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4 毫秒
1.
目的:评估梅毒对HIV-1感染者血浆HIV-1病毒载量,CD4 T细胞计数的影响.方法:于1年前对HIV-1感染者进行梅毒ELISA和RPR检测,对RPR检测阳性者根据其CD4 T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进行配对,与1年后重新检测CD4 T细胞计数与病毒载量比较,用配对资料的t检验分析梅毒对HIV感染者CD4 T细胞与病毒载量的影响.结果:在271例HIV-1感染者中,共11例梅毒阳性者,占4.1%.本研究中包括HIV-1感染者20例,其中10例梅毒与HIV-1共感染者.在梅毒与HIV共感染者病例中,CD4 T细胞计数明显降低(99个细胞/ml),但病毒载量的变化没有显著差异.结论:梅毒显著地降低HIV-1感染者的CD4 T细胞数量,但病毒载量没有明显的变化.为了延缓HIV-1感染者进入AIDS阶段的时间,应加强对梅毒的治疗和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2.
Wang Q  Shang H  Wang YN  Zhang ZN  Jiang YJ 《中华医学杂志》2006,86(44):3099-3103
目的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HIV-1Gag-特异性T淋巴细胞增殖反应特征,分析它们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探讨HIV特异性免疫功能缺陷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BrdU掺入的流式细胞仪胞内染色法,检测34例HIV-1感染者PBMC对HIV-1Gag抗原的特异性增殖反应频率,分析它们与CD4^+T细胞绝对值、血浆病毒载量及CD8^+T细胞活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HIV感染者HIV-1Gag.特异性CD4^+T细胞增殖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与CD8^+T细胞CD38表达负相关(P〈0.01),与CD4绝对值正相关(P〈0.01),与血浆病毒载量负相关(P〈0.05);中国HIV感染者HIV-1 Gag-特异性CD8^+T细胞增殖率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与CD8^+T细胞CD38表达正相关(P〈0.01),与CD4绝对值显著负相关(P〈0.01),与血浆病毒载量不相关(P〉0.05)。结论HIV感染者T细胞增殖功能异常,HIV-1Gag-特异性CD4^+T细胞增殖功能减低,其程度与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阮克琛  周昌静 《广西医学》2010,32(9):1059-1061
目的分析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以及梅毒(TP)感染的情况。方法从HIV/HBV、HIV/HCV、HIV/TP及HIV/HBV/HCV合并感染率、CD4+T细胞计数、CD4+T细胞计数分布与HIV-RNA载量的关系等方面对92例HIV感染者的资料进行回顾分析。结果 92例HIV感染者中,单纯HIV感染率为44.57%,HIV/HBV为14.13%,HIV/HCV为32.61%,HIV/TP为3.26%,HIV/HBV/HCV为5.43%;HIV/HBV及HIV/HCV合并感染者CD4+T细胞计数低于单纯HIV感染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D4+T细胞计数〈100/mm338例,其HIV病毒载量≥104cp/ml,100~400/mm320例,其HIV病毒载量为103~106cp/ml;〉400/mm334例,其HIV病毒载量〈104 cp/ml者占61.76%。结论 HIV/HBV及HIV/HCV合并感染可能加速CD4+T细胞的破坏及细胞免疫功能损伤,血浆HIV病毒载量与CD4+T细胞数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我国主要流行的HIV~1B’和CRF07-BC重组毒株感染者中和反应特征。方法采用基于Env假病毒的以表达CD4及CCR5/CXCR4的TZM-bl细胞系为靶细胞的中和抗体测定方法,测定40例感染时间在3年左右的HIV—CRF07-BC重组毒株感染者及31例感染时间在10年以上的HIV-1B’亚型毒株感染者血浆对11株包括B(4株)、CRF07BC(3株)、CRF01-AE(3株)及中和敏感毒株(1株)Env假病毒的中和反应,并分析感染者血浆的中和宽度和中和强度。结果B’亚型毒株感染者在中和宽度及亚型交叉中和强度方面均高于感染时间相对较短的CRF07BC重组毒株感染者,B’亚型感染者对CRF01-AE亚型病毒的中和活性显著高于CRF07-BC重组型感染者:而CRF07-BC重组型感染者对同亚型病毒的中和强度则显著高于B’亚型感染者。结论HIV-1感染者中和抗体宽度以及对异源病毒的中和活性与感染时间正相关,适度的病毒抗原刺激有助于广谱中和活性的产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3种血浆细胞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白介素-2(interleukin 2,IL-2)和白介素-21(interleukin 21,IL-21)在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type 1,HIV-1)感染者和正常人血浆表达水平及其在HIV-1感染病程进展中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9月未经抗病毒治疗(anti-retroviral therapy, ART)的HIV-1感染者27例(HIV组);ART后血浆病毒载量低于检测限,CD4>350cells/μl者22例(HIVⅠ组);ART后血浆病毒载量>1 000copies/ml, CD4<350cells/μl者31例(HIVⅡ组),另选3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3种细胞因子水平,流式细胞术检测CD4细胞数量,实时聚合酶链法测定血浆病毒载量。