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董向明  周鹏 《中国乡村医生》2009,11(17):132-133
目的:探讨小儿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临床分期、预防及其治疗方法。方法:将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划分为急性缺血期、挛缩期和畸形固定期。急性缺血期采用筋膜切开减压术8例;挛缩期采用神经血管松解术13例,坏死肌肉和神经切除神经移植、肌腱移位术1例;畸形固定期采用屈肌起点下移术11例,其中1例作过肌腱延长术。结果:2个月-15年随访,急性缺血期优8例;挛缩进行期神经、血管松解术7例中,优良率85.7%;挛缩恢复期神经松解术6例中,优良率66.7%;畸形固定期屈肌起点滑移术11例中,优良率73.3%,其中2例曾作过神经、血管松解术,1例作过肌腱延长术,术后畸形复发。结论:急性缺血期筋膜切开减压术、挛缩期积极的神经松解术及畸形固定期前臂屈肌起点滑移木是最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屈肌起点滑移治疗晚期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屈肌起点滑移术治疗前臂缺血性肌挛缩I、Ⅱ度的临床观察,运用该术式更趋合理,同时为完善该术式寻找理论依据。方法:对25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病例进行观察,并对临床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5例均采用屈肌止点滑移术治疗,总有效率100%,术后随访22例,失访3例,畸形矫正优良22例,达88%;手功能恢复优良18例,达72%。结论:(1)肘前窝和肘尺侧筋膜室壁和神经血管穿入处是最易受压的部位。(2)深屈指屈肌腱的滑移距离与屈指、屈腕的角度,前臂旋前畸形的程度与骨间膜的宽度,骨间膜及旋前方肌的的挛缩程度密切相关。(3)屈肌起点下移术,为治疗前臂缺血性肌挛缩Ⅰ、Ⅱ度较理想的术式。  相似文献   

