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69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27篇
特种医学   25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15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9篇
肿瘤学   9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3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21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13篇
  1993年   2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6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对近年胃癌腹腔内灌注化疗的现状及进展作一综述.方法①间断性腹腔灌注化疗:对晚期胃癌、进展期胃癌患者手术未切除干净或已合并腹腔内其他部位有转移的患者,将化疗药溶于生理盐水中灌入腹腔,每3wk~4wk为1疗程,一般多采用单一给药,常用药CDDP,5-FU,MMC,MTX,ADM,VP-16等.②持续性温热腹腔灌注疗法(CHPP):日本广泛开展CHPP作为进展期胃癌术后的一种辅助疗法,用一恒温流动驱动装置、管道及腹腔组成一个封闭式的循环灌流系统,常用EL-Reflsc液或生理盐水为灌流液,并加入化疗药,可单一用药,或联合用药,灌流液温度维持在42℃~45℃为宜.③腹腔内化疗联合免疫疗法:腹腔内注射OK-432,一次剂量为20KE.结果腹腔化疗可增加药物与腹膜的接触面,提高局部药物浓度,减少或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肿瘤组织直接浸泡在高浓度的药液中,在药物被吸收之前,可透过细胞的脂质膜屏障而被弥散渗入癌细胞与DNA结合而杀伤肿瘤细胞。被部分吸收的药物通过门静脉系进入肝和全身组织,对胃癌伴肝转移者尤为合适.腹腔内游离癌细胞在温热与化疗药物的协同作用下,迅速地发生核固缩或核溶解,对预防胃癌术后复发及有腹膜转移的晚期患者均有较明显的疗效.同时联合免疫疗法,有明显的抗癌活性.结论腹腔化  相似文献   
2.
目的:氩离子凝固术(Argon-plasma coagulation,APC)可以有效地治疗结直肠息肉,对不同病理类型息肉的疗效是否存在差异,目前尚不清楚。本文比较APC治疗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的效果。方法:对62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共112枚结肠息肉行APC治疗,其中17例亚蒂和74例扁平息肉仅用APC治疗;21例有蒂息肉电切治疗后用APC处理息肉残基,治疗结束后1个月进行结肠镜随访。结果:112枚结直肠息肉经一次APC治疗均成功清除,随访期间共有4例(6.5%)患者出现复发,均为直肠腺瘤性息肉,经再次APC治疗后彻底清除。单纯APC治疗组复发3枚(3.3%);电切后用APC处理残端组术后复发1枚(4.7%),两组间复发率无显著差别(P〉0.05),腺瘤性息肉的复发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种病理类型(P〈0.05)。1例直肠有蒂息肉经圈套器切除后APC处理残端时出现黏膜下气肿,3例患者出现了短暂的腹痛,未经处理缓解,其余患者无特殊并发症。结论:APC是一种安全有效的结直肠息肉治疗方法,但对腺瘤性息肉APC治疗后应加强随访,以确保治疗成功。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高功率脉冲微波辐照对SD大鼠胰腺形态学及血清一氧化氮、内皮素的影响.方法 80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n=20),其中1组为对照组,其余3组为辐照组,各组再按取材时间分为14、24、48及72 h4个亚组(n=5),辐照组分别接受104、105、4×105脉冲高功率脉冲微波辐照,辐照后14、24、48及72 h观察胰腺光镜、电镜下的形态学改变,分别以生物化学法、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淀粉酶、一氧化氮(NO)及内皮素(ET)含量.结果 辐照组大鼠光镜下可见胰腺毛细血管扩张充血,电镜下104、105脉冲组可见胰腺细胞轻度损伤,表现为线粒体肿胀、粗面内质网扩张及核内染色质边集;4 × 105脉冲组损伤更加明显,各组均以24和48 h损伤最为严重.与对照组相比,在辐照后14和24 h,辐照组血清淀粉酶降低(F=12.58、11.73,P<0.05),而内皮素含量升高(F =4.50、4.49,P<0.05),同时在辐照后各时间点NO含量均增高(F=17.51、41.72、19.98、32.64,P<0.05),随辐照剂量的增加,NO升高越明显.结论 高功率脉冲微波可引起大鼠胰腺毛细血管扩张和胰腺细胞轻度损伤,损伤程度与辐射剂量有一定的关系,辐射剂量越大,损伤越严重,其机制可能与血清内皮素和NO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4.
