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0 毫秒
1.
目的 观察牛蒡低聚果糖(BFOS)对RAW264.7炎症细胞模型的抗炎作用。方法 用脂多糖(LPS)处理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建立炎症模型,并用不同浓度BFOS处理。采用定量PCR检测环氧合酶2(COX-2)、一氧化氮合成酶(iNOS)、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白细胞介素6(IL-1)等炎性因子的表达水平,ELISA检测BFOS处理前后MCP-1、IL-6的分泌量。Western blot法检测COX-2、iNOS、κB抑制因子(IκB)、核转录因子κB p65(NF-κBp65)、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P38、c-Jun氨基末端激酶(JNK)的磷酸化蛋白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经BFOS处理后,细胞iNOS、COX-2、MCP-1及IL-6的水平表达显著下降(P<0.01)。BFOS处理组p-IκB、p-NF-κBp65、p-Erk、p-P38、p-JNK等蛋白表达较LPS单独处理组显著下降(P<0.01)。结论 BFOS对LPS 诱导的RAW264.7细胞炎症模型具有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伊马替尼(Ima)在体外对脂多糖(LPS)诱导的RAW264.7巨噬细胞炎症表型的影响。【方法】RAW264.7细胞在LPS(0.1μg/mL)或/和Ima(1μmol/L,5μmol/L)处理后,通过Q-PCR方法检测细胞因子IL-1β、IL-10、CCL2、iNOS、TNF-α和Arg1的mRNA表达变化;采用Western Blot检测iNOS蛋白表达变化以及NF-κB和MAPK信号通路活化情况;利用ELISA法检测细胞上清IL-1β、CCL2、IL-10和TNFα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LPS刺激8h后,RAW264.7细胞内的炎症指标IL-1β、CCL2、iNOS和TNF-α的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01)以及抗炎指标IL-10的mRNA水平也明显升高(P<0.001);LPS刺激24h后,细胞上清中IL-1β、IL-10、CCL2和TNF-α的蛋白水平显著上升(P<0.001),细胞内iNOS蛋白表达以及p65,p38,ERK和AKT的磷酸化水平显著增加。和LPS组相比,Ima提前处理后,IL-1β、CCL2、iNOS和TNF-α的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下降(P<0.01,P<0.001)而IL-10的mRNA及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01),这种抑制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Ima的预处理抑制了LPS诱导的p65,p38,ERK和AKT磷酸化。单独用Ima处理RAW264.7细胞后,细胞的功能状态未见明显的改变。【结论】伊马替尼可抑制LPS诱导的巨噬细胞炎症表型,这种作用与抑制NF-κB和MAPK信号通路的过度激活有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血必净对脂多糖( LPS )诱导血管内皮细胞(VEC)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在血必净干预下一氧化氮(NO)产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及信号转导机制。方法:将体外培养的VEC分为对照组、LPS(1 mg/L) 组、LPS(1 mg/L)+血必净( 25 g/L) 组、LPS( 1 mg/L )+吡咯烷二硫代氨基甲酸盐( PDTC, 20 μmol/L ) 组,在给予LPS前预先用血必净和PDTC孵育1 h。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iNOS和核转录因子-κB p65 (NF-κB p65)蛋白的表达情况,采用Griess法检测上清液中NO的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LPS组VEC中NO水平、iNOS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01)。与LPS组比较,LPS+血必净组VEC中NO水平、iNOS和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或P<0.01);与LPS组比较,LPS+PDTC组VEC中NO水平和iNOS及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LPS+血必净组与LPS+PDTC组比较,VEC中NO水平和iNOS蛋白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PS+PDTC组VEC中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低于LPS+血必净组(P<0.05)。