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3篇
  免费   17篇
  国内免费   15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7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1篇
内科学   65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06篇
预防医学   61篇
药学   38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20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8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2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9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5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10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11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4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扶正排毒片干预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免疫功能的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扶正排毒片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小鼠各项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扶正排毒片的益气滋阴、清热解毒的功效。 方法:实验于2005—02/10在河南中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扶正排毒片主要成分为西洋参、黄芪、白术、防风、女贞子、山茱萸、南沙参、紫草、连翘、白花蛇舌草、甘草等(由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提供,批号050601)。②选取昆明种小鼠180只,分别用于以下3项各自独立实验。每项实验选用60只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香菇多糖片组、扶正排毒0.15,0.10,0.05g/mL浓度组,10只/组。③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建立环磷酰胺致小鼠免疫抑制模型。于造模第1天,扶正排毒0.15,0.10,0.05g/mL浓度组分别灌服各自对应浓度的扶正排毒片混悬液0.2mL/10g;香菇多糖片组灌服5g/L的香菇多糖片混悬液0.2mL/10g;模型组、空白对照组灌服同体积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7d。④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实验:第7天给药后2h,每组鼠均腹腔注射50g/L的鸡红细胞生理盐水液0.5mL。4h后处死。腹腔注入汉氏液2.5mL,在腹部剪一小口,吸取腹腔液,混匀后滴于载玻片上,37℃孵育30min,冲去附着的细胞,瑞氏染色,观察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情况。⑤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溶血素及溶血空斑形成实验:于给药第1天,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50g/L的鸡红细胞生理盐水混悬液0.2mL,于最后一次给药后2h,小鼠眼眶取血,分离血清,取上清液于UV-2000型分光光度计540nm处比色。处死小鼠后,取脾细胞混悬液,取上清液于UV-2000型分光光度计413nm处比色,检测溶血空斑形成情况。⑥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实验:于给药第1,2,3天每组鼠肌注80mg/kg的植物血凝素0.01mL/g。于最后一次给药后2h,小鼠剪尾取血,瑞氏染色,油镜观察并计算外周淋巴细胞转化百分率。 结果:18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与模型组比较,香菇多糖片组及扶正排毒各浓度组均可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t=4.22~7.66,P〈0.01),且以扶正排毒0.15,0.10g/mL浓度组效果明显。②与模型组比较,香菇多糖片组及扶正排毒各浓度组均可促进免疫抑制小鼠溶血素的形成(t=5.26~9.12,P〈0.05或0.01);且均可促进免疫抑制小鼠溶血空白斑的形成(t=2.86~6.39,P〈0.05或0.01),以扶正排毒0.15,0.10g/mL浓度组效果明显。③与模型组比较,香菇多糖片组及扶正排毒0.15,0.10,0.05g/mL浓度组均可显著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32.2&;#177;5.6)%,(49.6&;#177;6.9)%,(59.9&;#177;6.9)%,(57.4&;#177;7.3)%,(51.4&;#177;6.8)%,P〈0.01],且以扶正排毒0.15,0.10g/mL浓度组效果明显。 结论:扶正排毒片可最著提高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同时促进溶血素、溶血空斑的形成与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转化。  相似文献   
2.
近2年来,我院护理部对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安全隐患,进一步加强护理风险的管理,收到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护理风险发生的原因与分析 1.对现存的护理缺陷原因进行分析.(1)对2005年1月一2006年12月本院临床各科上报护理部的25起护理缺陷进行分类,并从技术因素、人员因素、管理因素等方面作原因分析.(2)发生缺陷的原因分析.人员因素.此类缺陷发生率为最高,25起缺陷中,有8起为人员因素,部分护士未认真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在护理时,精力不集中,受习惯性思想的影响,没有认真按操作常规要求做.  相似文献   
3.
4.
