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4篇
  免费   71篇
  国内免费   52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23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33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46篇
内科学   80篇
皮肤病学   20篇
神经病学   114篇
特种医学   32篇
外科学   208篇
综合类   493篇
预防医学   16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236篇
中国医学   131篇
肿瘤学   70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5篇
  2019年   19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25篇
  2015年   26篇
  2014年   48篇
  2013年   42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78篇
  2010年   77篇
  2009年   94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93篇
  2006年   90篇
  2005年   101篇
  2004年   82篇
  2003年   113篇
  2002年   72篇
  2001年   96篇
  2000年   59篇
  1999年   77篇
  1998年   45篇
  1997年   35篇
  1996年   36篇
  1995年   24篇
  1994年   28篇
  1993年   17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21篇
  1988年   12篇
  1987年   13篇
  1986年   13篇
  1985年   1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6篇
  1980年   3篇
  197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脉粥样硬化指数(AI)与血清抗心磷脂抗体(ACA)及抗β2糖蛋白1抗体(aβ2GP1)水平的关系,为动脉粥样硬化(As)的预防控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7年3月至2018年6月住院患者34 598例,检测其血清ACA、ACA-IgA、ACA-IgG、ACA-IgM、aβ2GP1、aβ2GP1-IgA、aβ2GP1-IgG、aβ2GP1-IgM、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Hcy)、载脂蛋白A1(ApoA1)。计算AI,根据AI将患者分为高危组(AI≥4)和低危组(AI4)。利用统计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结果高危组ACA和aβ2GP1的阳性率均高于低危组(χ~2=23.276和17.603,均P=0.000),且年龄、ACA-IgA、ACA-IgG、aβ2GP1-IgA、aβ2GP1-IgG、Hcy水平亦均高于低危组(均P0.05),而ApoA1水平低于低危组(P=0.000)。相关性分析显示,AI与ACA-IgA、ACA-IgG、aβ2GP1-IgA、aβ2GP1-IgG、Hcy均呈正相关(r=0.048、0.032、0.094、0.014、0.142,均P0.01),与ApoA1呈负相关(r=-0.447,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ACA-IgA、Hcy、aβ2GP1是As的危险因素,ApoA1是As的保护因素。结论随着ACA-IgA、aβ2GP1、Hcy、年龄的升高,ApoA1的降低,患者AI逐渐升高,As危险度也相应升高。临床上应密切关注ACA、aβ2GP1、Hcy、ApoA1异常的高龄患者,以预防As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在建立扳机点大鼠模型的基础上用温针进行干预,通过显微病理技术及微透析技术,评价其对扳机点模型大鼠病理形态及致痛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将64只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A组(空白对照)、B组(模型对照)和C组(模型干预);A、B每组又分3小组(A0,A1,A2和B0,B1,B2),C组分为2小组(C1,C2)。B、C两组建立MTr Ps模型,造模成功后并分别给予C1组7 d和C2组15 d温针干预。分批处死大鼠,MTr Ps局部取材,制片后进行苏木精-伊红染色,光镜下观察其病理变化,通过微透析技术对大鼠动物模型扳机点局部白细胞介素-1β和前列素E2进行检测。结果:镜下可见,造模组的肌纤维排列紊乱、断裂、扭曲,局部肌纤维纤维化、挛缩增粗等;局部可见有巨噬细胞等炎症细胞侵入及挛缩结节部位出现大面积粘连,温针干预后局部肌纤维的病理状态明显改善,局部微小血管形成和成熟,局部肌纤维修复。在造模成功后,进行温针干预前B0组的白细胞介素-1β和前列素E2的量明显高于A0组(P0.01),通过7d的温针干预,C1和B1组白细胞介素-1β和前列素E2的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1、B1组明显高于A1组(P0.01);通过15d温针干预,C2组的白细胞介素-1β和前列素E2的量低于B2组(P0.05),但C2、B2组明显高于A2组(P0.01),C2组的白细胞介素-1β及前列素E2的量低于C1组(P0.05)。结论:运动联合击打的造模方式通过病理组织学证实是有效的;温针能够改善大鼠肌筋膜痛扳机点局部肌纤维的病理状态及炎症状态,促进局部微小血管形成和成熟,有助于扳机点局部肌纤维修复。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CD68蛋白表达和B淋巴细胞瘤-6(BCL-6)基因重排及与生存期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98例均获随访的DLBCL患者石蜡标本,通过免疫组化法对其cyclin D1、CD68和BCL-6进行免疫标记,并通过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对BCL-6基因重排进行测定。分析cyclin D1、CD68蛋白表达和BCL-6基因重排与生存期的相关性。采用单因素分析法分析cyclin D1、CD68蛋白表达和BCL-6基因重排与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DLBCL患者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效果的关系,同时采用多因素COX风险模型分析cyclin D1、CD68蛋白表达和BCL-6基因重排与DLBCL患者生存期的相关性。结果 98例患者随访时间为1~36个月,平均为(21. 54±4. 65)个月,其中死亡14例,死亡率为14. 29%。98例患者中,cyclin D1蛋白高水平表达37例(37. 76%),CD68蛋白高水平表达17例(17. 35%),BCL-6基因重排20例(20. 41%)。cyclin D1、CD68蛋白表达和BCL-6基因重排与患者年龄、性别、血清乳酸脱氢酶(LDH)含量、Ann Arbor分期、原发部位、国际预后指数(IPI)及化疗方案均无显著关系(均P 0. 05)。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原发部位与患者预后均无显著相关性(P 0. 05),而年龄≥60岁、Ann Arbor分期为Ⅲ~Ⅳ、血清LDH≥245 IU/L、IPI评分为3~5分、化疗方案为CHOP的患者预后均较差(P 0. 05)。cyclin D1蛋白高表达、CD68蛋白高表达、BCL-6基因重排患者的生存率明显低于cyclin D1蛋白低表达、CD68蛋白低表达、BCL-6基因未重排者(均P 0. 05)。多因素COX模型分析结果发现,cyclin D1蛋白高表达、CD68蛋白高表达、BCL-6基因重排与患者预后效果均存在显著关系(P 0. 05)。结论 cyclin D1、CD68和BCL-6基因与DLBCL患者预后效果均存在密切关系,其中cyclin D1、CD68蛋白高表达及BCL-6基因重排者预后情况较差,提示cyclin D1、CD68蛋白及BCL-6基因可作为评估DLBCL患者预后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4.
