表达水平≥P75组的死亡风险是<P25组的1.57倍(95% CI:1.06~2.31,P<0.05)。结论 通过对TCGA数据库的挖掘,由LNCSRLR、MKLN1-AS及ZFPM2-AS1构建的lncRNA分子标签表达水平与肝细胞癌病例的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中国13~18岁汉族学生耐力素质与血压状况的关联。方法 利用2014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中13~18岁汉族学生数据,依据《7岁~18岁儿童青少年血压偏高筛查界值》判定血压偏高及其各组分(单纯性SBP偏高、单纯性DBP偏高与混合性血压偏高),依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对学生耐力素质进行评分,并按百分位划分为P0~、P25~、P50~、P75~P100 4组。采用趋势χ2检验分析随着耐力素质的提高学生血压偏高及其组分检出率的变化趋势;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血压偏高在不同耐力素质水平的患病风险;采用分位数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血压水平与耐力素质水平的关系。结果 2014年中国13~18岁汉族学生血压偏高的检出率为9.2%。血压偏高及其各组分检出率随着耐力素质的提升而降低(P<0.001)。以耐力素质P0~组学生为参照,P25~、P50~和P75~P100 3组学生发生血压偏高的OR值分别为0.89(95% CI:0.84~0.95)、0.81(0.76~0.86)和0.79(0.74~0.84)。在超重/肥胖和营养正常的学生中耐力素质与血压偏高呈负相关,而在营养不良的学生中无相关性。分位数回归结果显示,在超重/肥胖的学生中,P10P25P50P75P90P95水平的SBP均与耐力素质呈负相关;P25及以上水平的DBP均与耐力素质呈负相关。在营养不良及营养正常的学生中,仅有部分水平的DBP与耐力素质呈负相关。结论 中国13~18岁汉族学生耐力素质与血压偏高呈负相关。在超重/肥胖的学生中,耐力素质与血压状况的关联性更强。提高学生耐力素质,可能有助于预防或改善血压偏高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广东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病例的临床转归及其影响因素,为优化医疗救治及疫情防控的策略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和进程追踪,收集广东省截至2020年3月4日COVID-19确诊病例1 350例的基本人口学特征、既往病史、就诊经过和临床转归等信息,分析确诊病例的临床分型、病程特点及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广东省COVID-19确诊病例1 350例中,临床分型为轻型、普通型、重型和危重型(重症)分别为5.3%(72/1 350)、77.7%(1 049/1 350)、12.1%(164/1 350)和4.3%(58/1 350),粗死亡率为0.5%(7/1 350)。病程时间中位数为23(P25,P75:18,31)d,住院时间中位数为20(P25,P75:15,27)d。出现重症时间中位数为发病第12(P25,P75:第9,15)天,重症持续时间中位数为8(P25,P75:4,14)d。1 066例已出院/死亡病例中,入院轻型病例出现普通型的占36.4%(36/99),出现重型的占1.0%(1/99);入院普通型病例出现重型、危重型的分别占5.2%(50/968)、0.6%(6/968);重型病例出现危重型的占11.4%(10/88)。病例出现重症的影响因素包括男性(aHR=1.87,95% CI:1.43~2.46)、年龄较大(aHR=1.67,95% CI:1.51~1.85)、发病至首诊第2~3天就诊(aHR=1.73,95% CI:1.20~2.50)、合并糖尿病(aHR=1.75,95% CI:1.12~2.73)、合并高血压(aHR=1.49,95% CI:1.06~2.09)。结论 广东省COVID-19病例病程和住院时间普遍较长,且与其临床分型严重程度有关,重症病例主要集中在特定人群,在疫情高发时期,为确保医疗资源的合理配置,需根据隔离和救治等防控需求对病例分类管理。  相似文献   

4.