结论:血必净能抑制VEC中NO的产生和iNOS蛋白的表达,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NF-κB而抑制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脉复生(主要由牛大力、熟地黄、白花蛇舌草等组成)对脂多糖(LPS)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内核因子-κB(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ECV304细胞,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LPS诱导组(终浓度为1μg/m L),LPS诱导+脉复生高、中、低剂量组(终浓度分别为10、1、0.1μg/m L),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中NF-κB p65、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一氧化氮合酶(i NOS)、环加氧酶-2(COX-2)、血管细胞黏附因子-1(ICAM-1)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LPS诱导组细胞上清液中NF-κB p65、TNF-α、i NOS、COX-2、ICAM-1、VCAM-1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1);脉复生各剂量组能不同程度地减少LPS诱导细胞中NF-κB p65、TNF-α、i NOS、COX-2、ICAM-1、VCAM-1蛋白表达水平,其中中、高剂量组作用显著(P0.05或P0.01)。【结论】脉复生可通过抑制LPS诱导的ECV304细胞中NF-κB、TNF-α、i NOS、COX-2、ICAM-1、VCAM-1的蛋白表达,调节NF-κB信号通路,从而发挥保护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究山奈素对小鼠乙醇型胃溃疡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 将60只SPF级昆明小鼠随机均分为6组,每组10只,分别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阳性对照组,山奈素低、中、高剂量组。正常对照组和模型组给予0.5% 羧甲基纤维素钠,其他4组分别给予雷尼替丁(100 mg/kg)、低剂量山奈素(31.7 mg/kg)、中剂量山奈素(63.4 mg/kg)、高剂量山奈素(126.8 mg/kg);所有小鼠灌胃容积均为20 mL/kg,连续给药7 d;然后用无水乙醇10 mL/kg灌胃建立急性胃溃疡模型;采用溃疡指数评估胃黏膜损伤情况,ELISA法检测血清中环氧合酶-2(cyclooxygenase-2,COX-2)、前列腺素E2(prostaglandin E2,PGE2)、TNF-α、IL-1β、IL-6、NO含量,免疫印迹法检测胃组织COX-2、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NF-κB p65蛋白表达。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小鼠胃黏膜出现明显的血斑和上皮细胞脱落;与模型组相比,山奈素组可显著降低胃溃疡指数且高剂量组优于中、低剂量组(P均<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炎症介质COX-2、PGE2、TNF-α、IL-1β、IL-6、NO血清含量明显升高,胃组织COX-2、iNOS、NF-κB p65蛋白表达明显增加(P均<0.05);与模型组相比,山奈素组胃组织COX-2、iNOS、NF-κB p65蛋白表达及血清中炎症介质含量均明显降低(P<0.05或P<0.01)。结论: 山奈素对乙醇型胃溃疡具有保护作用,可能通过抑制NF-κB/COX-2通路,减少下游炎症因子TNF-α、IL-6、IL-1β含量,降低iNOS活性,进而抑制NO产生。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miR-503-5p对白细胞介素1β(IL-1β)诱导的血管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凋亡和黏附的影响和分子机制。方法将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HUVECs)分为NC组、IL-1β组、IL-1β+anti-miR-con组及IL-1β+anti-miR-503-5p组。分别采用噻唑蓝(MTT)法、黏附实验、流式细胞术、Transwell实验检测HUVECs增殖、黏附、凋亡和迁移能力。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表达水平。结果与NC组比较,IL-1β组HUVECs细胞活力、迁移细胞数显著降低,细胞黏附数、凋亡率、ICAM-1和VCAM-1蛋白表达显著升高(P < 0.01)。与IL-1β+anti-miR-con组比较,IL-1β+anti-miR-503-5p组HUVECs细胞活力、迁移细胞数显著升高,细胞黏附数、凋亡率、ICAM-1和VCAM-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 < 0.01)。