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犬心肌桥的解剖学观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观测犬心脏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解剖学特征。方法对41例犬心脏进行大体解剖,充分暴露心肌桥,用游标卡尺测量有关数据。结果41例犬心脏中心肌桥出现29例(70.73%),其中出现1个、2个、3个、4个、5个心肌桥的分别有14例(34.1%)、7例(17.1%)、6例(14.6%)、1例(2.4%)、1例(2.4%);前室间支、后室间支、左室前支、左室后支、左缘支、左圆锥支出现心肌桥的有23例(56.1%)、11例(26.83%)、5例(12.20%)、3例(7.32%)、2例(4.88%)、1例(2.44%)。心肌桥肌纤维与壁冠状动脉的夹角为68.94°±14.38°,心肌桥宽7.77±5.05 mm,心肌桥厚0.56±0.61 mm。结论犬壁冠状动脉心肌桥与人心肌桥相似,犬可作为研究心肌桥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2.
犬心肌桥观测及与人心肌桥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肌桥对心肌缺血的影响,为制备动物模型提供依据。方法解剖41例犬心脏左、右冠状动脉及其分支,观测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 41例犬心脏中心肌桥出现29例(占70.73%),其中出现1个、2个、3个、4个、5个心肌桥的分别有14例(占34.1%)、7例 (占17.1%)、6例(占14.6%)、1例(占2.4%)、1例(占2.4%);前室间支、后室间支、左室前支、左室后支、左缘支、左圆锥支出现心肌桥的有23例(占56.1%)11例(占26.83%)、5例(占12.20%)、3 例(占7.32%)、2例(占4.88%)、1例(占2.44%)。心肌桥肌纤维与壁冠状动脉的夹角68.94°±14.38°, 心肌桥宽7.77±5.05 mm,心肌桥厚0.56±0.61 mm。结论犬冠状动脉心肌桥与人心肌桥出现率 (66.3%-85%)、部位相似,犬是研究心肌桥对心肌缺血影响的理想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核素心肌同步显像(DISA)在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策略和疗效评估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行DISA的87例心肌梗死患者,选择其中在治疗前后均成功进行DISA的63例患者进入本研究,所有患者均在术前2~3周、术后11~13周行DISA.根据治疗方法和有否存活心肌,分为A组:冠脉血运重建术(A1组:有存活心肌,A2组:无存活心肌);B组:冠脉血运重建术+干细胞移植(B1组:有存活心肌,B2组:无存活心肌);C组:干细胞移植(C1组:有存活心肌,C2组:无存活心肌).采用SPSS13.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①63例患者中有存活心肌的30例,其中A1组16例,B1组6例,C1组8例;无存活心肌的33例,其中A2组9例,B2组7例,C2组17例.②A2组治疗前后,心肌梗死区心肌血流灌注和代谢均无明显改善,灌注显像或代谢显像的DF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其余5组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改善,DF值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心肌存活组经治疗后血流灌注和代谢的改善程度,明显优于无心肌存活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同时B1组优于A1和C1组,B2优于A2和C2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或<0.01).结论:①DISA显像能很好地评估心肌存活情况,有助于对心肌梗死患者治疗策略的选择;②DISA显像能较好地观察和评价梗死心肌治疗后的改善程度.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行三野根治术的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标志物的动态变化,评估其监测围术期心肌损伤的价值. 方法 对96例术前心肌损伤标志物正常的食管癌患者,于术前、术毕、术后1~3 d采集静脉血,分别进行谷草转氨酶(AST)、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氢酶(LDH)、肌酸激酶MB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等心肌损伤标志物的测定,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 7例围术期≥1次血清cTnI水平超过参考值范围,其中4例被确诊为心肌损伤.余89例均未发现心肌损伤,但术后1 d血清AST、LDH、CK及CK-MB均高于术前. 结论 食管癌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的生化监测首选心肌肌钙蛋白.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SPECT,探讨双源CT(DS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8例临床怀疑冠心痛或已知冠心病史的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和静息/负荷心肌灌注锝-99mSPECT显像检查,并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DS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检查1 8例患者,发现阳性1 4例,阴性4例。对比SPECT检查,14例DSCT阳性病例中,SPECT均发现了相同心肌部位的灌注缺损。而4例阴性病例中,SPECT检查有1例有心肌缺血。二者检出心肌灌注缺损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发现心肌灌注缺损的能力与SPECT大致相符,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6.
