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5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4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9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研究腺病毒介导的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mitofusin2gene,Mfn2)对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vascularsmoothmusclecells,VSMCs)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模型,用携带大鼠Mfn2基因(rMfn2)的重组腺病毒Adv rMfn2GFP和含有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对照腺病毒Adv GFP分别感染球囊损伤动脉段,以磷酸缓冲液(PBS)作为未感染对照组,假手术组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外源基因表达水平;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检测凋亡细胞;Image Pro图像分析系统进行血管定量组织形态学分析。结果病毒感染后5d,免疫组织化学证实Adv rMfn2GFP组Mfn2蛋白表达水平明显;TUNEL染色显示,Adv rMfn2GFP组的VSMCs凋亡率明显高于PBS组和Adv GFP组,假手术组未见TUNEL阳性VSMCs(n=10,P<0.01);感染后21d,Adv rMfn2GFP组的血管内膜面积及内膜中膜面积比明显低于对照组(n=10,P<0.01)。结论高表达Mfn2基因可诱导大鼠颈动脉球囊损伤后血管平滑肌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u EPO)对心肌梗死大鼠心肌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融合基因2(Mfn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4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模型组、大剂量治疗组(负荷量rHu EPO5 000 U&#8226;kg 1+rHu EPO 1 500 U&#8226;kg 1术后第2,4,6天腹腔注射)、小剂量治疗组(负荷量rHu EPO 5 000 U&#8226;kg 1+rHu EPO 750 U&#8226;kg 1术后第2,4,6天腹腔注射)和假手术组,每组16只。分别于术后24 h和2周采用脱氧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检测心肌细胞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Mfn2蛋白表达。结果术后24 h假手术组、模型组、大剂量治疗组、小剂量治疗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分别为0,(60.99±5.28),(36.97±2.68),(38.10±3.41);Mfn2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平均吸光度分别为(0.080 6±0.013 4),(0.295 2±0.024 9),(0.125 3±0.020 9),(0.120 2±0.019 7)。术后2周假手术组、模型组、大剂量治疗组、小剂量治疗组凋亡指数分别为0,(50.08±8.00),(26.54±2.97),(24.16±3.74),Mfn2蛋白免疫组化染色平均吸光度分别为(0.095 3±0.007 3),(0.247 3±0.019 1),(0.146 1±0.012 6),(0.154 2±0.010 6)。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凋亡指数和Mfn2蛋白表达显著增加(均P<0.05);与模型组比较,大、小剂量治疗组凋亡指数和Mfn2蛋白表达显著减少(均P<0.05);大剂量治疗组与小剂量治疗组凋亡指数和Mfn2蛋白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心肌梗死后即刻给予负荷剂量rHu EPO并术后减量维持治疗1周可显著降低Mfn2蛋白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rHu EPO大、小剂量维持给药对Mfn2蛋白表达的调控作用和抗凋亡作用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提高对遗传性疾病的认识,对基因检测的重视,以利于及时诊治。方法:报道1例扩张型心肌病、多囊性肾病、长QT综合征同患的病例,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例患者在心衰基本纠正后突发尖端扭转型室速,抢救过程中心电图提示长QT,其后基因监测结果提示LQT3型。结合其肾脏彩超及其既往史、家族史,发现患者患有三种单基因遗传性疾病。结论:同时患有扩张型心肌病、多囊性肾病及长QT综合征的病患少见,如能早期检测其基因发现其同时患有LQT3,可提前防治而避免此次患者所受病危的打击。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摄影术(SPECT)心肌灌注显像在评估经皮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PTCA)治疗冠心病效果中的作用。方法:通过运动—静息心肌灌注显像,观察PTCA前后患者运动试验结果、心肌各心室壁节段放射性异常积分及靶心图缺损范围的变化。结果:PTCA后患者运动耐量增加;放射性异常积分及靶心图缺损范围明显缩小,说明近期缺血明显改善。8例多支病变患者中,有6例仅进行部分血运重建,心肌灌注显像示缺血严重、范围广的心肌节段,其相关血管多为“罪犯”(culprit)血管。结论:SPECT心肌灌注显像对PTCA近期疗效评估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并可为PTCA前判断需要扩张的关键性病变血管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5.
