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7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2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7篇
临床医学   86篇
内科学   17篇
皮肤病学   8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43篇
外科学   11篇
综合类   99篇
预防医学   55篇
眼科学   40篇
药学   50篇
  1篇
中国医学   17篇
肿瘤学   76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24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2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7篇
  2010年   33篇
  2009年   41篇
  2008年   44篇
  2007年   28篇
  2006年   31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26篇
  2003年   24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4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卵巢功能抑制(ovarian function suppression,OFS)已经应用于乳腺癌治疗数十年,早期辅助治疗研究证实,单独进行OFS能够降低50岁以下乳腺癌患者的复发风险,改善生存情况。鉴于新的循证医学数据不断累积,中国抗癌协会乳腺癌专业委员会遂召集国内乳腺癌专家,在《中国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18年版)》的基础上共同商讨制订了《中国早期乳腺癌卵巢功能抑制临床应用专家共识(2021年版) 》。2021年版共识建议,将药物去势[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作为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的早期乳腺癌OFS的首选。中高危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推荐接受OFS的内分泌治疗;低危患者推荐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SERM)单药治疗;使用芳香化酶抑制剂(aromatase inhibitor,AI)代替SERM治疗的绝经前患者,需要同时接受OFS治疗。关于OFS联合方案,对绝经前激素受体阳性早期乳腺癌的中危和高危患者,或亚群处理效果模式图(subpopulation treatment effect pattern plot,STEPP)分析的较高风险患者推荐OFS联合AI治疗,OFS联合SERM治疗也是合理的选择。对存在SERM禁忌证的任何风险级别患者,推荐OFS联合AI治疗。关于OFS的使用时机,建议根据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化疗前的卵巢功能状态,决定辅助内分泌治疗方案。如果考虑卵巢保护,推荐GnRHa同步化疗,不影响患者的生存获益;如果不考虑卵巢保护,推荐GnRHa可以在化疗结束后直接序贯使用。已接受化疗的患者不推荐确认卵巢功能状态后再使用GnRHa。GnRHa辅助内分泌治疗的标准疗程应为5年。完成5年联合OFS的内分泌治疗后,如未绝经且耐受性良好,推荐继续5年联合OFS的内分泌治疗或5年SERM治疗。低危选择OFS替代化疗的患者,可考虑OFS联合内分泌治疗时长为2年。推荐与患者充分沟通可能出现的不良事件,选用合适的药物去势治疗方案。合理的安全管理能够有效地缓解不良反应,增加患者治疗的依从性。对于接受药物去势的患者,不常规推荐在药物去势治疗过程中监测雌激素水平并根据检测报告来决定是否继续药物去势。但在药物去势后,怀疑不完全的卵巢功能抑制时[包括改变用法如注射人员缺乏相关经验、更换剂型或出现某些可能提示卵巢功能恢复的生理变化如月经恢复和(或)更年期症状的周期性波动时],可以进行雌激素水平检测。绝经前乳腺癌患者,无论激素受体阳性或阴性,推荐在(新)辅助化疗前和化疗过程中使用OFS药物保护卵巢功能,降低卵巢功能早衰的发生风险,减少生育能力损害。推荐化疗前2周开始使用GnRHa,每28 d 1次,直至化疗结束后2周给予最后一剂药物。此外共识还建议,激素受体阳性乳腺癌患者抗肿瘤药物的临床试验,应尽可能纳入绝经前女性,在雌激素充分抑制的前提下,探索抗肿瘤药物对肿瘤生物学特性和患者长期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乳腺癌是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随着诊断技术及治疗手段的不断提高,乳腺癌患者接受系统治疗后生存期明显延长。乳腺癌患者需要长时间的随访以便及早监测到局部复发和远处转移。此外,激素敏感性乳腺癌患者还需要给予5~10年的内分泌治疗,针对其副作用的全程管理也需要随访,进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患者疾病负担。本文就近年来乳腺癌随访相关方面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究生命早期1 000 d绿地暴露与2岁幼儿睡眠之间的关联性。  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设计,抽取在广州市某区妇幼保健院产检的孕妇,在妊娠20~28周时收集有关的基线信息,并且在生命早期1 000 d,从基于母亲居住地的遥感卫星数据中提取具有不同半径区域(250 m和500 m)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 NDVI)评估生命早期的绿地暴露水平。在幼儿2岁时随访,使用简明婴幼儿睡眠问卷评估其过去1个月的睡眠情况。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和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别对绿地暴露水平和2岁幼儿睡眠质量、睡眠时间进行关联性分析。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410对母子,2岁幼儿每日平均睡眠时间为12.27 h;发生任一睡眠质量问题的比例为39.27%,其中夜醒最高(16.83%),其次是入睡困难(15.61%)和睡眠不规律(13.41%)。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未发现生命早期1 000 d的绿地暴露水平与2岁幼儿发生入睡困难、夜醒、睡眠不规律以及以上任一睡眠质量问题有统计学关联(OR=0.77, 95% CI: 0.39~1.54, P=0.465; OR=1.30, 95% CI: 0.66~2.55, P=0.453; OR=0.87, 95% CI=0.40~1.88, P=0.714; OR=1.21, 95% CI=0.72~2.03, P=0.464)。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未发现生命早期的绿地暴露与2岁幼儿的夜间、日间以及总睡眠时间具有统计学关联(β±$ {s_{\overline x }}$=-0.04±0.11, P=0.715; β±$ {s_{\overline x }}$=-0.01±0.08, P=0.957; β±$ {s_{\overline x }}$=-0.04±0.12, P=0.726)。  结论  未能发现生命早期1 000 d的绿地暴露和2岁幼儿睡眠质量问题以及睡眠时间有关。  相似文献   
4.