99mTc-MIBI心肌静息显像在川崎病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99mTc-MIBI心肌静息显像在诊断小儿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心肌损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KD患儿32例行99mTc-MIBI心肌静息显像,按心肌内放射性分布情况和病变累及室壁段评分;于6个月后复查心肌静息显像.结果:32例KD患儿中23例(占72%)共33个节段阳性,其中计分为1分的13例患儿中8例为轻度,4例为中度,1例为重度;计分为2分的10例患儿中6例为轻度,4例为中度;6个月后复查结果显示23例阳性患儿中明显改善11例,恢复正常12例,1例阴性患儿显像阳性.结论:99mTc-MIBI心肌静息显像能较直观地表现病变心肌的部位、范围和程度,可作为KD患儿心肌损害早期诊断和远期随访过程中的一项常规的无创性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基质金属蛋白酶及其抑制物-1与左心室重构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家族(MMPs)2、3、9及其抑制物-1(TIMP-1)与心衰患者心肌重构、心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选择因二尖瓣关闭不全心脏病接受二尖瓣置换术的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39例,其中心功能Ⅱ级12例,Ⅲ级15例,Ⅳ级12例.正常对照38例(8例来自意外伤亡的器官捐献者).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心功能参数,免疫沉淀法检测心肌组织MMP-2、3、9及TIMP-1蛋白表达.结果 瓣膜病所致心力衰竭患者心肌组织呈心肌重构的病理改变;心衰患者心肌组织MMP-2、3、9表达较正常人高,且随着心功能的恶化,其蛋白含量相对增高(P<0.05或0.01); TIMP-1则相反.结论 MMP-2、3、9表达量的增高及TIMP-1的降低参与了心肌重构的病理过程,是影响心衰患者心功能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对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MB-MCA)的临床价值。方法对8例MB-MCA行16层螺旋CT(16SCT)检查,并用容积重建(VRT)、多平面重建(NPR)及最大密度投影(MIP)技术作图像后处理,显示心肌桥厚度及壁冠状动脉发生部位、长度、管腔狭窄及邻近血管、心肌情况。结果MB-MCA位于前降支中段6例,近中段1例,前降支中段及回旋支近段1例。壁冠状动脉长度5~28mm,心肌桥厚度2~6mm。显示心肌缺血梗死2例,室壁瘤1例,MB-MCA远端冠状动脉变细狭窄1例。结论16SCT可准确显示壁冠状动脉发生的部位、长度及覆盖于冠状动脉表面的心肌厚度,并可判断管壁有无斑块、管腔狭窄程度及心肌桥邻近血管情况,而且安全、经济、简便,可作为诊断MB-MCA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探讨新生儿败血症和肽素(Copeptin)、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心肌营养素1(CT-1)水平与心肌损伤的相关性。选取本院收治的150例新生儿败血症患儿分为心肌损伤组(n=82)和非心肌损伤组(n=68)。比较各组间血清Copeptin、HIF-1α、CT-1水平。结果显示,与非心肌损伤组比较,心肌损伤组血清肌酸激酶心肌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I(cTnI)和心脏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水平,血清Copeptin、HIF-1α、CT-1水平显著升高(P<0.05)。经过Spearson相关性分析,Copeptin、HIF-1α、CT-1水平与新生儿败血症合并心肌损伤患儿CK-MB、cTnI、H-FABP均呈正相关(P<0.05)。结果提示,血清Copeptin、HIF-1α、CT-1水平对患儿的病情评估和预后有潜在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冠状动脉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的相关性及两者联合应用在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情况中的价值.方法 对35例临床疑诊冠心病或有心肌缺血性疾病史的患者分别静脉注射腺苷和核素显像剂99mTc-MIBI,1 h后行心肌灌注断层显像,若显像异常,次日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所有患者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将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MSCTA结果 进行对照,研究两者的相关性并联合评价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情况.结果 MSCTA显示18例冠状动脉未见明显狭窄者中,9例有壁冠状动脉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均为阳性;右冠状动脉显示纤细2例,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1例阳性,1例阴性;伴有冠状动脉钙化斑块2例,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1例阳性,1例阴性;5例冠状动脉未见异常者腺苷显像均为阴性.4例冠状动脉狭窄<50%者,1例腺苷负荷心肌灌注阴性;2例有壁冠状动脉及1例心尖区低密度灶者,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均阳性.12例狭窄≥50%者,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11例阳性,1例阴性.1例伪影明显者,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示局部血流灌注轻度减低.