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血紧张素Ⅱ(AngⅡ)及缬沙坦对培养的牛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迁移的作用。方法:取新生小牛胸主动脉采用贴块法培养平滑肌细胞,分成对照组、AngⅡ组、缬沙坦组、缬沙坦加AngⅡ组,干预,分别测定^3H-胸腺嘧啶(^3H-TdR)掺入量和计数迁移的细胞,结果:AngⅡ(1μmol/L)作用24h能使VSMC的^3H-TdR的掺入量,细胞迁移数较对照组增多;与AngⅡ组相比,AngⅡ加用缬沙坦(100μmol/L)使^3H-TdR的掺入量与细胞迁移数明显减少;与对照组相比,单用缬沙坦使^3H-TdR的掺入量亦明显减少,结论:AngⅡ对VSMC有促增殖,迁移作用,能被缬沙坦拮抗,而且缬沙坦在没有AngⅡ作用时亦能单独发挥抗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及对人Ⅰ型胶原α2(Ⅰ)链启动子活性的调控,了解AngⅡ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①SD大鼠胸主动脉VSMC体外培养,分别在24、48和72h采用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AngⅡ(10-8mol/L、10-7mol/L、10-6mol/L)对VSMCs增殖的影响.②构建含人α2(Ⅰ)前胶原基因5'侧翼序列-2.4kb和-1.6kb与报告基因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的重组体,用FuGENE转染试剂瞬时转染平滑肌细胞,CAT-ELISA测定AngⅡ10-7mol/L对重组体的作用.结果: ①AngⅡ剂量依赖性促进VSMC增殖.②AngⅡ组的相对CAT表达量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ngⅡ可促进VSMC增殖,并可以在转录水平上调人α2(Ⅰ)前胶原基因表达,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为研究筛选抗高血压血管重构药物,在建立兔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体外培养方法的基础上,运用结晶紫染色法、^3HTdR掺入法及透射电镜,观察苦参碱(Mat)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及超微结构变化的作用。结果显示:AngⅡ能明显刺激VSMC增殖,引起VSMC肥大、高尔基体等细胞器增多。Mat低、中、高剂量组都能对抗AngⅡ的病理作用,且呈良好的量效关系,与雷米普利(Rap)组相比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6(TRPC6)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大鼠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中的作用.方法 应用组织贴块法培养大鼠主动脉VSMC,用AngⅡ刺激VSMC建立细胞增殖模型,应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平滑肌细胞的TRPC6表达水平,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比色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SKF96365(TRPC通道阻断剂)和不同浓度的flufenamic acid(TRPC6激动剂)对VSMC增殖的影响.结果 Western blot显示在VSMC中TRPC6通道蛋白表达水平很高.用SKF96365(10、50、100 μmol/L)阻断TRPC6通道后.经过72h的作用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的增殖,且呈剂量依赖性.用flufenamic acid(10、20、40 μmol/L)激动TRPC6通道,经过24 h的作用促进了VSMC的增殖.结论 在AngⅡ诱导大鼠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中,TRPC6通道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AngⅡ受体拮抗剂对SHR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血管紧张素Ⅱ1型受体(AT1受体)拮抗剂Losartan(芦沙坦)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方法采用细胞培养和3H-胸腺嘧啶核苷(3H-TdR)掺入技术。结果1.SHR系膜细胞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组的3H-TdR掺入率高于对照组;2.SHR系膜细胞AngⅡ+Losar-tan组的3H-TdR掺入率低于AngⅡ组;3.AngⅡ对SHR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刺激作用和Losartan的抑制作用均呈剂量依赖关系;4.AngⅡ对正常血压大鼠系膜细胞的3H-TdR无影响。结论Losartan能逆转AugⅡ对SHR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作用,从细胞水平体现其肾脏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6.