结论抑制miR-503-5p表达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抑制细胞黏附和凋亡,其机制可能与抑制ICAM-1和VCAM-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洛伐他汀(LVT)对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刺激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后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 (MCP-1)和白细胞介素-10 (IL-10)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抗动脉粥样硬化(AS)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常规培养HUVECs,分为对照组,用含10% FBS的RPMI 1640培养液培养;TNF-α处理组,用含10% FBS的RPMI 1640培养液+TNF-α (20 μg/L) 处理;应用活性氧检测试剂盒检测活性氧含量;LVT干预组,用含10% FBS的 RPMI 1640 培养液+TNF-α (20 μg/L)+LVT (10 μmol/L) 处理。实时定量RT-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MCP-1和IL-10 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ting方法检测各组HUVECs内MCP-1、IL-10和NF-κB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较,TNF-α处理组ROS含量明显增高 (P<0.05);与TNF-α处理组比较,LVT干预组ROS含量明显降低(P<0.05);与对照组比较,TNF-α处理组MCP-1和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而IL-10 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与TNF-α处理组比较,LVT干预组细胞MCP-1和NF-κB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IL-10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结论:LVT抑制HUVECs中TNF-α诱导的MCP-1 mRNA和蛋白上调,增强IL-10蛋白表达。LVT可能通过NF-κB途径对抗炎症反应从而防止AS的形成。
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汉黄芩素(WOG)对脂多糖(LPS)诱导的急性肺损伤(ALI)小鼠的治疗效果及其可能机 制。方法:选用C57/BL6小鼠,采用LPS(1 μg/kg)气管内灌注的方式构建ALI模型。实验分为3组:空白对照组(Control组)、LPS诱导的ALI组(LPS组)、WOG治疗组(WOG组)。随后分别采用流式细胞术及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BALF)中免疫细胞(中性粒细胞、巨噬细胞)含量变化及炎性细胞因子分泌情况。在此基础上,采集各实验组小鼠的肺组织进行HE染色。最后,通过对LPS下游的常见通路,即NF-κB信号通路分析,探究WOG对ALI小鼠的保护作用的分子机制。结果:WOG可以显著降低肺组织的湿重/干重比(P<0.05),减轻肺组织中炎性细胞的浸润,抑制TNF-α、IL-1β、IL-6和IL-10等炎性细胞因子的产生(P<0.01)。Western blot结果显示,WOG可以显著抑制NF-κB信号通路表达。结论:WOG对LPS诱导的ALI小鼠具有保护作用,其机制与NF-κB信号通路的抑制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硫化氢(H2S)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NASH)大鼠炎性因子水平的影响,探讨H2S防治NASH的可能机制。方法 2013年1月-2014年7月选用SPF级雄性SD大鼠60只,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ASH模型组、硫氢化钠(NaHS)干预组,各20只。对照组给予普通饲料,NASH模型组给予高脂饲料,NaHS干预组给予高脂饲料的同时腹腔注射H2S供体NaHS(56 mg·kg-1·d-1),对照组和NASH模型组每日腹腔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8周后处死所有大鼠,留取静脉血及肝脏组织。检测血清及肝脏生化指标〔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及肝脏组织TG、TC〕﹑血浆及肝脏组织H2S水平、肝脏组织氧化应激指标〔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肝脏组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 mRNA表达水平及肝脏组织TNF-α、IL-6、核因子κB抑制因子α(IκBα)、核因子κB p65(NF-κB p65)表达水平。