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 研究胸苷磷酸化酶 (TP)、 型环氧合酶 (Cox-2 )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 ,探讨它们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 ,并研究它们与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及微血管密度 (MVD)表达的关系 ,从而探讨 TP及 Cox- 2在膀胱肿瘤血管发生中所起的作用。 方法 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 TP、Cox- 2、VEGF及MVD在 94例膀胱移行细胞癌、1 2例膀胱良性病变和 5例膀胱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 ,分析它们在各组的表达差异、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的关系 ,以及各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 结果  TP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上皮及基质中都有表达。 TP的表达随着膀胱癌分级分期的上升而呈上升趋势(P<0 .0 5 ) ;在高分级膀胱癌中 (G2 - G3级 )比低分级膀胱癌(G1 级 )、浸润性膀胱癌 (≥ p T2 )比浅表性膀胱癌 (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吡柔比星预防浅表性膀胱癌术后复发效果厦其副作用。方法55例浅表性膀胱癌患者经尿道电切术后随机分为观察组29例和对照组26例,观察组;吡柔比星30mg+蒸馏水30ml;对照组:塞替哌60mg+蒸馏水30ml,术后立即膀胱灌注1次,保留30min。术后1周继续灌注.每周1次。共8次,之后每月1次。比较二组术后复发及不髓反应情况。结果观察组4例复发(13.8%);对照组7例复发(26.9%)。复发后肿瘤临床分期;观察组4例均为T1前期;对照组7例分别为Ta期3例、T1期1例、T2期3例。复发肿瘤病理分级:观察组G1级3例、G2级1例;对照组G1级3例、G2级1例、G3级3例。二组复发及不良反应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浅表性膀胱癌术后THP膀胱灌注能有效抑制肿瘤复发,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小干扰RNA(siRNA)沉默Pim-3对膀胱癌细胞增殖和周期的影响。方法:膀胱癌T24细胞分为3组:未处理组(不作任何处理)、对照siRNA组(采用50nmol/L对照siRNA转染)和Pim-3siRNA组(采用50nmol/LPim-3siRNA转染)。采用Westernblot检测转染48hPim-3、CyclinD1、Cdk2、P21蛋白表达的变化,CCK-8试剂检测转染24、48、72、96h细胞的增殖速率,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48h细胞周期的变化。结果:3组膀胱癌T24细胞Pim-3、CyclinD1、Cdk2、P21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2.506、49.573、23.079、44.758,P<0.05),与未处理组和对照siRNA组相比,Pim-3siRNA组Pim-3、CyclinD1和Cdk-2蛋白的表达下降,P21蛋白表达升高(P<0.05)。转染Pim-3siRNA48、72和96h后,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速率均明显受到抑制(F=50.067、132.504、277.389,P<0.001)。3组G0/G1、S和G2/M期膀胱癌T24细胞比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107.970、20.039和66.872,P<0.05),Pim-3siRNA组G0/G1期膀胱癌T24细胞比例高于未处理组和对照siRNA组(P<0.05),而S和G2/M期膀胱癌T24细胞比例低于未处理组和对照siRNA组(P<0.05)。结论:Pim-3有望成为治疗膀胱癌潜在的分子靶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端粒酶在膀胱癌中活性表达及其与膀胱肿瘤临床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利用TRAP银染法对32例膀胱癌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粘膜端粒酶活性进行检测,并结合临床资料分析。结果:32例膀胱肿瘤中有26例表达阳性(81.25%),而10例正常膀胱组织均无端粒酶表达。