MAPK在葡萄糖及AngⅡ致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信号途径在葡萄糖(GS)和/或血管紧张素Ⅱ(AngⅡ)介导大鼠动脉平滑肌细胞促增殖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调控机制. 方法: 实验以平滑肌细胞蛋白合成速率和蛋白含量为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指标,以平滑肌细胞3H-亮氨酸掺入率表示细胞蛋白质合成速率,通过3H-胸苷(3H-TdR)反映平滑肌细胞DNA的代谢及细胞增殖情况;并通过给予PD098059及高浓度葡萄糖(HG)预处理,观察它们对细胞蛋白合成、DNA代谢及细胞增殖的影响. 结果: ① AngⅡ(10-7 mol/L)处理平滑肌细胞,3H-胸苷掺入率明显增高;HG (25×10-3 mol/L)处理平滑肌细胞,3H-胸苷掺入率明显增高;AngⅡ HG处理平滑肌细胞3H-胸苷掺入率显著增高. ② AngⅡ增加3H-胸苷掺入的作用可明显被PD098059所抑制;AngⅡ HG增高3H-胸苷掺入的作用也可被PD098059所抑制. ③ AngⅡ(10-7 mol/L)处理平滑肌细胞,3H-亮氨酸掺入率明显增高;HG (25×10-3 mol/L)处理平滑肌细胞,3H-亮氨酸掺入率增加;AngⅡ HG处理平滑肌细胞3H-亮氨酸掺入率显著增加. ④ AngⅡ增加3H-亮氨酸掺入的作用可部分被PD098059所抑制;AngⅡ HG增加3H-亮氨酸掺入的作用可显著被PD098059所抑制. 结论: 应用MAPK的特异性抑制剂PD098059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证明MAPK激活在GS和/或AngⅡ导致平滑肌细胞增殖反应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通过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及对人Ⅰ型胶原α2(Ⅰ)链启动子活性的调控,了解AngⅡ在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作用。方法:①SD大鼠胸主动脉VSMC体外培养,分别在24、48和72h采用MTF法检测不同浓度的AngⅡ(10^-8mol/L、10^-7mol/L、10^-6mol/L)对VSMCs增殖的影响。②构建含人α2(Ⅰ)前胶原基因5侧翼序列-2.4kb和-1.6kb与报告基因氯霉素乙酰基转移酶(CAT)的重组体,用FuGENE转染试剂瞬时转染平滑肌细胞,CAT—ELISA测定AngⅡ10^-7mol/L对重组体的作用。结果:①AngⅡ剂量依赖性促进VSMC增殖。②AngⅡ组的相对CAT表达量明显增高,有统计学意义。结论:AngⅡ可促进VSMC增殖,并可以在转录水平上调人α2(Ⅰ)前胶原基因表达,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对尾加压素Ⅱ (UrotensionⅡ ,UⅡ )刺激的血管平滑肌细胞 (VSMC)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 :贴块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VSMC ;3 H -胸腺嘧啶 (3 H -TdR)掺入测定VSMCDNA合成 ;γ- 3 2 P -ATP标记的同位素法测定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 (MAPK)活性。结果 :UⅡ (10 -8mol/L)显著促进VSMC3 H -TdR掺入和激活MAPK。与对照组比较 ,分别增加 4 8%和 2 2 6 % (P <0 .0 1)。CGRP有效抑制UⅡ诱导的VSMC3 H -TdR掺入和MAPK激活。与UⅡ组比较 10 -9、10 -8、10 -7mol/LCGRP分别使VSMC3 H -TdR掺入降低 18%、2 5 %和31% (P <0 .0 1) ,使MAPK活性分别降低 2 6 %、5 0 %和 6 4 % (P <0 .0 1)。结论 :CGRP抑制UⅡ诱导的VSMC增殖 ,其机制可能与CGRP拮抗UⅡ刺激的MAPK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舒脉胶囊及其拆方药物血清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进行VSMC培养,AngⅡ10-7 mol/L作为刺激因子,将药物血清分为舒脉胶囊全方组、活血化瘀拆方组和补脾益肾拆方组,测微尺测量细胞迁移的距离,免疫组织化学法测量基质金属蛋白酶-2(metalloproteinase-2,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与AngⅡ组比较,舒脉胶囊全方组、活血化瘀拆方组细胞迁移距离显著减小(P<0.01),MMP-2表达减少(P<0.01),其中舒脉胶囊全方组细胞迁移距离显著小于活血化瘀拆方组(P<0.01)。结论舒脉胶囊通过抑制MMP-2的表达而抑制VSMC迁移,全方作用优于拆方。  相似文献   

10.