结果 HIV-1感染者血浆IL-6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IL...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厦门市新发现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HIV-1)感染者的血浆HIV病毒载量及外周血T淋巴细胞基线情况,探讨病毒载量与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量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罗氏COBAS TaqMan 48病毒载量仪和贝克曼FC500流式细胞仪检测269例新确证HIV-1感染者的血浆HIV病毒载量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应用SPSS 20软件对检测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 93.69%(252/269)样本的病毒载量≥103 拷贝/mL,病毒载量检测结果为23~1.76×106 拷贝/mL,对数平均值为(4.43±0.79)log/mL; 不同性别、年龄、婚姻状况、文化程度、传播途径的新发现HIV-1感染者的病毒载量水平构成情况比较,差别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血浆病毒载量对数值与CD3+T淋巴细胞总数、CD8+细胞计数无显著相关性,但与CD4+细胞数量和CD4+/CD8+比值总体呈负相关[r分别为-0.276(P<0.01)和-0.355(P<0.01)]。 结论 厦门市大部分新发现的HIV-1感染者体内HIV病毒复制活跃,应考虑联合应用病毒载量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基线检测结果指导抗病毒治疗和观测抗病毒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从HIV-1B’亚型感染的长期存活者分离HIV-1病毒,观察HIV-1病毒分离与CD4淋巴细胞水平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外周血单核细胞共培养法,从感染者外周血分离HIV-1毒株,测定其复制动力学,并比较HIV分离率与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的关系。结果从190例HIV感染者中分离到101株HIV-1病毒,平均病毒分离率为53%;载量为<103、103~104、104~105和>105拷贝/ml时,病毒分离率分别为3.7%、36%、68%和73%;CD4细胞计数为<200、200~500和≥500个/μl时,病毒分离率分别为66%、59%和28%。结论HIV病毒培养阳性率与CD4细胞计数呈负相关,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HIV体外复制力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HIV-1B’亚型感染的长期存活者分离HIV-1病毒,观察HIV-1病毒分离与CD4淋巴细胞水平和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外周血单核细胞共培养法,从感染者外周血分离HIV-1毒株,测定其复制动力学,并比较HIV分离率与CD4细胞计数和病毒载量的关系。结果从190例HIV感染者中分离到101株HIV-1病毒,平均病毒分离率为53%;载量为<103、103~104、104~105和>105拷贝/ml时,病毒分离率分别为3.7%、36%、68%和73%;CD4细胞计数为<200、200~500和≥500个/μl时,病毒分离率分别为66%、59%和28%。结论HIV病毒培养阳性率与CD4细胞计数呈负相关,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HIV体外复制力与病毒载量呈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 研究中国北方汉族人群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启动子多态性及血浆MBL浓度对HIV易感性的影响.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病例组为115例北京佑安医院确诊为HIV感染的患者,对照组为115例非HIV感染的健康人,用焦磷酸测序法检测样本MBL基因启动子-550(H/L)和-221(Y/X)两个位点的单核苷酸多态性,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样本血浆MBL浓度.结果 基凶型LY/LY、LY/LX、HY/LY、HY/HY和LX/LX在病例组中分别检测到66 例(57.40%)、25例(21.70%)、17例(14.80%)、5例(4.30%)和2例(1.70%),在对照组中分别检测到77例(67.00%)、23例(20.00%)、12例(10.40%)、0例(0.00%)、和3例(2.60%);单倍型LY、HY、LX在HIV感染组中出现的频率分别为75.70%、11.70%和12.60%,在健康对照组中出现的频率分别为82.20%、5.20%和12.60%,病例组和对照组单倍型分布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1).病例组血浆MBL浓度平均值为(1775.14±786.31)μg/L,对照组血浆MBL浓度平均值为(3672.21±597.13)μg/L,两组血浆MBL浓度的差异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 中国北方汉族人群MBL基因启动子的单倍型以LY和HY为主,基因型以LY/LY和LY/LX为主,病例组血浆MBL浓度平均值只有对照组血浆MBL浓度的50%.故我们推测中国北方汉族人群MBL基因启动子的多态性及血浆MBL浓度的高低可能与HIV的易感性相关,血浆MBL浓度低的个体易于感染HIV.  相似文献   

11.
