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49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66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4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分析儿童青少年睡眠时间与社交焦虑的关联,为提倡儿童青少年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进而促进心理健康提供依据。  方法  于2020年在北京市采取整群随机抽样的方式招募1 145名7~16岁儿童青少年,对其进行一般身体测量和问卷调查,使用儿童社交焦虑量表和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评价儿童青少年的社交焦虑症状和睡眠时间。使用t检验比较不同组社交焦虑得分的差异,使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睡眠时间与社交焦虑之间的关联。  结果  研究对象的社交焦虑平均得分为(5.47±4.18)分,女生、13~16岁、每日中高强度体力活动时间不足和睡眠时间不足的儿童青少年社交焦虑分数较高(t值分别为-4.34,-6.14,3.35,2.93,P值均 < 0.05)。多元线性回归模型结果显示,在调整相关的混杂因素后,总体的睡眠时间每增加1 h,社交焦虑分数降低0.78分(β=-0.78,95%CI=-1.03~-0.54,P < 0.01),男生和女生的社交焦虑分数分别降低0.60(95%CI=-0.95~-0.25)和0.90(95%CI=-1.24~-0.56)分,7~12和13~16岁儿童青少年的社交焦虑分数分别降低0.75(95%CI=-1.11~-0.40)和0.76分(95%CI=-1.11~-0.41),非超重肥胖和超重肥胖儿童分别降低0.78(95%CI=-1.09~-0.48)和0.81分(95%CI=-1.22~-0.41)(P值均 < 0.01)。  结论  不同性别、年龄、营养状况儿童青少年社交焦虑程度不同,睡眠时间延长与社交焦虑分数降低相关。保证充足的睡眠有助于降低儿童青少年的社交焦虑程度,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2.
探讨7~12岁儿童肥胖与端粒长度的关系,为正确评价儿童肥胖的潜在危害和完善儿童肥胖干预方案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在2012年卫生行业科研专项基线数据库中按体质量指数(BMI)筛选湖南、天津、辽宁、上海4省市7~12岁儿童253名,选取其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和血压等指标,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测定其外周血白细胞T/S值,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身体测量指标与端粒长度的关系.结果 女生平均T/S值(1.11±0.19)高于男生(1.06±0.1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15,P<0.05),端粒长度在不同年龄组[<10岁组(1.09±0.20),≥10岁组(1.07±0.16)]和不同BMI组[体重正常组(1.09±0.20),超重肥胖组(1.08±0.18)]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0.811,0.468,P值均>0.05).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在男生中,端粒长度与臀围呈正相关(B=0.003,SE=0.001,P=0.034),而女生中未发现端粒长度与身体测量指标相关.结论 我国4省市儿童端粒长度存在性别差异,未发现端粒长度与肥胖和年龄的关联.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索户外时间对小学生近视发生的影响,并评估其在不同年级学生中的差异,为预防近视相关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本研究基于队列研究设计,在2019年调查了江苏、上海、福建、山西、河南、湖南、甘肃、重庆、广西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6 046名1~5年级小学生,现场对其近视情况进行检查,并在2020年对该群体再次进行随访,现场检测近视发生情况,并在2020年视力测量后一周内对近视相关行为进行问卷调查。采用χ2检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比较组间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检验户外时间与近视发生的关系。结果 在2020年,基线时为1~5年级的小学生近视发生率为27.5%,其中,1~2年级小学生近视发生率为23.0%,3~5年级小学生近视发生率为31.7%。控制协变量后,在1~2年级小学生中,平均每天户外时间≥1 h学生近视发生风险是平均每天户外时间<1 h学生的0.76倍(95%CI:0.62~0.93,P=0.008);而对于3~5年级小学生,平均每天户外时间≥3 h才对近视发生有显著保护作用,其近视发生风险是平均每天户外时间<3 h学生的0.75倍(95%CI:0.61~0.93,P=0.007)。结论 1~2年级小学生平均每天达到1 h户外时间可以降低近视发生率,而3~5年级小学生平均每天需达到3 h户外时间可能才会有效降低近视发生率。因此,针对不同年级小学生预防近视的户外时间推荐应有差异,年级越高,户外时间相应增加,降低其近视发生率。但同时,还要关注其他因素对近视的作用,采用综合手段防控近视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孙利军  董彦会 《河北医学》2016,(10):1739-1741
