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树突状细胞功能的研究   总被引:32,自引:3,他引:29  
Li R  Chen H  Fei R  Cong X  Sun J  Wei L  Wang Y 《中华医学杂志》2002,82(13):887-890
目的:体外培养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树突状细胞,并从细胞表型和功能方面与正常人树突状细胞进行比较。方法:从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及正常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加入含1000U/ml GM-CSF和500U/ml IL-4的无血清培养基AIM-V体外培养,获得树突状细胞。利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因子TNF-α对树突状细胞培养的影响,IL-12ELISA试剂盒检测树突状细胞分泌IL-12的水平,并采用MLR方法检测树突状细胞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1.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AIM-V培养及细胞因子诱导后,可获得成熟的具有典型形态的树突状细胞,加入TNF-α后,IL-12分泌增高,CD83表达增加;2.病人树突状细胞与正常人比较,CD80表达较正常人的低(P<0.05),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能力低于正常人。结论:1.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树突状细胞与正常人一样可用AIM-V无血清培养基及特定的细胞因子诱导在体外大量获得;2.慢性乙型肝炎病人的树突状细胞与正常人相比较在功能上降低,在形态数量上差异无显著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者树突状细胞(DCs)的功能状态及机制。方法:以直接荧光法进行表型分析、CCK8法测定DCs对同种异体淋巴细胞的刺激作用、AnnexinV/FITC法测定细胞凋亡率进行分析。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经诱导分化形成的DCs,与正常人相比,表达协同刺激分子CD80、CD86水平均较低;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也低于正常人;DCs凋亡率明显增高。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的DCs免疫功能处于抑制状态,而HBV感染导致的DCs凋亡增多可能是引起DCs功能障碍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 (DC)免疫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及其与DC免疫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1 0例 ,从外周血中分离单个核细胞 ,在含rhGM -CSF、rhIL - 4、TNF -α的完全培养基中诱导培养为DC ,并与同种异体T细胞作用 ,用液体闪烁仪观察DC对T细胞增殖的作用。另选取健康成人 1 0例作为正常对照。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组DC其诱导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每分钟液闪计数 (cpm为 1 0 635± 876) ,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 (cpm为 42 91 8±7889,P <0 .0 1 )。结论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DC免疫功能低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HBV感染对树突状细胞功能的影响,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耐受发生的机制。方法:利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以携载HBV全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cDNA3-HBV及对照空载体pcDNA3质粒DNA分别转染小鼠骨髓细胞,以细胞因子GM-CSF、IL-4及TNF-α诱导培养树突状细胞,RT-PCR检测转染后HBV PreS1 mRNA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转染前后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80的表达,3HTdR掺入法观察其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流式细胞术进一步检测NF-κB RelA蛋白的表达。结果:pcDNA3-HBV瞬时转染后树突状细胞CD80表达降低,其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下降,NF-κB RelA蛋白表达显著减少。结论: HBV可抑制树突状细胞的分化成熟,降低其刺激T淋巴细胞增殖的功能,这可能是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免疫耐受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以经动员富集的肿瘤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MNC)为来源,建立体外诱导培养临床级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并其形态、表型及功能的鉴定。方法:以化疗联合皮下注射G-CSF对肿瘤患者进行外周血干细胞动员,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富集外周血MNC,聚苯乙烯细胞培养板贴壁纯化后,加入无血清培养液X-vivo15,以GM-CSF和IL-4联合诱导DC分化,诱导d5加入TNF-α促进DC成熟,观察DC形态及表型变化;并检测其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以该法诱导的患者DC显示出典型的树突细胞形态表型特征,同时具有较强的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以经动员富集的肿瘤患者外周血MNC为来源,联合应用GM-CSF、IL-4及TNF-α,在体外可诱导培养出临床级具有典型形态、表型及免疫活性的DC。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人HER2阳性乳腺癌细胞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及功能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培养的第5天,实验组HER2’MCF-7细胞的培养上清液孵育24小时,以不加上清液的树突状细胞作为对照组,流式细胞术检测树突状细胞表面标志CDS0、CD86、CD40、CD83和HLA—DR的表达水平,ELISA法检测树突状细胞细胞因子IL-12、TNF—α、IL-6和IL-10的分泌水平。用改良的MTT比色法检测上清液处理的树突状细胞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和ELISA法检测树突状细胞刺激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结果树突状细胞与HER2’MCF-7细胞的上清液共培养后,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80、CD83、CD86及CD40均表达升高,同时伴随着IL-12、TNF-α、IL-6的分泌增加。与对照组相比较,上清液处理的树突状细胞对激活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和分泌细胞因子的能力明显增强(P〈0.01)。结论HER2’MCF-7细胞能改善树突状细胞的抗原递呈功能和刺激T细胞活化增殖的能力,提示HER2’MCF-7细胞对树突状细胞是免疫刺激作用,对于HER2’的乳腺癌可采用基于树突状细胞疫苗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7.
