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0篇
临床医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13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了解苏州市居民体力活动水平,探索社区建成环境与居民体力活动的关联。方法 2017年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苏州市25~64岁常住人群进行面对面调查,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量表长卷(IPAQ-L)评估居民体力活动水平,采用居民环境步行量表简表(NEWS-A)评价社区建成环境主观感知。结果 苏州市居民过去1周总体力活动水平M=3 610.42 MET-min/w,以工作相关体力活动水平为主,交通、家务及休闲相关体力活动水平较低。控制社会人口学因素后,公共服务可及性与社区居民的总体力活动水平呈负相关(OR=0.522,95%CI:0.329~0.830),场所设施多样性与工作相关体力活动水平呈负相关(OR=0.701,95%CI:0.492~0.999),步行和自行车道设施与工作相关体力活动水平呈正相关(OR=1.603,95%CI:1.004~2.559);交通安全与交通相关体力活动水平呈负相关(OR=0.642,95%CI:0.416~0.990);住宅密度与休闲相关体力活动水平呈正相关(OR=1.001,95%CI:1.000~1.002);此外,社区美观与舒适的主观感知程度越高,工作、交通、家务及总体力活动水平越高(OR=1.889,95%CI:1.176~3.033;OR=1.671,95%CI:1.120~2.495;OR=1.775,95%CI:1.143~2.756;OR=1.593,95%CI1.079~2.350)。结论 完善步行道和自行车道设施、提高社区的美观和舒适程度对于增加居民体力活动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苏州市30余年的肺癌死亡情况,以了解肺癌对苏州市居民健康的影响,为评价肺癌相关的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分析1985 — 2017年肺癌死亡数据,应用SAS 9.4软件计算肺癌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潜在寿命损失年(PYLL)、潜在寿命损失年率(PYLLR)、标化潜在寿命损失年率(SPYLLR)和平均潜在寿命损失年数(AYLL)等指标,进一步采用对数线性回归法计算指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及其95% CI以评价其时间趋势。结果1985 — 2017年苏州市肺癌无论死亡率还是标化死亡率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3.43%,95% CI:3.274 ~ 3.590,t=–39.692,P=0.000;APC=0.95%,95%CI:0.681 ~ 1.215,t=–5.698,P=0.000)。 男性肺癌年均死亡率是女性的3.01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41.590,P=0.000)。 年龄别肺癌死亡率40岁前处于较低水平,之后上升较快,且从时间趋势来看,70 ~ 岁和80 ~ 岁年龄组上升趋势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2.37%,95%CI:1.991 ~ 2.745,t=–10.758,P=0.000;APC=5.61%,95%CI:5.034 ~ 6.188,t=–17.681,P=0.000)。 1985 — 2017年肺癌年均PYLL为10 866人年,PYLLR为1.98‰,SPYLLR为1.83‰,AYLL为9.97年,随着年份增加,年均PYLL和PYLLR均呈现显著上升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1.48%,95% CI:1.238 ~ 1.732,t=–7.995,P=0.000;APC=0.98%,95%CI:0.707 ~ 1.249,t=–6.798,P=0.000);SPYLLR和AYLL均呈现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PC=–0.81%,95%CI:–1.113 ~ –0.513,t=5.533,P=0.000;APC=–0.55%,95%CI:–0.691 ~ –0.415,t=9.483,P=0.000)。结论苏州市居民肺癌死亡率呈现上升趋势,疾病负担日益加重,严重威胁着居民健康和生命,迫切需要社会各部门尽早采取有效干预措施控制肺癌的发病和死亡上升速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2011—2020年苏州市归因于室外PM2.5污染的肺癌早死寿命损失。方法 利用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GBD 2019)项目中的中国数据,选择死亡数、死亡率、早死寿命损失年(YLL)和每千人损失寿命年(YLL率)作为分析指标,分析苏州归因于PM2.5的肺癌疾病负担,评估PM2.5国家一级标准(15μg/m3)下的肺癌患者健康改善情况。结果 苏州市大气颗粒物PM2.5浓度从2011年的52.15μg/m3下降到2020年的32.61μg/m3,下降了37.47%,APC=-6.28%(t=-3.855,P=0.005)。2011—2020年苏州市30岁以上人群因肺癌死亡35 192人,死亡数呈现上升趋势,APC=3.12%(95%CI:2.04%~4.20%,t=5.581,P=0.001)。肺癌死亡率从2011年的61.49/10万上升到2017年的77.86/10万,APC=3.46%(95%CI:2.09%~4.8...  相似文献   
4.