结果 NASH模型组和NaHS干预组血清ALT、AST、TG、TC水平及肝脏组织TG、TC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NaHS干预组以上指标均低于NASH模型组(P<0.05)。NASH模型组血浆H2S水平和肝脏组织H2S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及NaHS干预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NASH模型组和NaHS干预组肝脏组织MDA水平升高,SOD水平降低(P<0.05);与NASH模型组比较,NaHS干预组MDA水平降低,SOD水平升高(P<0.05)。与对照组比较,NASH模型组肝脏组织结构紊乱,呈弥漫性脂肪变性、肝细胞灶性坏死,并可见淋巴细胞和中性粒细胞浸润;NaHS干预组肝脏组织脂肪变性、坏死及炎性反应程度较NASH模型组明显减轻。NASH模型组和NaHS干预组肝脏组织TNF-α、IL-6 mRNA表达水平和TNF-α、IL-6表达水平均高于对照组,且NASH模型组以上指标均高于NaHS干预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NASH模型组和NaHS干预组细胞质IκBα表达水平均降低,细胞核NF-κB p65表达水平均升高(P<0.05);与NASH模型组比较,NaHS干预组细胞质IκBα表达水平升高,细胞核NF-κB p65表达水平降低(P<0.05)。结论 H2S能够有效改善NASH大鼠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并抑制炎性反应,这可能是H2S发挥治疗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核因子κB(NF-κB)的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对大鼠自体静脉移植术后血管内膜增殖及相应炎性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    雄性Wistar大鼠80只,随机分为空白组(A组,n=10);自体静脉移植组(B组,n=18);空载体组(阴性质粒脂质体医用蛋白胶复合物转染移植静脉,C组,n=26)和基因转染组(NF-κB siRNA阳离子脂质体医用蛋白胶复合物转染自体移植静脉,D组,n=26)。B、C及D组需制作大鼠自体颈外静脉——腹主动脉移植模型,每组4个时点( 3,7,14,21d),相应时间点取移植静脉观察病理形态学变化,免疫组化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PCR测定单核细胞趋化因子(MCP-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 α)的mRNA含量,Western blot测定NF-κB p65蛋白的表达。结果    自体静脉移植术后,B、C和D组移植静脉血管桥均出现内膜增生变厚,新生内膜有大量PCNA阳性细胞,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活跃。术后3d,B组和C组 MCP-1 mRNA及TNF-α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但D组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术后7d,B、C组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与C组相比,D组NF κB p65蛋白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NF-κB的基因表达产物和MCP-1mRNA、TNF-αmRNA的表达有一定相关性,自体静脉移植术后新生内膜增生及炎性细胞因子表达在不同时相点呈动态变化。转染NF-κB siRNA阳离子脂质体复合物可抑制NF-κB的表达,减少MCP-1及TNF-αmRNA的表达,从而抑制移植静脉内膜增生和VSMC增殖,减轻再狭窄。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一氧化碳释放分子(CORM)对黏附分子的调节作用,检测一氧化碳(CO)是否能调节炎性介质刺激下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的表达。方法 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分为HUVEC组、HUVEC-TNF-α组(培养液中加入50ng/mL的TNF-α)、HUVEC-TNF-α-CORM-3组(培养液中加入TNF-α的同时加入1mmoL CORM-3)。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VCAM-1的表达;采用电泳迁移率改变分析其对核因子NF-κB活化的影响。将siRNA转染至HUVEC中,采用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血红素氧合酶(HO-1)的表达,表达成功后,再以TNF-α刺激不加入或加入CORM-3细胞,检测细胞VCAM-1的表达。结果 CORM-3能够抑制由TNF-α刺激后VCAM-1的表达,而释放尽CO的CORM-3则失去了对黏附分子的调控能力;CORM-3能够诱导HO-1的表达,但CORM-3对VCAM-1表达的抑制作用并非由HO-1所介导;CORM-3能够抑制TNF-α诱导的NF-κB通路的激活(P<0.05)。