脐血及外周血树突状细胞的体外诱导及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体外诱导扩增具典型形态、表型及功能的树突状细胞 (DC) ,以进行相关基础研究及临床应用。方法 :取正常人外周血及脐血 ,以 Ficoll分离取白细胞 ,去除悬浮细胞后 ,分别在以加入 GM- CSF,TNF-α(脐血 )及GM- CSF,IL- 4 (外周血 )的完全培养基中培养 ,在第 3,7,9天表型 (CD1a,CD80 ,CD83,HL A- DR)分析及形态观察 ,1周左右分别做同种异体混合淋巴细胞培养 ,比较激发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脐血诱导的 DC细胞数大于外周血来源的 DC细胞数 ,两者有显著差异。两种来源的 DC在形态及细胞表型 (第 9天 CD1a脐血 6 7.2± 3.6 % ,外周血 6 9.3± 6 .8% ;CD83脐血 73.7± 5 .5 % ,外周血 75 .6± 4 .9% )无显著差异 ,两者的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无显著差异。结论 :脐血可成功诱导功能性 DC,脐血诱导比外周血诱导效率高 ,且与外周血所诱导的 DC在形态及功能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rAAV-2-HBsAg(表达乙肝表面抗原的重组腺相关病毒)和rAAV-2-GM-CSF(表达粒细胞/巨嗜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的重组腺相关病毒)共感染对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树突状细胞(DC)免疫刺激功能的影响.方法用rAAV-2-HBsAg和rAAV-2-GM-CSF同时感染新分离的树突状细胞;CytoTox 96 Non-Radioactive Ctoxicity Assay试剂盒检测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混合白细胞反应(MLR)检测DC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流式细胞仪检测DC表面分子CD80、CD83、CD86和HLA-DR.结果rAAV-2-HBsAg和rAAV-2-CM-CSF共感染的DC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值的能力和激发的自身淋巴细胞的CTL效应增强,CD83表达水平提高.结论内源性表达的GM-CSF能促进DC成熟、增强DC的免疫刺激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细菌脂多糖 (LPS)对正常成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 cell,DC)表面分子表达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分离正常人 (n=5 )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PBMC)以 GM-CSF、IL-4联合诱生 DC,实验组在培养的第 2天加入LPS,正常对照组不加。于第 4、8天 FACS检测 DC表面分子 CD1a、CD14、CD83、CD80、HL A-DR的表达。同期检测 DC的增殖和刺激同种异体 T淋巴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 :经 LPS刺激后 ,正常人 DC早期、晚期表面分子 CD1a、CD83、CD80表达增高 ,CD14表达降低 (P<0 .0 5 )。DC数量的增加及刺激同种异体 T细胞能力明显增强。结论 :GM-SF、IL-4和 L PS联合刺激能促进正常人 DC的成熟和免疫功能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华蟾素对正常人外周血来源树突状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从树突状细胞(DCs)的分子细胞水平初步探讨华蟾素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作用机制。方法:分离正常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以GM-CSF IL-4培养诱导DCs,采用自身配对设计分成对照组和华蟾素组(DCs培养48小时后加入华蟾素)。培养第7天镜下观察两组细胞形态的异同,用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面分子的表达水平,用CCK8检测DCs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用ELISA法检测DCs培养液上清中IL-12的水平。结果:华蟾素组DCs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形态相对成熟,表面分子表达水平增高,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能力和IL-12分泌能力增强。结论:华蟾素能增强正常人DCs的功能。  相似文献   

11.