目的::探讨自拟“祛毒汤”治疗肛肠科术后肛门瘙痒症的疗效。方法:将200例肛肠科术后肛门瘙痒症患者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给予外涂氧化锌软膏和口服西替利嗪,严重者加服氟哌噻吨美利曲辛片治疗,治疗组用自拟“祛毒汤”治疗,对比两组疗效,随访6个月,对比复发率。结果:治疗组1个疗程治愈率99%优于对照组的95%,随访期间治疗组复发率2%低于对照组的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自拟“祛毒汤”治疗肛肠科术后肛门瘙痒症可迅速缓解症状,减少复发,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试管双胎婴儿与自然妊娠双胎婴儿临床特征的差异性,为完善试管双胎婴儿的临床管理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172对试管双胎婴儿和476对自然妊娠双胎婴儿为研究对象,收集其性别、母亲年龄、出生身长、出生体重、早产、胎龄、出生后合并症、NICU住院、出生缺陷、死亡等信息,比较两组婴儿间的差异。结果 试管婴儿母亲生育时年龄、双胎体重差、体重差异率以及新生儿低血糖/高血糖、感染、心脏相关疾病、呼吸系统疾病发生比例均高于自然妊娠婴儿;试管婴儿胎龄小于自然妊娠婴儿,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加强试管双胎婴儿分娩的监测,注意新生儿血糖异常、感染、心脏相关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生,早期积极处理避免不良结局的发生。  相似文献   
6.
探讨独生子女与儿童青少年低身高发育等级的关联以及果蔬摄入和体力活动对该关联的影响,为探究和改善独生与非独生子女身高发育等级的差异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在中国7个省市抽取93所中小学校40 978名7~17岁学生进行体格检查和问卷调查,采用多水平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单因素分析发现,独生子女处于低身高发育等级的概率更低(OR=0.63,95%CI=0.58~0.67);多水平模型发现,独生子女处于低身高发育等级的概率依然较低(OR=0.78,95%CI=0.73~0.85),且每日中/高等体力活动时间≥1 h(OR=0.92,95%CI=0.85~0.99)和每日蔬菜水果摄入量≥5份(OR=0.83,95%CI=0.75~0.92)也可降低处于低身高发育等级的概率.分层分析发现,果蔬摄入和体力活动充足时,独生与非独生子女身高发育等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独生子女是儿童青少年身高发育可能的影响因素,充足的果蔬摄入和体力活动可改善非独生与独生子女身高发育等级的差距.应采取有效的行为干预措施,保护儿童青少年身高健康发育.  相似文献   
7.
探讨2014年中国11~18岁青春期男生首次遗精年龄与睡眠时间的关系,为研究青春期发育的影响因素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全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中63 464名11~18岁青春期男生的身高、体重、首次遗精情况和睡眠时间等数据,将研究对象分为睡眠较充足组和睡眠较少组.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和多水平模型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1~18岁男生的平均睡眠较充足报告率为30.02%(19 054名).从总体上看,首次遗精报告率随年龄增加而增加.其中,在睡眠较充足组中,首次遗精报告率从11岁的4.54%(107名)增长到18岁的98.59%(2 167名);睡眠较少组中,首次遗精报告率从11岁的5.29%(244名)增长到18岁的98.64%(5 855名).14,15岁年龄段的男生首次遗精发生情况与睡眠是否充足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控制城乡、年龄、身高、体质量指数(BMI)等因素后,相对于睡眠较少组,睡眠较充足组男生首次遗精发生的OR值为0.92(95% CI=0.87~ 0.97),居住在农村、身高、BMI均与男生首次遗精年龄呈负相关(P值均<0.05).多水平模型分析发现,在控制其他因素后,睡眠时间越长,首次遗精的发生概率越低,OR值为0.94(95% CI=0.92~ 0.97).首次遗精年龄与睡眠时间的关系在省份水平不具有组内聚集性(ICC<0.01),在年龄水平具有明显的组内聚集性(ICC=0.72).结论 青少年睡眠情况与男生的首次遗精时间有密切联系,可能是影响男生青春期发育与性成熟的重要因素.应采取有效措施确保儿童青少年的正常睡眠时间,保证儿童青少年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8.
