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4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4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6篇
特种医学   1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9篇
  2020年   1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 毫秒
1.
由于循环系统在个体生存和生长发育中的重要地位,以及肺脏是人体惟一具备体循环和肺循环两套系统的器官,肺血管疾病一直以来都是血管疾病研究的热点领域之一。随着儿科各亚专业临床技术的发展,儿童肺血管疾病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该文从儿童与成人肺血管疾病谱的差异、儿童肺高压的研究方向、儿童肺栓塞的疾病规律和早产后慢性肺疾病中的血管异常这四个方面对儿童肺血管疾病目前的研究进展和关注焦点进行综述,以期能够展示儿童肺血管疾病研究的重要性,在未来能够聚合多学科和多专业的交叉融合,以开展更为系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反复呼吸道感染是儿童常见的临床现象,病情反复发作,影响了儿童的生长发育。由于反复呼吸道感染病因繁杂,儿科医生对本组疾病认识不足,治疗上也常存在一些误区。早期识别导致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潜在病因是正确治疗的前提,同时儿科医生也应合理用药,正确管理本病患儿。  相似文献   
3.
患儿女,8岁。经导管封堵室间隔缺损术后5天,反复昏倒5小时急诊入院。患儿于入院前5天在我院儿童心血管病介入治疗中心行经导管封堵室间隔缺损术。术前心电图正常。超声心动图检查:室间隔上部呈瘤样,突向右室4mm×7mm,其上回声中断2mm,室间隔断端距主动脉瓣环径5mm,缺损位于主动脉短轴10点处。诊断为室间隔缺损(膜周型)。手术历时60min,选用直径6mm的对称性封堵器,导丝过隔时出现左前分支阻滞图形伴短阵性室心动过速。术后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电轴左偏-53°,左前分支传导阻滞。术后3天出院,活动正常。5小时前无明显诱因突然晕厥,持续2min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浓度的紫杉醇对大鼠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其对细胞骨架和表型转化的影响.方法 采用MTT、[3H]-胸腺嘧啶掺入法检测不同药物浓度紫杉醇对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BB( PDGF-BB)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blot)对平滑肌α肌动蛋白及平滑肌22α蛋白(SM22α)表达活性进行检测;利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F-肌动蛋白的改变.结果 与PDGF组比较,紫杉醇药物干预组细胞增殖受到明显抑制,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检测抑制率分别为40.0%,30.0%,18.0% (P<0.01),[3H]-胸腺嘧啶掺入法测得的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45.4%,35.4%,21.6% (P <0.01),平滑肌α肌动蛋白和SM22α表达均升高,细胞骨架F-肌动蛋白的荧光强度明显下降.结论 在PDGF-BB存在的情况下,紫杉醇可剂量依赖性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通过作用于微丝细胞骨架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由合成型向收缩型转化,进而影响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5.
目的:建立用于先天性心脏病临床诊疗服务和病因学研究的生物资源信息管理平台.方法:募集健康妊娠妇女和妊娠有先天性心脏病胎儿的妇女,随访观察妊娠结局;问卷调查收集母亲妊娠期暴露情况,采集母婴生物标本.根据临床诊疗服务和病因研究需求设计系统功能,采用Caché数据库技术构建数据库,采用微软.NET软件开发前台应用程序.结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左肺切除、颈静脉注射脱氢野百合碱、左肺切除联合颈静脉注射脱氢野百合碱三种方法构建肺动脉高压(PAH)小鼠模型的差异和肺血管重构的特点,寻找与临床发病机制接近的PAH动物模型,为深入研究重度PAH的发病机制提供良好的模型基础。  方法  取59只C57BL/6雄性小鼠(10~12周,24~30 g),随机分为对照组(n=9)、左肺切除组(PE组,n=15)、颈静脉注射脱氢野百合碱组(MCTP组,n=15)和左肺切除联合颈静脉注射脱氢野百合碱组(P+M组,n=20),通过检测右心室收缩压(RVSP)、右心室肥厚指数(RV/LV+S)、肺动脉中膜厚度百分比(WT%)、非肌性肺动脉肌化程度、新生内膜形成情况和血管阻塞评分(VOS)评价造模效果及肺血管重构的特点。  结果  ①与对照组比较,P+M组的RVSP、RV/LV+S、WT%、小肺动脉肌化程度均增加(P<0.01);MCTP组表现为轻度的RVSP升高、右心室肥厚、中膜增厚和小肺动脉肌化程度增加(P<0.05);PE组上述指标并无明显改变(P>0.05)。②P+M组腺泡内肺动脉可观察到新生内膜形成导致管腔明显狭窄,VOS为(1.25±0.80)分(P<0.001),MCTP组和PE组均未观察到新生内膜形成,VOS为0分(P>0.05)。  结论  左肺切除联合颈静脉注射脱氢野百合碱可诱导小鼠形成重度PAH,该模型能较好模拟临床重度PAH的特征性病理改变,即新生内膜形成。  相似文献   
7.
