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 毫秒
1.
目的 对汶川地震后6月都江堰地区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伴发焦虑及抑郁症状的状况进行分析.方法 整群分层抽取都江堰地区中学生49个班级,利用儿童创伤后应激障碍自评量表(PTSD-SS)、儿童焦虑性情绪筛查量表(SCARED)、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C)进行评估,共1925人完成调查.结果 PTSD的检出率为15.9%,焦虑症状的检出率为40.8%,抑郁症状的检出率为24.4%.其中,PTSD与焦虑症状的共患率为13.6%,PTSD与抑郁症状的共患率为8.5%,PTSD与抑郁、焦虑症状的共患率为8.1%.PTSD总分与DSRSC抑郁指数(r=0.475,P<0.01)、SCARED焦虑总分(r=0.650、P<0.01)呈正相关.在检出PTSD的青少年中,有85%检出焦虑症状(χ~2=295.160,P<0.01),53.4%检出抑郁症状(χ~2=166.504,P<0.01).在检出PTSD的女性青少年中,有88%检出伴发焦虑症状,高于男性(χ~2=4.010,P<0.05).逻辑回归分析发现,女性、生活在农村、亲人伤亡严重、财产损失大、主观支持少、对支持的利用度低、消极应对方式是PTSD伴发焦虑的危险因素;女性、非独生子女、生活在农村、亲人伤亡严重、社会支持少、对支持的利用度低、消极应对方式是PTSD伴发抑郁的危险因素.结论 地震后6个月,青少年PTSD伴发焦虑及抑郁症状的发生率高,女性PTSD伴发焦虑症状的发生率高于男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在地震灾害发生半年后丧亲者与非丧亲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焦虑和抑郁的关系及对比情况.方法 采用一般情况凋查表、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检查表、贝克抑郁量表(BDI)、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在地震半年后对都汀堰灾区安置点的人群560人进行调查.结果 10.9%的被调查者在地震中丧失亲人.丧亲组符合PTSD症状诊断的比例(44.4%)显著高于非丧亲组(15.1%)(t=4.737,P<0.05).丧亲组中重度抑郁、焦虑和自杀观念的发生率分别为55.5%、44.4%和44.5%显著高于非丧亲组17.4%、16.7%和14.2%(χ~2=46.522,P<0.01).丧亲组符合PTSD症状诊断者中合并中重度抑郁的占79.2%,合并焦虑或明显焦虑的占75%;中重度抑郁中合并焦虑或明显焦虑的占83.4%.抑郁总分、焦虑总分、既往焦虑、噩梦、丧亲后感到寂寞为丧亲者创伤后应激障碍症状的预测因素.结论 地震灾区丧亲者的抑郁、焦虑、自杀观念及符合PTSD症状诊断的均较非丧亲者高.丧亲人群的抑郁、焦虑及PTSD症状三者共病率高.丧亲者PTSD症状的预测因素足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3.