目的 比较5 μg和10 μg乙型肝炎疫苗(HepB)初次免疫(初免)正常应答和高应答新生儿初免后5年的抗体持久性。方法 选用5 μg(重组啤酒酵母)和10 μg(重组汉逊酵母)HepB,按照"0-1-6"程序完成3剂次初免的新生儿,并在接种第3剂次后1~6个月(T0)和5年(T1)后分别采集静脉血,采用化学发光微粒子免疫分析法(CMIA)定量检测抗-HBs,比较两剂量接种后正常应答和高应答(T0时抗-HBs ≥ 100 mIU/ml)者T1时的抗体阳性率(抗-HBs ≥ 10 mIU/ml)和平均抗体浓度(GMC);通过多因素分析探讨接种剂量与抗体持久性的关系。结果 HepB 5 μg组和10 μg组分别共有1 883名和1 495名观察对象纳入分析,T1时抗-HBs阳性率分别为49.92%(943/1 883)和75.92%(1 135/1 4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7.75,P<0.001);GMC分别为10.23(95%CI:9.38~11.16)mIU/ml和28.91(95%CI:26.65~31.35)mIU/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280.36,P<0.001)。10 μg组T1时抗-HBs阴转者抗-HBs滴度分布与5 μg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75,P<0.001)。多因素分析显示,排除其他因素影响后,HepB初免剂量与T1时抗-HBs阳性率和抗-HBs滴度均独立相关[P<0.001,OR=1.44(95%CI:1.20~1.73);P<0.001,β=0.27(95%CI:0.14~0.40)]。结论 新生儿使用10 μg重组HepB初免后5年抗-HBs持久性优于5 μg重组HepB。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柳州市1998-2012年新发现HIV基因亚型变化,比较HIV感染者首次CD4+T淋巴细胞计数(CD4),为艾滋病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我国艾滋病综合防治信息系统中1998-2012年柳州市新发现HIV感染者,对其血浆进行RNA提取、扩增、测序和分型。采用Coharan-Armitage趋势检验法分析HIV基因亚型变化的趋势,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法分析比较HIV感染者的首次CD4结果 研究对象共有1 877例HIV感染者。1998-2012年,CRF01_AE、CRF01_AE(Cluster 1)和CRF07_BC亚型构成比分别从78.4%(76/97)上升至91.5%(1 441/1 574)、63.9%(62/97)上升至74.0%(1 164/1 574)和17.5%(17/97)下降至4.6%(72/1 574),趋势性检验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4.632,P<0.001;Z=2.455,P=0.014;Z=-5.943,P<0.001)。CRF01_AE(Cluster 1)、CRF01_AE(Cluster 2)、CRF07_BC和CRF08_BC亚型HIV感染者首次CD4的中位数及四分位数间距分别是230(83~375)、215(48~351)、365(254~503)和334(206~479)个/μl。CRF01_AE(Cluster 1)和CRF01_AE(Cluster 2)亚型HIV感染者的首次CD4Z=-4.795,P<0.001;Z=-4.238,P<0.001)。结论 1998-2012年柳州市新发现HIV感染者以CRF01_AE亚型为主并呈上升趋势,其首次CD4较低,且新发现CRF01_AE亚簇的种类在增加,其亚簇构成比存在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我国4省份中老年人FPG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关联性。方法 利用神经系统疾病专病社区队列研究2018-2019年基线调查数据,选择有完整人口统计学、生活方式、疾病史、认知功能和心理评估及血生化检测数据、有基本日常生活能力且未患阿尔茨海默病的3 272名≥55岁中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FPG和MCI的关联性。结果 研究人群FPG中位水平为5.5 mmol/L,MCI患病率为24.8%。FPG五等分组的MCI患病率分别为19.4%、22.2%、29.2%、26.6%和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呈上升趋势(P=0.002)。调整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FPG的Q3Q4Q5组中老年人MCI患病风险分别是Q1组的1.641(95%CI:1.226~2.131)、1.373(95%CI:1.036~1.825)和1.402(95%CI:1.054~1.871)倍。结论 较高的FPG可能是中老年人MCI的危险因素,提示中老年人即使未患糖尿病,仍应注意监测和控制血糖水平。