差异有显著性(χ2=18.018,P<0.05)。G 1级肿瘤阳性结果为7/11,G 2级为12/13,G 3级为7/8;T a~T 1期阳性者为15/20,T 2~T 4期为11/12,统计学分析证实与分期分级不相关。结论端粒酶活性表达与膀胱肿瘤的发生有关,是一个重要的肿瘤标记物。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膀胱移行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膀胱癌分级、复发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CD34观察肿瘤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以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HIF1α的表达情况。结果G1级、G2级、G3级膀胱癌中HIF1α阳性率分别为27.8%、40%、63.2%,G1级与G3级膀胱癌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癌复发组及未复发组HIF1α阳性率分别为61.5%、30.6%(P<0.05);G1级、G2级、G3级膀胱癌中VEGF阳性率分别为50%、48%、68.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癌复发组及未复发组VEGF阳性率分别为76.9%、38.9%(P<0.05)。G1级、G2级、G3级膀胱癌MDV分别为44.3±11.6、53.5±10.6、71.9±15.3,G1级与G3级膀胱癌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膀胱癌复发组及未复发组MDV分别为41.7±10.9、77.2±15.3(P<0.05)。结论膀胱癌HIF1α表达与肿瘤分级复发相关,对膀胱癌复发有预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PD -ECGF)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肿瘤细胞和肿瘤旁间质细胞中表达的异同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用PD -ECGF的单抗 1C6 - 2 0 3,采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对 5 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和 8例正常膀胱粘膜进行PD -ECGF表达的研究。结果 正常膀胱粘膜的上皮细胞和间质细胞的PD -ECGF免疫染色均呈阴性。 5 5例膀胱移行细胞癌中 2 5例 (45 .5 % )肿瘤细胞PD -ECGF呈阳性表达 ,其肿瘤病理分级为G1级 2 / 7(2 8.6 % ) ,G2 级 9/ 2 5 (36 .0 % ) ,G3 级 14 / 2 3(6 0 .9% ) (x2 =3.91,P >0 .0 5 ) ;病理分期为Ta期3/ 18(16 .7% ) ,T1期 5 / 14 (35 .7% ) ,T2~ 4期 17/ 2 3(73.9% ) (x2 =14 .0 ,P <0 .0 0 1)。肿瘤间质细胞的PD -ECGF阳性表达为 37/ 5 5 (6 7.3% ) ,其病理分级为G1级 3/ 7(42 .9% ) ,G2 级 14 / 2 5 (5 6 .0 % ) ,G3 级 2 0 / 2 3(87.0 % ) (x2 =7.39,P <0 .0 5 ) ;病理分期为Ta期 5 / 18(2 7.8% ) ,T1期 12 / 14 (85 .7% ) ,T2~ 4期 2 0 / 2 3(87.0 % ) (x2 =30 .2 ,P <0 .0 0 1)。结论 膀胱癌肿瘤细胞与间质细胞中的PD -ECGF阳性表达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的进展中都起着重要作用 ,检测其表达对判断膀胱癌的分化程度和浸润程度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7.
经尿道治疗下尿路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尿路疾病包括膀胱和尿道的疾病,在男性还包括前列腺疾病。腔内泌尿外科技术发展到今天,许多下尿路疾病都可以通过腔内技术进行诊治,经尿道插入泌尿内腔镜对膀胱、前列腺、及尿道疾病进行诊治是腔内泌尿外科的重要内容。 1.经尿道治疗膀胱疾病 1.1 经尿道膀胱肿瘤切除术(Transurethral resection of bladder tumor, TUR-Bt) 膀胱肿瘤是泌尿外科最常见的肿瘤之一,约90%以上是移行细胞癌,其中近80%是表浅性膀胱癌(Tis,Ta,T1期)。细胞分化为G1和G2的表浅性膀胱癌是TUR-Bt的适应证。T1G3的肿瘤如何治疗还存在争论,  相似文献   

8.
