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 观察葛根素(Pur)预处理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干预作用,并探讨其预处理脑保护效应的可能时间窗。方法:4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缺血再灌注(IR)组及Pur预处理(PC)-6h组、PC-12h组、PC-24h组和PC-48 h组,除IR组外,其余4组大鼠分别于脑缺血前6、12、24及48 h给予Pur 100 mg•kg-1腹腔注射行单次预处理, IR组大鼠腹腔注射等容量生理盐水,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栓法阻闭90 min再灌注建立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再灌注后24 h行神经功能评分并计算脑梗死体积百分比(BIVP)。结果:与IR组比较,PC-6h、PC-12h及PC-24h组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 神经功能评分均明显增加(P<0.01), BIVP明显减少(P<0.01),而PC-6h、PC-12h及PC-24h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PC-48 h组与IR组大鼠再灌注后24 h神经功能评分及BIV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ur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可产生保护作用,其预处理脑保护效应时间窗可持续达24 h。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大麻素受体1(CB1受体)是否参与重复电针预处理诱导的大鼠脑缺血耐受.方法: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280—320g),随机分为6组(n=8):假手术组(Sham),戊巴比妥钠对照组(Con),电针预处理组(EA),溶剂-电针预处理组(v—EA),CBl受体拮抗剂组(AM),CB1受体拮抗剂-电针预处理组(AM—EA).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动物每日均腹腔注射(ip)戊巴比妥钠40mg/kg麻醉,连续5d.Sham组仅行假手术;Con组仅缺血再灌注;EA组接受电针刺激百会穴30min/d,连续5d;AM组每日腹腔注射AM2511mg/kg,连续5d;v-EA组和AM.EA组每日在电针预处理前30min分别给予溶剂(二甲基亚砜:Tween-80:生理盐水=1:1:8)3mL/kg(ip)和AM2511mg/kg(ip),连续5d.除Sham组外其余各组均在最后一次预处理24h后行颈内动脉尼龙线线栓法致大脑中动脉栓塞(120min)模型,观察再灌注后24h时神经功能评分(NFS),并取大脑行2,3,5-氯化三苯四唑(TYC)染色以计算脑梗死容积百分比.结果:Sham组NFS正常且TIC染色未见脑梗死灶;再灌注24h后EA组和v-EA组NFS明显高于Con组、AM组和AM—EA组(P〈0.05);EA组和小EA组再灌注24h脑梗死容积百分比分别为(31.4±8.3)%和(27.2±9.3)%,明显小于Con组、AM组和AM—EA组(P〈0.05);而AM组、AM—EA组与Con组之间NFS和脑梗死容积百分比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重复电针刺激大鼠百会穴预处理诱导的脑缺血耐受可能通过CB1受体介导.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腺苷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h后再灌注损伤模型。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F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腺苷预处理组(AP组),依术后处死动物时间的不同,每组再分为4个亚组2、6、24、72h组(F26,24,72h,IR2、6、24、72h,AP2、6、24、72h),每个亚组5只动物。结果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脑缺血再灌注组织中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表达。结果F组GDNF阳性细胞表达极弱,IR组和AP组在脑缺血再灌注后2h在缺血半暗带周围出现GDNF弱阳性表达,6h后GDNF阳性细胞表达增多,24h GDNF阳性细胞表达达到高峰,72hGDNF阳性细胞表达开始减少。AP各亚组GDNF阳性细胞数与F和IR各相应亚组GDNF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R各亚组GDNF阳性细胞数与F各相应亚组GDNF阳性细胞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腺苷预处理能显著增强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神经细胞的蛋白合成和分泌功能、增加脑组织中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的表达。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红景天苷预处理对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行为学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 方法: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及红景天苷预处理组,每组20只。采用四血管阻断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红景天苷预处理组大鼠予腹腔注射红景天苷12mg/(kg·d),连续7d,最后一次给药后30min建立急性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再灌注后24h每组各取5只大鼠,取右侧大脑采用干湿重法计算脑组织含水量;左侧大脑取海马测定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每组其余15只大鼠分别于再灌注前及再灌注后6、12、24、48和96h进行神经损害严重程度评分(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NSS);并于再灌注后第5天开始进行Morris水迷宫实验。 