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0篇
  免费   150篇
  国内免费   69篇
耳鼻咽喉   10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89篇
口腔科学   20篇
临床医学   192篇
内科学   88篇
皮肤病学   7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33篇
外科学   122篇
综合类   386篇
预防医学   159篇
眼科学   63篇
药学   109篇
  2篇
中国医学   93篇
肿瘤学   163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50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60篇
  2020年   61篇
  2019年   75篇
  2018年   57篇
  2017年   44篇
  2016年   52篇
  2015年   47篇
  2014年   69篇
  2013年   91篇
  2012年   82篇
  2011年   107篇
  2010年   108篇
  2009年   112篇
  2008年   79篇
  2007年   78篇
  2006年   52篇
  2005年   57篇
  2004年   55篇
  2003年   40篇
  2002年   49篇
  2001年   28篇
  2000年   16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探讨马德拉斯运动神经元病(MMND)的临床表现,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分析1例MMND患者的病史资料。结果 43岁男性患者以咀嚼肌无力起病,出现多发的脑神经(Ⅴ、Ⅶ、Ⅸ、Ⅹ、Ⅺ、Ⅻ)损害,颈部、背部、上肢肌肉萎缩、无力,结合电生理检查结果,诊断为MMND。结论 MMND是运动神经元病的一个少见亚型,主要表现为多发的脑神经损害,广泛的肢体萎缩、无力,上、下运动神经元均受累,肌电图提示广泛神经源性损害,呈进展性但相对良性病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内镜下醋酸染色联合窄带光成像应用于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诊断的价值。方法将2017年2月至2018年8月漯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100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100例患者均接受内镜下醋酸染色联合窄带光成像技术检查,记录二者单纯及联合检查所得图像质量,将相关数据与病理诊断对比后得出结论。结果联合应用内镜下醋酸染色、窄带光成像技术检查所得图像清晰度评分结果最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病理检查结果比较,联合应用内镜下醋酸染色、窄带光成像技术检查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检出符合率(94.00%)高于单纯内镜窄带光成像(69.00%)、内镜下醋酸染色(7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联合应用内镜下醋酸染色、窄带光成像技术诊断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神经节苷脂和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9月至2018年9月间收治100例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予以常规治疗、观察组基于常规治疗基础结合神经节苷脂与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干预治疗,对比两组患儿临床治疗情况。结果观察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更为显著,在治疗14d以及患儿出院后6个月的随访调查显示,观察组患儿的NBBA、MDI以及PDI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对比均存在统计意义(P0.05)。结论神经节甘脂和鼠神经生长因子联合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上具有较好的疗效,且治疗后患儿的后遗症发生几率小,治疗后各项功能的恢复状况更好,该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和胃降逆方对卵清蛋白联合酸灌注诱导的非糜烂性反流病大鼠食管黏膜中特异性激活蛋白激酶2(specific activated protein kinase 2,PAR2)、P物质(substance P,SP)、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related peptide,CGRP)等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适应性喂养1周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5只和实验组25只。实验组采用腹腔注射卵清蛋白致敏剂诱导内脏高敏感,24小时后随机分为5组,模型组、和胃降逆方(高、中、低)剂量组、奥美拉唑组,每组5只。和胃降逆方(高、中、低)剂量组及奥美拉唑组分别给予相应的和胃降逆方水溶液及奥美拉唑水溶液灌胃,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均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干预2周后,悬尾实验评价大鼠内脏高敏感。验证成模后,联合弱酸灌注诱导非糜烂性反流病大鼠模型,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大鼠食管黏膜病理学变化,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大鼠食管黏膜PAR2、SP、CGRP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技术观察食管黏膜中与PAR2、SP、CGRP激活相关的肥大细胞(mast cell,MC)及辣椒素受体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1,TRPV1)蛋白的共表达。结果 (1)悬尾实验不动时间比较: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不动时间显著减少(P0.01);与模型组相比,和胃降逆方中剂量组、奥美拉唑组大鼠不动时间明显增多(P0.01),和胃降逆方低剂量组大鼠不动时间增多(P0.05)。(2) 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PAR2、SP、CGRP表达比较: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食管黏膜的PAR2、CGRP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 0. 01),SP蛋白表达升高明显(P 0. 05);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PAR2的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各用药组SP的蛋白表达下降明显(P0.05),各用药组CGRP的蛋白表达显著下降(P0.01)。(3) MC与TRPV1共表达比较: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食管黏膜的MC与TRPV1的共表达有一定程度的增多;与模型组相比,各用药组MC与TRPV1的共表达均不明显。结论和胃降逆方可通过降低PAR2、SP、CGRP的表达,改善非糜烂反流病大鼠的病理变化及内脏高敏感状态。  相似文献   
6.