Livin在浅表性膀胱癌中的表达及在预后判断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Livin的表达及其在BTCC发展及预后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荧光法、蛋白印迹法及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对48例临床分期为Tis~T1期的膀胱癌组织标本中Livin的表达进行检测。病理分级G1级23例,G2级17例,G3级8例;复发性膀胱癌17例;15例非肿瘤膀胱组织作对照。结果15例非肿瘤膀胱组织Livin表达均为阴性;48例膀胱癌组织中有19例可见Livin表达;复发的膀胱癌组织中Livin阳性表达率(58.82%,10/17)明显高于初发的膀胱癌组织(29.03%,9/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ivin表达率在不同分级的肿瘤组织中无明显差异。2年随访发现:Livin表达阳性的肿瘤病人复发率高(13/19,68.42%),与Livin表达阴性者的复发率(11/29,37.93%)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ivin与膀胱癌复发有关,检测膀胱癌组织中Livin表达有望作为膀胱癌诊断的一种指标,在膀胱肿瘤的预后判断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膀胱癌中p53突变及Bcl-2、PCNA表达与细胞的增殖和凋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膀胱癌中p5 3突变和Bcl 2、增殖细胞核抗原 (PCNA)表达与细胞增殖、凋亡和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 SABC免疫组化检测 6 2例膀胱癌标本Bcl 2、p5 3和PCNA的表达。计算肿瘤细胞中PCNA阳性细胞百分比即增殖指数 (PI)。TUNEL法检测细胞凋亡 ,计算肿瘤细胞中凋亡细胞的百分比即凋亡指数 (AI)。结果  6 2例膀胱癌中 ,5 0例 (80 6 % )发生 p5 3突变 ,其中G3 级的突变率为 91 3% ,较G1级 (72 7% )和G2 级(78 5 % )更多见 ,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T2 期 p5 3突变率 (95 7% )较Ta 1期 (71 8% )高 (P <0 0 1)。14例 (2 2 5 % )发现有Bcl 2表达 ,Bcl 2表达阳性率在G3 级中明显高于G1和G2 级 (P <0 0 5 ) ,但与分期无相关性(P >0 0 5 )。Bcl 2表达与p5 3突变无关。PI为 17 3%~ 4 1 8% (平均为 2 2 4 % ) ,AI为 1 9%~ 3 5 % (平均为2 9% ) ,PI与肿瘤分级、分期相关 ,AI与肿瘤的分级明显相关。结论 p5 3突变与浸润性行为呈正相关。在膀胱癌中 p5 3和PCNA过表达可提示预后。随着肿瘤的进展 ,肿瘤细胞过度增殖可能伴有频繁的凋亡 ,但增殖指数的增加明显强于凋亡指数的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整合素α2、钙调素、MMPs和nm23-H1在膀胱癌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53例膀胱TCC及10例正常膀胱粘膜组织中整合素α2、钙调素、MMPs和nm23-H1进行检测。结果:(1)整合素α2、钙调素、MMPs、nm23-H1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5%(40/53)、54.7%(29/53)、58.5%(31/53)、32.1%(17/53)。(2)整合素α2在膀胱癌分期中,T1期、T2期与T3期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病理分级三者之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和无浸润的整合素α2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3)T1期、T2期、T3期钙调素阳性表达率三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I级、II级、III级钙调素阳性表达率三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和无浸润的钙调素的阳性表达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4)T1期、T2期、T3期,MMPs阳性表达率三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I级、II级、III级MMPs的阳性表达率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和无浸润的MMPs的阳性表达率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5)T1期、T2期、T3期,nm23-H1阳性表达率三者比较,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I级、II级、III级,nm23-H1的阳性表达率三者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有和无浸润的nm23-H1的阳性表达率两者比较,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整合素α2、钙调素、MMPs和nm23-H1与膀胱癌浸润转移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与奥沙利铂联合全身化疗法预防T1G3高恶性膀胱癌术后复发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613例T1G3高恶性膀胱癌患者经尿道肿瘤电切术(TURBT)后患者分为两组:(1)全身化疗组169例,术后每周用吡柔比星30mg灌注治疗,连续8次,以后每个月灌注1次,持续2年.术后每21天用GC方案化疗,一般4-6个疗程:吉西他滨1000mg/㎡第1、8天+奥沙利铂130mg/㎡第2天静脉滴注,每3周重复.(2)对照组为444例,术后都每周灌注吡柔比星30mg1次,连续8次,以后每月1次,持续2年.结果随访2~7年,平均4年5个月,其中全身化疗组复发率为10.1%,对照组复发率为37.4%,对照组肿瘤进展率为14.5%,全身化疗组无肿瘤进展.全身化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GC全身化疗联合吡柔比星膀胱灌注预防高恶性T1G3期膀胱癌术后复发优于单用吡柔比星膀胱灌注.GC全身化疗能抑制T1G3高恶性膀胱癌的肿瘤进展.  相似文献   

12.