3.
屈肌滑移术治疗前臂缺血性肌挛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余学东  蒋电明  安洪 《重庆医学》2003,32(4):483-484
目的:探讨屈肌滑移术治疗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疗效。方法:自1997年9月-2001年11月共收治前臂缺血性肌挛缩10例,采用屈肌滑移术,将旋前圆肌、屈腕肌与屈指浅、深肌从起始部于骨膜外剥离松解,使肌肉向远端滑移,直至手部畸形消失。结果:10例患者随访11-50个月,优4例,良6例。结论:屈肌滑移术疗效肯定,操作简便,易于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屈肌滑移术治疗前臂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的疗效。方法:将42例前臂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病例分为单纯型和复合型,分别采用单纯屈肌滑移术(21例)、屈肌滑移术加神经内松解术(12例)、屈肌滑移术加骨矫形术(7例)治疗。结果:本组42例中,39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2-96月(平均36.5月)。参考手功能评分标准,疗效优31例(73.8%),良6例(14.3%),差2例(4.8%)。优良率为88.1%。结论:屈肌滑移术治疗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疗效可靠,对复合型病例和术后复发病例仍有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5.
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减压松解治疗缺血性肌挛缩的手术时机并评价治疗效果.方法对24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患者行减压松解神经、肌肉术,为纠正畸形,其中12例同时行屈肌腱延长术,4例同时行屈肌起点滑移术.结果伤后3d~3个月手术者12例中,优4例,良4例,中1例,差3例;伤后3~12个月手术者12例中,优2例,中5例,差5例.结论伤后1年内做神经、肌肉减压松解治疗缺血性肌挛缩有一定的效果,早期(伤后3个月内)做神经、肌肉减压松解治疗缺血性肌挛缩是必要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应用肌腱转位治疗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临床效果.方法对18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患者采取肌腱移位功能重建.术后石膏固定3周后行功能锻炼.结果18例患者术后随访1~3年,优6例、良9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为83.3%.结论通过肌腱移位方法重建前臂缺血性肌挛缩屈指功能,可获得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7.
顾洪生  黄磊 《广东医学》2000,21(8):663-664
目的:采用软组织松解术治疗小儿前臂晚期缺血性肌挛缩,以矫正畸形,改善功能,观察疗效,方法:(1)术前常规物理治疗1个月,行手腕及手指主动脉被动功能练习;(2)在上述治疗基础上,采用软组织松解及肌腱移植术4例;(3)软组织松解及肌滑移术5例;(4)软组织松解、肌滑移术及肌腱移植术4例。术后采用石膏外固定及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结果 12例患儿“爪形”手消失,功能恢复满意;1例患儿无改善。结论 Vol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氦氖激光治疗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方法和疗效。方法:对轻、中、重型前臂缺血挛缩采用氦氖激光,辅以按摩等康复综合治疗共29例,其中3例作病理学观察。结果:全部病例随访2~5年,其中优15例,占51.7%,良8例,占27.6%,差6例,占20.7%。结论:用氦氖激光治疗前臂缺血性肌挛缩,辅以按摩等康复综合治疗对促进前臂神经组织的血运恢复和再生,前臂肌群硬结的消退,防止关节挛缩有很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吻合血管神经的肌肉移植为重建功能开辟了新的途径。我院骨科于1981年8月为一例前臂屈肌缺血性挛缩患儿施行手术取得成功。患儿,男,10岁,三年前被摔致右尺桡骨骨折,因处理不当致残。查:前臂旋前屈肌挛缩瘪陷呈烧瓶畸形,腕掌曲45°。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观察复合内收肌后移、髂腰肌松解、绳肌腱近端松解或延长术治疗脑瘫之髋部畸形的疗效。方法 :对 8例 (16髋 )年龄 6~ 14岁的双下肢型痉挛性瘫痪患者采取将内收长肌、内收短肌、股薄肌起点后移至坐骨结节 ,同时松解髂腰肌。绳肌近端松解或Ⅱ期再行绳肌腱近端延长术。结果 :术后随访 6~12个月 ,全部患者髋内收、内旋、屈曲挛缩畸形改善 ,伸膝位屈髋活动范围明显增加。该方法既保留了髋内收功能 ,增加了伸膝位屈髋活动范围 ,又改善了蹲伏姿势和剪刀步态。结论 :该方法近期效果优于内收肌腱切除术和闭孔神经切断术 ,也优于单纯内收肌腱切断术。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前臂缺血性肌挛缩行早、晚期神经松解减压手术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1999年1月~2005年10月收治的49例行神经松解减压术的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患者,按手术时间分为早期手术组(3个月内)和晚期手术组(3个月以上),根据手功能评价标准比较2组患者术后手内在肌挛缩程度和手部感觉功能恢复情况。结果:获随访33例,随访时间6个月~5年。早期手术组14例中优7例,良5例,可1例,差1例,优良率为85.71%;晚期手术组19例中优5例,良4例,可1例,差9例,优良率为47.37%。早期手术组优良率明显高于晚期手术组(P〈0.05)。结论:神经松解减压术宜早期施行。早期手术能够有效解除组织缺血,防止挛缩纤维化,减轻神经压迫和损害,有利于手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复合内收肌后移、髂腰肌松解、胭绳肌腱近端松解或延长术治疗脑瘫之髋部畸形的疗效。方法:对8例(16髋)年龄6~14岁的双下肢型痉挛性瘫痪患者采取将内收长肌、内收短肌、股薄肌起点后移至坐骨结节,同时松解髂腰肌。胭绳肌近端松解或Ⅱ期再行胭绳肌腱近端延长术。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全部患者髋内收、内旋、屈曲挛缩畸形改善,伸膝住屈髋活动范围明显增加。该方法既保留了髋内收功能,增加了伸膝位屈髋活动范围,又改善了蹲伏姿势和剪刀步态。结论:该方法近期效果优于内收肌腱切除术和闭孔神经切断术,也优于单纯内收肌腱切断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合内收肌后移,髂腰肌松解,Guo绳肌腱近端松解或延长术治疗脑瘫之髋部畸形的疗效。方法:对8例(16髋)年龄6-14岁的双下肢型痉挛性瘫痪患者采取将内收长肌,内收短肌,股薄肌起点后移至坐骨结节,同时松解髂腰肌,Guo绳肌近端松解或Ⅱ期再行Guo绳肌腱近端延长术。结果:术后随访6-12个月,全部患者髋内收,内旋,屈曲挛缩畸形改善,伸膝痊屈髋活动范围明显增加。该方法既保留了髋内收功能,增加了伸膝位屈髋活动范围,又改善了蹲伏姿势和剪刀步态。结论:该方法近期效果优于内收肌腱切除术和闭孔神经切断术,也优于单纯内收肌腱切断术。  相似文献   