结论 降低黏附分子的表达,是抑制炎性反应进程的重要手段。CO对炎性介质刺激下HUVEC细胞VCAM-1表达的调控作用可能是通过其对NF-κB系统的抑制作用实现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炎性反应模型中,姜黄素对胆固醇逆转运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方法 将RAW264.7细胞分为6组:空白对照组,姜黄素10 μmol/L组,姜黄素20 μmol/L组,脂多糖(LPS)组,姜黄素10 μmol/L+LPS组和姜黄素20 μmol/L+LPS组。应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各组中RAW264.7细胞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A1(ABCA1)、腺苷三磷酸结合盒转运体G1(ABCG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基因表达情况。 结果 LPS刺激可显著上调RAW264.7细胞ABCA1和TNF-α基因的表达(P<0.05),下调ABCG1基因的表达(P<0.05);姜黄素处理后可进一步上调ABCA1基因的表达(P<0.05),但是对ABCG1和TNF-α基因的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在炎性反应条件下,姜黄素可进一步上调胆固醇逆转运关键基因ABCA1的表达,这可能是其抗动脉硬化的分子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胍丁胺对脂多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活化及损伤的影响,并探究其与NF-κB、MAPK通路及活性氧(ROS) 的产生是否相关。方法体外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VECs)。MTT法检测0~4 mmol/L胍丁胺作用24 h对HUVECs细胞 活力的影响。HUVECs细胞机分为:①空白对照组;②脂多糖(10 μg/mL)组;③胍丁胺干预组:脂多糖(10 μg/mL)+胍丁胺 (0.125、0.5、1 mmol/L)。ELISA 法检测24 h 细胞上清中可溶性细胞间粘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间粘附分子-1 (sVCAM-1)、可溶性E-选择素(sE-selectin)及单核细胞趋化因子-1(MCP-1)水平,确定胍丁胺最适干预浓度(1 mmol/L)。后续 实验中HUVECs细胞随机分为:对照组、脂多糖(10 μg/mL)组、胍丁胺(1 mmol/L)组及脂多糖(10 μg/mL)+胍丁胺(1 mmol/L) 共同组,作用1、6、24 h;抑制剂组即在脂多糖刺激前1 h,用10 μmol/L NF-κB(PDTC)、ERK1/2(PD98059)及p38(SB203580)抑 制剂进行预处理。qRT-PCR法检测ICAM-1、VCAM-1、E-selectin、MCP-1、血红素氧合酶(HO-1)、醌氧化还原酶(NQO1)mRNA 表达水平;DCFH-DA作为荧光探针检测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 法检测细胞VCAM-1、ICAM-1、p65、磷酸化- p65(p-p65)、IκBα、p-IκBα、ERK、p-ERK、p38、p-p38、JNK、p-JNK蛋白表达水平。结果(1)HUVECs经10 μg/mL脂多糖刺激24 h 后,上清sVCAM-1、sICAM-1、sE-选择素、MCP-1 含量明显升高(P<0.05),细胞内ROS明显增加(P<0.05);刺激6 h 后各因子 mRNA水平升高(P<0.05);(2)胍丁胺(1 mmol/L)干预后上述指标显著下调(P<0.05),这与p38、ERK及NF-κB信号通路抑制剂 预处理细胞后的抑制效应相似;(3)胍丁胺干预组6 h HO-1 mRNA表达较脂多糖组明显增加(P<0.05),而NQO-1无明显变化; (4)胍丁胺明显抑制脂多糖刺激引起的细胞内p38、ERK、核内p65(Ser536)与胞浆IκBα磷酸化,并上调胞浆IκBα蛋白水平。结 论胍丁胺可能通过抑制NF-κB、MAPK通路的激活下调粘附分子及趋化因子水平,并增强HO-1表达以减少活性氧产生对抗脂 多糖诱导的人脐静脉内皮细胞活化及损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乐复能在体外对LPS 介导的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TNF-α 及NF-κB mRNA 表达的影响, 以期为乐复能治疗克罗恩病等免疫性疾病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分离30 例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并进行体外培养, 分别按以下 5 种方法(5 组) 进行体外实验:A 组为空白对照组;B 组为单纯LPS 刺激组;C 组为LPS 与乐复能同时加入组;D 组为先加入LPS 刺激, 后加入乐复能组;E 组为先加入乐复能, 后加入LPS 刺激组。干预后用ELISA 法检测培养液内TNF-α 浓度, 然后采用RT-PCR 方法检测单核细胞内NF-κB mRNA 表达情况。