结果:模型组脑组织含水量、SOD活性、MDA含量、NSS、平均潜伏期及探索实验中在第2象限时间比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红景天苷预处理组与模型组比较,脑含水量降低,SOD活性增高,MDA含量降低,NSS降低,平均潜伏期缩短,第2象限时间比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红景天苷可减轻大鼠全脑缺血再灌注后脑水肿程度,缓解海马区自由基代谢异常,改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缺血预处理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 采用阻断双侧颈总动脉制作沙土鼠全脑缺血模型,96只沙土鼠,腹腔注射戊巴比妥钠麻醉。沙土鼠随机分为四组:SH组:假手术对照组,未行脑缺血预处理;IC组:预处理对照组,予2min脑缺血后来再次缺血;IP组:预处理缺血组,予2min脑缺血,再灌注24h后,再次脑缺血10min;IR组:脑缺血再灌注组,予脑缺血10min后行再灌注。每组据再灌时间点的不同又分为Ⅰ(1d)、Ⅱ(3d)、Ⅲ(5d)、Ⅳ(7d)4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动物。呆用TUNEL法检测沙土鼠脑海马CAI区神经细胞凋亡数目。结果 IP可显著减少沙土鼠脑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数量(与IR组相比P〈0.01)。结论 脑缺血预处理可显著提高机体对后续缺血的耐受性,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缺血诱导的神经细胞凋亡而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葛根素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范围和锥体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潘登  谭军  赵秀娟 《中国热带医学》2007,7(8):1303-1304
目的 探讨葛根素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时梗死范围和锥体细胞的影响.方法 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S组(假手术组)、IR组(缺血再灌注组)和P组(葛根素预处理组),每组24只,依术后处死动物时间的不同每组又分为3个亚组,每亚组8只,同时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2h后再灌注损伤的SD大鼠模型.用TTC染色法测定梗死体积,HE染色观察海马区锥体细胞数.结果 S组未见梗死灶,P组脑梗死范围明显比IR组缩小(P<0.05或P<0.01).P24h、P72h组神经元损伤程度较IR24h、IR72h组轻;P24、P72h组存活锥体细胞数明显多于IR24h、IR72h组(P=0.014,P=0.004).结论 葛根素预处理能减少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梗死范围和锥体细胞的死亡.  相似文献   

7.
番茄红素对大鼠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损伤的干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番茄红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脑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采用线栓法制作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2h再灌注22h模型(MCAO)。将Wistar大鼠随机分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番茄红素组(LP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大鼠脑组织MMPO表达。结果:LP组脑组织基质金属蛋白酶-9(Met-alloproteinase-9,MMPO)表达及脑含水量较IR组降低(P〈0.05),而两组均较sham组明显增高(P〈0.05)。结论:番茄红素可以通过抑制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MMPO表达,而明显减少脑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含水量,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异氟烷预处理抗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过程中蛋白激酶γ(gamma of protein kinase C,PKCγ)在细胞膜和细胞浆内转位中的动态变化规律。方法采用大脑中动脉线拴方法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24只,根据再灌注后各时间点不同又分为再灌注后4、24、72h组,每组8只。缺血再灌注组、异氟烷预处理组,每组24只,根据缺血再灌注后时间点不同又分为缺血再灌注后4、24、72h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分别在再灌注后4、24、72h处死大鼠,取大鼠额叶皮质;缺血再灌注组大鼠前脑缺血2h后,分别在再灌注后4、24、72h处死大鼠,取大脑额叶皮质;异氟烷预处理组于缺血前1.5h经半密闭的吸入箱吸入1.5%异氟烷,持续1、0.5h后制备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其余同缺血再灌注组。各亚组大鼠大脑额叶皮质细胞浆和细胞膜上的PKC7含量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测定。结果与假手术组的再灌注后4、24、72h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和异氟烷预处理组的同时间点组细胞膜上PKCγ水平均有显著升高(P均〈0.05)、在细胞浆中的PKCγ水平均有显著减少(P均〈0.05)。异氟烷预处理组的缺血再灌注后4、24、72h组PKCγ水平均较缺血再灌注组的同时间点组在细胞膜上显著升高(P均〈0.05)、在细胞浆中的PKCγ水平均有显著减少(P均〈0.05),且异氟烷预处理组的缺血再灌注后24h组PKCγ水平为最高。结论异氟烷预处理可增加大鼠大脑额叶皮质PKCγ向细胞膜转位;PKCγ膜转位可能有利于大鼠脑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腺苷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改善作用及其脑保护机制。