青少年罪犯焦虑、抑郁情绪及其与应对方式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调查重庆市青少年罪犯焦虑、抑郁状况与应对方式的关系,为制定符合青少年罪犯心理的综合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一般情况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重庆市未成年犯管教所909名青少年罪犯进行横断面问卷调查研究。结果青少年罪犯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率分别为40.4%、51.2%,明显高于常模(P<0.01),共患焦虑、抑郁占31.3%。家庭经济状况好、学历高是抑郁发生的保护因素,童年期受虐是抑郁发生的危险因素;家庭经济状况好是焦虑发生的保护因素,而童年期受虐、非独生子女是焦虑发生的危险因素。其积极应对方式与焦虑、抑郁水平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0.172,r=-0.208,P<0.01),而消极应对方式与焦虑、抑郁水平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419,r=0.390,P<0.01)。结论青少年罪犯存在明显的焦虑、抑郁情绪,与其消极应对方式密切相关。帮助他们采用积极的应对方式可以有助于降低焦虑、抑郁情绪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玉树地震后一周年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率、影响因素及伴发焦虑抑郁分析,为危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PTSD检查量表平民版(PCL-C)、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等对玉树受灾人群问卷调查,共513名完成调查。结果调查的受灾人群中,PTSD的发生率为11.50%,焦虑症的发生率为15.01%,抑郁症的发生率为15.40%,PTSD伴焦虑的发生率及PTSD伴抑郁的发生率均为7.02%,PTSD同时伴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为3.70%。结论受灾人群在地震后一周年PTSD发生率高,并焦虑抑郁伴发率较高,因性别、年龄、婚姻、躯体损伤、亲人丧失、社会支持满意度等不同而不同。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青少年的创伤后应激症状对创伤后成长的影响.方法 于2011年6月,选取汶川地震灾区便于调查的两所中学,随机选取20个班级共1123名初中生进行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反应指数修改版、儿童抑郁障碍自评量表(DSRS)、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创伤后成长量表(PTGI)调查.结果 女生相比男生有较高的的抑郁[女(14.72 ±5.49)分,男(13.08 ±5.83)分]、焦虑得分[女(31.54 ±15.43)分,男(27.03±17.09)分];少数民族学生相比汉族学生有较高的PTGI[少数民族(59.97 ±14.06)分,汉族(57.71±15.06)分]、PTSD[(22.05±12.12)分,(19.42±12.78)分]、焦虑得分[(30.36±16.35)分,(28.01±16.39)分];父亲受教育程度高(高中及以上)的学生比父亲受教育程度低(初中、小学及以下)的学生抑郁得分低、PTGI得分高.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相关分析显示,PTGI总分与PTSD总分、麻木与回避、高警觉维度得分、抑郁得分、学校回避维度得分负相关(r=-0.074,-0.091,-0.075,-0.360,-0.088,均P<0.05).回归分析显示,抑郁量表得分与PTGI总分及各维度得分负相关(β=-0.365,-0.332,-0.332,-0.315,-0.284,均P<0.05).结论 青少年的抑郁症状与创伤后成长具有负性关系,不利于创伤后成长的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SARS流行期间北京三所全国重点高校封闭式管理的在校学生焦虑与抑郁症状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和一般状况调查表,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对北京三所全国重点高校的6 280名在校本科大学生和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598名学生出现焦虑症状,检出率为9.5%;有1 857名学生出现抑郁症状,检出率为29.6%;男生焦虑及抑郁症状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生(χ2焦虑=10.73,P<0.01;χ2抑郁=34.13,P<0.01);文科学生焦虑症状检出率高于理工科学生(χ2=8.87,P<0.01),而理工科学生高于医科学生(χ2=10.15,P<0.01);对不同专业抑郁症状检出率进行分析亦得类似结果,文科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理工科学生(χ2=6.43,P=0.011),而理工科学生高于医科学生(χ2=13.29,P<0.01);本科生、研究生各年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χ2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医学专业(OR焦虑=1.495;OR抑郁=1.164)、不了解SARS防治措施(OR焦虑=1.363;OR抑郁=1.214)、认为学校防治措施效果不明显(OR焦虑=1.230;OR抑郁=1.265)、对政府最终战胜SARS缺乏信心(OR焦虑=4.924;OR抑郁=3.499)是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的危险因素;抗击SARS行为意向与焦虑症状或抑郁症状有一定关系.结论性别、专业和战胜SARS的信心对焦虑及抑郁症状的发生有一定影响;有效的传染病防治和健康教育等措施有利于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  相似文献   

7.
