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3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75 毫秒
1
1.
目的对比SPECT,探讨双源CT(DS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搜集18例临床怀疑冠心痛或已知冠心病史的患者行双源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和静息/负荷心肌灌注锝-99mSPECT显像检查,并对其影像表现进行分析。结果 DS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检查1 8例患者,发现阳性1 4例,阴性4例。对比SPECT检查,14例DSCT阳性病例中,SPECT均发现了相同心肌部位的灌注缺损。而4例阴性病例中,SPECT检查有1例有心肌缺血。二者检出心肌灌注缺损的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DSCT双能量心肌灌注成像发现心肌灌注缺损的能力与SPECT大致相符,对冠心病的诊断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后颅窝实性血管母细胞瘤的MRI特征,提高其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后颅窝实性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资料,总结其特征。结果 15例均发生于后颅窝。11例为全瘤实性肿块,4例为囊实性肿块,实性为主。MRI上肿瘤实性部分呈长T1长T2信号,15例均可见瘤体或瘤周流空血管影,肿瘤周围轻、中度水肿。增强扫描11例实性肿块全瘤明显强化,4例囊实性肿块为实性部分明显强化,囊性部分不强化。结论后颅窝实性血管母细胞瘤的MRI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综合分析能提高其诊断准确性。  相似文献   
4.
慢性胃炎是临床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属于脾胃虚寒证最多,主要表现为胃脘疼痛、脘腹疼痛,一般夜间加重,可有恶心、呕吐症状。我院采用桂枝人参汤加减治疗胃寒症,疗效满意。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08年7月至2010年8月收治的79例胃寒症患者,分为治疗组49例,对照组30例。治疗组男性26例,女性23例,年龄20~75岁,平均(40±3.5)岁,病程3个月~5年,平均(2.5±1.2)年;对照组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23~73岁,平均(39±4.5)岁,病程5个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奥曲肽与清胰汤联合应用对霞症急性胰腺炎(SAP)的治疗效果.方法:4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24例,给予禁食、胃肠减压、抑酸、奥曲肽及支持对症治疗;治疗组24例,加用清胰汤,余治疗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腹部症状及体征、排气、排便、血淀粉酶等恢复情况,以及住院日数和总有效率的比较.结果:治疗组在患者症状、体征的缓解,7d内血淀粉酶恢复及住院天数等方面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奥曲肽联合中药清胰汤治疗急性重症胰腺炎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奥曲肽等西医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63个乳腺肿瘤的磁共振表现,探讨病灶邻近血管征(AVS)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材料与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0例63个乳腺肿瘤的MR动态增强图像,在工作站获得剪影图像及3DMIP图像,分析病灶邻近血管征与病灶良恶性、病灶大小的关系。结果:血管征在恶性肿瘤出现率(55%)明显高于良性肿瘤出现率(26.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944,P〈0.05)。病灶平均直径与血管征有关,病灶直径〉2cm的出现率(65.52%)明显高于直径≤2cm的出现率(26.4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9.664,P〈0.05)。血管征分3型,单支血管型17例,其中恶性12例,良性5例;多支血管型7例,其中恶性6例,良性1例;血管扩张型4例,均为恶性。血管征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为55.0%,特异性73.91%,阳性预测值78.57%,准确度61.90%。结论:血管征在鉴别诊断中有较高价值,表现为多支血管及扩张血管征时高度提示恶性;血管征可以作为乳腺癌多因子评估的有力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乳腺良恶性病变及其周围腺体的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中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分布特征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41个浸润性导管癌和23个纤维腺瘤的DWI图像,测量瘤区(G1)、近瘤区(G2)、远瘤区(G3)及对侧正常腺体区(G4)ADC值,比较不同区域的分布及差异。结果41个浸润性导管癌DWI为高信号,平均ADC值(1.13±0.16)×10-3 mm2/s,而23例纤维腺瘤DWI为等或略高信号为主,平均ADC值(1.69±0.18)×10-3 mm2/s,两者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31,P<0.05)。浸润性导管癌自G1区至G4区ADC值逐渐升高,其中G1与G4区、G2与G4区、G1与G2区ADC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3与G4区的A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纤维腺瘤各区与对侧正常腺体G4区之间及G1与G2区之间ADC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DC值在浸润性导管癌内部及周围区域的分布有一定的规律,通过对近瘤区ADC值测量,有助于判断乳腺癌是否周围浸润及为保乳手术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脉络丛黄色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8例诊断为脉络丛黄色肉芽肿患者的影像学资料,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病灶形态、信号以及 DWI 表现特点。结果:18例脉络丛黄色肉芽肿患者均为中老年人,年龄60岁以上者17例(94%),病灶均位于侧脑室三角,其中16例为双侧发病,2例为单侧发病。MRI 表现为病灶边界清晰, T1 WI 均呈低信号,T2 WI 均呈高信号,MRI 增强扫描病灶边缘可见轻度强化,中心均无强化。14例(78%)DWI 呈高信号。结论:脉络丛黄色肉芽肿主要见于老年人,常位于侧脑室三角区,绝大多数为双侧发病。DWI 上病灶多呈高信号, DWI 对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