通脉宁对AngⅡ及LPC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超载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观察通脉宁全方及拆方药物血清对AngⅡ及LPC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内钙超载的影响.方法组织贴块法进行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培养,应用血清药理学研究的方法,AngⅡ 10-6mol/L、LPC 10-8mol/L作为刺激因子,制备通脉宁全方、益气拆方、活血拆方药物血清.采用Fluo-3染色荧光探针标记测定钙离子荧光强度.结果通脉宁全方及拆方药物血清对AngⅡ及LPC诱导的VSMC内钙超载具有明显的干预作用,且通脉宁全方组的干预作用明显优于益气拆方组及活血拆方组.结论通脉宁药物血清抑制AngⅡ及LPC诱导的VSMC增殖与部分阻断AngⅡ及LPC细胞内的信号转导途径有关,这可能是通脉宁抑制VSMC增殖的作用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舒脉胶囊及其拆方药物血清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迁移的影响.方法 采用组织贴块法进行VSMC培养,AngⅡ 10-7 mol/L作为刺激因子,将药物血清分为舒脉胶囊全方组、活血化瘀拆方组和补脾益肾拆方组,测微尺测量细胞迁移的距离,免疫组织化学法测量基质金属蛋白酶-2(metalloproteinase-2,MMP-2)的表达情况.结果 与AngⅡ组比较,舒脉胶囊全方组、活血化瘀拆方组细胞迁移距离显著减小(P<0.01),MMP-2表达减少(P<0.01),其中舒脉胶囊全方组细胞迁移距离显著小于活血化瘀拆方组(P<0.01).结论 舒脉胶囊通过抑制MMP-2的表达而抑制VSMC迁移,全方作用优于拆方.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大豆异黄酮对血管紧张素Ⅱ (Ang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分离大鼠胸主动脉,组织贴块法培养VSMC,以AngⅡ为诱导剂,建立VSMC细胞增殖模型?应用MTT法,CellTiter-Glo■ Assay法检测细胞增殖,观察不同浓度的大豆异黄酮及亚硝基-精氨酸甲酯(L-NAME)对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的影响?硝酸还原酶法检测细胞上清液中一氧化氮(NO)含量;化学比色法测定一氧化氮合酶(NOS),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水平;半定量RT-PCR检测VSMC iNOS mRNA的表达?结果:大豆异黄酮能剂量依赖性的抑制VSMC增殖,该作用可被L-NAME部分抵消;大豆异黄酮能升高NOS?iNOS和NO水平,增加iNOS mRNA的表达?结论:大豆异黄酮可呈剂量依赖性的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增殖,该作用可能通过上调iNOS基因表达?升高NO水平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蛋白酪氨酸激酶活性变化在血管紧张素Ⅱ(Ang Ⅱ)介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迁移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VSMC,采用[γ-32P]-ATP掺入法、改良Boyden′s chamber法和细胞化学的方法,观察AngⅡ干预前后VSMC胞浆内PTK活性的变化,粘着斑、肌动蛋白纤维丝的动态组装变化以及迁移能力的变化,探讨AT1R拮抗剂、AT2R拮抗剂以及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对上述观测指标的影响.结果 (1)AngⅡ可以剂量依赖性诱导VSMC内胞浆PTK激活;(2)AngⅡ刺激后,VSMC粘着斑表达增强,肌动蛋白丝数量明显增加,纵向平行排列;(3)AngⅡ刺激后VSMC发生迁移;(4)AT1R拮抗剂CV-11974可显著抑制上述生物学效应,AT2R拮抗剂PD123319对此无明显的作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Genistein可显著但不能完全抑制上述生物学效应.结论 AngⅡ通过AT1R介导调节VSMC内粘着斑和肌动蛋白丝动态组装,进而改变VSMC的迁移能力;酪氨酸激酶的激活参与AngⅡ介导的VSMC迁移的信号转导调控;由于完全抑制PTK活性尚不能完全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s跨膜迁移,因此VSMCs迁移的调控可能还有其他的信号转导通路的参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在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肥厚过程中,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活性和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p27、p21、p57蛋白表达量的变化,探讨MAPK对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因子的调节作用。方法分离SD大鼠主动脉中层平滑肌,贴壁法培养平滑肌细胞,无血清培养基培养静止后,加入AngⅡ1×10-6 mol/L和/或豆蔻酸佛波酰乙酯(PMA)20nmol/L,以无血清培养基培养的VSMC作对照。在刺激后90min收集细胞,用免疫沉淀法检测MAPK活性的改变。在刺激后6和24h收集细胞,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p27、p57和p21蛋白表达量。结果AngⅡ可以使MAPK活性升高,但其升高幅度较低(仅较对照组增加了138%),未能抑制p27蛋白的表达,不能使VSMC增殖。PMA和AngⅡ共同作用时,可以轻度抑制p27蛋白的表达,但仍未能使VSMC增殖。结论MAPK通路是VSMC胞外增殖肥厚刺激信号进入核内的一条重要信息传导通路。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阿托伐他汀对增殖的血管平滑肌细胞Cyr61的作用.方法 贴块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将培养的平滑肌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血管紧张素Ⅱ(AngⅡ)组和阿托伐他汀组.AngⅡ组将1μmol/L AngⅡ加入平滑肌细胞培养基,共培养180 min;阿托伐他汀组在AngⅡ刺激细胞前1h加入10 μmol/L阿托伐他汀到培养基中.采用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各组中各时点Cyr61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 AngⅡ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上调增殖的平滑肌细胞Cyr61mRNA和蛋白表达,阿托伐他汀组与AngⅡ组相比抑制AngⅡ刺激的Cyr61蛋白表达,尤其在30 min时点更加明显(P<0.01).