临床用的抗肿瘤树突状细胞疫苗的制备及保存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探讨在体外制备可供临床使用的肿瘤树突状细胞疫苗的有效途径及冻存方法.方法采用外周血单核细胞诱导DCs,自体胃癌细胞裂解抗原负载DCs,制备树突细胞疫苗.分别观察、检测了新鲜制备的DCs疫苗和冻存2周及2月的DCs疫苗的大体形态,免疫表型及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并行细菌学检查.结果新鲜制备的DCs疫苗高表达成熟DCs表面标志物HLA-DR、CD80及CD83,具有很强的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疫苗冻存2个月以内,DCs细胞表型及刺激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无明显下降.结论采用本方法制备的DCs疫苗,无论从数量及质量均达到了临床应用的要求.并且证实疫苗冻存2月以内对疫苗质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2.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与CD4+Th细胞分化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与CD4+Th细胞亚群分化的关系.方法 分离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以rhlL-4(50ng/mL)、rhGM-CSF(10ng/mL)和rhTNF-α(100μ/mL)诱导培养DC.以流式细胞仪检测DCs表面CD1a、CD83、CD80、CD和HLA-DR分子的表达情况.免疫磁珠分离外周血CD4+T细胞亚群,PMA+Ionomycin刺激后胞内荧光染色,流式细胞仪检测Th细胞内特征性细胞因子IFN-γ/IL-4以判断Th1/Th2分化.ELISA法检测DCs或Th细胞培养上清中IL-6、IL-12、IFN-γ和IL-4的含量.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DCs表达CD1a、CD83、CD80、CD86和HLA-DR分子的水平明显低于正常人;培养至第7天.慢性乙型肝炎患者DCs分泌的IL-12水平低于正常人,而分泌的IL-6水平高于正常人.与正常人相比,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中Th1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较低,Th细胞培养上清中IFN-γ的量也较低.患者DCs与同种异体的健康人Th细胞共培养,刺激Th1型细胞因子IFN-γ产生的能力低于正常人.结论 慢性乙肝患者体内DCs功能的异常可能导致了外周血Th1分化不足.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西环素对树突状细胞的免疫表型和功能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人的外周血,密度梯度离心法获得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用rhIL-4和rhGM—CSF诱导分化为树突状细胞,通过LPS诱导树突状细胞成熟。树突状细胞诱导成熟过程中向培养基中分别加入0μg/mL、100μg/mL和300μg/mL的多西环素,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树突状细胞表面HLA—DR、CD83和CD80的表达,用ELISA检测树突状细胞分泌TNF—α、IL-6、IL-12和IL-10,与T细胞共培养检测刺激同种异型T细胞的增值能力。结果与对照组相比,100ng/mL和300ng/mL多西环素处理组诱导树突状细胞表达HLA—DR表达下调。多西环素可下调树突状细胞分泌IL-1B、IL-12、TNF-α和IL-6,也可抑制树突状细胞刺激同种异型T细胞增殖,并呈剂量依赖性。结论多西环素作用于树突状细胞成熟过程,导致树突状细胞下调HLA-DR的表达,抑制树突状细胞分泌IL-1B、IL-6、IL-12和TNF—α,下调其刺激同种异型T细胞的增值能力。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的膜分子表达水平和功能的变化,探讨DC在RA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混合淋巴细胞培养测定诱导DC细胞表面分子表达、对同种异体T细胞功能情况,诱导成熟后DC表面分子表达与临床活动及预后相关指标ESR、CRP、RF、Stoke指数的相关性。结果RA外周血来源DC表达CD83、CD209、CD80、HLA—DR较正常人外周血来源DC增高(P〈0.05),RA关节液来源DC较RA外周血来源DC表达CD83、CD209、CD86、CD80明显增高(P〈0.05)。RA关节液组较RA和正常人外周血DC对同种异体T细胞的刺激明显增强。RA患者外周血诱导成熟DC表型CD83、CD209与stoke评分指数呈正相关。结论提示RA时关节内免疫反应可能与局部DC分化、成熟能力增强有关,后者可通过激活T细胞引起自身免疫反应,造成滑膜组织损伤。RA患者DC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水平的增高可能与患者免疫亢进及所致的免疫损伤有关。  相似文献   

15.
树突状细胞体外刺激对HBV特异性细胞毒T细胞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Zhang HH  He Y  Zhao H  Piao WH  Liu MC  Xi HL  Yu M  Wang GQ 《中华医学杂志》2005,85(17):1171-1176
目的探讨通过聚肌胞体外作用树突状细胞后改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树突状细胞功能,并在体外活化自身T细胞获得高频数HBV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的方法。方法分离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 CSF)和白细胞介素4(IL4)的诱导下培养树突状细胞。培养的第7天加入聚肌胞刺激获得成熟树突状细胞,经HBVcore1827肽负载后与自身T淋巴细胞共培养,通过酶联斑点计数法(Elispot)及MHC肽四聚体法(Tetramer)比较病人T细胞未经自身树突状细胞刺激组、经HBVcore1827肽负载的自身树突状细胞刺激组、经聚肌胞促成熟的HBVcore1827肽负载的自身树突状细胞刺激组中HBV特异性的CTL的功能和频数。结果慢性乙型肝炎病人外周血单核细胞体外经GM CSF和IL4诱导可转化为树突状细胞,树突状细胞转化过程中聚肌胞的刺激可显著上调树突状细胞表面分子CD80、CD83的表达(P<0.01),促进树突状细胞的成熟。Elispot法检测分泌IFNγ的CTL的频数病人T细胞未经自身树突状细胞刺激组分泌频数为(9~28)/1×105T细胞,均值16;经HBVcore1827肽负载的自身树突状细胞刺激组频数为(30~67)/1×105T细胞,均值为46;经聚肌胞促成熟的HBVcore1827肽负载的自身树突状细胞刺激组频数为(59~130)/1×105T细胞,均值为98。三组数据  相似文献   

16.