膀胱癌是泌尿系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其中尿路上皮癌占90%以上。根据目前普遍采用的国际抗癌协会1998年的TNM分期,T1期膀胱癌是指肿瘤侵犯深度不超过膀胱黏膜下固有层的膀胱肿瘤。膀胱癌的分级则依据1973年Mostofi等提出的G1~G3系统,G3表示肿瘤细胞异形性大,分化差,恶性程度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Fas(sFas)及FasL(sFasL)含量变化与膀胱癌病理特征的关系,以确定血清sFas及sFasL含量检测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定量检测78例膀胱癌患者(膀胱癌组,浅表性膀胱癌54例,浸润性膀胱癌24例;G1期20例,G2期39例,G3期19例)术前、术后和30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清中sFas和sFasL的水平。观察血清sFas和sFasL含量的变化与膀胱癌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 膀胱癌组术前血清中sFas和sFasL含量分别为(18.53±1.74)、(13.46±1.57)μg·L-1,明显高于术后及对照组[(7.03±1.54)、(4.38±1.23)μg·L-1及(5.98±1.36)、(3.42±1.03)μg·L-1](均P<0.05)。膀胱癌组术后血清sFas和sFasL含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浸润性膀胱癌患者血清中sFas和sFasL含量均显著高于浅表性膀胱癌患者(均P<0.05);膀胱癌G3期患者血清中sFas和sFasL含量均显著高于G1、G2期患者(均P<0.05)。结论 血清中sFas和sFasL水平可能成为膀胱癌患者病理特征判断以及治疗过程中疗效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膀胱癌患者尿中核基质蛋白 2 2 (NMP2 2 )水平及其与膀胱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方法 :运用双单抗夹心酶联免疫法 (EL ISA)检测 4 6例膀胱癌、18例良性泌尿系疾病和 12例正常人尿中 NMP2 2水平。结果 :膀胱癌患者尿中 NMP2 2水平 (5 7.84× 10 3U/ L)明显高于良性泌尿系疾病 (9.95× 10 3U/ L)和正常人群 (8.4 3× 10 3U/L ) ,有统计学意义 (P<0 .0 5 )。浅表癌 (p Tis,p Ta,p T1)和分化较高的肿瘤 (G ,G )高于浸润癌 (p T2 - 4 )和分化低的肿瘤 (G ) ,与病灶的数目呈明显正相关 (P<0 .0 1)。而与肿瘤的体积无明显相关。结论 :NMP2 2是膀胱癌尿中的一个瘤标 ,与膀胱癌恶性程度和侵袭能力密切相关 ,可以作为膀胱癌预后评估的指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组蛋白去乙酰化酶抑制剂曲古抑菌素A(TSA)对人膀胱癌T24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及对Apaf-1、APC基因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3×10-4mmol/L TSA作用T24细胞,MTT法检测TSA对T24细胞生长的抑制作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TSA作用前后T24细胞周期和凋亡的变化;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检测TSA作用前后膀胱癌细胞中Apaf-1、APC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TSA对T24细胞的生长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TSA作用后T24细胞的G0/G1期比例增加,S期比例减少,细胞凋亡率增加(P<0.05);RT-PCR结果显示TSA处理能明显诱导Apaf-1、APC基因表达增加.[结论]TSA能抑制T24细胞体外生长,诱导细胞周期阻滞和凋亡,其可能通过诱导Apaf-1、APC基因表达增加而发挥体外抗膀胱癌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肿瘤血管生成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简称膀胱癌)分级、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DNA末端标记法(TUNEL)和免疫组化法检测53例膀胱癌组织中细胞凋亡指数(AI)、微血管密度(MVD)、PCNA标记指数(PCNALI),分析其与膀胱癌分级、分期的关系。