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广州市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不同阶段中,密切接触者新型冠状病毒(新冠病毒)核酸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为优化疫情防控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20年2月21日至9月22日广州市COVID-19病例的密切接触者20 348例,均已接受新冠病毒核酸检测。针对疫情防控的不同阶段,比较核酸检测的灵敏度和特异度。结果 20 348例密切接触者中,男性12 462例(61.24%),年龄MP25,P75)为31.0(23.0,43.0)岁,核酸检测次数MP25,P75)为2.0(1.0,3.0)次,隔离天数MP25,P75)为12.0(8.0,13.0)d。研究对象经过7次核酸检测后,共确诊病例256例。第1、2、3和第7次核酸检测的灵敏度与特异度分别为69.14%与99.99%(确诊177例)、89.84%与99.99%(确诊230例)、97.27%与99.99%(确诊249例)、100.00%与99.98%。基于我国COVID-19疫情防控分为3个阶段(国内输入、境外输入和境外输入关联),首次核酸检测的灵敏度分别为70.68%、68.00%和67.35%,特异度分别为99.98%、100.00%和100.00%。结论 建议做核酸检测3次,可提高灵敏度并降低假阴性风险。对于广州市COVID-19疫情防控3个阶段,密切接触者核酸检测的灵敏度结果较为一致,但略有降低趋势,这可能与疫情防控后期阶段的无症状感染者比例增多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孕期妇女膳食指南依从性指数(CDGCI_PW)与子代先天性心脏病(先心病)的关系。方法 在陕西省西安市开展以医院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采用半定量食物频率问卷调查孕妇整个孕期的饮食情况。应用修订的CDGCI_PW评分评估孕期膳食质量,运用logistic回归分析其与子代先心病的关系,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构建CDGCI_PW对子代先心病患病的预测模型。结果 共纳入1 422名研究对象,病例组474名,对照组948名。病例组CDGCI_PW评分MQ1,Q3)为46.0(26.0,65.0)分低于对照组60.0(40.0,77.0)分,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CDGCI_PW评分Q1组相比,CDGCI_PW评分Q2Q3Q4组的子代总先心病发生风险均降低(OR=0.60,95%CI:0.43~0.83;OR=0.64,95%CI:0.45~0.89;OR=0.29,95%CI:0.19~0.44)(趋势检验P<0.001)。CDGCI_PW评分每增加10分,子代总先心病的发生风险降低17%(OR=0.83,95%CI:0.79~0.88)。构建ROC预测的曲线下面积为0.793(95%CI:0.768~0.818),约登指数最大处的灵敏度为0.740、特异度为0.725。结论 本研究提示改善妇女孕期膳食质量可降低子代先心病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前瞻性队列研究,评价孕20周内母体甲状腺功能相关激素指标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格和婴幼儿期神经精神发育水平之间的剂量反应关系。方法 在安徽省马鞍山市建立945名孕妇队列,留取队列孕妇血清标本,使用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孕妇血清甲状腺功能相关激素水平;收集孕妇的一般社会人口统计学资料,测量新生儿出生体格和婴幼儿神经精神的发育情况等。结果 孕期母体血清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处于不同百分段的孕妇所分娩的活产儿出生时身长和头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母体TSH水平<P5和≥ P95的新生儿出生身长和头围比母体TSH水平位于P25~P75的新生儿偏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出生头围与母体TSH-Z分呈倒"U"形分布模式(Y=33.940+0.003X-0.109X2F=4.685,P=0.009)。孕期母体TSH水平处于不同百分段的孕妇所分娩后代在出生后18~30个月时的精神发展指数(MD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期母体TSH水平≥ P90的婴儿MDI评价水平比母体TSH水平P25~P75的婴儿低6.39分(95% CI:2.29~10.49;P=0.002)。婴幼儿18~30个月时MDI与母体TSH-Z分亦呈倒"U"形分布模式(Y=103.249-1.524X-0.939X2F=6.616,P=0.001)。