目的:观察扶正排毒片对环磷酰胺所致免疫低下小鼠各项免疫功能的影响,探讨扶正排毒片的益气滋阴、清热解毒的功效。方法:实验于2005-02/10在河南中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①扶正排毒片主要成分为西洋参、黄芪、白术、防风、女贞子、山茱萸、南沙参、紫草、连翘、白花蛇舌草、甘草等(由河南中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提供,批号050601)。②选取昆明种小鼠180只,分别用于以下3项各自独立实验。每项实验选用60只小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香菇多糖片组、扶正排毒0.15,0.10,0.05g/mL浓度组,10只/组。③除空白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建立环磷酰胺致小鼠免疫抑制模型。于造模第1天,扶正排毒0.15,0.10,0.05g/mL浓度组分别灌服各自对应浓度的扶正排毒片混悬液0.2mL/10g;香菇多糖片组灌服5g/L的香菇多糖片混悬液0.2mL/10g;模型组、空白对照组灌服同体积生理盐水。每天给药1次,连续给药7d。④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吞噬实验:第7天给药后2h,每组鼠均腹腔注射50g/L的鸡红细胞生理盐水液0.5mL,4h后处死。腹腔注入汉氏液2.5mL,在腹部剪一小口,吸取腹腔液,混匀后滴于载玻片上,37℃孵育30min,冲去附着的细胞,瑞氏染色,观察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情况。⑤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溶血素及溶血空斑形成实验:于给药第1天,各组小鼠均腹腔注射50g/L的鸡红细胞生理盐水混悬液0.2mL,于最后一次给药后2h,小鼠眼眶取血,分离血清,取上清液于UV-2000型分光光度计540nm处比色。处死小鼠后,取脾细胞混悬液,取上清液于UV-2000型分光光度计413nm处比色,检测溶血空斑形成情况。⑥环磷酰胺致免疫抑制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转化实验:于给药第1,2,3天每组鼠肌注80mg/kg的植物血凝素0.01mL/g。于最后一次给药后2h,小鼠剪尾取血,瑞氏染色,油镜观察并计算外周淋巴细胞转化百分率。结果:180只小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与模型组比较,香菇多糖片组及扶正排毒各浓度组均可提高免疫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鸡红细胞的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t=4.22~7.66,P<0.01),且以扶正排毒0.15,0.10g/mL浓度组效果明显。②与模型组比较,香菇多糖片组及扶正排毒各浓度组均可促进免疫抑制小鼠溶血素的形成(t=5.26~9.12,P<0.05或0.01);且均可促进免疫抑制小鼠溶血空白斑的形成(t=2.86~6.39,P<0.05或0.01),以扶正排毒0.15,0.10g/mL浓度组效果明显。③与模型组比较,香菇多糖片组及扶正排毒0.15,0.10,0.05g/mL浓度组均可显著提高淋巴细胞转化率[(32.2±5.6)%,(49.6±6.9)%,(59.9±6.9)%,(57.4±7.3)%,(51.4±6.8)%,P<0.01],且以扶正排毒0.15,0.10g/mL浓度组效果明显。结论:扶正排毒片可显著提高环磷酰胺所致免疫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同时促进溶血素、溶血空斑的形成与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转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当归补血汤多糖补血作用机制。方法:实验于2001-04/07在河南中医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完成,72只实验用Wistar大鼠。用放血与环磷酰胺并用所致大鼠气血双虚模型大鼠为研究对象,大鼠随机分成6组,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当归补血汤多糖水溶液高、中、小剂量组及当归补血口服液组。结果:当归补血汤多糖能显著增加放血与环磷酰胺并用所致大鼠气血双虚模型大鼠胸腺皮质厚度(μm)(模型组、当归补血汤多糖水溶液高、中、小剂量组及当归补血口服液组分别为8.24±4.74,17.45±3.20,19.30±3.82,20.42±4.22,26.38±5.47)、皮质细胞个数(18.5±5.7,26.7±4.6,28.0±5.4,30.4±6.7,30.2±6.8),显著增加脾小叶淋巴细胞数(8.2±4.7,17.5±3.2,19.3±3.8,20.4±4.2,26.4±5.5)。结论:当归补血汤多糖可拮抗模型大鼠胸腺及脾脏的萎缩,拮抗环磷酰胺所致大鼠免疫功能的下降。  相似文献   
6.