目的:测算苏州市18岁及以上居民健康期望寿命,为建立苏州市居民健康状况评价体系、开展精准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健康状态资料来源于2019年苏州市健康期望寿命专项调查,2019年在苏州全市范围内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有效调查6 208例18岁及以上成年人,结合苏州市2019年人口和死亡资料,基于沙利文(Sullivan)法和HOPIT(Hierarchical Ordered Probit)模型测算健康期望寿命。结果:苏州市18岁成年人的健康期望寿命为36.30岁,60岁组人群的健康期望寿命为7.80岁,寿命损失百分比分别占45.17%和69.56%。随着年龄的增加,寿命损失百分比逐渐增大。男性各年龄组因伤残损失的健康期望寿命及寿命损失百分比均低于女性,且年龄越大差距越大。结论:苏州市女性成年人的健康水平低于男性,老年人的健康问题对其剩余生命质量造成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了解苏州队列人群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发病状况及人群分布特征, 探索其发病的危险因素, 为防控COPD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苏州市吴中区项目点数据, 剔除基线气流受限及基线调查时自报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的个体后, 最终纳入分析45 484人。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筛选影响队列人群COPD发病的危险因素并计算风险比(HR)及其95%可信区间(CI), 同时分析吸烟在其他危险因素与COPD发病关联中是否存在效应修饰作用。结果截至2017年12月31日, 研究对象中位随访时间为11.12年, 随访期间共诊断COPD 524人, COPD的发病密度为105.54/10万人年。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 年龄(HR=3.78, 95%CI:3.32~4.30)、曾经吸烟(HR=2.00, 95%CI:1.24~3.22)、当前吸烟(<10支/d, HR=2.14, 95%CI:1.36~3.35;≥10支/d, HR=2.69, 95%CI:1.60~4.54)、有呼吸系统疾病史(HR=2.08, 95%CI:1.33~3.26)、每...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高血压人群体力活动在休闲静坐行为与肥胖指标关联的中介效应。方法 基于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CKB)苏州市吴中区基线数据,选择高血压人群并剔除自报患冠心病、脑卒中和肿瘤等慢性疾病的个体,最终纳入分析20 178人。采用中介效应模型分析静坐行为与肥胖指标关联中体力活动的中介效应。结果 调整年龄、性别、吸烟、饮酒、文化程度、肉类摄入、新鲜水果摄入等因素后,休闲静坐行为与体力活动呈负相关(β=-0.246,P<0.001);与肥胖指标如体脂比(β=0.061,P<0.001)、腰围(β=0.087,P<0.001)和BMI(β=0.071,P<0.001)呈正相关。纳入中介变量体力活动后,休闲静坐行为对肥胖指标的直接作用仍有统计学意义;控制休闲静坐行为后,体力活动与体脂比、腰围和BMI呈负相关(β值分别为-0.052,-0.083和-0.028,均P<0.001)。中介效应分析显示,体力活动在休闲静坐行为对体脂比、腰围和BMI的影响中均存在部分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占其总效应的比例分别为20.820%,23.421%和9.915%。对性别分层分析后,体力活动的中介效应在男女性中不相同,女性体力活动在休闲静坐行为与各肥胖指标间存在中介效应,而男性体力活动在休闲静坐行为与体脂比和腰围的关联中存在中介效应。结论 体力活动在休闲静坐行为对肥胖指标的影响中均具有部分中介效应,高血压人群应增加体力活动水平,减少长时间休闲静坐以获得较好的健康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苏州市成年人睡眠时长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发病的前瞻性关联。方法 利用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苏州市吴中区项目点53 269名30~79岁调查对象的基线和随访信息,基线调查开展于2004-2008年,本研究使用的数据随访截至2017年12月31日。剔除基线气流阻塞者、基线调查时自报患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数据异常或缺失的研究对象后,最终纳入分析45 336名。