丘春柳 《黑龙江医学》2013,37(7):586-588
目的比较米氮平结合心理干预与单用米氮平对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治疗效应。方法对68例PTSD患者随机分组,研究组以米氮平加综合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单用米氮平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末、4周末评定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统计治疗前、治疗4周末精神症状检出率、4周末疗效,进行两组间比较。结果治疗4周末研究组的精神症状检出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HAMD和HAMA总分在2周末和4周末两组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1),但研究组总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治疗4周末的显效率85.3%显著高于对照组61.8%,P<0.05。结论米氮平结合心理干预对创伤后应激障碍具有较好的治疗效应,可在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汶川地震后1月内脱离/未脱离震区的亲历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 PTSD)筛查阳性的发生及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方法:对什邡地区235人(现场组, 称A组)、转入湘雅二医院住院的伤病员44人(伤病员组, 称B组)及家属36人(家属组, 称C组)采用事件影响量表修订版等进行心理评估。结果:(1)灾后1月内PTSD筛查总阳性率为35.56%,女性明显高于男性(χ2=16.27,P<0.001);A组、B组和C组PTSD筛查阳性率分别为39.15%, 31.82%和1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mh=5.243,P<0.05);在PTSD筛查阳性者的3组人群中,A组在“麻木/回避”和“过度唤起”症状得分上明显高于B组和C组(均P<0.01)。(2)A组和B组的“焦虑”、“抑郁”和“躯体化”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C组(均P<0.05);(3)性别、居住地和是否脱离震区是PTSD症状的影响因素。结论:震后1月内对亲历者的心理影响较大,PTSD症状群、焦虑与抑郁症状是其主要心理问题,尤其是女性群体,应予更多关注。早期脱离震区环境、扩大和强化支持系统是其保护性因素。早期心理干预有助于提高亲历者的心理承受力,有效预防PTSD的发生。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SARS流行期间北京三所全国重点高校封闭式管理的在校学生焦虑与抑郁症状现况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ZUNG氏焦虑自评量表、ZUNG氏抑郁自评量表和一般状况调查表 ,以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 ,对北京三所全国重点高校的 62 80名在校本科大学生和研究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有5 98名学生出现焦虑症状 ,检出率为 9.5 % ;有 185 7名学生出现抑郁症状 ,检出率为 2 9.6% ;男生焦虑及抑郁症状检出率明显高于女生 (χ2 焦虑 =10 .73 ,P <0 .0 1;χ2 抑郁 =3 4.13 ,P <0 .0 1) ;文科学生焦虑症状检出率高于理工科学生 (χ2 =8.87,P <0 .0 1) ,而理工科学生高于医科学生 (χ2 =10 .15 ,P <0 .0 1) ;对不同专业抑郁症状检出率进行分析亦得类似结果 ,文科学生抑郁症状检出率高于理工科学生 (χ2 =6.43 ,P =0 .0 11) ,而理工科学生高于医科学生 (χ2 =13 .2 9,P <0 .0 1) ;本科生、研究生各年级之间差异无显著性。χ2 检验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医学专业 (OR 焦虑 =1.495 ;OR 抑郁 =1.164 )、不了解SARS防治措施 (OR 焦虑=1.3 63 ;OR 抑郁 =1.2 14 )、认为学校防治措施效果不明显 (OR 焦虑 =1.2 3 0 ;OR 抑郁 =1.2 65 )、对政府最终战胜SARS缺乏信心 (OR 焦虑 =4.92 4;OR 抑郁 =3 .499)是焦虑、抑郁症状检出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矿井瓦斯爆炸事故对幸存者心理健康水平、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发生、PTSD的临床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的影响.方法 爆炸事故发生6个月后,调查事故幸存者(研究组,15例)的一般情况,采用PTSD检查记录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评定,并与对照组(25例)比较,分析经受重大创伤后幸存者的心理健康状况.结果 研究组诊断为P1SD者达100%.SAS、SDS检出焦虑症的发生率为100%,中、重度者占26.67%,抑郁症的发生率为93-33%,中、重度者占26.67%.SCL-90各统计指标与对照纽除人际关系敏感、敌对外其他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SCL-90症状检出率:恐怖症状的发生率为66.67%,焦虑症状的发生率为53.33%,抑郁症状的发生率为13-33%.躯体化症状的发生率为13.33%,偏执的发生率为6.67%,敌对的发生率为6.67%.结论 矿井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对幸存者的心理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PTSD共病恐怖、焦虑、抑郁等多种精神疾患,躯体不适感明显增强,性格也有了部分改变,偏执与敌对情绪加重.  相似文献   

11.
