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9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43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8篇
口腔科学   33篇
临床医学   83篇
内科学   28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12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06篇
预防医学   2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37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16篇
  2013年   21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25篇
  2008年   22篇
  2007年   29篇
  2006年   35篇
  2005年   28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13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12篇
  1998年   1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研究人TMJ滑膜细胞(SMC)蛋白质合成能力,与其它组织细胞的差异,及细胞因子对这方面的影响。方法:采用体外培养的SMC、TGC、NMC3种细胞及无血清培养液,应用紫外分光光度仪在280nm波长处,对培养上清中的蛋白含量进行测定,并与加用IL-1、IL-6、TNF后蛋白质合成的量进行对比观察。结果:正常状态下,TGC蛋白合成量最高,OD值达0.14,而SMC最低,为0.079。在加用细胞因子作用48h后,SMC蛋白含量达到0.117,提高30%,而TGC、NMC却下降10%~30%。结论:正常状态下SMC合成蛋白质成份较其它细胞少,而细胞因子可刺激SMC蛋白质合成增加,这些蛋白成份中可能具有影响关节炎症的物质。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Ti-75、纯钛和Ti-6A1-4V三种钛材,采用体外培养细胞的四唑盐比色试验(MTTassay)和材料表面生长细胞的形态学观察法,对Ti-75的生物相容性进行了初步评价。结果显示:3种钛材在MTT试验中的光吸收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毒性均为0级,细胞增殖曲线基本重合;SEM观察细胞形态,未发现异常。结论:新型Ti-75合金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口腔修复材料。  相似文献   
3.
本文报道关于重组γ-干扰素与阿霉素联合应用对人粘液表皮样癌细胞系MEC-1细胞的体外培养及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实验分为4组:单独使用γ-干扰素组、单独使用阿霉素组、联合应用γ-干扰素与阿霉素组、对照组。结果显示:γ-干扰素对人粘液表皮样癌MEC-1细胞系具有一定的抑制增殖效果;γ-干扰素与阿霉素联合应用可明显增强阿霉素抑制体外培养肿瘤细胞增殖的效应,对裸鼠移植瘤的抑瘤率可达97%,且可改善动物的机体状况、降低阿霉素的副作用。  相似文献   
4.
5.
目的:了解微囊化转NGF基因NIH3T3细胞在修复周围神经缺损中的作用。方法:SD雄性大白鼠30只,建立大鼠坐骨神经离断模型后随机分为3组,A组:异体静脉桥接神经缺损,形成神经再生室,其内填充微囊化转NGF基因NIH3T3细胞,修复大鼠坐骨神经10 mm缺失;B组:自体神经移植;C组:微囊化NIH3T3细胞。于术后4、8及12周进行足迹试验,术后12周进行电生理学测试及形态学观察。结果:术后4、8和12周不同时间点坐骨神经功能指数,术后12周神经传导速度、再生神经的组织学改变及再生神经纤维的成熟程度A组和B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A 组和B组明显优于C组 (P<0.05)。结论:聚赖氨酸/海藻酸钠(APA) 微胶囊与外周神经组织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辅加微囊化转NGF基因NIH3T3细胞对修复缺损的神经具有良好的桥梁作用和促神经生长作用。  相似文献   
6.