结论 腺苷负荷心肌灌注显像与MSCTA结果 具有较好的一致性,两者联合能充分了解冠状动脉病变及心肌缺血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高脂低碳水化合物饮食用于~(18)F-FDG PET/CT显像,抑制心肌对~(18)F-FDG摄取的价值。方法自2018年9月至2019年8月,随机选取28例PET/CT检查患者,行该检查前1 d三餐进食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与对照组30例采取检查前1 d普通饮食,两组对比分析。结果研究组28例,心肌未显影23例,占82.1%,心肌显影5例,占17.9%;对照组,心肌未显影9例,占30%,心肌显影21例,占70%。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性。结论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可有效抑制心肌生理性摄取~(18)F-FDG,是心脏炎症、感染性及肿瘤性病变显像及诊断的前提;同时不影响其他病变的显像;其次能降低核素药对心肌的电离辐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和探讨采用蒽环类药物对乳腺癌患者实施化疗,对于心肌的毒性影响,为临床化疗提供耐受用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以我院收治的乳腺癌化疗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化疗方案不同分为三组(EC、AC、TC),对各组患者在化疗期间,通过彩超对患者心脏形态及功能进行评价。结果:2个治疗周期后,EC组19例,有3例出现心肌毒性,AC组18例,有3例出现心肌毒性,TC组18例,1例出现心肌毒性。4个治疗周期后,EC组5例出现心肌毒性,AC组5例出现心肌毒性,TC组1例出现心肌毒性。结论:三种治疗方法中,与TC方案比较,EC、AC治疗方案中含蒽环类药物对乳腺癌患者化疗中的心肌毒性影响较为明显(P<0.05)。EC与AC方案对患者心肌毒性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相似文献   

13.
目的通过对心肌炎患儿心脏磁共振成像(CMR)检查,探讨CMR评价心肌炎患儿心肌损伤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儿科20例心肌炎患儿行CMR检查,评价心脏功能、心肌组织病理改变性质、部位;分析心脏CMR心肌组织病理改变与20例患儿心电图(ECG)、心肌酶、X线、超声心动图(ECHO)结果的相关性。结果 20例心肌酶、ECG均有不同程度改变、ECHO及胸片显示心脏增大的心肌炎患儿,CMR检查结果提示左心室增大与ECHO一致;心肌损害检测敏感率100%;19例患儿CMRT2加权相时可见心肌组织水肿;1例肌钙蛋白正常,但是CMRT1延迟强化可见心外膜下小片状心肌坏死。结论相比临床诊断指标,CMR能够准确、无创的提供心肌炎患儿心肌损伤性质、程度,有助于临床诊断和判断预后;CMR显示儿童心肌炎心肌损伤部位以心外膜下为最常见。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脓毒症患者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心肌肌钙蛋白Ⅰ(cTnⅠ)、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氨基末端脑钠尿肽前体(NT-proBNP)水平变化及诊断价值,为脓毒症心肌损伤患者的诊断提供指导。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至2021年11月该院急诊科收治的60例脓毒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心肌损伤分为心肌损伤组(27例)和非心肌损伤组(33例)。检测并分析HMGB-1、cTnⅠ、CK-MB、NT-proBNP在脓毒症患者中的变化及其对脓毒症心肌损伤的诊断价值。结果 心肌损伤组血清HMGB1[(3 468.97±909.10)ng/mL vs.(2 672.33±749.11)ng/mL]、cTnⅠ[(0.79±0.58)ng/mL vs.(0.42±0.39)ng/mL]、CK-MB[(14.71±7.19)ng/mL vs.(9.67±3.43)ng/mL]、NT-proBNP[(2 877.55±1 142.58)pg/mL vs.(1 735.08±519.15)pg/mL]水平高于非心肌损伤组(P<0.05)。HMGB1诊断脓毒症心肌损伤的曲线下面积(...  相似文献   

15.
99m Tc- MIBI( 99m锝 -甲氧基乙丁基异腈 )心肌灌注断层显像是诊断冠心病 ( CHD)的一种无创性技术 ,现将临床确诊的 1 88例 CHD患者显像结果分析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对象  1 88例冠心病患者中男 1 2 2例 ,女 66例 ,年龄 35~ 81 (平均 58)岁。将 1 88例分为心肌缺血组 1 42例 ,心肌梗塞 ( MI)组 46例 ,以上均为住院患者 ,经临床医师按 WHO诊断标准确认。1.2  方法 根据临床要求及适应证 ,1 88例 CHD患者中 1 53例采用运动负荷心肌显像 ,35例采用潘生丁负荷心肌显像。1.2 .1 运动负荷试验 患者在心电监护下 ,按Bruce方案采…  相似文献   

16.