结论 阿托伐他汀抑制增殖的平滑肌细胞Cyr61的表达,为阿托伐他汀降脂外的抗动脉硬化作用增加新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清达颗粒(QDG)对血管紧张素Ⅱ(AngⅡ)诱导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和迁移的影响。方法采用组织贴块法培养大鼠胸主动脉平滑肌细胞,用表型标志蛋白α-SM-actin对VSMCs进行免疫荧光染色鉴定,取3~6代的VSMCs用于实验。将VSMCs分为对照组、AngⅡ组、AngⅡ+QDG 0.125 mg/m L组、AngⅡ+QDG 0.25 mg/m L组、AngⅡ+QDG 0.5 mg/m L组,共5组。以10-6 mol/L AngⅡ作为诱导剂,干预建立VSMCs增殖、迁移的模型。采用CCK-8法检测VSMCs的细胞活力,计算AngⅡ对VSMCs的增殖率以及QDG对AngⅡ诱导VSMCs增殖的抑制率;采用划痕实验检测VSMCs划痕损伤修复情况;transwell法检测VSMCs迁移情况。结果与对照组比较,AngⅡ能显著促进VSMCs的增殖和迁移;不同浓度QDG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s增殖和迁移,且随着浓度的升高,抑制作用越明显。结论 QDG具有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s增殖与迁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血管紧张素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凋亡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研究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对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规律及凋亡的影响。方法:用MTT、细胞计数和^3H-TdR掺入法研究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下AngⅡ对VSMCs增殖的影响;用流式细胞技术研究AngⅡ对VSMCs周期与凋亡的影响;用透射电镜观察AngⅡ作用下VSMCs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AngⅡ能促进VSMCs增殖,在一定范围内,其作用强度与AngⅡ浓度及作用时间呈正相关;AngⅡ在高浓度(10^-4mol/L)时,使VSMCs凋亡率增加:AngⅡ促使细胞周期由G0/G1向S/G2-M期转变,使细胞由收缩表型向合成表型转变。结论:AngⅡ对VSMCs的促增殖作用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大剂量AngⅡ有诱导VSMCs凋亡的倾向。  相似文献   

18.
目的 观察大蒜素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采用培养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应用^3H~TdR掺入法,观察在血管紧张素Ⅱ促进VSMC增殖过程中,大蒜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DNA合成的影响及其时间效应。结果 血管紧张素Ⅱ可促进处于静止状态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DNA的合成,36h时细胞DNA的合成达到高峰。大蒜素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呈现出明显的浓度依赖关系,随着大蒜素表度的升高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也逐渐增加,在24h时,10.00g/L的大蒜素对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抑制率为13.46%。结论 大蒜素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兔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并存在一定的量效依赖关系及时间反应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以AngⅡ处理培养的心肌成纤维细胞 ,促使细胞中胶原的合成发生改变 ,观测T3对AngⅡ所致细胞胶原合成改变的影响。方法 :以AngⅡ及T3分别或同时作用于培养的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 ,通过测定3H TdR和3H Leu掺入来了解成纤维细胞增殖率和蛋白质合成率 ,同时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成纤维细胞中Ⅰ、Ⅲ型胶原的表达。结果 :AngⅡ使成纤维细胞3H TdR和3H Leu掺入增加 ,同时细胞中Ⅰ、Ⅲ型胶原的表达也显著增加。T3组成纤维细胞3H TdR和3H Leu掺入虽然也增加 ,但T3组细胞中Ⅰ、Ⅲ型胶原的表达却呈显著性降低。当T3与AngⅡ共同作用于成纤维细胞时 ,与T3组和AngⅡ组比较 ,3H TdR和3H Leu的掺入率没有发生显著性的变化 ;与AngⅡ组比较 ,细胞中Ⅰ、Ⅲ型胶原的表达显著性降低 ,与对照组的表达一致。结论 :T3能降低AngⅡ所致的心肌成纤维细胞中Ⅰ、Ⅲ型胶原合成的增加  相似文献   

20.
Mfn2介导缬沙坦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缬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 smooth muscle cells,VSMCs)增殖的影响,并探讨其新的作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VSMCs,采用AngⅡ诱导其增殖,用不同浓度的缬沙坦(10-5、10-6、10-7mol/L)进行干预,细胞计数及四氮唑盐试验(MTT)检测VSMCs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mitofusin-2,Mfn2)、Raf、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 1/2,ERK1/2)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 AngⅡ能够明显促进VSMCs的增殖,下调Mfn2的表达、增强Raf和ERK1/2的表达;缬沙坦10-5、10-6mol/L可以拮抗AngⅡ的上述作用,而缬沙坦10-7mol/L无此作用;缬沙坦对无AngⅡ刺激的VSMCs增殖无明显影响.结论缬沙坦能有效抑制AngⅡ诱导的VSMCs增殖,其机制与调节Mfn2的表达、抑制Ras-Raf-ERK/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