结论 孕妇血清TSH水平与新生儿出生时身长、头围,以及婴幼儿18~30个月时MDI关系密切;孕期母体TSH-Z分与新生儿头围和婴幼儿18~30个月时MDI均呈现倒"U"形的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示范区)居民高血压的患病、治疗和管理情况,为示范区高血压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6年11-12月采用多阶段抽样方法抽取10个示范区4 000名≥ 18岁常住居民,采取问卷调查方式收集信息,分析不同人群的高血压自报患病、治疗、管理现状以及随访满意情况。结果 有效问卷为3 891份。≥ 35岁人群高血压自报患病率为31.47%(1 011/3 213)。在过去2周,高血压自报治疗率为86.75%(877/1 011),且56.87%(575/1 011)得到身体活动指导、40.95%(414/1 011)得到膳食指导、38.33%(385/1 011)得到体重管理指导、22.75%(228/1 011)得到戒烟指导。在过去12个月里,高血压自报管理率为74.68%(755/1 011),自报规范化管理率为62.12%(628/1 011)。社区医生对其随访形式主要是门诊随访(53.51%),其次是入户随访(22.91%)和电话随访(13.64%)。社区医生对患者的随访次数为6(P25~P75:4~12)次,每次随访时间为15(P25~P75:10~20)min。被随访的高血压患者对社区医生随访满意率为94.83%(716/75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慢性病管理实施评分较高的示范区高血压自报治疗率(OR=1.986,95% CI:1.222~3.228)、自报规范化管理率(OR=2.204,95% CI:1.519~3.199)均较高。结论 示范区高血压防治和管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已达到"十二五"期间示范区创建要求,示范区创建工作对于高血压规范化管理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1.
Abstract

Objectives: To explore the role of sociodemographic and lifestyle factors in the development of gastric cancer in a high-risk region of China.

Methods: In a case–control study, all newly diagnosed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were compared with healthy controls matched (1:1) by sex, age (±3?years), and place of residence during 2013–2017.

Results: A total of 622 gastric cancer and 622 healthy controls were included. Larger household size (>4 family members) appeared to decrease gastric cancer risk for Helicobacter pylori-negative ones (odd ratio?=?0.43, 95% CI?=?0.26–0.70). Similarly, longer refrigerator ownership was associated with a 67% decreased risk in H. pylori-negative group (95% CI?=?0.15–0.77). Participants with a family history of gastric cancer had nearly fivefold higher risk (odd ratio?=?4.88, 95% CI?=?2.49–9.55). Smoking attributed to 83% increased risk (odd ratio?=?1.83, 95% CI?=?1.19–2.80). Tea consumption dramatically decreased risk in whole study population (odd ratio?=?0.28, 95% CI?=?0.17–0.45).

Conclusions: In summary, family history, smoking, H. pylori-related 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 and H. pylori infection were positively associated with gastric cancer. Whereas, tea consumption and refrigerator use negatively associated with gastric cancer and could be promoted to reduce gastric cancer rate in high-risk populations, especially in the developing regions.  相似文献   

12.