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对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的诊断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目的研究血浆心肌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早期急性心肌梗死(AMI)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93例发病6h内的胸痛患者,其中AMI组32例,非AMI组61例[含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4例,稳定型心绞痛(SAP)者22例,非心源性胸痛者15例];正常对照组选择69例正常人。采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一步法检测正常人和患者发病0~3h或3~6h血浆的HFABP含量,并与心肌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和肌红蛋白(MYO)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4种生化标志物诊断发病3h内和6h内AMI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结果在0~3h、0~6h时间段,HFABP诊断AMI的敏感性(64.29%、84.38%)显著高于cTnI(28.57%、53.13%)和CKMB(21.43%、56.25%),与MYO(71.43%、78.13%)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诊断特异性上,4种生化标志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诊断准确性上,HFABP的ROC曲线下面积(0.979、0.958)显著高于cTnI(0.800、0.878)、CKMB(0.575、0.782)和MYO(0.796、0.882)。结论HFABP对于诊断早期AMI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良好的特异性,其诊断准确性优于cTnI、CKMB、MYO。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线粒体融合素基因2(Mfn2)的突变体片段Mfn2-1A,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进一步探讨相关作用机制。方法:用已构建的重组腺病毒Adv-Mfn2-1A感染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利用细胞计数、四甲基偶氮唑盐比色法检测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生长周期,蛋白免疫印迹法分析Mfn2-1A对信号通路Mek-Erk1/2蛋白表达水平的影响。结果:重组腺病毒Adv-Mfn2-1A感染平滑肌细胞能正常表达相应蛋白;转染Adv-Mfn2-1A后能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P<0.05),第3天开始效果明显;Adv-Mfn2-1A较Adv-Mfn2作用效果更显著(P<0.05);转染Adv-Mfn2-1A和Adv-Mfn2后阻滞于G0/G1期的细胞明显增多,转染Mfn2-1A后阻滞在G0/G1期细胞达到(77.74±3.67)%;Mfn2-1A可降低平滑肌细胞中磷酸化Erk1/2蛋白的表达,效果比Mfn2更明显(P<0.05)。结论:Mfn2基因突变体片段1A可明显抑制血管平滑肌增殖,使细胞阻滞在G0/G1期,其机制与抑制Mek-Erk1/2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对比青年与中老年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了解青年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42例主动脉夹层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年龄将其分为青年组(年龄≤44岁)及中老年组(年龄>44岁),其中青年组126例,中老年组416例。结果:2组在起病是否有诱因、入院是否有疼痛方面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与中老年组相比,青年组中高血压患者比例低(X2=15.22,P<0.001),吸烟者比例低(X2=10.67,P=0.001),饮酒者比例低(X2=4.58,P=0.038),Marfan综合征者比例高(X2=108.56,P<0.001),既往有糖尿病病史、冠心病病史者2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青年组入院时平均心率较快(P=0.001),甘油三酯(TG)水平较高(P=0.001),入院后血压控制至达标水平(<120/80mmHg)所需的时间较长(P=0.042),青年组行介入及外科手术治疗者的比例较高(X2=27.04,P<0.001),入院时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肌酐(Cr)、尿素氮(BUN)、住院期间病死率等方面2组之间均无明显统计学差异。结论:与中老年主动脉夹层患者相比,青年主动脉夹层患者有其自身的临床特点,青年主动脉夹层患者采取介入及外科手术比例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主动脉夹层(AD)并发心包积液的临床特征及治疗策略。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诊治的100例AD并发心包积液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对胸痛伴发或首发晕厥或黑矇、呼吸困难、心悸、脉压减小、主动脉瓣区杂音、胸腔积液者应考虑并发心包积液可能性。对于A型AD合并心包积液患者,好转率明显低于不合并心包积液患者(29.6%vs59.1%,P<0.05)。对于AD合并心包积液患者,药物保守治疗的好转率明显低于外科手术或支架介入治疗好转率(32.4%vs57.6%,P<0.05;32.4%vs100%,P<0.05),其病死率明显高于外科手术治疗(32.4%vs3.9%,P<0.05)。结论:对AD合并心包积液患者,不论是否出现心包压塞症状,及时早期确诊、采取积极的介入或手术治疗是降低病死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急性肺血栓栓塞(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PTE)的临床特征及诊断要点,并分析预后相关预测因子。方法:回顾性分析209例PTE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PTE患者的常见临床表现为:呼吸困难(79.9%)、胸闷(64.1%)、咳嗽(41.6%)等。仅39.1%的患者首诊诊断为PTE。修订的Wells评分标准可以提高PTE首诊疑诊率,严重指数评分(sPESI)可预测患者预后。结论:PTE的首诊诊断率较低,联合应用Wells评分标准对疑似患者进行评分,可以提高患者的PTE首诊诊断率,及时指导治疗;而采用sPESI危险分层能更准确评估患者死亡风险,有利于对预后的准确判断。  相似文献   
10.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引起的一种传染性疾病,目前的临床证据表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合并基础心血管系统疾病的患者死亡风险明显增加,大部分患者在病程中会发生心肌炎、心肌损伤、心律失常和心肌病等。该文主要阐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心血管并发症的研究现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