分析宁夏地区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与体能相关因素的关联,为该地区中小学生贫血提供多种防治途径.方法 资料来自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数据,共选取3 633名7,9,12,14岁中小学生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测定血红蛋白浓度,采用HemoCue法诊断贫血.结果 宁夏地区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率为8.4%.其中女生高于男生,低年龄组高于高年龄组(7,9,12,14岁组分别为11.4%,10.0%,6.3%,5.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7.48,28.08,P值均<0.05).50 m跑成绩不合格的学生贫血患病率明显高于其他组,成绩优秀组贫血患病率最低.耐力跑成绩良好、合格的学生贫血患病率较高.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50 m跑、耐力跑成绩均为中小学生贫血患病的影响因素(P值均<0.05).结论 宁夏地区农村、女生贫血患病率依旧较高,体能成绩与中小学生贫血患病有关联.应加强教育宣传,提高中小学生身体素质.  相似文献   
9.
分析宁夏回族自治区中小学生贫血与营养状况之间的关联性,为少数民族地区中小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2014年宁夏回族自治区学生体质和健康调研的7,9,12和14岁年龄组3 747名回汉族中小学生,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制定的贫血诊断标准,根据中国学龄儿童超重肥胖人体质量指数(BMI)分类标准和2014年颁布的国家卫生标准《学龄儿童青少年营养不良筛查标准》(WS/T 456-2014)评定营养状况.结果 回、汉族学生总体贫血检出率为4.7%,汉族学生贫血检出率(2.6%)高于回族学生(2.1%),农村学生(5.5%)高于城市学生(3.9%),女生(6.1%)高于男生(3.4%)(x2=4.17,P<0.05).在贫血学生中,回、汉族学生轻度贫血检出率分别占3.2%,3.5%;中度贫血检出率分别为1.3%,1.2%;汉族学生无重度贫血,回族学生重度贫血检出率为0.2%(x2=7.77,P>0.05).不同经济片区中,中等片区回族学生贫血率最高(4.1%),其次为好片区汉族学生(2.1%),差片区回族学生未检出贫血者.汉族学生消瘦、正常、超重和肥胖检出率分别为5.5%,42.1%,5.7%,3.6%,回族学生分别为4.4%,32.0%,4.3%,2.4%,不同民族间营养状况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27,P>0.05).各个年龄组中,12岁学生贫血检出率最高,为1.7%,其次为14岁学生.结论 回、汉族学生贫血检出率不同,应重视农村学生的贫血防治知识教育,尤其要加强青春期少女的健康教育;对于经济发展好的片区,进行贫血知识教育,提倡合理膳食;加强学生贫血筛查工作.  相似文献   
10.
分析月经初潮、首次遗精与户外活动时间联合作用对中国学生视力的影响,旨在为制定防控儿童青少年视力不良的策略和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基于2012年基线调查,在中国7 个省市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17 210 名中小学生纳入研究对象.按照青春期发育指标与户外活动时间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成4 组.分年龄、性别探讨视力不良检出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月经初潮/首次遗精与户外活动时间联合作用对学生视力的影响.结果 所调查学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70.9%.不论男、女生,月经初潮/首次遗精与户外活动时间的不同联合分组之间的视力不良检出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 值分别为74.17, 262.06,P 值均<0.01),均表现为已出现月经初潮/首次遗精且户外活动时间< 2 h 组最高(男女生分别为76.0%,77.8%),其次是已出现月经初潮/首次遗精且户外活动时间≥2 h 组(71.9%, 73.8%),未出现月经初潮/首次遗精且户外活动时间≥2 h 组最低(62.9%, 56.1%).多因素Logistic 回归模型分析显示,在调整年龄、地区、学习习惯等因素后,已出现月经初潮/首次遗精且户外活动时间<2 h 组学生视力不良发生的风险明显高于未出现月经初潮/首次遗精且户外活动时间≥2 h 组[OR 值(OR 值95%CI) = 1.46(1.27 ~ 1.69) ]; 分性别分析发现,男女生呈现相同趋势[OR 值(OR 值95%CI) 分别为1.38(1.13~ 1.67),1.54(1.24 ~ 1.90) ].结论 中国学生月经初潮/首次遗精和户外活动时间与视力不良有密切关联; 不论男、女生,已出现青春期发育且户外活动时间较短者更易发生视力不良.在学生进入青春期前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可预防未来视力不良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