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1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2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8篇
外科学   214篇
综合类   5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17篇
  2005年   16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6篇
  2001年   21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16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22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0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1 毫秒
1.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腱鞘巨细胞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病理检查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患者的高频超声图像,14例表现为局部无痛性肿块,且逐渐增大,质硬,活动度差;1例为肘部慢性损伤后出现肿块,逐渐增大,且有轻微压痛;1例表现为左手腕部掌尺侧无痛性肿块,活动度差,患手背侧各骨间肌不明原因萎缩,第2-5指近节指间关节屈曲畸形,被动伸直未见异常,神经肌电图检查提示尺神经深支卡压。结果:16例患者中,12例经超声检查确诊为腱鞘巨细胞瘤;3例误诊为腱鞘囊肿,1例误诊为神经鞘瘤。肿块位于手部及腕关节者13例,肘关节周围2例,足部1例;15例为单发病灶,1例为多发病灶。最小的肿块大小为11.0 mm×7.0mm ×10.0 mm,最大的肿块大小为68.0 mm ×25.8 mm×58.3 mm,其余14例患者的肿块大小均为20.0 mm×30.0mm×25.0 mm 左右。12例肿块位于肌腱旁,其中1例包绕肌腱的同时压迫尺神经;3例位于关节旁,与关节囊分界欠清;1例瘤体邻近部位骨质凹陷。肿块在超声图像上表现为肌腱或关节附近的实质性低回声团块,边界清晰,无包膜,内部回声均匀,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可见肿块内部有血流信号,肿块血流按 Alder 半定量血流分级法评定,0级3例、Ⅰ级12例、Ⅱ级1例。结论:腱鞘巨细胞瘤的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而且高频超声检查具有无创伤、操作简单、价格低的优势,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腕管内正中神经的超声解剖测量方法及各项指标,为临床提供正常解剖参数。方法应用高频超声检查60侧正常人腕管段正中神经,分别测量其腕管入口、中点和出口平面的横截面积,腕管中点平面正中神经的扁平率和屈肌支持带的厚度。应用超声剪切波弹性成像技术测量30侧腕管内正中神经近1/3段、中1/3段、远1/3段的硬度值。结果腕管入口、中点、出口平面正中神经截面积分别为(0.09±0.02)、(0.08±0.02)、(0.10±0.03)cm2,不同部位截面积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1);腕管中点平面正中神经的扁平率3.12±0.29;屈肌支持带厚度为(0.33±0.07)cm。正中神经腕管近段、中段、远段最高硬度的分别为(41.3±10.3)、(35.4±5.8)、(38.1±4.3)kPa,不同部位硬度均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高频超声检查为临床提供了腕管内正中神经形态学解剖参数,剪切波弹性成像提供了神经硬度参数。两者结合应用为腕管综合征的临床诊断提供超声解剖学依据。  相似文献   
3.
陈德松  成效敏 《上海医学》1989,12(10):559-561
本文介绍了用带蒂髂腹股沟轴型皮瓣修复10例急症手外伤手部皮肤的大面积缺损。其中,9例创口Ⅰ期愈合,皮瓣全部成活:1例伤口感染,但皮瓣完全成活。作者认为,严格的清创术,细致地游离皮瓣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并认为在急症病例中选用游离皮瓣来消灭创面需慎重考虑。  相似文献   
4.
与肱骨骨折有关的桡神经损伤的自行恢复率高,因此对其探查和修复时间存在争议。作者从1979年1月到1988年6月收治91例桡神经损伤,其中37例为肱骨干骨折以及治疗肱骨干骨折的手术造成的损伤。全部病人均在其它医院治疗过,包括闭合或开放性复位。桡神经探查在伤后1~8天进行,而继发于手术过程的桡神经损伤的探查在伤后1~16天(通常在第1周内)进行。根据探查情况决定神经束间松解、束间神经移植。神经撕裂的间隙通常为4~6cm,而手术造成的神经缺损则达10cm。  相似文献   
5.