某部队汶川地震救援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追踪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调查汶川地震救援军人在不同时期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病率及心理健康状况.方法 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量表平民版(PCL-C)和症状自评量表(SCL-90)的抑郁、焦虑和躯体化3个因子在地震后3、12、18个月用整群随机抽样法抽取某部队的救援军人进行调查.结果 在3、12、18个月时:①救援军人PTSD总分≥38分的比率分别为23 80%、14.86%、3.27%,PTSD发病率显著降低(χ2=28.386,P=0.000);②救援军人的再体验(F=23.377,P=0.000)、回避(F=37.649,P=0.000)、高唤醒(F=28.522,P=0.000)以及PTSD总分(F=37.545,P=0.000)均显著降低,PTSD的17个条目症状显著降低,且都具有显著差异(P<0.05);③救援军人的抑郁(F=8.021,P=0.000)、焦虑(F=8.537,P=0.000)和躯体化(F=4.306,P=0.000)得分显著降低.结论 汶川地震救援军人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病率呈现逐渐下降趋势,心理健康状况逐渐好转,这为今后制定救援后不同时期军人心理健康维护方案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现代医生》2021,59(29):8-12
目的 探讨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合并拒绝上学行为的相关因素。方法 选取2019 年3—12 月在我院诊断抑郁障碍的儿童青少年患者共84 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自制的一般情况量表、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及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Ⅱ)评估患者的人口学特征、临床症状严重程度及家庭功能。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合并拒绝上学行为的影响因素。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同伴关系紧张、父母受教育水平低、非独生子女、抑郁焦虑程度严重的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合并拒绝上学行为率更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同伴关系紧张、父亲受教育水平低、非独生子女、抑郁程度高是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出现拒绝上学行为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合并拒绝上学行为较普遍,而同伴关系紧张、父亲受教育水平低、非独生子女、抑郁程度高是儿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出现拒绝上学行为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评估"5.12"汶川大地震1个月后重灾区青少年的创伤后应激反应和抑郁障碍的严重性,并对其暴露因素进行相关分析,为早期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自编地震暴露问卷、创伤后压力反应症状量表(UCLA PTSD Index for DSM-IV)、儿童抑郁自评量表(DSRSC),对278名汶川地震重灾区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 青少年抑郁障碍检出率28.8%(80/278).创伤后应激反应检出率23.0%(64/278),创伤后应激反应指数和抑郁自评量表总数呈显著正相关( r =0.707,P <0.01).青少年抑郁障碍的影响因素为:性别( r =0.227,P <0.01)、以前对地震知识知道情况( r =-0.142,P <0.05)、受伤/死亡的老师/同学与自己的关系( r =0.133,P <0.05).引起青少年创伤后应激反应的影响因素为:性别( r =0.207,P <0.01)、受伤/死亡的老师/同学与自己的关系( r =0.159,P <0.01)、地震时是否在楼内( r =-0.137,P <0.05)、以前对地震知识知道情况( r =-0.122,P <0.05).结论 发现重灾区青少年的心理健康状况受到一定影响,其影响程度与灾难暴露程度等因素显著相关;需要进一步进行相关的随访研究,从而最大限度地减少地震灾难对青少年带来的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4.