7.
<正>随着现代生活、工作节奏的加快,交感型颈椎病患者的数量越来越多,本病发病机制复杂,且易反复发作,对患者的工作及生活有很大的影响。综合近年来国内外所发表的期刊论文,对交感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发病机理进行总结、分析,并对其治疗方法加以概括,探讨各种治疗方法的治疗原理、治疗效果,以期为交感型颈椎病的诊疗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思路。1交感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1992年全国第二届颈椎病专题座谈会纪要提出交感型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患者进入重症监护病房(ICU)24 h内的多元维生素水平及缺乏症,并进行临床相关性研究。方法:收集2022年2月 ~ 11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369例成人重症患者的临床数据,分析患者多元维生素水平及其与C反应蛋白(CRP)、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和全因死亡率等之间的相关性。 结果:重症患者VA、VD和VE缺乏症的发生率分别为42.01%、87.26%和22.49%。患者体内VA水平和CRP水平相关(P < 0.05)。VA、VD和VE水平之间呈正相关(P < 0.001)。VA和VD水平与SOFA呈负相关(P < 0.05)。369例患者中死亡85例,总体死亡率23.04%,死亡组患者的VA和VD水平以及VD缺乏症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存活组(P < 0.05),VD缺乏、VA水平降低、VD水平降低、SOFA增加和机械通气时间延长为患者ICU住院期间全因死亡的相关因素。结论:重症患者普遍存在维生素缺乏,VA和VD水平与患者的预后相关,需要进一步研究维生素在重症患者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术与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治疗小肝癌的疗效对比。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6年1月台州市立医院肝胆外科收治的小肝癌(直径≤3 cm)患者,根据治疗 方法分为超声引导下射频消融组(A组,47例)与腹腔镜肝部分切除组(B组,36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 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下床活动时间、进食时间、术后第2天AST和CRP水平,以及住 院时间、住院费用、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手术时间[(29.1±12.3)min vs(127.5±29.6)min, P<0.001]、术中出血量[(5.3±2.1)mL vs (138.3±37.5)mL,P<0.001]、术后第1天疼痛评分[(0.9±0.3) vs (3.1±0.7),P=0.010]、下床活动时间[(0.7±0.2) d vs (2.3±0.9) d, P=0.021]、进食时间[(1.1±0.1) d vs (2.4± 0.6)d,P=0.045]、住院时间[(7.3±2.4)d vs (12.3±3.7)d,P=0.012]和住院费用[(23 872.8±2 159.5)元 vs(31 563.7±3 547.6)元,P=0.033]优于B组;且并发症中胆瘘(2.1% vs 13.8%,P=0.040)和肝功能不全发 生率(4.2% vs 19.4%,P=0.027)均低于B组。A组和B组术后1、3年总体生存率分别为90.0% vs 93.7%、 72.5% vs 81.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治疗直径≤3 cm的小肝癌时,超声引导下射频 消融术比腹腔镜肝部分切除术围手术期恢复更快;两者总体治疗效果相当,可根据具体情况选择性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后正中小切口经双侧肌间隙入路Dynesys置入、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4月~2016年4月间,我院采用后正中小切口经双侧肌间隙入路Dynesys置入、开窗髓核摘除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25例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选取相同时间段内行常规显露Dynesys置入、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5例做对比。记录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评估术前、术后3d、术后3个月及末次随访时腰痛及下肢放射痛VAS评分、ODI评分;测量围手术期血清C反应蛋白(CRP)结果;测量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活动度、邻近节段活动度;测量术后1年时多裂肌残存率。结果:两组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术后随访时间30~54个月。小切口组平均随访时间35.5±7.3个月,常规显露组平均随访时间34.8±5.1个月。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和ODI评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末次随访时均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小切口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优于常规显露组(P<0.05)。两组患者术后腰痛VAS、腿痛VAS、ODI均较术前明显缓解(P<0.05),小切口组术后3d腰痛VAS评分优于常规显露组(P<0.05)。小切口组患者术后3d和5d的CRP水平低于常规显露组(P<0.05)。手术节段在末次随访时仍存在4.1°±1.5°的活动度,所有患者末次随访时均未发现断钉及螺钉松动病例,小切口组减压侧多裂肌残留率高于常规显露组(P<0.05)。手术椎间隙高度在术后3个月时有所增高,但在末次随访是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小切口组2例切口延迟愈合,常规显露组1例切口延迟愈合。结论:后正中小切口经双侧肌间隙入路Dynesys置入、开窗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常规显露方法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引流量、切口长度较常规显露小,对肌肉组织损伤小,是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