阮成伟  王为  温鲁平 《北方药学》2015,12(10):50-51
目的:观察痔切除术加聚桂醇注射治疗混合痔的疗效.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60例.观察组行痔切除术配合聚桂醇硬化注射,对照组行单纯痔切除术.观察两组治疗有效率、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出血、肛缘水肿等明显轻于对照组. 结论:痔切除术配合聚桂醇硬化注射治疗混合痔疗效较好,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萆薢黄柏饮与秋水仙碱治疗痛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痛风患者16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萆薢黄柏饮,对照组予以秋水仙碱口服,两组均以2周为1个疗程。结果萆薢黄柏饮治愈率明显高于秋水仙碱组,其对血尿酸的改善亦明显优于秋水仙碱组,且安全性高。结论萆薢黄柏饮治疗痛风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二硫化碳(carbon disulfide,CS2)对大鼠睾丸生殖细胞凋亡线粒体通路的影响及其可能的分子机制,同时观察环孢素A(cyclosporin A,Cs A)对细胞凋亡的干预作用。[方法]选取清洁级雄性SD大鼠48只并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3个CS2染毒组(50、250、1 250 mg/m3)、干预组[CS2(1 250 mg/m3)+Cs A(12.5 mg/kg)]和Cs A(12.5 mg/kg)组。静式吸入染毒,每天2 h,每周5 d,共10周,对照组仅吸入新鲜空气,Cs A则依据大鼠体重并按相应比例先溶解在牛奶中然后灌胃。染毒结束后取睾丸组织做HE染色,观察其形态学改变;TUNEL荧光法检测大鼠睾丸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色素C(Cyt C)、半胱氨酸天冬氨酸酶原9(Procaspase-9)、Procaspase-3、Bcl-x L抗凋亡和促凋亡蛋白Bad的表达含量。[结果]随着CS2染毒浓度的增加,HE染色大鼠睾丸组织形态损伤情况不断加剧,中、高浓度组的凋亡指数高于对照组(P<0.05),Cs A干预对大鼠睾丸组织形态损伤有一定缓解;与高浓度CS2染毒组相比,干预组的凋亡指数明显下降(P<0.05),但仍高于Cs A组(P<0.05)。CS2染毒组Cyt C、Bad蛋白含量与对照组比较有所增加,而Procaspase-9、Procaspase-3和Bcl-x L蛋白含量则有下降的趋势(P<0.05)。Cs A干预后与高浓度CS2染毒组比较,干预组Cyt C蛋白含量下降(P<0.05),Bcl-x L蛋白含量则提高(P<0.05);Procaspase-9、Procaspase-3和Bad蛋白含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变化,但与CS2高浓度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S2染毒可影响细胞凋亡线粒体通路继而诱导大鼠睾丸生殖细胞凋亡,而细胞凋亡线粒体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可能与Cs A的干预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微胶囊中存在一定程度的高渗透压胁迫,可造成细胞生长代谢减慢,为改善微囊化肝细胞的生长,尝试应用抗渗透压胁迫物质牛磺酸,观察其对微囊化肝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 实验于2006-07/08在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医学材料工程实验室完成.将HepG2细胞悬液(非微囊化细胞)和微囊化HepG2分别接种于牛磺酸浓度为0,0.6,0.8和1.2 mmol/L的MEM培养液中,在37 ℃体积分数为0.05的CO2中培养.MTT法测定非微囊化和微囊化HepG2细胞的生长活性,相差显微镜观察囊内细胞生长状态.结果:①非微囊化HepG2细胞:0.6,0.8和1.2 mmol/L的牛磺酸对其生长无影响,吸光度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 > 0.05).②微囊化HepG2细胞:0.6,0.8 mmol/L牛磺酸对微囊化肝细胞的生长亦无影响(P > 0.05);但1.2 mmol/L牛磺酸可以显著改善微囊化肝细胞的生长,其吸光度值高于0 mmol/L牛磺酸组(P < 0.05),并促进细胞的聚集.结论:1.2 mmol/L牛磺酸可以改善微囊化肝细胞的生长并抵制微囊内的高渗透压胁迫对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联合基因芯片和焦磷酸测序筛查新生儿遗传性聋基因突变,为早期诊断和预防遗传性聋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集2000例新生儿抗凝脐带血,提取基因组DNA,采用微阵列芯片检测4个聋病基因共9个突变位点,对基因芯片检测的阳性结果 进行焦磷酸测序验证.结果检出GJB2基因突变中有1例35delG突变类型,3例176 del16突变类型,57例235del C突变类型,9例299 del AT突变类型;6例GJB3基因538C>T突变类型;线粒体12S rRNA中有5例1555A>G突变类型,1例1494C>T突变类型;SLC26A4中有6例2168A>G突变类型,23例IVS7-2A>G突变类型.2000例新生儿中共103例携带突变基因,基因突变率5.15%.结论 本地区非遗传性聋家族史新生儿中GJB2基因突变多见.新生儿中开展遗传性聋基因筛查对早期遗传性聋诊断和预防有非常重要的指导意义,尤其对线粒体12S rRNA基因突变诊断,能够预防用药控制聋病发生,保障该基因突变携带者健康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