方法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h后再灌注损伤模型,通过HE染色在光镜下观察神经细胞损伤变化,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结果光镜下,假手术组(F组)神经细胞结构正常,腺苷预处理组(AP组)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均有不同程度的缺血再灌注损伤,腺苷预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组损伤轻;假手术组Bcl-2蛋白表达极弱,缺血再灌注组和腺苷预处理组在脑缺血再灌注后2h在缺血半暗带周围出现Bcl-2蛋白弱阳性表达,6h后表达增多,24h达到高峰,72h开始减少。与假手术组相比,腺苷预处理组和缺血再灌注组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腺苷预处理组Bcl-2蛋白阳性细胞数显著增多(P〈0.05)。结论腺苷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腺苷可通过上调Bcl-2蛋白的表达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环磷腺苷葡胺(Meglumine Ademosine Cyelophosphate)对其干预作用,并阐述预处理诱导脑缺血耐受的机制。方法:制作大脑中动脉缺血2小时后再灌注损伤模型。SD大鼠54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G组)、致死性缺血再灌注组(IR组)、腺苷预处理组(AI组),依术后处死动物时间的不同,每组再分为3个亚组(SG:1、3、5d,IR:1、3、5d,AI:1、3、5d)。结果:采用干湿重法测定脑组织含水量,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脑组织含钙量。观察预处理对缺血2h再灌注损伤24h、72h、120h的影响。结果①IR组钙含量术后1、3、5天均高于SG组(P〈0.05);AI组各亚组钙含量均低于同期IR组(P〈0.05),AI 1d组钙含量与SG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IR组脑组织含水量于再灌注后1、3、5d均高于SG组(P〈0.05);AI组脑组织含水量均低于同期IR组(P〈0.05),AI 1d组脑组织含水量与SG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①环磷腺苷预处理均能显著减少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组织钙含量;②环磷腺苷预处理还能减轻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后脑水肿。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棕榈油(palm oil,PO)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梗死体积及细胞凋亡相关基因Bcl-2和Bax蛋白表达的影响,探讨棕榈油的脑缺血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将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4组:空白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IR)、PO处理组。空白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每组12只大鼠,缺血再灌注组与PO处理组再分为再灌注2 h、6 h、12 h、24 h、72 h、7 d等6个亚组,每亚组12只大鼠。TTC染色观察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的损伤体积;SDS聚丙烯酰胺凝胶转移电泳(westernblotting,WB)检测Bcl-2、Bax的表达水平并观察PO的保护作用。结果①TTC染色:空白对照组与假手术组未见缺血失染区域,缺血再灌注组与棕榈油处理组缺血再灌注后2h均未见明显的缺血失染区,在缺血再灌注6 h、12 h、24 h、72 h、7 d各时间点,PO处理组梗死质量百分比与对应的IR组数值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PO处理组较缺血再灌注组缺血梗死脑区质量百分比减少;②WB:缺血再灌注组及棕榈油组从再灌注6 h开始Bcl-2、Bax在半暗带区表达增强,随缺血时间延长,表达呈先升高后降低,Bcl-2于缺血12 h达高峰,Bax于缺血24 h达高峰。各时间点PO处理组与相应缺血组相比,Bcl-2的表达量显著增加(P〈0.05),Bax的表达量显著减少(P〈0.05)。结论①棕榈油可以减小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的缺血受损范围;②棕榈油能够增加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作用,降低凋亡基因Bax表达作用,保护神经细胞。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6%羟乙基淀粉(万汶130/0.4)行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脑缺血再灌注兔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IL-1)、白介素-6(IL-6)和S100-β水平的影响。方法新西兰大白兔24只随机分为3组,其中假手术组(S组,n=8);缺血-再灌注组(IR组,n=8);血液稀释-缺血-再灌注组(HIR组,n=8)。假手术组行假手术,缺血再灌注组和血液稀释缺血再灌注组经右大脑中动脉栓塞造成2小时局灶性脑缺血后再灌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参照ZeaLonga的线栓法。血液稀释缺血再灌注组从右股动脉放血,同时从股静脉补入等量6%羟乙基淀粉,20min内完成,稀释目标Hct值为30%。于缺血前30min(To)、再灌注即刻(T1)、再灌注3h(T2)、再灌注6h(T3)、再灌注24h(T4)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法)检测颈静脉血清IL-1、IL-6、TNF-α、S100-β含量。结果①在T1~T4时间点,IR组和HIR组的血清TNF-α、IL-1、IL-6浓度明显高于S组(P0.05),并且IR组比HIR组更高②与T0时比较,三组T1~T4时TNF-α、IL-1、IL-6浓度显著高于T0时(P0.05)。③在T1~T4时间点,IR组和HIR组的血清S100-β浓度明显高于S组(P0.01),且IR组比HIR组更高(P0.05)。