14.
前臂屈肌肌起点下移治疗脑性瘫痪腕下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前臂屈肌肌起点下移术治疗脑瘫后腕下垂的远期疗效。方法:1976年以来的6例脑瘫后严重腕下垂的患者,男4例,女2例,平均年龄21岁,术前病程5~24年,平均18年。全部患者均行前臂屈肌肌起点下移术。结果:术后经3~10年(平均5.7年)随访,大部分患者的腕关节功能有明显的改善,有效率为67%,2例无效,无并发症。结论:我们初步体会到本疗法对大脑瘫痪性腕下垂有好的疗效,但应严格掌握手术病例的选择、挛缩肌肉的彻底松解和严格的术后处理三个环节,否则会直接影响手术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先天性肌性斜颈是指出生时即存在的由于胸锁乳突肌挛缩致头歪向患侧 ,面部转向健侧的一种先天性畸形。本病治疗方法较多 ,我们 1988— 2 0 0 1年共收治 36例 ,其中 33例采用选择性胸锁乳突肌切断术 ,疗效较好 ,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共 36例 ,男 31例 ,女 5例。首次就诊年龄8d~ 17岁 ,手术年龄 6个月~ 17岁。右侧胸锁乳突肌挛缩2 9例 ,左侧 7例。胸锁乳突肌内侧头挛缩 2 2例 ,外侧头挛缩6例 ,内外侧头均挛缩 8例。采用非手术治疗 5例 ,其中 3例治愈 ,2例改用手术治疗。共手术治疗 33例 ,均采用选择性胸锁乳突肌切断术。1.…  相似文献   

16.
:为提供合理的治疗方法 ,预防小儿肱骨髁上骨折并发症的发生。采用手法复位 ,伸直型屈肘 90° ,屈曲型伸肘位130° ,均前臂旋后位 90°。石膏托固定 ,先从上臂外侧→肘内侧→前臂尺侧→前壁掌侧→腕。共治疗 16 5例。经 6个月~2年随访 ,肘关节功能正常者 15 8例 ,占 95 7% ,轻度肘内翻 6例占 3 7% ,Volkmann缺血性肌挛缩 1例占 0 6 %。认为应用该方法 ,复位容易 ,固定牢靠 ,观察方便。可预防肘内翻、缺血性肌挛缩和肘关节伸屈功能受限等并发症的发生 ,效果满意 ,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用带缝匠肌肌蒂的髂骨植入治疗青壮年股骨头坏死的手术临床效果。方法:以本院1990年2月至2 0 0 2年2月应用带缝匠肌肌蒂的髂骨植入治疗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2 0例,2 3髋,FicatⅡ期~Ⅲ期患者行髋关节囊切开,滑膜切除,股骨头死骨病灶清除、加植骨及带缝匠肌肌蒂髂骨植入手术治疗。结果:治疗2 0例,2 3髋,全部随访,时间18个月96个月,按照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疗效评价法草案[1] (百分制)进行评价,优7例,良10例,可3例,差3例,优良率80 % ,有效率89%。结论:此术式可彻底清除死骨和减压、恢复股骨头血运及股骨头外型。带缝匠肌蒂髂骨骨瓣大,血运丰富,能恢复股骨头血运,适宜于FicatⅡ期~Ⅲ期青壮年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之病人。  相似文献   

18.
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 18例前臂缺血性肌挛缩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讨论本病的早期诊断依据 ,强调在临床中把体征作为早期诊断及手术的指征 ,并把疼痛的“四性”作为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若经保守治疗并观察 2~ 4小时症状无改善 ,应立即行筋膜切开减压术  相似文献   

19.
前臂缺血性肌挛缩,是肱骨下端或髁上伸展型骨折的早期并发症。本文介绍并发败血症一例如下: 患者张××、男性、29岁、住院号50467,因左肱骨下端骨折并发前臂缺血性肌挛缩、败血病,于1982年2月10日急诊入院。患者于2月7日跌伤左臂,致肘部肿痛畸形,运动障碍。当地医生作肘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局部用小夹板和石膏作两层固定。  相似文献   

20.
儿童肱骨髁上骨折 13例血管危象发生时 ,早期手术探查复位及交叉克氏针内固定术。术后经 0 .5~ 3年随访仅 1例拒绝手术治疗发生前臂缺血性肌挛缩 ,说明早期手术治疗是防止前臂严重并发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