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8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68篇
基础医学   5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56篇
内科学   83篇
皮肤病学   4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7篇
外科学   58篇
综合类   114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84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36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48篇
  2009年   33篇
  2008年   29篇
  2007年   42篇
  2006年   2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41篇
  2003年   35篇
  2002年   35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23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6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2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3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7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介绍运用经方辨治水痘和带状疱疹的异同。认为两者均为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引起的常见皮肤病。治疗水痘应以祛邪为主,辨证以六经中的太阳、阳明、少阳三阳经为重点,可运用石膏类方等;而对于带状疱疹,应重视扶正,辨证宜兼顾六经、衡量虚实,可予柴胡类方等。  相似文献   
2.
转铁蛋白是血清中浓度较高的糖蛋白之一。由于其特殊的生理功能,转铁蛋白一直受到国内外研究者的关注。随着对转铁蛋白功能、结构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抗菌活性、营养细胞、促进生长分化等功能逐渐被揭示。转铁蛋白已被广泛用于铁代谢相关疾病的诊断,与肝脏的病理生理状态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近年来,随着糖组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和相关检测技术的发展,学者们在多种疾病中发现了转铁蛋白糖基化修饰的异常,尤其是在肿瘤状态下的改变更为明显。文章对转铁蛋白及其糖基化改变与疾病的关系及在疾病诊断中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在近年来恐怖袭击事件中,爆炸冲击波性腹部损伤是无辜民众遭受的一种严重且隐匿的创伤,但其确切的致伤机制及有效的诊断方案仍不确定。本文针对冲击波性腹部损伤可能的致伤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方案等进行综述,在查阅国内外近年来关于腹部损伤相关文献的基础上进行提炼总结。腹部的受伤程度与冲击波超压值和超压作用时间紧密相关,且小肠是最易受伤的脏器。针对腹部损伤隐匿性强的特点,影像学检查结合传统的临床观察被应用于腹部伤情的诊断。爆炸现场,对无明显外伤但有腹膜炎临床表现的伤员,均应考虑到发生冲击伤的可能性,以免漏诊贻误病情。  相似文献   
4.
飞行时间质谱技术在食管鳞癌血清学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用蛋白质质谱分析法寻找食管鳞状细胞癌相对特异的生物标志物。方法:用金属亲和表面(IMAC3)芯片和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仪(SELDI-TOF-MS)检测44例食管鳞癌患者、42例正常人血清的蛋白质质谱。应用Bio-marker Pattem软件建立决策树分类模型,经交叉验证得到该分类模型对测试组病变人群的诊断率。结果:用食管鳞癌患者与正常人质荷比为M9479.43的一种蛋白质建立的决策树分类模型,在学习模式下44例食管鳞癌患者中有43例被正确诊断,42例正常人有40例被诊断正常,诊断准确率为96.5%(83/86),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7.7%(43/44)、95.2%(40/42);在检测模式下44例食管鳞癌患者中有42例被正确诊断,42例正常人中有40例被正确分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5.4%(42/44)、95.2%(40/42)。结论:该方法可快速、准确检测食管鳞癌,敏感性、特异性高。  相似文献   
5.
电磁波目前广泛应用于无线通信、军事、医疗等领域,与此同时,电磁辐射的生物效应和对健康的影响也愈来愈受人们的重视。电磁辐射可引起机体多系统、多脏器的损伤,本文就电磁辐射的损伤机制及其对大脑、心脏、眼睛和血液等重要器官系统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6.
肝贮脂细胞与肝纤维化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贮脂细胞是肝间质细胞中兼有肌细胞、成纤维细胞及脂肪细胞性质的细胞,它在肝纤维化中的地位日益瞩目,本文就贮脂细胞的性质及其与肝纤维化的关系综述如下。 一、贮脂细胞的一般性质及分离培养 肝脏贮脂细胞(Lipocyte,Fat-storing Cell,FSC)又称Ito细胞,VitA贮存细胞、窦膜(周皮)细胞(Pericyte)、窦状隙星形细胞等。最初由Ito等(1952)描述,Wake用金浸渗法将之与肝枯否氏细胞区别。肝贮脂细胞是机体贮存VitA的主要场所,体内90%的视黄醇类物质以视黄酯,主要是棕榈酸视黄酯脂滴的形式贮存于贮脂细胞,贮脂细胞亦富含细胞视黄醇结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针对目前核磁共振成像(MRI)教学面临的问题,探索最适合现代MRI教学的模式。方法:用传统教学法进行理论教学,用PBL教学法主导实验教学。结果:新模式让学生在有限的学习时间内掌握MRI基本知识的同时学会MRI的基本操作,并初步确立MRI影诊思路。结论:新的MRI教学模式切实可行、效果明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糖蛋白糖链具有广泛的生物学意义,异常糖基化状态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肝纤维化易向肝硬化和肝癌发展,早期肝纤维化具有可逆转性,所以早期诊断尤为重要。本研究通过二乙基亚硝胺(DENA)诱导的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验证N-糖标志物在肝纤维化发生发展中的变化过程。用DENA腹腔注射的方法诱导大鼠肝脏纤维化,用DSA-FACE的方法检测血清及血清中纯化的免疫球蛋白的N-糖组图谱。研究发现,peak1,peak2,peakR5a和peakR5b随着肝纤维化程度的加深而升高,而peak5和peak8则降低。Peak2主要来源于免疫球蛋白,可能与肝纤维化过程中的炎症状态密切相关,而大鼠特异性的N-糖peakR5a和peakR5b则主要来源于肝脏,可以评估和检测大鼠肝脏的纤维化状态,从而验证了N-糖标志物作为肝病诊断标志物的可靠性和潜在价值,为进一步筛选肝病的早期诊断指标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在磁共振图像上确定肛门外括约肌的正常解剖.方法:在仰卧位静息态,用体线圈获取60个正常志愿者(男性30例,未经产女性30例,年龄19-25岁)的肛管正中矢状面、肛管正中冠状面和4个肛管斜横断面的T1加权快速自旋回波图像.结果:u形的耻骨直肠肌存在于耻骨联合下缘、尿道、前列腺/阴道和以及肛直结合部所在的平面.v形的深部括约肌存在于坐骨耻骨支和上部肛管所在的平面.椭圆形的浅部括约肌起自尾骨并包绕中下部肛管.内翻的环形的皮下部括约肌位于肛管的正下方.外括约肌的3个肌束被它们的含脂肌间隔所分离.结论:肛门外括约肌含有深部、浅部和皮下部3个分离肌束,耻骨直肠肌没有与深部括约肌融合在一起.  相似文献   
10.
利用盐酸二甲肼(DMH)诱发Wistar鼠大肠癌的动物模型,通过分组、分阶段研究蝎毒素对大肠肿瘤发生过程和组织病理改变的作用。结果发现蝎毒素可以减少诱癌的鼠死亡率和诱癌率。20周内单纯诱癌组死亡率达32.69%,蝎毒灌胃组和腹腔注射组分别为23.08%和20.51%,其中蝎毒注射组死亡率与单纯诱癌组相比有显著差异(P<0.05)。20-31周单纯诱癌组诱癌率为81.82%,蝎毒注射组为44%,两组差异显著(P<0.01)。大肠癌核仁组成区染色结果发现单纯诱癌AgNOR颗粒明显增加而蝎毒注射组显著减少,每核AgNOR颗粒数两组有显著差异(P<0.05),研究提示蝎毒素具有去除DMH毒性,降低实验肿瘤的发生,抑制大肠肿瘤细胞rRNA活性,直接抑杀肿瘤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