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0篇
临床医学   27篇
内科学   161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5篇
肿瘤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3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7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27篇
  2005年   18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32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7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3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未明的肠道非特异性炎症性病变,其病因尚未十分明确,诊断、治疗亦是消化内科目前的难点.  相似文献   
22.
初诊儿童克罗恩病2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儿童克罗恩病(CD)的临床特点、对治疗的反应及转归.方法 以定期随访达1年以上确诊的儿童CD为研究对象,按蒙特利尔标准进行分型,PCDAI评估疾病活动度,Hyams J法判定临床疗效,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并重点观察硫唑嘌呤(AZA)/6-巯基嘌呤(6-MP)的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20例CD患儿中,确诊年龄在7~12岁最多(55%),男性多于女性(1.5:1);就诊时50%存在生长发育迟缓,肠外表现发生率高达45%;回结肠型最常见(55%),20%累及上消化道,疾病行为以非狭窄非穿透型最多(50.0%).随访时间平均23个月(12~59个月),至随访终点,完全缓解15例(75%)、部分缓解4例(20%)、手术1例(5%),无死亡病例.11例最终使用激素+6-MP/AZA方案者,有9例(82%)在随访终点维持撤离激素的完全缓解,完伞缓解的6例行肠镜复查有4例达到黏膜完全愈合,达到撤离激素完全缓解患儿的身高达到同性别年龄的正常范围.6-MP/AZA因不良反应的停药率为17%.结论 生长发育迟缓是儿童CD的重要临床表现.合理应用AZA/6-MP可促进及维持撤离激素缓解,改善患儿生长发育.  相似文献   
23.
背景:白细胞介素-17A(IL-17A)在炎症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既往研究发现IL-17A基因多态性与某些亚型胃癌的发生风险增加有关。目的:探讨IL-17A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凋亡的影响。方法:以免疫组化法和RT-PCR法分别检测胃癌组织、相应癌旁非癌组织以及胃癌细胞株的IL-17A表达。以不同浓度重组人IL-17A处理胃癌细胞株SGC7901,以MTT法检测细胞增殖,以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以real-time RT-PCR检测细胞中的IL-6、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mRNA表达。结果:胃癌组织中IL-17A阳性细胞数较相应癌旁非癌组织显著增多(P0.05),且主要表达于炎性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在胃癌细胞株中无表达。重组人IL-17A可刺激SGC7901细胞增殖,抑制H_2O_2诱导的细胞凋亡,并上调其IL-6、MMP-13 mRNA表达。结论:IL-17A可直接或通过诱导炎症信号通路分子间接促进胃癌进展。  相似文献   
24.
<正>病例:患者男,24岁。因"反复皮下瘀斑8年,身目黄染3个月"于2012年3月11日收治入院。患者8年前四肢受到轻微碰撞后出现大面积皮下瘀斑伴牙龈出血,外院予止血治疗(具体不详)后瘀斑消退,但该症状常反复。1年前再次因皮下瘀斑至外院就诊,检查显示凝血酶原时间(PT)120 s,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107.8 s,凝血因子FⅦ、FⅨ下降,ALT 372 U/L,AST 386 U/L,ALP 1 633 U/L,甲状旁腺素173.9 pg/mL,骨扫描未见异常,骨髓穿刺活检提示刺激性骨髓象,予"止血、护肝"等对症治疗,皮下出血症状好转后出院。11个月前,复查ALT 298 U/L,AST 246 U/L,继续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探讨奥曲肽预防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研究在国内12个中心同时进行,拟行ERCP诊断和治疗的患者进入研究,并随机分为2组。奥曲肽组:0.3 mg奥曲肽加入500 ml生理盐水中,于ERCP术前1 h开始静脉滴注并持续6 h,输注停止后6 h和12 h再分别给予奥曲肽0.1 mg皮下注射各1次。对照组则给予安慰剂(生理盐水)行静脉滴注,但不进行皮下注射。结果 共有961例ERCP患者入选,其中129例患者不符合要求而被剔除,最后832例患者纳入统计,其中奥曲肽组414例,对照组418例。急性胰腺炎总的发生率为3.85%,其中奥曲肽组为2.42%(10/414),对照组为5.26%(22/418)(P=0.026)。高淀粉酶血症总发生率为14.9%,奥曲肽组为12.32%(51/414),对照组为17.46%(73/418)(P=0.041);两组基础数据如年龄、操作过程(诊断和治疗)、造影剂的使用量、胰胆管显影次数等基本相似(P>0.05),未发生与奥曲肽相关的不良反应。结论 奥曲肽对ERCP术后胰腺炎和高淀粉酶血症均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6.
目的 以减毒鼠伤寒沙门菌为载体,通过在UreB和HpaA间引入由3个甘氨酸残基组成的三肽柔韧接头,构建成UreB/HpaA双价抗幽门螺杆菌(Hp)活疫苗,并对照相应单价疫苗和空白载体研究其对C57BL/6小鼠的免疫保护效果。方法 用序列重叠延伸聚合酶链反应扩增带3个甘氨酸残基柔韧接头的融合基因UreB/HpaA,进一步以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L3261为载体构建UreB/HpaA双价活疫苗,观察其在小鼠体内的稳定性。用双价活疫苗株免疫Ⅱ级C57BL/6小鼠1次,对照单价活疫苗和空白载体观察其在体内诱导的特异抗体反应和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结果 测序结果显示,3个甘氨酸残基的编码序列GGTGGAGGC已成功地插入UreB/HpaA融合基因中。双价疫苗灌喂小鼠后,至少能在脾脏和回肠末段存留10d。双价疫苗在小鼠体内诱导血清特异性IgGl和IgG2a水平明显升高。UreB/HpaA双价疫苗的免疫保护率为77.3%(17/22),而UreB疫苗和HpaA疫苗的免疫保护率分别为50.0%(12/24)和43.5%(10/23)。结论 引入柔韧接头,优化构建表达UreB和HpaA的双价抗Hp活疫苗。UreB/HpaA双价活疫苗对Ⅱ级C57BL/6小鼠有更好的免疫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7.