结论应用6%羟乙基淀粉血液稀释可降低脑缺血再灌注血清TNF-a、IL-1、IL-6、S100-β的表达。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高抗性淀粉(resistant starch,RS)宜糖米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方法 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抗性淀粉组和拜唐苹组,在口服降糖药物和胰岛素治疗不变的情况下,第1天普通饮食,第2、3天给予高抗性淀粉宜糖米饮食和拜唐苹,试验前患者佩戴动态血糖监测仪,比较3天平均血糖,早、中、晚餐后平均血糖,血糖波动系数,高血糖、低血糖时间比的差异。结果两组患者第2、3天血糖平均水平明显降低(P〈0.01),单日平均血糖、空腹、早餐后、中餐后、晚餐后平均血糖均明显降低(P〈0.05),最高血糖水平降低(P〈0.01),最低血糖水平较前无明显变化,最高低血糖差减小(P〈0.01),单日〉7.8 m m ol/l及〉11.1 m m ol/l高血糖时间比较饮食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P〈0.05),血糖波动系数降低(P〈0.01)。结论高抗性淀粉宜糖米和拜唐苹均能显著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平均水平,显著降低餐后血糖,减少血糖波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continuous high-volume haemofiltration,CHVHF)对重症脓毒症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血流动力学及存活率的影响。方法应用前瞻性的分组干预研究选择2009年10月至2012年10月由各种病因导致的60例重症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其中30例接受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作为CRRT治疗组,余为对照组,所有患者均给予PiCCO监测血流动力学。在连续性高容量血液滤过治疗开始及治疗后24、48、72、96 h,分别同时监测两组患者血流动力学参数及急性生理指标。同时对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EVLWI)与PaO2/FiO2进行相关性研究。结果两组患者入组开始治疗时心指数(cardiac index,CI)正常,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 index,ITBVI)及EVLWI均高于正常范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HVHF组治疗24 h后患者即出现ITBVI及EVLWI下降,48 h PVPI降低,PaO2/FiO2改善显著(P〈0.05);对照组也出现不同程度的改善,ITBVI及EVLW、PVPI 72 h下降,PaO2/FiO296 h上升。住院总死亡率为33.3%,而预测死亡率分别为61%(基于APACHEⅡ评分)和68%(基于SAPSⅡ评分);两组患者住院死亡率(CRRT组为30%,对照组为36.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84)。EVLWI与PaO2/FiO2呈明显负相关(r=-0.52,P〈0.01)。当EVLWI≤14 ml/kg时,两者无明显相关性(r=0.20,P=0.3);当EVLWI〉14 ml/kg时,两者呈明显负相关(r=-0.54,P〈0.01)。结论 CHVHF能更快地改善重症脓毒症合并ARDS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况,提高患者的氧合指数。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亚低温(33℃,4h)减轻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与海马CA1区Bax表达变化的关系,探讨亚低温脑保护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阻断5min前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常温再灌注组(IR)、低温假手术组(HSH)、低温再灌注组(HIR),每组根据再灌注的不同时间点(2h、4h、1d、3d、5d)又分为5个对应的亚组(/Z=6)。在预定时间点行开阔法迷宫检查,TUNEL法检测海马CA1区的凋亡细胞,苏木精-伊红染色检测海马存活细胞,免疫组化检测Bax在海马CA1区的动态变化。结果4h亚低温可显著减少缺血沙土鼠1d、3d、5d的探索活动及CA1区的凋亡细胞,增加存活细胞,抑制脑缺血后海马CA1区Bax的早期表达(2h、4h、1d)。结论4h亚低温对沙土鼠5min前脑缺血有确切的保护作用,抑制海马CA1区缺血/再灌注早期Bax的表达可能是其减少海马细胞凋亡、产生脑保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应用磷脂酰肌醇‐3激酶/丝氨酸‐苏氨酸蛋白激酶(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抑制剂LY294002,深入探讨电针的神经保护作用与 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Zealonga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闭塞(MCAO)缺血再灌注模型。将6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SC)组、模型(IC)组、电针(EA)组、电针+溶剂(DMSO)组,电针+抑制剂(LY294002)组,每组各12只。术后24 h开始电针治疗30 min ,1次/天,治疗3 d。采用Zealonga 5分评价方法观察神经功能缺损恢复程度;氯化三苯四唑(TTC)法脑组织染色计算脑梗死体积;TUNEL法观察皮质区缺血周围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应用Western blot检测脑组织中PI3K、Akt、p‐Akt、bad、p‐bad蛋白表达水平。