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八年制医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临床和科研人才。通过建立八年制医学生法医兴趣小组,着重培养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实践动手能力、创新思维能力,弥补八年制医学教育培养中相对薄弱的环节,实现八年制医学教育与法医学教学改革的有机结合。  相似文献   

2.
八年制医学教育是我国为培养高层次医学人才而创建的一种新的教育模式。针对八年制医学生的特点,在八年制医学生耳鼻咽喉头颈外科见习带教过程中,采用CBL结合PBL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注重其临床思维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八年制医学生是一种新的培养方式,目标是培养达到临床医学博士研究生水平的高层次人才。2004级临床医学八年制是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的首届八年制,对我院首届八年制的内科学见习带教,我们结合八年制医学生自身特点及培养目标,探索了一些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从重视教学准备人手,根据不同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重视三基训练和临床思维的培养、灌输循证医学观念、培养科研意识,使学生全面提高,取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医学教育就是精英教育,八学制教学是适应社会对高层次、高素质医学人才需求而建立的医学生培养体制,是建立在五年制医学生培养的基础上探索医学高端人才培养的综合模式。八学制医学生教学培养目前正处在探索阶段,没有形成统一的培训方案,本文就对八年制学生的眼科学教育改革进行了总结,思考从外语专科沟通能力的培养,眼科临床科研意识的建立和科研思路的开拓及开阔眼科前沿视角三个方面进行八年制眼科学教育改革,为进一步完善培养方案提供经验。  相似文献   