目的:描述苏州队列人群胃癌发病状况,探索苏州市胃癌发病的环境危险因素,为预防胃癌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研究对象来自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苏州队列,2004-2008年开展基线调查,随后进行长期随访至2013年12月31日,剔除自报既往诊断消化性溃疡、恶性肿瘤以及入组半年内罹患胃癌者,共纳入50 136名研究对象。采用Cox...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天津市宫颈癌死亡长期趋势,为开展相关研究和预防工作提供参考。方法 计算1999-2015年天津市宫颈癌的死亡率、标化死亡率、累积死亡率(0~74岁)、截缩死亡率(35~64岁)和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应用Joinpoint回归分析宫颈癌死亡率、YLL率的趋势和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并分析不同年龄组变化趋势。结果 1999-2015年天津市户籍居民因宫颈癌死亡1 741人,平均粗死亡率为2.15/10万,中国人口标化率为1.47/10万,世界人口标化率为1.50/10万,平均每年YLL为3 347.97人年。宫颈癌死亡者中,0~34岁占3.10%,35~64岁占57.84%,≥ 65岁占39.06%;城市宫颈癌死亡率高于农村,城乡比为1.37:1。1999-2015年宫颈癌年龄别死亡率随年龄的增加而上升。2014-2015年年龄别死亡率呈现双峰分布的特征,50岁为第一个高峰,75岁为第二个高峰;1999-2011年天津市女性宫颈癌死亡率呈稳定状态(APC=-0.2%,P=0.80),2011-2015年呈快速上升趋势(APC=21.6%,P<0.01);20~49岁组1999-2015年呈上升趋势(APC=6.9%,P<0.01);50~69岁组1999-2007年呈下降趋势(APC=-9.2%,P<0.01),2007-2015年呈上升趋势(APC=14.5%,P<0.01);≥ 70岁组1999-2009年呈下降趋势(APC=-10.2%,P<0.01),2009-2015年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C=7.8%,P=0.10)。自2008年开始,50~70岁组宫颈癌的YLL率超过≥ 70岁组,并且差距逐渐扩大。结论 自2011年天津市地区宫颈癌死亡率呈快速上升趋势,50~70岁人群将是宫颈癌寿命损失的主要群体。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激励式呼吸训练联合口腔去污染对老年胃癌患者手术后肺炎(POP)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收集2019年1月—2020年6月在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人民医院行胃癌根治术老年患者,随机分成试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行围手术期常规护理,试验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激励式肺计量器训练联合洗必泰口腔去污染。分析两组POP发病率、口咽部定植菌检出率等指标。结果 共纳入96例老年胃癌手术患者,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8例。13例患者发生POP,POP发病率为13.54%。试验组患者POP发病率为6.25%,低于对照组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口咽部定植菌检出率(6.25%)低于对照组(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试验组患者6 min步行距离及呼吸训练依从性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术中机械通气时间、术后住院日数、抗菌药物费用、总住院费用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老年胃癌患者围手术期进行激励式呼吸训练和口腔去污染有助于改善运动耐量,减少呼吸道微生物定植,降低POP发病率,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我国早发型胃癌和晚发型胃癌2000-2019年发病、死亡状况的变化趋势。方法收集全球疾病负担研究数据, 应用R 4.2.1软件分析中国人群2000-2019年不同性别、年龄和年份的胃癌发病率、死亡率及伤残调整生命年(DALY)等指标。结果 2019年早发型胃癌和晚发型胃癌粗发病率为7.06/10万(95%UI:6.63/10万~7.59/10万)和114.52/10万(95%UI:108.79/10万~121.63/10万), 粗死亡率分别为3.29/10万(95%UI:3.11/10万~3.50/10万)和81.88/10万(95%UI:78.15/10万~86.04/10万), 粗DALY率分别为156.48/10万(95%UI:148.82/10万~165.84/10万)和1 750.13/10万(95%UI:1 661.21/10万~1 852.99/10万)。早发型胃癌标化发病率由2000年的5.49/10万降至2019年的4.76/10万, 晚发型由2000年的143.45/10万降至2019年的123.02/10万;早发型胃癌标化死亡率由2000年的4.16/10...  相似文献   

16.
Objective: Gastric cancer is the third-leading cause of cancer-related mortality and the fifth most common cancer globally. 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s (PUFAs) are considered as functional ingredients that improve the efficacy of chemotherapeutic drugs. The aim of this study is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PUFAs administration on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 (MMPs).

