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52篇
儿科学   1篇
内科学   3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13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分析1990—2010年中国15~19岁女性青少年结婚和生育的地区不平等性。方法 利用1990—2010年三次全国人口普查汇总数据,计算中国15~19岁女性青少年的已婚率和生育率。将各省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GDP)作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指标,计算女性青少年已婚率和生育率的不平等绝对指数(slope index of inequality,SII)和集中指数(concentration index,CI),并建立线性回归模型衡量已婚率和生育率与人均GDP的关联。结果 1990—2000年,全国15~19岁女性的已婚率从4.7%下降至1.2%,但在2010年反弹至2.1%。生育率从1990年的22.0/1 000人下降至2000年的6.0/1 000人,2010年进一步下降为5.9/1 000人。1990年,15~19岁女性青少年已婚率和生育率地区层面的社会经济不平等性不具有统计学意义(SII和CI均P>0.05)。SII分析显示,2000和2010年,人均GDP最低人群的已婚率比最高人群分别高2.4%(95%CI:0.4~4.4)和2.3%(95%CI:0.3~4.2)。与此同时, 2000年和2010年人均GDP最低人群的生育率比最高人群分别高12.9/1 000人(95%CI:5.4~20.5)和9.3/1 000人(95%CI:4.6~14.0)。已婚的CI值在2000年和2010年分别为-0.32(P=0.02)和-0.17(P=0.03), 生育的CI值在2000年和2010年分别为-0.37(P<0.01)和-0.26(P<0.01)。2000年,人均GDP上升100%,已婚率平均下降1.4%(95%CI:0.1~2.7),生育率平均下降7.9/1 000人(95%CI:2.9~12.8)。2010年,人均GDP上升100%,已婚率平均下降1.5%(95%CI:0.1~2.9),生育率平均下降6.7/1 000人(95%CI:3.2~10.1)。结论 2000年和2010年存在女性青少年早婚早育地区层面的社会经济不平等性,生活在经济发展水平较低的女性青少年更容易早婚早育;减少收入不公平、增加对贫困地区的教育投资可能是改善早婚早育地区不平等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目的筛选推荐适宜的视听材料,以充分利用现有资源开展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方法向各部门征集现有的艾滋病健康教育VCD材料,组织专家、学生评审,就内容的科学性、针对性和信息表达形式、画面质量、音响效果等6个方面进行评价,从中筛选出适合不同学段学生的宣教材料。结果《良性反应》、《公益广告及节目》、《预防艾滋病小品集》等作品较适合用于教学辅助影像材料;《预防艾滋病、保护金葫芦》等适宜当地使用;《预防艾滋病(科普类)》和《艾滋病离我有多近》等视听教材内容全面,知识性、科学性和系统性强,但其中部分涉及敏感内容,需修改后再进入学校。部分剧集需经拆分后单独提取艾滋病知识向学生宣教。大学生较喜爱知识性强的科普教材,中学生则对形式活泼的小品类、文艺类材料更感兴趣。结论现有视听材料有各自的优点和局限性,内容和形式可适合不同人群需求。教师在使用时应对材料内容和形式作适当选择和把握,使学校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真正产生实效。  相似文献   
3.
《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是国家学校教育工作的基础性指导文件,适用于评价中国大、中、小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该标准从身体形态、机能和素质3方面,分性别、年级设定指标和评定分值,综合评定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由于应用过程复杂、指标众多,在样本量大的情况下应用效率较低且容易误用。为此,本研究结合案例详细介绍了该标准的应用方法,并编制了相应的SPSS程序包供相关人员下载使用,有利于快捷且准确地评价学生体质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不同身高增长幅度与超重肥胖联合作用对儿童新发血压偏高的影响,为探索防控儿童血压偏高的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厦门市青春期发育队列研究,采用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7年基线和2019年随访时身高、体重和血压数据完整的1 313名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不同身高增长幅度与超重...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青春期前生活方式对儿童血压偏高检出率和新发率影响的累积作用,为儿童血压偏高的早期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2017年在福建省厦门市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建立青春期发育研究队列,对所有符合纳入标准的二、三年级女生和三、四年级男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随访2年,选择2017和2019年数据完整的1 316名学生为研究对象...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中国中小学校体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现况及其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的关系,为改进学校体育工作、增强学生体质健康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于2018年对17个省(市、区)2 329所中小学校进行学校体育教学与管理情况以及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调查,分析不同地区学校体育教学与管理工作现况的差异及与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合格率的关系.结...  相似文献   
7.