山西省地区乙型肝炎病毒基因分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山西省地区乙型肝炎病毒(HBV)基因型的分布特征,探讨HBV各基因型与血清HBV-DNA水平的关系以及各基因型与疾病的进展和转归的临床意义。方法法随机收集山西省HBV阳性病例128例,包括慢性乙型肝炎78例,肝硬化34例,急性肝炎8例,重型肝炎患者8例。取其外周静脉血,采用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方法对血清中的HBV进行基因分型,并结合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山西省地区乙型肝炎患者HBV基因分型存在B型、B+C混合型和C型,以C型和B+C型为主;基因型C型的HBV-DNA载量的均值水平为2×108,显著高于其他型(p〈0.05);C型HBeAg阳性率较B型和B+C型高(p〈0.05);混合型及C基因型与较严重的肝脏疾病有关,更易发生重症肝炎、肝硬化。结论山西省地区基因型以C型和B+C型为主;基因型C的HBV-DNA载量水平均值显著高于其他型;混合型及C型与较严重的肝脏疾病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索我国HIV感染者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运用流式细胞术测定72例HIV-1感染者和29例健康对照外周血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分析PD-1表达水平与HIV感染者CD4+T细胞计数和血浆病毒载量的相关性。结果 HIV感染者外周血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30.395%vs 18.450%,P=0.001),且与CD4+T细胞计数负相关(r=-0.401,P0.001),与病毒载量正相关(r=0.247,P=0.0368);CD4+T细胞计数小于200细胞/μl的感染者CD8+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显著高于CD4+T细胞计数大于500细胞/μl的感染者(P=0.002);PD-1的表达在新发感染期和艾滋病期出现两个高峰;长期不进展者PD-1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HIV感染可显著上调CD8+T细胞表面PD-1的表达水平,PD-1表达水平的变化与HIV疾病进展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3.
吕洛堂  黄华健  张丹 《当代医学》2010,16(31):115-116
目的了解邵阳地区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HBV基因型分布情况。方法采用型特异性引物巢式PCR方法对168份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血清进行HBV基因型测定。结果在168份慢性HBV感染者血清中,检出B型、C型和混合型B+C与B+D,分别占86份(51.2%)、71份(42.2%)、9份(5.4%)和2份(1.2%)。各组间HBV基因构成比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邵阳地区存在B、C基因型和混合型B+C与B+D,以B基因型为主,其次为C基因型。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宁夏回、汉族人群脂联素基因SNP+ 276G/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MS)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回、汉族MS患者(MS组)207例和136例以及回、汉族健康体检者(对照组)98例和102例,采用PCR-RFLP技术检测SNP+ 276G/T单核苷酸多态性,用ELISA法检测血清脂联素的浓度.结果 汉族MS组GG基因型频率及G等位基因频率均高于汉族对照组(P<0.05),回汉族2组间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回、汉族MS组血清脂联素水平均低于其对照组(P<0.05),回、汉族TG +TT基因型血清脂联素水平低于GG基因型者.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SNP+ 276基因多态性是汉族MS的危险因素.结论 脂联素基因SNP+ 276G/T多态性可能与宁夏汉族MS相关,与宁夏回族MS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拉米夫定耐药株感染者的基因型、HBVDNA及多聚酶P区基因变异的关系。方法应用PCR扩增和直接测序法检测83例拉米夫定耐药患者HBV基因型、HBVDNA及多聚酶P区的基因变异。结果83例拉米夫定耐药患者B基因型26例,C基因型57例,B型YIDD变异率69.2%(18/26)、YVDD变异率30.8%(8/26),C型YIDD变异率63.2%(36/57)、YVDD变异率33.3%(19/57),B、c基因型发生YMDD变异模式无统计学差异(P〉0.05);B型rtM204I突变率53.8%(14/26),综合变异率46.2%(12/26),C型rtM2041变异率26.7%(15/57),综合变异率73.7%(42/57),B、C基因型变异位点类型有统计学差异(P〈0.05);耐药变异时c型HBVDNA水平(6.60±1.42)lg拷贝/毫升高于B型(5.88±1.46)1g拷贝/毫升,YIDD变异时c型(6.40±1.48)lg拷贝/毫升、B型(5.68±1.32)1g拷贝/毫升,YVDD变异时C型(6.18±1.87)1g拷贝/毫升、B型(6.82±1.45)lg拷贝/毫升;rtM204I变异时B型(6.12±1.45)lg拷贝/毫升、C型(5.57±1.45)lg拷贝/毫升(P〉0.05);综合变异时c型(6.68±1.51)lg拷贝/毫升,B型(5.76±1.57)lg拷贝/毫升(P〈0.05)。