结果AI与PCNALI在膀胱癌不同分级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MVD在Gl、G3间和G2、G3间差异有显著性;PCNAU在膀胱癌不同分期之间均有显著性差异,而AI与MvD均在T1、T3间和T2、T3间有显著性差异。在复发的膀胱癌中三项指标均高于未复发者。结论AI、MVD、PCNALI可作为评估膀胱癌恶性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NCCN非小细胞肺癌临床指引(2002.1版)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1 目录 NCCN非小细胞肺癌专家组成员(附后) 初始评价和临床分期(NSCL-1) 评价和治疗: Ⅰ期(T1-2,NO)和Ⅱ期(T1-2,N1)(NSCL-2) ⅡB期(T3,NO)和ⅢA期(T3,N1)(NSCL-4) ⅢA期(T1-3,N2)和ⅢB期(T4,NO-1)(NSCL-7) ⅢB期(T1-3,N3)和ⅢB期(T4,N2-3)(NSCL-10)  相似文献   

18.
BCG加空气膀胱灌注法预防并发症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自1983年以来,采用卡介苗(BCG)防治膀胱癌取得了良好疗效,但也出现了一些并发症,并发症与BCG剂量、疗程等有关。在此仅着重讨论由于膀胱灌注操作不当所致的并发症。而笔者采用自行设计的膀胱灌注法后,未再出现严重并发症,且操作简便。 1 病例资料 采用BCG膀胱内灌注防治膀胱癌共139例,分BCG组(104例)和BCG+IL-2组(35例)。男126例,女13例。年龄29~79岁,平均55.3岁。G1 43例,G2 78例,G3 18例。T1(含Tis、 Ta)121例,T2 12例,T3 6例。  相似文献   

19.
陈轸  彭开兵  李晓霞 《西部医学》2015,27(2):285-287,290
目的探讨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TRUS-CDFI)在膀胱癌术前诊断及T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三年采用TRUS检查85例疑是膀胱癌患者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及术前超声分期,与术后病理诊断及分期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85例膀胱癌患者中,TRUS正确诊断82例,准确率96.47%,1例误诊为膀胱结石,误诊率1.18%,漏诊2例,漏诊率为2.35%。CDFI对膀胱癌动脉血流显示率为89.02%(73例);TRUS术前正确T分期78例,错误T分期4例,其中2例T1期误诊为T2期,1例T2期误诊为T3期,1例T3期误诊为T2期。术前T分期诊断准确率为95.12%(78例),其T1、T2、T3及T4分期诊断准确率分别为96.49%(55/57例)、80%(12/15例)、87.50%(7/8例)及100%(4/4例)。结论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膀胱癌及术前T分期准确率较高,临床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Fas和Survivin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促凋亡蛋白Fas和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在膀胱癌组织中的表达意义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及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别检测并比较4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和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中Fas和Survivin的表达情况。结果Fas和Survivin在正常膀胱黏膜组织的表达量与膀胱癌组织的表达量相比,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圴<0·001);Ⅰ级与Ⅳ级膀胱癌组织中Fas和Survivin的表达量间差别均有显著性意义(q=4·30和3·69,P<0·05)。Ta-1期和T2-4期膀胱癌组织中Fas和Survivin的表达量间差别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Fas与Survivin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无相关性(r=0·096,P>0·05)。结论Fas和Survivin可以作为膀胱癌发生的预测指标,二者在膀胱癌恶性进程中无协同或拮抗作用,且二者对膀胱癌治疗方案的选择均无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