中国10~17岁中小学生耐力素质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国10~ 17岁中小学生耐力素质的影响因素.方法 利用2010年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选取资料完整的10 ~ 17岁中小学生为研究对象,共68 458名,将耐力跑测试时间≤同年龄、同性别第25位百分数(P25)时间值确定为耐力素质好,耐力跑测试时间≥同年龄、同性别P75时间值确定为耐力素质差.比较不同耐力素质者,耐力跑时间的差异,同时,采用x2检验、logistic回归及多水平模型分析城乡、BMI、饮食、运动、锻炼意愿等因素对耐力素质的影响.结果 68 458名研究对象中,耐力素质好者有34 239名(50.0%),耐力素质差者有34 219名(50.0%).耐力素质好者的比例,乡村学生为53.8%(18 285/33 996),高于城市学生的46.3%(15 954/34 462)(x2=384.16,P<0.01);肥胖学生为12.2%(448/3660),低于BMI正常[55.2%(28 183/51 028)]、超重[29.3% (2012/6874)]和消瘦的学生[52.1% (3596/68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840.08,P<0.01).;每天吃早餐的学生为52.5%(25 534/48 679),高于从来不吃或每周吃1~2次早餐的学生[41.3%(3209/7768)](x2=438.31,P<0.01);每天喝牛奶的学生为51.7%(11 580/22 379),高于从来不喝或有时喝牛奶的学生[49.2%(22 659/46 079)](x2=39.84,P<0.01);体育课充足的学生为55.3%(18 961/34 314),高于体育课不足的学生[44.7%(15 278/34 144)] (x2 =756.41,P<0.01);每天体育锻炼lh及以上的学生占58.6% (9484/16 195),高于锻炼lh以下学生[47.4% (24 755/52 263)](x2=619.82,P<0.0l);愿意参加长跑锻炼学生占60.1%(19 287/32 118),高于意愿为“一般”[45.4%(10 569/23 272)]和“不愿意”[33.5%(4383/13068)]学生(x2 =2909.61,P<0.01).多水平分析显示,耐力素质差的风险,乡村学生低于城市学生(OR=0.80,95%CI:0.77~0.82);消瘦(OR=1.11,95%CI:1.05~1.17)、超重(OR =2.69,95%CI:2.55~2.85)及肥胖(OR =7.71,95% CI:6.97 ~8.52)学生高于BMI正常的学生;从不吃早餐或每周吃1~2次早餐(OR=1.20,95%CI:1.13 ~ 1.26)、每周吃3~5次早餐的学生(OR=1.13,95% CI:1.08~1.18)高于每天吃早餐的学生;每天喝l袋牛奶的学生(OR=1.09,95%CI:1.02~1.17)高于每天喝2袋牛奶的学生;体育课不足的学生(OR=1.20,95%CI:1.16~ 1.24)高于体育课充足的学生;每天体育锻炼不足lh的学生(OR=1.34,95%CI:1.29 ~ 1.40)高于每天锻炼lh及以上的学生;长跑锻炼意愿为“一般”(OR=1.67,95%CI:1.61~ 1.73)和“不愿意”的学生(OR =2.72,95% CI:2.60 ~2.85)高于“愿意”的学生.结论 城乡居住差异、BMI、吃早餐、喝牛奶、体育课、运动时间及锻炼意愿与中小学生耐力素质相关.  相似文献   
8.
了解北京市高中生饮酒相关行为现状及其影响因素,为预防青少年过早饮酒和过量饮酒提供依据.方法 2014年3-5月,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北京市18个区县的15 726名高中生进行健康危险行为自填问卷调查.结果 北京市高中生曾饮酒率为67.9%,13岁前饮酒率为35.2%,现在饮酒率为41.0%,过量饮酒率为16.6%.“与家人朋友喝”是北京市高中生饮酒的最主要原因.职业技术学校、男生、高二、母亲高中文化水平、重组家庭、人均月收入高和学习成绩差的高中生各项饮酒率均较高.有健康危险行为的高中生更容易出现饮酒相关行为,如有吸烟行为的学生更容易发生现在饮酒行为(OR=4.41,95%CI=3.90~4.98),有打架行为的学生更容易出现过量饮酒行为(OR=2.00,95%CI=1.77~2.26),有性行为的学生更容易出现13岁前饮酒行为(OR=1.58,95%CI=1.36~1.84),有尝试自杀行为的学生更容易出现过量饮酒行为(OR=1.67,95%CI=1.27~2.19).结论 在预防青少年饮酒相关行为时,应考虑年龄、家庭、性别等因素,并重视其他健康危险行为因素的影响,家庭和学校需尽早积极开展预防青少年饮酒行为的综合性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2008—2017年中国6~22岁学生群体甲乙丙类传染病的长期趋势、顺位变化以及主要传染病在不同年龄组和地区间的变化特征。方法: 选取2008—2017年全国传染病监测数据中诊断为法定报告传染病的学生病例作为研究对象,共涉及到甲乙丙类传染病40种,传染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基于教育部公布年度学生人口数作为分母进行计算,选取各年龄组、各省份在每年度中的发病率最高的传染病作为主要传染病进行分析。结果: 2008—2015年中国6~22岁学生群体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率整体呈波动下降趋势,男生发病率、发病数以及死亡数均高于女生,其中,2008—2015年男女生发病率下降幅度分别为43.4%和40.1%,但在2015—2017年出现反弹,增长幅度分别为47.1%和53.8%,反弹主要由丙类传染病增长导致。10年间,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的前3位疾病分别由2008年的病毒性肝炎、结核病和痢疾,转变为2017年的结核病、猩红热和病毒性肝炎。甲乙类传染病死亡率的前3位疾病分别由2008年的狂犬病、结核病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转变为2017年的HIV/AIDS、狂犬病和结核病。丙类传染病发病率和死亡顺位变化并不明显。在年龄组和地区分析中,甲乙类传染病主要以病毒性肝炎、猩红热和结核病为主,丙类传染病则以流行性腮腺炎和感染性腹泻病为主,但近年来,流感和手足口病在东部地区增长明显。结论: 2008—2017年间,我国在学生群体传染病防控方面成就显著,但传染病变化模式和特征显示出我国未来在防控呼吸道传染病、HIV/AIDS等性传播疾病以及新型突发传染病方面的迫切需求,本研究为全国学校卫生传染病防控机制的政策制定提供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0.
世界卫生组织指出,目前世界上首位死因是慢性病,慢性病死亡的80%发生在低收入和中等收入国家。慢性病的发生与吸烟、饮酒、高脂饮食、肥胖及缺乏体育锻炼密切相关心,本研究作为“奥运健康遗产”研究课题,观察慢性病患病及其与相关危险行为的关系,评估奥运会对举办地居民健康所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