背景近年来,青少年抑郁障碍患病率持续上升,偏远县城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家庭对疾病认知度普遍较低,常难以完成全病程治疗。目的探讨基于知识转化模式(KTA)的健康管理模式在偏远县城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0年6—12月收治的90例偏远县城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常规组(n=45)和KTA组(n=45)。常规组患者入组后接受常规健康管理模式干预,KTA组患者入组后接受基于KTA的健康管理模式干预,所有患者入组后持续观察12周。于干预前及入组后12周,以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评估患者非自杀性自伤行为;以青少年手机使用依赖自评问卷(SQAPMPU)评估患者手机依赖情况;以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量表(SCARED)评估患者焦虑情绪;以儿童抑郁障碍自评(DSRS)评估患者抑郁情绪。结果干预前两组患者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得分、SQAPMPU各维度得分及总分、SCARED得分、DSRS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入组后12周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得分、SQAPMPU各维度得分及总分、SCARED得分、DSRS得分均低于干预前(P<0.05)。KTA组青少年非自杀性自伤行为问卷得分、SQAPMPU各维度得分及总分、SCARED得分、DSRS得分低于常规组(P<0.05)。结论基于KTA的健康管理模式有效减少了偏远县城青少年抑郁障碍患者的非自杀性自伤行为和手机依赖情况,减轻了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能较好地应用于偏远县城青少年抑郁障碍的门诊管理中。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索公交系统遭受恐怖袭击对受害者、家属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 在公交车爆炸事件后第20天和第44天对72人(其中受害者27人,家属26人,市民19人)进行了灾害自评量表(SRQ-20)、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测评量表(PCL-17)、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应付方式量表(CSS)等调查.结果 受害者与家属的ASD(急性应激障碍)发生率分别为50%、12.50%;PTSD的发生率分别为33.33%、25%;女性PTSD的发生率(46%)与SAS、SDS的评分显著高于男性(16.7%);而市民中无一人符合DSM-IV的ASD或PTSD诊断标准;女性的PTSD总分及SAS、SDS的评分显著高于男性(P<0.05,P<0.05,P<0.01);烧伤的面积和深度与PTSD过度唤起评分正相关(r=0.589,P=0.016);受害者的应付方式与PTSD总分负相关(r=-0.523,P<0.05);受害者的SAS、SDS、SRQ评分与PTSD总分显著相关(r=0.853,0.787,0.745,P<0.01);年龄、受教育程度与PTSD总分无显著相关.结论 在公交系统受恐怖袭击的爆炸事件对受害者及其家属的心理状态造成显著的影响,女性受影响的比率、程度比男性更为显著;与PTSD高相关的因素为预防和减轻PTSD提示了可能的途径.  相似文献   

16.
矿难后2个月和10个月创伤后应激障碍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调查矿难后2个月及10个月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的发生率及相关因素.方法:采用创伤后应激障碍清单(PTSD Checklist-Civilian Version,PCL-C)调查104名矿难幸存者PTSD的发生率.选取48名幸存者(包括24名重性PTSD患者及24名非PTSD对照)进行详细症状、心理评估.结果:矿难后2个月,PTSD的发生率为50%.重性PTSD患者和非PTSD对照在PTSD症状分析、焦虑抑郁、个性及记忆功能方面有显著差别.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状态焦虑、矿难后恢复上班情况、Beck抑郁问卷(BDI)总分、神经质、矿难发生时所在位置、井下工龄进入回归方程.矿难后10个月,符合PTSD诊断标准的占30.6%;与矿难后2个月相比,PTSD患者在PTSD症状、焦虑症状及短时记忆方面有明显改善,抑郁症状无显著差别;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状态焦虑改善、矿难后恢复上班情况、积极应对、情感平衡、井下工龄是PTSD症状减轻的因素.结论:矿难后PTSD的发病率高、症状严重,对幸存矿工的心理影响很大,需要及时干预与治疗.状态焦虑、矿难后恢复上班晚、抑郁、神经质、矿难发生时所在位置危险度高、井下工龄短是PTSD发生的危险因素.积极应时是PTSD恢复的积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7.