5.
浅议七年制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国内许多重点医科院校都进行了临床医学专业七年制本硕连读的招生与培养。七年制医学生实习教学目标是培养具有较强临床实践能力、科研能力、发展和创新能力的高层次医学人才。临床实习是目前七年制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培养临床高层次医师,提高医疗质量极为重要,具有医学教育承前(医学院校基本教育)启后(临床医学继续教育)的重要作用,其中临床实践能力培养是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6.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及科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七年制临床实习医院-导师双重管理机制,有助于加强七年制医学生临床实践能力、科研能力、职业素养的养成与训练,形成理论实践紧密结合,科研临床相互促进的创新培养模式,达到高层次医学人才的培养效果。本文对这一模式进行了探讨,希望为七年制医学生的培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八年制医学教育旨在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医学人才.通过对生物化学八年制教学的总结,从教学形式,教学内容和教学大纲各方面进行探讨,以增强教学效果,提高八年制医学生的培养质量,适应现代社会对医学人才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八年制医学生儿科见习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在八年制儿科临床见习教学中开展对临床思维、科研能力、人际沟通能力、Simbaby临床病例培训及专业医学英语的训练,有助于提高八年制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学业导师制是实施和完善学分制的一种辅助制度,要求从专业知识、综合素质、科研素养和创新能力等方面入手,对学生进行全能培养,造就英才.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的办学目标是培养具有医学博士专业学位的高层次、高素质的临床科研人才,其本科教育早期阶段主要实施通识教育和基础医学教育,是培养科研能力、为培养临床科研人才打基础的关键阶段.目前,针对临床医学八年制的学业导师制还不能达到其目标,应该针对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明确学业导师的职责定位,即主要承担科研导师的职责,在通识教育和基础医学教育阶段带领学生走上科研之路,为培养高层次、高素质的临床科研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10.
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赋予了老年病学教学新的理念。提高教学质量,培养高层次八年制老年医学人才,对于发展老年病学非常重要。本文从如何加强优秀的教师队伍建设和重视八年制医学生综合能力培养两大方面进行了论述,以期为八年制医学教学管理提供某些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11.
随着医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新课程体系的实施,对临床教学基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结果表明,完善临床教学基地管理规章制度,有利于临床教学基地的规范化管理;专家深入基层指导教学查房,举办教学方法学习班和开展教学研究,名师示范讲课,有利于强化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临床能力;构建综合的评价体系,有利于临床教学质量的客观评价。切实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对于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临床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培养机制对进一步提升医院临床科研和教学水平,提高医学毕业生质量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文章主要介绍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通过建立法制教育和思想道德教育、准入制度、业务研修制度、教学分配制度、科学考核和反馈评估制度以及精神和物质相结合的教学激励制度,凝练教学文化,不断完善临床医学教育工作者的培养机制。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医学教学改革的深入和新课程体系的实施,对临床教学基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践结果表明,完善临床教学基地管理规章制度,有利于临床教学基地的规范化管理;专家深入基层指导教学查房,举办教学方法学习班和开展教学研究,名师示范讲课,有利于强化教师的教学能力与临床能力;构建综合的评价体系,有利于临床教学质量的客观评价。切实做好各个方面的工作,对于提高医学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合理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建立良好的临床实践教学体系,设计核心医学课程、选修课程以及实习活动 。方法: 设计核心医学课程、选修课程以及实习活动,以临床能力培养作为中心进行课程体系设置,构建综合技能训练教学平台、及临床操作技能考核平台。结果: 建立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案例教学法,建立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方法。结论:基于卓越医师教育培养计划可完善医学课程教学评价体系,为医学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5.
南京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医学英语教研室为践行持续性英语教学理念,从加强教师队伍培养、使用原版教材以及调整课程设置,尤其是在临床医学英语教学中实施导师制等多个方面,探索中医院校研究生临床医学英语教学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摘要八年制医学教育是我国高等医学教育中的“精英教育”,但目前仍处于试行阶段,各试办高校培养方案不尽相同,在临床和科研能力培养方面亦存在较大差异。总结广州市某医科大学八年制课程体系优化、临床技能训练、实践师资带教管理规范、二级学科培养模式创新、全程科研训练体系构建等方面的实践探索,结合当前国内培养现状,对八年制医学教育临床和科研能力培养目标的合理定位进行分析和思考,期望能为八年制医学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通过进行"四位一体"的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践,建立不同面向的应用型高素质医疗卫生人才培养模式,构建适合于现代医学教育发展的课程教学体系,着力推进教育教学改革;解决了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单一、课程体系条块分割、教学中讲授与训练单一、人才培养支撑能力建设不足等问题。此改革建立了一套强化医学生岗位胜任力培养的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及评价方式,达到了提高地方医学院校临床医学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临床教学是医学生成长为医师的关键环节,临床教学质量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新医改背景下医学专科生临床教学面临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根据工作岗位需求改革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对学生进行临床前培训,注重人文素质教育,改善医患关系,教育学生正确处理就业、升学与学习的关系;加强临床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临床教学管理与监控,促进临床教学质量不断提高;培养适应基层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相似文献   

19.
临床实习是培养合格医学生的重要环节,是临床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进步,法制化建设的逐步完善以及患者自我保护意识的增强,传统的医学教育体系和临床实习教学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和挑战,直接以患者为对象的传统临床实习教学模式面临着严峻考验,传统的实习教学模式已无法满足现代医学教育对医学生临床技能培养的要求。模拟医学是临床技能教学的新模式,将模拟医学应用于实习教学,有助于实习学员掌握实践技能,对提高实习教学质量,减少临床教学中的法律纠纷,强化教学改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18):149-152
培养高质量人才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核心要素,是科技第一生产力、人才第一资源、创新第一动力的重要结合点。没有强大的研究生教育,就没有强大的国家创新体系。医教协同是我国临床医学教育的重大改革,是当前临床专业型研究生培养的主要模式。本文分别从课程设置、授课方式,轮转安排和轮转质量,指导教师负责制,科研与临床协同情况分析了我校现状和存在问题;又在课程教学和科研能力,规范化培训等方面总结了培养模式发展的改革经验和启示,提出了医教协同背景下,下一步培养方向为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客观量化的依据,并结合本校及相关教学医院对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目前培养方式进行探索,为提高临床医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质量制定合理的监控机制,进一步为临床医学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提供有利参考进而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发挥积极的促进作用和提供有力的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