42只Wistar大鼠分7组,每组6只。暴露双侧颈总动脉。右侧切除不同长度的动脉后作端端吻合,以在吻合口造成不同的张力。左侧切断后直接吻合,作为对照。吻合时用11-0缝线,采用显微外科技术。测量颈动脉起始处至颈动脉分叉的长度,并计算与切除段的比例。组1切除1mm颈总动脉(相当3.33%);组2切除2mm(6.66%);组3,3mm(10%);组4,4mm(13.33%);组5,5mm(16.66%);组6,6mm(20%);组7,7mm(23.33%)。术后14天,观察血管的缝接部位和血管通畅情况并作  相似文献   
6.
作者用大隐静脉动脉化静脉皮瓣修复皮肤和舌的缺损,共作3例,均获成功,且无表皮坏死。1例为足底疤痕挛缩切除后缺损,取皮瓣8×5cm;1例是舌癌切除术后舌部分缺损,取皮瓣9×4cm;还有1例是断手再植后手背皮肤和腕骨的缺损,取皮瓣11×7cm,并同时带部分胫骨。三例大隐静脉远端均同受体动脉吻合,近端同受体静脉缝合。1年后结扎与大隐静脉吻合的动脉,对皮瓣无任何影响,皮瓣的颜  相似文献   
7.
指静脉皮瓣有三种,第一种是皮瓣两端的静脉与指静脉相接;第二种是皮瓣两端的静脉一端与指动脉相接,另一端与指静脉相接;第三种是皮瓣两端的静脉分别与手指同侧的近远端指动脉相接。作者自1985年起,共作13例静脉皮瓣于手指外伤患者,用第三种方法作7例,该7例效果良好。 7例(17~51岁)中2例在断指再植术时用静脉皮瓣修复皮肤缺损,同时用皮下静脉修复指动脉;另5例修复手指皮肤缺损和同侧指动脉缺损。皮瓣大小1.0×1.0cm~4.5×3.0cm。3例皮瓣取自足背,4例取自前臂远端屈侧。1例取自足背的皮瓣发生浅表坏死,另1例取自前臂远端屈侧的皮瓣发生部分坏死。作者较详细地报告了5个病例,该5例均有骨、肌  相似文献   
8.
银杏叶提取物EGb 761对失神经骨骼肌Na+-K+-ATP酶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观察银杏叶提取物(ginkgo biloba extract,EGb 761)对失神经肌肉Na+-K+-ATP酶活性的影响.方法选用SD大鼠16只,按术后注射药物的不同随机分为银杏叶提取物组(实验组)和生理盐水组(对照组).显露左侧坐骨神经,切断并切除0.5 cm神经段.分别将神经远、近端反折后结扎.术后两组分别经腹腔注射EGb 761(100 mg/kg-1*d-1)和同体积的生理盐水.术后6周取左侧小腿三头肌,测定其Na+-K+-ATP酶活性.结果实验组失神经肌肉Na+-K+-ATP酶的活性优于对照组,两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 2.51,P < 0.05).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改善大鼠失神经骨骼肌Na+-K+-ATP酶的活性,表明其对失神经肌萎缩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10.
银杏叶提取物对周围神经损伤后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 研究银杏叶提取物在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对运动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SD大鼠 3 6只 ,按手术先后随机平分为银杏叶提取物 (EGb 761)组和生理盐水 (SAL)组。大鼠均制成坐骨神经部分切除后结扎断端的模型 ,术后每天经腹腔分别注射EGb 761(10 0mg/kg-1·d-1)和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直到取材。术后 2、4、6周取材 ,大鼠处死后取L4~ 6节段脊髓 ,经酶组化染色后观察乙酰胆碱脂酶 (AChE)及酸性磷酸酶 (ACP)的活性变化 ;冰冻切片硫槿染色后对前角大型运动神经元计数 ;电镜观察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 ,银杏叶提取物组的乙酰胆碱脂酶、酸性磷酸酶活性、损伤侧前角运动神经元数目及前角运动神经元超微结构 ,均有明显的改善。结论 银杏叶提取物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的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损害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