内镜结扎治疗食管静脉曲线破裂出血近期疗效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内镜下结扎技术择期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症患者30例,结扎51次,每例1~3次,每隔2周1次,每次结扎4~18个点,共结扎357个点,每例平均为11.9个点,结果表明,静脉曲张根治率及总有效率分别达88%和100%,该组无1例发生严重并发症,随访观察1~12个月也均未发生与结扎直接有关的复发性再出血,认为:内镜下结扎治疗确是治疗和预防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理想方法,具有简便易行,疗效确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肝硬化时血浆内皮素-1(ET-1)和胰高血糖素(GLU)水平的改变及其与肝功能损害和门脉高压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40例肝硬化患者和18例对照组空腹血浆ET-1和GLU水平。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门静脉及脾静脉的直径、流速和流量。结果 肝硬化患者血浆ET-1和GLU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按肝功能Child-Pugh分级将肝硬化患者分为A、B、C三组,各组血浆ET-1和GLU水平依次升高。合并腹水的肝硬化患者血浆ET-1和GLU水平显著高于未合并腹水者。血浆ET-1和GLU水平与门静脉和脾静脉的直径以及脾静脉的流量呈显著正相关。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浆ET-1及GIU水平升高反映了肝功能损害的严重程度,同时在门静脉高压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生豆浆灌胃对ANP小鼠的治疗作用.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左旋精氨酸法诱导小鼠ANP模型.200只小鼠按随机分组法分为正常组、ANP组、生豆浆治疗组、熟豆浆治疗组和纯净水组.后4组又分制模后6 h、12 h、24 h、48 h和72 h 5个时间点,各8只.检测各组血清淀粉酶活性,观察胰腺病理变化并评分,分析小鼠死亡率.结果 生豆浆组24 h、48 h和72 h血清淀粉酶活性分别为(3 910±833)U/L、(2 798±634)U/L和(3 398±1 389)U/L;胰腺病理分值分别为3.13±0.34、2.35±0.19和2.22±0.21,较其他3组均明显降低(P<0.01或P<0.05).生豆浆组7 d内死亡2只,其他组死亡5~6只.结论 生豆浆灌胃可明显抑制ANP小鼠的血清淀粉酶活性,减轻胰腺炎症程度,降低死亡率.该法可能是一种可行的治疗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1 病例报告 男,61岁,农民。因上腹部烧灼样痛10d,柏油样便5d,呕血6h于1994-11-16急诊入院。患者入院前10d进食百余枚黑枣后出现上腹部烧灼样疼痛、反酸、嗳气。5d后出现上消化道大出血。入院当天呕鲜血1000ml,血压下降,病情危重。查体:T 38.8℃,P100次/min,R22次/min,BP13/6kPa,重度贫血貌,心肺正常,上腹部可见胃型,震水音阳性,剑下压痛,肝脾不大,肠鸣音6次/min。Hb 37 g/L,WBC11.2×10~9/L,PLT 9.0×10~9/L,BUN 12.7 mmol/L,粪潜血( )。急诊内镜示:胃底大量新鲜血液,漂浮着黑褐色团块,大约5cm×3cm×3cm,表面不光滑;胃角正中可见半月形粘膜缺损约4cm×1cm,有2处明显出血点。内科抢救24h共输血4000ml,出血不止行急诊手术治疗。术中所见:切开胃壁有大量咖啡色胃液溢出,胃内有2块分别为16cm×10cm×8cm和12cm×10cm×7cm卵园形,中等硬,黑色胃石。翻开胃粘膜可见胃角处有一约5cm×2cm粘膜缺损,中央有一活动性出血灶,与内镜所见一致。经缝扎出血点,缝合缺损粘膜出血停止。治疗2周后痊愈出院。术后诊断:胃枣石致胃粘膜撕裂伤并消化道大出血。  相似文献   
8.
胃动素是肠嗜铬细胞分泌的,由22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一种胃肠激素,它与临床疾病的关系目前了解尚少。肝硬变时,体内常存在多种激素包括胃肠激素水平的改变,但国内外尚未见血浆胃动素含量变化的报道。本项目采用放射免疫测定技术,测定了肝硬变不同病期血浆胃动素含量。结果发现,肝硬变患者血浆胃动素含量明显高于正常人水平。同时发现,在肝硬变患者中,肝功能越差,血浆胃动素水平越高,伴腹水患者高于无腹水患者,合并肝肾综合征者比无肝肾综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白萝卜提取物(raphanus sativus 1 extract,Ecr)通过Cajal间质细胞促胃肠动力作用机制。方法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A(Ecr)组、B(0.9%氯化钠对照)组分别灌服等体积Ecr和0.9%氯化钠,1h后用双重免疫荧光组织化学标记的方法观察胃电起搏区Cajal间质细胞(interstitial cells of Cajal,ICC)与P物质(SP)阳性神经及产物表达的变化。结果肌间神经丛中ICC与SP阳性神经呈网络样分布,二者紧密毗邻;肌间神经丛及肌层内与ICC结合的SP阳性神经产物表达明显增加(P〈0.01)。结论白萝卜提取物的促胃肠动力作用可能与胃体ICC上结合的SP阳性神经产物表达增高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茶多酚(polyphenols of tea,PPT)对胃缺血再灌注致胃黏膜毛细血管内皮超微结构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6组(n=5):空白对照组、手术组、20mg/kg PPT组、40mg/kg PPT组、80mg/kg PPT组、160mg/kg PPT组。在成功制作胃缺血动物模型的基础上,观察大鼠胃缺血30min后再灌注12h胃黏膜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茶多酚可显著减轻胃黏膜组织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超微结构的损伤。结论茶多酚对胃缺血再灌注致胃黏膜毛细血管内皮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且存在剂量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