原位心脏移植111例供心保护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心脏移植的心肌保护方法和经验.方法43例主动脉根部灌注4 ℃ Stanford大学心肌保护液,切下的供心置于4 ℃ Stanford大学心肌保护液中低温保存;68例主动脉根部先灌注1 000 mL 8 ℃ HTK液,快速取下供心后再灌注4 ℃ HTK液,并放置于4 ℃ HTK液中低温保存.本组心肌保护液按200~300 mL/min灌注;灌注时间Stanford溶液6~7 min,HTK液10~15 min;灌注压力60~90 mmHg.结果全组热缺血时间(7±4)min(0~15 min),冷缺血时间(81±23)min(52~310 min),体外循环时间(108±24)min(60~263 min),主动脉阻断时间(65±18)min(58~129 min).本组前43例心肌自动复跳35例,8例电除颤复跳;后68例心肌自动复跳65例,3例电除颤复跳.本组移植早期(1周内)死亡8例,分别死于急性右心衰竭(6例)、超急性排斥反应(1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1例),死亡率为7.2%;晚期死亡5例,分别死于急性排斥反应(2例)、心律失常(1例)和感染(2例),占存活总数4.8%,远期生存率95.2%.结论心脏移植术中供体的正确获取以及整个围手术期有效的心肌保护是心脏移植手术成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果糖二磷酸钠( FDP)辅治新生儿窒息后心肌损害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56例窒息后心肌损害患儿按序贯试验分为治疗组(28例)和对照组(2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FDP 250 mg·kg-1·d-1,静脉滴注,10 d为一个疗程.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治疗前后血清心肌肌钙蛋白Ⅰ(CT...  相似文献   

18.
目的 采用核素检测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的存活心肌 ,评估延迟性经皮冠状动脉成形术 (PT CA)对AMI左心功能和心血管事件的影响。方法  10 7例AMI患者 ,均于发病后 7~ 2 1d ,采用99m锝标记体内红细胞门控法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 (LVEF) ,采用静息2 0 1铊加99m锝MIBI心肌显像 (硝酸甘油介入法 )测定存活心肌。 5 9例AMI患者发病后 7~ 2 1d接受PTCA和支架治疗。根据患者是否接受PTCA治疗和心肌核素检查判断有无存活心肌 ,分为 :存活心肌PTCA组 (甲组 ) 31例 ,存活心肌非PTCA组 (乙组 ) 2 1例 ,无存活心肌PTCA组 (丙组 ) 2 8例 ,无存活心肌非PTCA组 (丁组 ) 2 7例。所有患者均随访 6~ 2 8个月 ,复查核素LVEF、记录心血管事件。结果 甲组心功能改善率 (45 .16 % )明显高于乙组 (14 .2 9% ,P <0 .0 5 ) ,甲组心源性死亡率 (0 % )明显低于乙组 (33.33% ,P <0 .0 1) ,甲组心力衰竭发生率 (12 .90 % )明显低于乙组 (42 .86 % ,P <0 .0 1) ,甲、乙两组心绞痛复发率及再次AMI发生率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丙组与丁组各指标相比 ,差异均无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延迟性PTCA能改善AMI有存活心肌患者的左心功能 ,减少心源性死亡 ,但未能显著减少心绞痛和再次发生AMI。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 99m Tc- MIBI心肌断层显像心肌展开图显示法的应用。方法 :对 2 6例正常人、1 1 8例冠心病 (CHD) ,其中心肌缺血 (CHD- NMI) 92例 ,心肌梗塞 (CHD- MI) 2 6例进行 99m Tc-MIBI心肌断层显像 ,用一种新的半定量显示方法 -心肌展开图显示法进行分析判定 ,并与心肌断层一般显示法进行了比较。结果 :对 CHD阳性检出率为 93.2 % ,而一般显示法为 89.8% ;对 92例CHD- NMI组阳性检出展开图为 91 .3% ,而一般显示法为 88% ,对 CHD- MI组两者差别不大。结论 :半定量心肌展开图显示法可有效提高 CHD检测的重复性和检出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婴幼儿心脏手术体外循环(CPB)前后心肌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30例室间隔缺损(VSD)患儿,按有无肺动脉高压(PH)分为无PH组(A组)15例,PH组(B组)15例.于CPB前和CPB结束即刻分别取心肌检测ICAM-1含量.结果:两组患儿心肌ICAM-1的含量均于CPB后明显升高(P<0.01).B组心肌ICAM-1的含量高于A组(P<0.01).结论:先心伴PH患儿CPB后心肌ICAM-1的含量明显高于先心不伴PH的患儿.ICAM-1在CPB后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