<正>腹茧症是一种罕见病,最早由Foo等[1]于1978年报道并命名。原发性腹茧症发病原因尚不明确,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困难,该病可导致肠梗阻,治疗以手术为主[2]。该病术后最常见的并发症是肠梗阻,其复发率高达27. 1%。术后肠梗阻病因复杂,腹部手术史、手术时间长、肠道粘连范围广泛以及无肠道准备等都是开腹手术后麻痹性肠梗阻的独立危险因素[3]。对于复发性肠梗阻,早期首选保守治疗,大多  相似文献   
5.
大肠癌是危害国人健康的高发肿瘤类型,其发病率和致死率在世界上均已在肿瘤中位居第三。近年来,肠道微生态的生理功能日益成为研究热点,且微生态失衡已被证实是大肠癌的重要危险因素。本文就肠道微生态与大肠癌的发生、发展以及其在预测和预防大肠癌中的价值和作用等问题作一简要述评。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磁共振成像(MRI)图像伪影产生的原因,探讨常规工作中克服MRI伪影的方法与对策。方法:收集67例GE HD Excite 1.5T、Siemens Trio 3.0T和Siemens Skyra 3.0T MRI具代表性伪影图像,对其进行统计分类,分析伪影产生的原因,提出相应的克服方法。结果:67例伪影图像中,运动伪影24例,金属伪影18例,化学位移伪影4例,勾边伪影7例,卷褶伪影3例,截断伪影1例,交叉伪影1例,iPAT伪影1例,拉链伪影2例,部分容积效应3例,近线圈效应3例。在分析伪影产生原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控制伪影的技术对策。结论:循证MRI图像伪影产生的原因及机理,有针对性地制定控制伪影的方法,对于提高MRI图像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制备伊维菌素缓释注射液,采用HPLC法测定绵羊血浆中伊维菌素的质量浓度并进行药代动力学研究。方法 (1)以伊维菌素为原料,用质量分数为2%的硬脂酸铝蓖麻油作为溶剂,制备伊维菌素缓释注射液。(2)采用HPLC法检测血浆中伊维菌素的质量浓度。色谱柱:Zirchrom C18色谱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水(92∶8);流速:1.0mL·min~(-1);柱温:40℃;检测波长:245nm;苏丹Ⅲ为内标。结果 (1)制备得到黄色、澄明油状的伊维菌素缓释注射液。(2)伊维菌素质量浓度在2.0~20.0和20.0~200.0ng·mL~(-1)范围内线性良好(r分别为0.997 7和0.999 3)。最低检测质量浓度为1.8ng·mL~(-1)。样品平均回收率为101.8%。日内、日间精密度的RSD值均小于5%。绵羊皮下注射伊维菌素10mg·kg~(-1)后,其主要药动学参数:t_(max)=8.0d,C_(max)=82.3ng·mL~(-1),AUC=3 642ng·d·mL~(-1),MRT=45.9d。结论 (1)采用生物体较难吸收的蓖麻油作为溶剂,可以起到长期缓释的目的,缓释作用达4个月。(2)HPLC法简单、准确、可靠,适用于伊维菌素的血药质量浓度分析及药代动力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分析2011-2013年度我院住院患者中307例多学科会诊,进行回顾性分析。会诊患者多病情复杂危重,但总体转归较好。多学科会诊有利于提供及时有效的综合性诊疗,加强各学科交流协作,提高医疗水平。但在执行过程中和医院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尚存在问题有待改进。  相似文献   
9.
登革热的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控效果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登革热的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控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4年12月在本市住院接受治疗的登革热患者834例作为研究对象.以2013年12月31日为临界点,此后实施严格的综合性防控措施.分析不同时间登革热发病情况,不同时间登革热疫情致病病毒情况,不同年龄的登革热患者发病情况.结果:在2013年~2014年期间,登革热发病时间主要位于8~11月份,2014年的登革热发病例数明显高于2013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013年及2014年,登革热疫情的致病病毒主要是DEN1型.年龄为10~69岁的登革热患者发病率最高,2013年此年龄段的发病率与2014年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监测登革热的流行病学资料十分必要,采取严格的综合性预防措施,对于降低登革热疫情的爆发和流行十分紧迫,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