目的 研究以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为载体构建的重组幽门螺杆素酶A亚单位及过氧化氢酶、/尿素酶A亚单位融合蛋白疫苗对小鼠的免疫保护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 将表达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尿素酶A亚单位(UreA)、过氧化氢酶(KatA)及尿素酶A亚单位/过氧化氢酶融合蛋白(Urea/KatA)的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分别灌胃免疫小鼠,另设单纯减毒鼠伤寒沙门氏菌免疫鼠和生理盐水免疫鼠为对照。免疫4周后以幽门螺杆菌活菌攻击,比较各组胃粘膜的幽门螺杆菌定植密度,攻击前后三清中抗幽门螺杆菌抗体IgGI,IgG2a和IgA的变化,脾脏和胃粘膜中γ干扰素(IFN-γ)和白介素4(IL-4)mRNA表达变化及胃粘膜炎症情况。结果(1)KarA及Urea/Kara组的幽门螺杆菌定植密度显下降,Urea组下降不明显。(2)和生理盐水组相比攻击前各鼠伤寒沙门氏菌免疫组IgGI,IgG2a均轻度升高而IgA无变化,攻击后各鼠伤寒沙门氏菌免疫组IgG2a升高显,KatA和Urea/KatA组尤为明显,而IgGI和IgA的升高无统计学差异。(3)胃粘膜攻击前生理盐水组无IFN-γ表达,其余各组均100%表达;攻击后生理盐水组IFN-γ轻度表达但仍明显低于各鼹伤寒沙门氏菌免疫组。IL-4在攻击前后各组均无表达。(4)脾IFN-γ和IL-4在所有组攻击前后均全部表达。(5)攻击前各组鼠胃粘膜仅有散在少量白细胞,攻击后各鼠伤寒沙门氏菌免疫组出现明显以淋巴及单核细胞浸润为特征的炎症反应。结论以减毒鼠伤察沙门氏菌为载体构建的重组幽门螺杆菌疫苗(Katk、urek/kalk)可在小鼠体内诱导出以TH1反应为主并伴随免疫后胃炎均保护性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28.
罗马Ⅲ和罗马Ⅱ标准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分别探讨门诊符合功能性消化不良(FD)罗马Ⅲ及罗马Ⅱ诊断标准的患者比例,比较两个标准下的症状频率、严重程度和分型.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调查消化专科门诊病例3014例.结果 FD符合罗马Ⅲ标准者占消化专科门诊患者的20.17%,符合罗马Ⅱ标准者占24.85%.符合罗马Ⅱ标准患者中60.3%同时符合罗马Ⅲ标准;32.7%的患者存在早饱、餐后饱胀不适、上腹痛和上腹烧灼感中的至少一种症状,但不符合罗马Ⅲ标准;7.0%的患者无上述4种症状,仅有恶心、嗳气、呕吐或上腹胀.符合罗马Ⅲ标准患者中74.3%同时符合罗马Ⅱ标准;10.2%的患者存在早饱或餐后饱胀不适症状,排便后可获缓解,但不伴有大便性状或频率改变.罗马Ⅲ标准亚型构成比中仅符合餐后不适综合征者占36.7%,仅符合上腹疼痛综合征者占36.8%,同时符合上述两亚型者占26.5%.罗马Ⅱ标准亚型构成比中溃疡样型占43.9%,动力障碍型占39.1%,非特异型占17.0%.结论 该研究病例中符合FD罗马Ⅲ标准的患者比例低于罗马Ⅱ标准.罗马Ⅲ标准更强调近3个月的症状频率和严重程度,强调疾病的活动性和现症患者的诊断.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试验性抗结核治疗鉴别诊断肠结核与克罗恩病的评估标准及合适的判断时间点。方法回顾分析接受试验性抗结核治疗且最后得以确诊的28例肠结核(ITB)和11例克罗恩病(CD)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临床表现及肠镜下的改变。结果2组患者基线时较特异的临床特征包括活动性肺结核、PPD强阳性、肛瘘或肛周脓肿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抗结核治疗后2组临床症状均有改善,但3个月后ITB组无好转率为0,CD组为27.3%(P=0.004)。抗结核治疗3个月及6个月,ITB组活动性溃疡消失率+明显好转率分别为90.9%(20/22)+9.1%(2/22)及100%(28/28)+0;结节样病变消失率+明显好转率为58.8%(10/17)+41.2%(7/17)及76.5%(13/17)+23.5%(4/17)。而CD组在各时点活动性溃疡、结节样病变均无明显好转(P均〈0.01)。结论ITB和CD的鉴别因缺乏特异性指标,部分鉴别困难的病例仍需采用试验性抗结核治疗。试验性抗结核治疗后3个月,回结肠镜复查见活动性溃疡及结节样病变消失或明显好转,伴临床症状痊愈或明显好转可评定为试验治疗有效。  相似文献   
30.
肝纤维化是多种慢性肝病的共同病理过程,可导致肝硬化及相关并发症的发生,而肝纤维化具有可逆性。因此,肝纤维化诊断对慢性肝病的防治及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肝活检一直是诊断肝纤维化的金标准,但有其局限性,近来研究发现血清学指标与肝纤维化之间有良好的相关性,且简便易行,有望替代肝活检,本文就血清学检查在肝纤维化诊断中的研究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