纤维气管镜灌洗液厌氧培养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部感染多是厌氧菌和需氧菌混合感染 ,但是用常规取材法做厌氧菌培养不易检出厌氧菌。本文采用纤支镜导管支气管肺泡灌洗法 (FBCBAL) [1,2 ] ,对 5 5例常规培养均无致病菌生长的肺部感染患者进行厌氧菌培养 ,提高了厌氧菌的检出率。1 材料与方法1 1 标本来源 本院呼吸内科门诊和住院的 5 5例病人 ,在做支气管镜前 ,均经我院检验科常规培养 ,未获得致病菌。病种分布为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 16例 ,肺炎 8例 ,支气管扩张 6例 ,肺脓肿 5例 ,肺囊肿合并感染 3例 ,肺癌合并肺部感染 9例 ,脑血管合并肺部感染 8例。1 2 仪器与试剂 聚…  相似文献   
7.
胆道闭锁的B超诊断与临床验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总结分析经手术证实的24例胆道闭锁(BA)37次B超检查结果,胆囊不显示率为57%,但与手术所见不完全相符,胆管显示符合率更低,而合并肝外胆管囊肿的BA全部做出描述。说明胆囊BA为B超诊断的主要检查项目,胆囊不显示即应怀疑本症,但要排除技术因素的影响,而胆囊大小正常亦不能排除BA。B超对胆管的探查与测量确有困难,仅可作为参考。合并胆管扩张与囊肿诊断的可靠性大大增加。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神经阻滞不同路径在乳腺癌患者手术中的麻醉镇痛效果及对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就诊的乳腺癌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数字表法将他们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进行治疗,即胸壁神经阻滞+全麻(研究组)、肋间神经阻滞+全麻(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的麻醉镇痛效果、认知功能、时间指标、药物使用情况、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血流动力学变化情况。结果研究组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术后不同时间点下的MMES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麻醉时间及持续镇痛时间显著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研究组药物使用量小于对照组,研究组术后需要镇痛患者的比例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对照组和研究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TO(麻醉前)时间点下,两组的HR、MAP、SBP及DB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T1~T3这3个时间点下,研究组HR、MAP、SBP及DBP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结论胸壁神经阻滞的镇痛效果更为显著,可显著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对患者的认知能力具有积极作用,且不会增加患者在术中血流动力学发生波动的风险,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血清可溶性CD40配体(soluble CD40 ligand,sCD40L)与颈动脉斑块稳定性的相关性,及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和复发的预测作用.方法 对本院11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及40例无卒中病史体检者采用ELISA法测定血清sCD40L水平,并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复发情况进行随访.结果 脑梗死组血清sCD40L水平[(3.82±1.03) ng/ml]高于对照组[(2.69±0.48) ng/ml,t=6.654,P<0.01].脑梗死组中不稳定斑块组血清sCD40L水平[(4.62±1.23) ng/ml]高于稳定斑块组[(4.10±0.87) ng/ml);前两组均高于无斑块组[(3.19 ±0.57) ng/ml,F=13.139,P<0.01].脑梗死患者各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sCD40L、男性构成比、高血压为不稳定斑块的危险因素(β=5.218,3.482,2.321,P<0.01或P<0.05;OR=184.525,32.536,10.182),sCD40L水平对不稳定斑块影响显著(P<0.01,OR=184.525,95% CI:5.741-5931.286).脑梗死组一年内复发的患者其初发卒中时血清sCD40L水平[(5.87±0.67) ng/ml]高于未复发者[(3.67±0.87)ng/ml,t=3.667,P<0.01].结论 sCD40L、男性构成比、高血压为不稳定斑块的危险因素,血清sCD40L可能参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稳定向不稳定性的方向发展,促进斑块破裂,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和复发.测定血清sCD40L水平对缺血性脑卒中不良事件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10.
1991年7~9月,我们对柘城县1988~1989漏服药盐村微丝蚴率在1%以上的胡襄乡张庄村进行了病原学、血清学和蚊媒监测及社会、经济、自然因素的调查,其结果报告如下。一、材料和方法 1.病原学监测:对1990年微丝蚴阳性者血检复查.于晚9时后采耳垂血6大滴(相当于120μl)涂制两张厚血膜,常规染色镜检。 2.血清学监测:整群抽样328人(年龄分布合理并包括微丝蚴血症者),取6滴耳垂血滴于滤纸上,低温干燥保存,用IFAT、ELISA、Dot-ELISA进行血清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