利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分析睡眠时长与COPD发病风险的关联,并计算发病风险比(HR)值及其95%CI。按照年龄、性别、生活方式等因素进行分层分析,根据吸烟状况和每日睡眠时长交叉分组进行联合分析。结果 研究对象中位随访时间为11.12年,随访期间共诊断COPD 515名。调整潜在混杂因素后,多因素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每日睡眠时长≥10 h增加COPD发病风险(HR=1.42,95%CI:1.03~1.97)。联合分析结果显示,睡眠时长过长(≥10 h)可显著增加吸烟者COPD发病风险(HR=2.49,95%CI:1.35~4.59,交互作用P<0.001)。结论 每日睡眠时长过长(≥10 h)可以增加苏州市成年人中COPD发病风险,在吸烟者中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1985—2017年苏州市胃癌死亡趋势,预测未来3年死亡率,为评估胃癌防治效果提供依据。方法利用近33年死因监测数据,采用死亡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指标,描述不同年份、年龄段的死亡率分布情况和变化趋势,应用时间序列分析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模型(ARIMA),预测2018—2020年苏州市胃癌死亡率。结果 1985—2017年苏州市居民胃癌年均粗死亡率为41.20/10万,年均标化死亡率为36.94/10万,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均呈现下降趋势(粗死亡率:APC=-1.03%,t=20.53,P<0.01;标化死亡率:APC=-3.42%,t=36.53,P<0.01),其中45~59岁年龄段胃癌粗死亡率降幅最大,较30多年前降至约1/4。随着年龄的增长粗死亡率呈直线上升趋势,≥60岁年龄组高达200.37/10万。应用ARIMA(0,1,1)预测苏州市2018—2020年胃癌粗死亡率分别为34.18/10万、33.85/10万,33.53/10万。结论苏州市居民胃癌死亡率总体呈现下降趋势,≥60岁以上老年人胃癌死亡率最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4城市社区成年居民主观感知的建成环境与休闲性体力活动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杭州、苏州、成都和青岛市25~64岁成年人,使用社区环境步行适宜性量表简版和国际体力活动问卷长版评估建成环境和休闲性体力活动水平,采用广义线性混合模型分析主观感知的建成环境与休闲性体力活动的相关性。结果 共纳入有效样本3 789份。调整可能的混杂因素后,公共服务可及性(OR=1.34,95% CI:1.02~1.75)和美观度(OR=1.37,95% CI:1.09~1.73)与居民自报过去一周有休闲性体力活动的可能性呈正相关;类似地,居民进行休闲性步行的可能性与这2个维度也呈正相关。街道连通性与居民休闲性步行水平呈正相关[expβ)=1.09,95% CI:1.00~1.19];居住密度[expβ)=1.000 4,95% CI:1.000 0~1.000 8]越高、体力活动场所可及性[expβ)=1.09,95% CI:1.00~1.19]越好,美观度[expβ)=1.11,95% CI:1.00~1.22]越好,居民休闲性体力活动水平越高,达标的可能性也越高。结论 改善社区某些建成环境维度,有望增加居民进行休闲性体力活动的可能性及相应的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月经初潮年龄对女性成年后近期和远期肥胖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月经初潮年龄与女性成年后近、远期肥胖的关系。方法 以中国慢性病前瞻性研究项目苏州点2004-2008年调查的具有完整初潮与身体测量数据信息的30 895名女性为研究对象,将初潮年龄分为3组:≤ 12、13~16、≥ 17岁,其中≤ 12岁初潮年龄为过早。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月经初潮年龄对女性成年后近、远期肥胖的影响。结果 调查对象月经初潮年龄为(15.64±1.92)岁,1 421人(4.6%)月经初潮过早。随着出生年代的推迟,女性月经初潮年龄有不断提前的趋势。调查对象成年后近期肥胖803人(2.6%),远期肥胖3 738人(12.1%)。调整年龄、生活方式、高血压、糖尿病、绝经状态等因素后,月经初潮年龄过早是女性成年后发生近、远期肥胖的危险因素,OR值(95% CI)分别为2.45(1.74~3.45)和1.99(1.69~2.34)。月经初潮年龄与绝经状态对远期肥胖无相乘交互作用(P=0.324)。结论 月经初潮过早是女性成年后发生近期肥胖和远期肥胖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