Methods: This study was designed as a randomized, double-blind trial. Thirty-four newly diagnosed patients with gastric cancer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control group (n?=?17) and case group (n?=17). Both groups received the same dose (75?mg/m2) of cisplatin. Control group received cisplatin plus placebo and the case group received cisplatin plus PUFAs [3600?mg/day, for three courses (each course included 3 weeks)]. The mRNA and protein expression of MMPs determined by real-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qRT-PCR) and immunohistochemistry (IHC), respectively.

Results: The relative gene expression of MMP-1 and MMP-9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case group than control. The protein expression of MMP-1 and MMP-9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in case group than control.

Conclusion: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PUFAs reduced the expression of MMPs in gastric cancer cells. It seems that PUFAs may have an inhibitory effect on invasion and metastasis of gastric cancer cells.  相似文献   


17.
2015年中国胃癌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估算2015年我国胃癌的发病死亡情况和分布特征,为肿瘤防控研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2018年全国肿瘤登记中心501个登记处的2015年肿瘤登记数据进行评估,其中368个肿瘤登记处的数据符合入选标准,按城乡、性别以及年龄分层,结合2015年全国人口数据,估计全国胃癌的发病和死亡情况。中国人口标化率(中标率)采用2000年全国人口普查的标准人口年龄构成,世界人口标化率(世标率)采用Segi''s世界标准人口结构计算。结果 2015年368个登记地区覆盖人口309 553 499人,男性156 934 140人,女性152 619 359人。估计全国胃癌新发病例40.3万例,发病率为29.31/10万,中标率为18.68/10万,世标率为18.57/10万,0~74岁累积发病率为2.29%,居发病癌谱第二位。胃癌死亡病例29.09万例,死亡率为21.16/10万,中标率为13.08/10万,世标率为12.92/10万,0~74岁累积死亡率为1.5%,居癌症死亡顺位第三位。总体上,胃癌发病率(男性中标率为26.54/10万,女性中标率为11.09/10万)和死亡率(男性中标率为18.75/10万,女性中标率为7.72/10万)男性均高于女性,农村地区均高于城市地区(农村中标发病率为21.82/10万,城市中标发病率为16.37/10万;农村中标死亡率为15.84/10万,城市中标死亡率为11.05/10万)。胃癌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在40岁之前较低,40岁后开始上升,在80~岁达到高峰。胃癌病例数自50~岁开始显著增多,高峰出现在60~70岁组,大量病例累积在55~80岁。不同性别、城乡地区年龄别发病率和死亡率与全人群总体趋势相似,但男性高于女性,农村高于城市。结论 我国胃癌发病有明显的性别、年龄和城乡分布差异,可根据高发年龄和高危人群特征优化筛查项目和防控方案,以期降低我国胃癌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饮食摄入种类和体力活动及其联合作用与全因死亡和特定原因死亡风险的关联。方法 2013年12月至2021年12月,对江苏省常熟市、淮安市清江浦区(原清河区)和淮安区纳入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管理的T2DM患者19 863人开展前瞻性队列研究。死亡信息和根本死因源于江苏省CDC死亡监测系统。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估计T2DM患者饮食摄入种类、体力活动以及联合作用与全因死亡及特定原因死亡风险的关联强度。