先天性心脏病合并肺动脉高压(PAH)是儿科最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之一.传统治疗药物包括α1、α2-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腺苷和镁离子等,目前治疗上已从单纯的对症降压治疗转向逆转肺血管重构治疗,临床上出现了前列环素、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磷酸二酯酶抑制剂、一氧化氮及其供体等治疗药物.近年来,PAH治疗又出现了以下三大研究热点:钾通道开放剂、5-羟色胺载体抑制剂和羟甲基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但尚处于动物实验阶段,需进一步研究以得出正确的结论,提高PAH的治疗水平.  相似文献   
8.
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的临床介入治疗策略探讨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经心导管介入治疗的病例选择、手术方法、疗效、安全性及评价。方法选择2008年1月至2008年12月在本院接受同期介入治疗的11例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患儿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患儿为3例,女性为8例,平均年龄为(4.08±2.64)岁,最小为5个月,最大为10岁。本组先天性心脏病复合畸形类型包括:3例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合并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 arteriosus,PDA),3例房间隔缺损(atrial septal defect,ASD)合并肺动脉瓣狭窄(pulmonary stenosis,PS),2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动脉导管未闭,1例房间隔缺损合并室间隔缺损,2例动脉导管未闭合并主动脉缩窄(coarctation of aorta,COA),其中1例为同期介入治疗。介入治疗复合畸形的顺序为:肺动脉瓣球囊扩张术或主动脉球囊扩张术、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取得受试对象的知情同意,并与试验患儿监护人签署临床研究知情同意书)。结果11例患儿均成功封堵,手术顺利。术后X射线心脏造影及彩超提示,封堵器成形好,未见残余分流。术中、术后均未见严重并发症。其中,1例室间隔缺损术后心电图提示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给予地塞米松治疗后,心电图复查正常。结论介入治疗单纯性先天性心脏病的技术目前比较成熟,成功率高,但复合型先天性心脏病同期进行介入治疗,其操作较复杂,技术难度较高。本研究证明,若掌握恰当手术指征,制定合理操作策略,手术过程仔细、谨慎,介入治疗的可行性、安全性是较肯定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循证医学方法研究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川崎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循证医学方法,检索国内外5种大型专业数据库,筛选出随机或半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再人工筛查确定适宜文献.通过Meta分析,比较激素与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在退热时间和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初筛得到443篇文献.经过人工检索,8篇文献符合要求而被纳入标准.其中,3篇文献共有49例川崎病患儿接受甲基强的松龙治疗,5篇文献共有406例患儿接受强的松治疗.对照组共有33例接受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435例接受阿司匹林治疗.各组间患儿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显著意义.①甲基强的松龙组(3篇文献):24例发生冠状动脉病变,对照组18例发生,两组病变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在退热方面,1篇文献显示甲基强的松龙组发热时间明显较丙种球蛋白组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2篇文献显示差异无显著意义.②强的松组(8篇文献):28例发生冠状动脉瘤,阿司匹林对照组11例发生,3篇文献提示强的松组冠状动脉瘤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强的松组76例发生冠状动脉扩张,对照组75例发生,3篇文献提示强的松组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篇文献提示强的松组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目前的研究资料显示,激素治疗与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在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方面尚无差异或增高.在缩短热程上两者差异也不显著.尚可进一步通过更大数量病例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本结果.目前治疗川崎病不主张单独应用激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对高肺血流量导致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采用腹主动脉-下腔静脉瘘制造大鼠容量负荷性肺动脉高压模型,并应用洛沙坦(losartan)进行干预,6周后观察肺动脉收缩压(PASP)、舒张压(PADP)、右室收缩压(PVSP)变化,心室重量变化,肺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_actin)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免疫组化染色;比较各组α_actin积分光密度值(IOD)及肺血管VSMC的PCNA阳性率,比较无肌性动脉肌性化程度及肺小动脉血管厚度百分比(%WT)。结果手术组动物RVSP、PASP、PADP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手术 洛沙坦组RVSP、PASP、PADP明显低于手术组(P<0.05);手术组右心室(RV)/左心室加室间隔(LV S)、RV/体重(BW)、(LV S)/BW较对照组显著增加(P<0.001),而手术 洛沙坦组则较手术组显著降低(P<0.01)。与对照组比较,手术组α_actin染色IOD值显著降低(P<0.01),而手术 洛沙坦组IOD值则高于手术组(P<0.05),手术组细胞PCNA阳性率显著升高(P<0.01),而手术 洛沙坦组低于手术组(P<0.05);手术组与其他两组比较,管经50~100μm、101~150μm%WT及15~50μm血管肌性化百分比显著增加(P<0.01)。结论腹主动脉-腔静脉分流导致了肺血管重构和肺动脉高压的发生,洛沙坦能有效地抑制高肺血流量大鼠肺动脉VSMC增殖,减缓肺动脉高压肺血管重构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