救援官兵地震1周年后创伤后应激障碍发生率及相关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调查汶川地震1周年后救援官兵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现患率.方法 采用自编一般情况问卷、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症状清单平民版(PCL-C)、症状自评量表(SCL-90)、简易应对方式问卷(SCSQ)、艾森克个性问卷(EPQ)组成调查表,于汶川地震1周年时对1176名参加抗震救灾部队官兵进行测试.以PCL-C、SCL-90部分因子作为心理健康状况评定指标,用t检验、相关分析探讨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 1周年后救援官兵PTSD现患率为3.45%.SCL-90量表中躯体化因子分[(1.43±0.57)分]、EPQ中内外向[(12.50±3.79)分]、SCSQ中积极应对[(2.05±0.71)分]分值均显著高于全军常模(P<0.01或P<0.05),SCL-90量表中焦虑、抑郁、EPQ中神经质、SCSQ中消极应对分值均显著低于全军常模(P<0.01).PTSD组情绪更不稳定、更多地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PCL-C总分与SCL-90中躯体化、焦虑和抑郁因子分及EPQ中神经质因子和消极应对分值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EPQ中内外向因子、积极应对分值呈显著负相关(P<0.01).结论 汶川地震1周年后救援官兵PTSD现患率为3.45%,官兵整体心理健康状况良好;具有神经质、内向性的个体及低年资、低文化程度的救援军人是心理干预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18.
背景 ICU死亡病人与家庭成员心理症状负荷相关。本研究对家庭成员的心理学症状相关特性进行了识别。方法之前参加了某随机试验,11家医院,在ICU内或出ICU30h内呈濒死状态病人的家庭。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了跟踪调查方式,对这些家庭发生创伤后应激障碍和抑郁症状进行评估。结果包括PTSD(PTSD清单)和抑郁(病人健康问卷)症状测试。预示因子包括家庭成员精神卫生家族史,含做决策和人口统计学。结果完成了226个家庭调查。反应率,原始随机研究46%,本次研究82%。PTSD和抑郁发生率(95%CI)分别为14.0%(9.7%,19.3%)和18.4%(13.5%,24.1%)。相关家庭症状增加的特征包括:女性(PTSD,P=0.020;抑郁,P=0.005);熟悉病人持续期较短(PTSD,P=0.003;抑郁,P=0.040)。家庭成员做决策参数与他们真正做决策角色之间不一致(PTSD,P=0.005;抑郁,P=0.049)。抑郁症状与低受教育水平相关(P=0.002)。有心理症状的家庭成员更可能报告要看心理咨询师(PTSD,P<0.001;抑郁,P=0.003),病人ICU逗留期间,精神信息服务可能更有益(PTSD,...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五羟色胺转运体基因可变数目串联重复序列(5-HTTVNTR)多态性与汶川地震后青少年患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之间是否具有关联性,探讨PTSD发病的遗传学机制。方法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对地震灾区236例PTSD阳性和234例正常对照青少年的5-HTTVNTR基因多态性进行分型,用PLINK(v1.07)软件对基因分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5-HTTVNTR等位基因12在PTSD组中的分布频率高于对照组(93.2%vs.88.9%,χ2=5.42,P=0.020);12/12基因型的频率在PTSD组和对照组中分别为88.1%、79.7%,10/12基因型的频率分别为10.2%、19.6%,10/10基因型的频率均为1.7%,3种基因型(12/12、10/12、10/10)在两组中的分布频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23)。结论 5-HTTVNTR等位基因12可能会增加中国汉族青少年患PTSD的风险,12/12纯合子可能是其患PTSD的易感基因型,10/12杂合子可能是其患PTSD的保护因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儿童焦虑障碍症状与家庭环境及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方法:调查435名三所附属小学的小学生(男生228名,女生207名),测试问卷包括儿童焦虑性情绪障碍筛查表(SCARED)、父母教养方式评价表(EMBU)和家庭环境量表中文版(FES-CV)。结果:SCARED筛查阳性(SCARED总分≥23分)的有62人,作为焦虑组,其余为对照组。焦虑组家庭的亲密度和情感表达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而家庭矛盾性评分高于对照组(p<0.01);在父母教育方式方面,焦虑组双亲的"惩罚严厉"、"过分干涉"、"拒绝否认"、"过度保护"因子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在儿童中焦虑情绪存在较普遍,儿童焦虑障碍症状与其父母教养方式及家庭环境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