结果 截至2021年12月31日,研究对象累计随访150 283人年,中位随访时间8.15年,随访期间共死亡3 293人,其中1 124人死于心血管疾病(CVD),875人死于肿瘤。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结果显示,与摄入0~1种食物的T2DM患者相比,摄入5~9种食物的患者全因死亡风险降低19%[风险比(HR)=0.81,95%CI:0.70~0.94],CVD死亡风险降低33%(HR=0.67,95%CI:0.52~0.87)。与体力活动Q1组的T2DM患者相比,Q4组全因、CVD和肿瘤死亡风险分别降低50%(HR=0.50,95%CI:0.45~0.56)、50%(HR=0.50,95%CI:0.41~0.61)和27%(HR=0.73,95%CI:0.60~0.88)。联合作用显示,与摄入0~2种食物和低体力活动的T2DM患者相比,摄入4~9种食物和高体力活动的T2DM患者全因、CVD和肿瘤死亡风险分别降低55%(HR=0.45,95%CI:0.38~0.53)、56%(HR=0.44,95%CI:0.32~0.59)和40%(HR=0.60,95%CI:0.44~0.82)。结论 饮食摄入种类和体力活动及其联合作用与T2DM患者死亡风险降低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p16/mcm2免疫细胞化学双染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及其与HPV感染的关联,并探讨其在宫颈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2015年5-12月参加宫颈癌筛查并行高危型HPV(HR-HPV)检测和液基细胞学检查的1 127名女性纳入研究,对留存细胞学标本进行p16/mcm2免疫细胞化学双染检测,并与宫颈组织病理学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p16/mcm2在HPV16/18阳性组和其他HR-HPV阳性组的表达风险均高于HPV阴性组,OR值分别为15.95(95%CI:9.59~26.51)、10.53(95%CI:7.41~14.98);p16/mcm2阳性率随宫颈上皮内瘤变(CIN)级别的升高而升高,且在CIN2组、CIN3组中均高于良性病变组(P<0.05);p16/mcm2阳性者中检出CIN2及以上(CIN2+)和CIN3及以上(CIN3+)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86.1%、92.0%,特异度分别为46.1%、44.4%;在细胞学诊断为非典型鳞状细胞和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人群中检出CIN2+和CIN3+病变的灵敏度分别为85.7%、87.5%,特异度分别为45.5%、44.1%。结论 p16/mcm2双染灵敏度高于细胞学检查,特异度优于HPV检测,可识别宫颈高度病变和指导CIN的分级,有望成为新的宫颈癌筛查标志物。  相似文献   

20.
目的 依托胃癌高发区大规模人群筛查队列分析不同级别胃黏膜病变的患病情况,前瞻性探讨不同胃黏膜病变进展为胃癌的风险,为优化胃癌的筛查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山东省临朐县胃癌高发区开展的国家上消化道癌早诊早治项目,纳入年龄在40~69岁之间,2012-2018年经内镜筛查和病理诊断明确为各级别胃黏膜病变、且未患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或浸润性胃癌的14 087例研究对象,随访至2019年12月31日。随访期内新发胃癌通过重复性胃镜筛查、肿瘤发病和死因登记系统报告以及主动入户随访联合判定,经查阅医院信息管理系统中摘抄的临床病历进行确认。应用Poisson回归模型计算各级别胃黏膜病变进展至胃癌风险的相对危险度(RR)及其95%CI结果 14 087例研究对象中,胃黏膜正常者仅有8例(0.06%),最高诊断为浅表性胃炎(SG)、慢性萎缩性胃炎(CAG)、肠上皮化生(IM)和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分别为7 608例(54.00%)、2 848例(20.22%)、3 103例(22.03%)和520例(3.69%)。经过前瞻性随访,共有109例研究对象诊断为HGIN(63例)和浸润性胃癌(46例)。与基线正常或仅有SG的个体相比,患有CAG、IM和LGIN的个体进展为胃癌的风险依次增加为3.85倍(RR=3.85,95%CI:2.04~7.28)、5.18倍(RR=5.18,95%CI:2.79~9.60)和19.08倍(RR=19.08,95%CI:9.97~36.53),其中LGIN组进展为HGIN和浸润性胃癌的风险分别为SG/正常组的22.96倍(RR=22.96,95%CI:9.71~54.27)和14.64倍(RR=14.64,95%CI:5.37~39.93)。各个年龄组患有LGIN者随访期间发生胃癌的风险均显著增加。结论 基于胃癌高发区的大样本人群研究显示,绝大多数40~69岁的高发区居民患有不同程度胃黏膜病变。随胃黏膜病变严重程度的增加,随访期间发生胃癌的风险呈级联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