结果神经功能评分、TTC染色显示EA组与DMSO组的神经功能恢复及脑缺血改善明显优于IC组和LY294002组(P<0.05);EA组与DMSO组凋亡阳性细胞数少于IC组和LY29400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 IC组及 LY294002组比较,EA组与DMSO组提高了PI3K、p‐Akt及p‐bad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 PI3K/Akt信号转导通路参与了电针足三里穴、曲池穴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全脑缺血再灌注后磷酸化ERK(p-ERK)蛋白的表达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应用ERK通路抑制剂PD98059后对其表达的影响,以探讨ERK通路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健康雄性SD大鼠90只,随机分为三组:缺血再灌注组(IR,n=30):采用4-VO法建立全脑缺血再灌注模型,6min缺血后给予再灌注。假手术组(PO,n=30):只暴露血管而不夹闭,PD98059组(PD,n=30):缺血前20min经尾静脉注入PD98059,另两组予以生理盐水行干预。各组动物于再灌注后2h、6h、12h、24h、48h、72h处死,将脑组织切片进行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和TUNEL检测。结果:HE染色结果PD组变化显著,细胞破坏更严重,于各时间点细胞形态变化较IR组更为明显;IR组p-ERK在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未见表达,CA3区于再灌注后2h有弱表达,于再灌注6h达高峰后逐渐下降,至再灌注后48h未见表达,PD组表达弱于IR组(P<0.05);IR组中CA1区2h即有散在的凋亡细胞,24h~48h达峰值,PD组各时点于各区凋亡细胞计数多于IR组(P<0.05)。结论:ERK信号转导通路在脑缺血再灌注中参与了缺血后神经元的保护,发挥抗凋亡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舒芬太尼预处理对全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保护功能的影响,初步探讨舒芬太尼预处理脑保护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随机分为五组,每组8只。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不同剂量舒芬太尼预处理组(L、M组和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不同剂量舒芬太尼预处理组在缺血前分别泵入生理盐水、舒芬太尼0.5、1.5μg.kg-1和4.5μg.kg-1,持续泵注5min,暂停5min,重复3次(容积1mL/5min,预处理时间30min)。采用四动脉阻断法(pulsinelli-4vo法)致全脑缺血,15min后恢复再灌注。再灌注24h后取血并断头取脑,测脑含水量、脑组织总钙和血清S100β含量。结果与Sham组比较,I/R组脑组织含水量、脑组织总钙与血清S100β含量均明显增加(均P〈0.05);与I/R组比较,舒芬太尼预处理三个剂量组脑含水量、脑组织总钙与血清S100β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舒芬太尼预处理三个剂量组间比较,与M组比较,L组脑含水量、脑组织总钙与血清S100β含量均明显增加(P〈0.05),H组脑含水量明显增加(P〈0.05);H组与L组比较,脑组织总钙明显降低(P〈0.05)。结论舒芬太尼预处理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所致的脑损伤,1.5μg.kg-1组作用较显著,其机制与减轻"钙超载"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远隔缺血预适应( remote ischemic preconditioning,RIPC)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表达的影响,以探讨 RIPC 保护脑缺血损伤的相关机制。方法应用线栓法制作大脑中动脉栓塞(middle cerebral artery occlusion,MCAO)模型,将21只健康雄性 SD 大鼠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3组:假手术组(sham,n=7),MCAO 组(n=7),RIPC+MCAO 组(n =7)。在 MCAO 手术前连续3 d,进行远隔肢体缺血预适应处理(双侧股动脉夹闭10 min/放开10 min,每天3次)。在缺血2 h-再灌注24 h 后进行神经功能评分,TTC 染色检测脑梗死体积,采用 Western blotting 方法检测梗死侧脑组织的 iNOS 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在 MCAO 手术过程中,3组实验动物的生理指标均在正常范围内,且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 sham 组相比,MCAO 组大鼠再灌注24 h 时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显著升高、脑梗死体积明显增大(P〈0.05)。而 RIPC+MCAO 组大鼠神经功能较 MCAO 组大鼠得到明显改善、脑梗死体积显著减少(P〈0.05)。2)再灌注24 h 时,与 sham 组相比,MCAO 组大鼠脑梗死侧 iNOS 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与 MCAO 组相比,RIPC+MCAO 组大鼠脑梗死侧 iNOS 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结论 RIPC 处理对大鼠脑缺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降低脑缺血大鼠脑内 iNOS 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葛根素预处理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中一氧化氮(NO)水平的影响,并探讨其发生的可能机制,为葛根素的临床应用提供理论依据。方法72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葛根素预处理组,每组24只。以大脑中动脉栓线阻断法(MCAO)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以硝酸还原酶法测定脑组织中的NO水平。结果大鼠脑缺血再灌注24 h、72 h、120 h脑组织中NO水平显著升高,葛根素预处理可显著降低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NO含量。结论葛根素预处理可以通过降低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脑组织中NO水平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