树突状细胞的制备及其辅佐功能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外周血体外扩增树突状细胞(DC)的方法及DC的辅佐功能。方法 分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应用GM—CSF,IL—4及TNF—α培养观察,并应用MTT法检测DCs在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激发同种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果 经体外诱导扩增,可将外周血单核细胞定向诱导大量的具有典型DC形态的树突状细胞。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提示,只需少量DC,即可强烈激发同种T淋巴细胞增殖。结论 (1)用GM—CSF、IL—4及TNF—α能从人外周血诱导、扩增出DC;(2)DC具有高效的刺激静止T淋巴细胞活化增殖的能力。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猪苓多糖(PPS)对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源树突状细胞(MoDC)的影响。方法 从CHB患者外周血中分离出单核细胞(Mo),然后将Mo与GM-CSF、IL-4体外培养9天,并于培养第6天加入PPS共同培养,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DC的形态,用MTT法测定D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用ELISA检测DC培养上清中IL-12p40+p70的含量,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 PPS可刺激DC分泌IL-12p40+p70,增强DC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 PPS可以增强CHB患者外周血MoDC的免疫功能,提示其可能通过调节DC的功能参与免疫应答。  相似文献   

18.
TGF-β2对树突状细胞表型和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研究转化生长因子-β2 (TGF-β2)对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表型和功能的影响. 方法: 体外培养骨髓来源的DC(BMDC)及TGF-β2诱导的DC(TGFβ2-DC). 采用双色免疫荧光化学染色或流式细胞仪(FCM)分析DC的细胞表型. 分离纯化脾脏来源的同种异体T细胞和CD4+ T细胞. 用BMDC及TGFβ2-DC刺激T细胞增殖,并用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测定其能力. 在CD4+ T细胞与BMDC或TGFβ2-DC共培养5 d后,用FCM检测CD4+ T细胞表型的变化. 结果: BMDC表现为CD11c, CD86, MHC class II+和CD8а-的髓系DC. TGF-β2的诱导抑制了DC表面协同刺激分子、MHC classII的表达(P<0.01),并抑制其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 与BMDC诱导的CD4+ T细胞相比,TGFβ2-DC诱导的CD4+ T细胞CD152(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分子4, CTLA-4)表达上升(P<0.01). 结论: TGF-β2的诱导促使DC表面协同刺激因子表达下降,T细胞合成CTLA-4增加,T细胞的活化和增殖受到明显抑制.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哮喘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 (peripheralbloodmonocyte,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 (dendriticcell,DC)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1a、CD83、CD4 0、CD86的表达 ,以及其激发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能力 ,为进一步研究哮喘的发病机制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 :取哮喘患者及正常人外周血以Thomas法分离出PBMC ,然后加入相关的细胞因子及抗原培养并诱导出相应的成熟的DC细胞。用流式细胞仪 (fluorescentactivatedcellsortor,FACS)检测DC表面协同刺激分子CD1a、CD83、CD4 0、CD86的表达。成熟的DC与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反应后用细胞计数板计数得出T淋巴细胞总数。结果 :哮喘患者DC的CD86表达比正常人高 (t =7.35 ,P <0 .0 0 1 ) ,但其激发同种异体T淋巴细胞的能力较对照组无明显增强。结论 :哮喘患者可表达较高水平的CD86并且有较强的激发的能力 ,表明DC在哮喘的发病中可能扮演较重要的角色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口腔癌患者外周血树突状细胞(DC)的形态、表型和功能性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 口腔癌患者(实验组)及正常人(对照组)15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GM-CSF,IL-4及TNF-α诱导培养, 获取成熟DC, 光镜和电镜观察细胞的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表型如CD1a,CD83,CD80,CD86和HLA-DR等分子的表达变化,用噻唑蓝(MTT)法检测DC与自体和同种异体的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中对淋巴细胞增殖的刺激能力. 结果: 正常人及口腔癌患者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体外7 d诱导培养,均诱导出具有典型形态和表型的DC,其中实验组细胞的CD83,CD1a表达率分别为49.3±9.5和48.1±7.3,与对照组两者表达率62.1±7.9和60.2±6.8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86,CD80和HLA-DR的表达率分别为85.5±8.7,83.2±8.1和78.3±5.4,与对照组三者表达率89.2±6.7,87.7±7.2和82.3±4.1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实验组DC细胞CD83,CD1a,CD86,CD80和HLA-DR表达的平均荧光指数(MFI)分别为4.80±2.13,3.96±1.15,12.33±6.75,19.63±8.12和39.44±7.9, 均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口腔癌患者来源的DC在体外具有诱导同种异体和自体外周血T细胞增殖的能力. 结论: 口腔癌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来源可诱导成为具有功能性的成熟DC,该细胞可应用于口腔癌的免疫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