结论c基因型拉米夫定耐药发生率高于B型;基因型与变异位点类型有关,与YMDD变异模式无关;耐药变异时HBVDNA水平c型高于B型,与综合变异有关,与YMDD变异模式无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EH)合并心房颤动(AF)患者血管紧张素转换酶(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的关系。方法选择75例EH合并AF患者分为阵发性AF组(EH+pAF,44例)和慢性AF组(EH+cAF,31例),记录一般临床资料及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用ELISA法测定血清TGFβ1、CTGF,用PCR方法检测ACE基因插入/缺失(I/D)多态性,并与EH且为窦性心律(SR)组(EH+SR,37例)及健康对照者(NC,36例)进行比较;比较EH+AF组不同基因型间TGFβ1与CTGF的血清浓度。结果 EH+cAF组和EH+pAF组血清TGFβ1及CTGF水平均显著高于EH+SR组和NC组(P〈0.01);EH+AF组与EH+SR组、NC组ACE I/D多态性缺失纯合型(DD型)、杂合子(DI型)、插入纯合型(II型)基因型频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D等位基因分布频率在EH+AF组中较EH+SR组和NC组明显增加(P〈0.05);EH+AF组不同基因型之间TGFβ1及CTGF浓度比较发现,DD基因型TGFβ1浓度显著高于DI型(P〈0.01)和II型(P〈0.01),DD基因型CTGF浓度明显高于II型(P〈0.05)。结论 D等位基因可能是高血压病合并心房颤动的易患基因;房颤患者ACE DD基因型TGFβ1和CTGF水平明显升高,藉此可引起心房肌纤维化及心房重构,导致房颤的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甘肃汉族人群中甘露糖结合凝集素(MBL)基因多态性,为研究MBL基因突变与疾病间的相关性提供依据。方法:应用序列特异性引物PCR法(PCR-SSP)方法分析250名甘肃无血缘关系的汉族健康人员的MBL 第一外显子(EXON I)52、54、57位基因型。结果:在甘肃地区汉族人群MBL基因EXON I的52、57位没有检测出突变体,MBL基因的54位基因型频率分别是GGC/GGC为74.80%, GGC/GAC为22.00%,GAC/GAC为3.20%,基因频率GGC为0.858,GAC为0.142。结论:甘肃汉族MBL基因多态性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具有群体代表性,与其它地区汉族人群相比较有一定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多种细胞因子对高效抗反转录病毒治疗(HAART)的HIV/AIDS患者的免疫调节作用.方法 确诊HIV感染者或AIDS患者40例,CD4+T细胞数均<350/μl,接受HAART治疗,并分别于HAART治疗的0、12及24个月随访备血,健康对照组30例.ELISA检测血清和上清液细胞因子(IL-12、IL-21、IP-10和IFN-γ),流式细胞术检测CD4+T细胞、CD8+T细胞、CD4+CD25+FOXP3 Treg细胞.结果 未经抗病毒治疗的HIV/AIDS患者外周血中IL-12、IL-21和IFN-γ水平显著低于正常人,CD4+T细胞明显降低,HAART治疗后均不同程度升高;而IP-10、CD8+T细胞、CD4+CD25+FOXP3 Treg细胞显著高于正常人,HAART治疗后水平下降.CD4+T、CD8+T、CD4+CD25+FOXP3 Treg与各细胞因子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细胞因子可能和HIV/AIDS感染的致病机制相关,并可能参与了抗HIV病毒免疫重建和病毒控制过程.  相似文献   

19.
目的研究宁夏地区乙肝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者的HBV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探讨其与HBV感染者的性别、年龄、肝功能、HBV-DNA载量及血清标记物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基因型特异性多对引物巢式PCR法对175例HBV感染者的血清标本进行HBV基因型检测,并针对不同的基因型进行性别、年龄、肝功能、HBV-DNA载量及血清标记物水平的相关性分析。结果宁夏地区175例HBV感染者的血清标本中(汉族136例,回族39例)有12例(6.9%)未检测出基因型。在已检测出基因型的163例样本中,B基因型84例(48%),C基因型62例(35.4%),B+C混合基因型17例(9.7%)。B基因型在宁夏地区HBV感染者中占优势。HBV基因型与HBV感染者的ALT水平有关联(P〈0.05),与年龄、性别、血清标记物水平等指标无关联性(P〉0.05),C基因型在肝硬化和肝癌中所占的比例较B型和B+C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宁夏地区HBV感染者的基因型包括B型、C型及B+C混合基因型,其中以B基因型为主,其次为C基因型。HBV基因型与ALT水平有关联,与本研究中其他指标无相关性,C基因型较B型和B+C型在肝硬化和原发性肝癌中所占比例增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