结果:基础状态下, 体外培养的健康人单核细胞分泌少量TNF-α[(470.23±35.24) pg/mL)], 加入LPS 刺激后, TNF-α 的分泌明显增加[(1446.76±72.36) pg/mL)], 在LPS 刺激后再加入乐复能, TNF-α 的分泌明显减少[(1446.76±72.36) pg/mL vs (946.46±46.12)pg/mL, P<0.01], 下降约29.7%。而乐复能在LPS 刺激前或与LPS 同时加入培养细胞内时, 对TNF-α 分泌无影响[(1446.76±72.36) pg/mL vs (1275.62±87.75) pg/mL, P>0.05;(1446.76±72.36) pg/mL vs (1383.62±86.96) pg/mL, P>0.05]。乐复能明显下调经LPS 诱导的单核细胞内NF-κB mRNA 表达(0.2829±0.0365 vs 0.4994±0.0604, P<0.01), 而对于未提前接受LPS 刺激的单核细胞, 乐复能对其NF-κB mRNA 表达无影响(0.4716±0.0616 vs 0.4994±0.0604, P>0.05;0.4767±0.0600vs 0.4994±0.0604, P>0.05)。结论:乐复能在体外能抑制LPS 介导的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TNF-α, 具有调节单核细胞免疫功能的作用, 其抑制TNF-α 分泌功能可能与其下调单核细胞内NF-κB 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小鼠(MRL/lpr)骨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α, TNF-α)/细胞核因子-κB p50 (nuclear factor-κB p50,NF-κB p50)信号通路的表达。方法: 选取C3He/HeJ小鼠(对照组)和MRL/lpr狼疮小鼠(狼疮组)各6只,饲养4个月后常规制备小鼠股骨组织切片,HE染色观察骨质情况,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TNF-α、NF-κB p50蛋白表达情况;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和贴壁法筛选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 BMMSCs),然后培养;免疫细胞化学染色观察BMMSCs中TNF-α、NF-κB p50表达情况。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狼疮组小鼠骨小梁松散,出现骨质疏松,股骨TNF-α和NF-κB p50蛋白表达升高(P<0.05或P<0.01),BMMSCs中TNF-α和NF-κB p50蛋白表达亦升高(P<0.05或P<0.01)。结论:狼疮鼠骨TNF-α/NF-κB信号通路处于异常活化状态。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糖尿病状态下,一氧化氮(NO)与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soluble guanylatecyclase,sGC)均被氧化,使NO-sGC-环磷酸鸟苷(cGMP)信号通路传导异常,NO-sGC-cGMP信号通路异常是糖尿病血管内皮功能障碍的重要病理基础。可溶性鸟苷酸环化酶激活剂(cinaciguat,CIN)可激活失活的sGC进而起到保护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的作用。本研究通过体外实验制造高糖内皮细胞损伤模型,观察CIN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功能的影响。 方法 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并将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CIN干预组,每组6例。高糖组及CIN干预组均加入33.3 mmol/L的葡萄糖制造高糖细胞损伤模型,而CIN组同时加入0.1 μmol/L CIN干预。各组细胞在培养6、24、48 h时,检测上清液中的NO水平及细胞内一氧化氮合酶(NOS)浓度;培养48 h后RT-PCR检测细胞内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mRNA的表达;培养48 h后Western blotting检测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及血管粘附分子-1(VCAM-1)蛋白的表达。 结果 与正常对照组相比,高糖组NO、NOS含量呈现早期升高晚期下降的趋势,而CIN组上述趋势消失;与正常组比较,高糖组内皮细胞的eNOS mRNA表达水平降低(P<0.05),iNOS mRNA、ICAM-1与VCAM-1蛋白表达明显升高(P<0.05),而CIN组eNOS mRNA表达水平较高糖组明显升高(P<0.05),iNOS、ICAM-1与VCAM-1蛋白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 结论 CIN可平衡NOS的活性,调节NO的生成及ICAM-1与VCAM-1的表达,改善高糖状态下内皮细胞的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