探讨体力活动和静态行为的独立和联合作用与儿童20 m往返跑(20 m SRT)的关系,为促进儿童心肺耐力的提高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7年抽取广州市城区1所小学共1 144名6~12岁儿童完成问卷调查和20 m SRT测试.利用问卷收集体力活动、静态行为时间,20 m SRT测试成绩按年龄和性别计算标准z分.根据不同体力活动和静态行为水平,将研究对象分成6组.采用多重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别分析体力活动和静态行为的独立和联合作用与20 m SRT的关系.结果 中高强度体力活动≥60 min/d的比例为43.1%,静态行为高水平的比例为35.4%.体力活动水平低和静态行为水平较高与20 m SRT成绩呈独立负相关(β值分别为-2.99,-1.75,P值均<0.05).与体力活动水平高且静态行为水平较低者相比,体力活动水平低组或静态行为水平较高组20 m SRT为低等级的风险均增加(P值均<0.05),并且随着体力活动水平的降低和静态行为水平的升高,风险逐渐增加(P趋势<0.05).结论 体力活动和静态行为与儿童20 m SRT成绩独立相关,且体力活动水平的下降和高水平静态行为的联合趋势作用与20 m SRT成绩较差的风险增加存在剂量一反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了解广州市6~13岁学龄儿童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流行现状.并分析视屏时间(screen time,ST)与MS的关系,为MS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于2017年在广州市5个区随机抽取5所普通小学,共4 523名6~13岁学龄儿童参与调查.采用体格检查、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儿童ST及MS各指标情况,分析比较不同ST分组对MS指标的影响.结果 广州市6~13岁学龄儿童MS检出率为2.4%.男生高于女生(3.0%,1.7%)(x2=7.12,P=0.01),且在不同年龄分组中检出率也不同(x2=25.08,P<0.01).高水平ST组儿童占9.0%,高水平ST组儿童中心性肥胖、高三酰甘油和MS的检出率均高于低水平ST组(x2值分别为8.73,5.46,9.11,P值均<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控制混杂因素后,与低水平ST组相比,高水平ST组儿童发生中心性肥胖和代谢综合征的OR值(OR值95%CI)分别为1.43(1.04~1.96)和1.94(1.11~3.40).结论 儿童视屏时间过长与罹患代谢综合征风险增加相关,积极有效的早期干预可预防儿童代谢综合征.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相关成纤维细胞(tumor-associated fibroblasts,TAFs)中成纤维细胞特异性蛋白-1(fibroblast-specific protein 1,FSP1/S100A4)、平滑肌肌动蛋白-ɑ(ɑ-smooth-muscle actin,ɑ-SMA)和成纤维细胞活化蛋白(fibroblast-activated protein,FAP-ɑ)的表达,探究其与PTC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通过免疫组化SP法检测FSP1/S100A4、ɑ-SMA、FAP-ɑ在正常甲状腺组织和PTC中的表达情况,并分析这些指标与重要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FSP1/S100A4、ɑ-SMA和FAP-ɑ在PTC间质细胞中可见阳性表达,而在正常甲状腺组织的滤泡上皮或间质细胞内均不表达。患者肿瘤的大小、是否有淋巴结转移及TNM的不同分期与FAP-ɑ的阳性病例数有统计学差异(χ^2=6.833,P<0.05;χ^2=10.296,P<0.05;χ^2=4.910,P<0.05);ɑ-SMA阳性病例数在是否被膜侵犯、淋巴结转移有显著差异(χ^2=6.008,P<0.05;χ^2=11.766,P<0.05),而S100A4的阳性病例数在患者的性别、年龄、瘤体的大小、有无被膜侵犯、有无淋巴结转移及患者的TNM分期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TC中TAFs的存在可能提示肿瘤具有较强的侵袭转移能力,TAFs有望成为PTC诊疗的一个新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以家庭照护者需求为导向的出院准备计划在先天性巨结肠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1~12月收治的66例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及家庭照护者为研究对象,根据入院时间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1~6月份入院的为对照组(n=32),7~12月份入院的为观察组(n=34)。观察组实施以家庭照护者需求为导向的出院准备计划干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及出院指导。比较两组家庭照护者的疾病相关知识及康复护理技能掌握情况、患儿出院1年后并发症的发生率、照护者焦虑自评量表得分。结果观察组家庭照护者疾病相关知识及康复护理技能掌握情况、焦虑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儿术后1年内并发症的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以家庭照护者需求为导向的出院准备计划,能够提高其疾病相关知识及康复护理技能水平,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先天性巨结肠患儿家庭照护者的焦虑心理。  相似文献   
8.
目前,他莫昔芬广泛用于雌激素受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可大幅度降低患者的复发和死亡,已成为抗雌激素治疗的标准用药。p450酶系是他莫昔芬代谢的关键酶,从而影响他莫昔芬的治疗效果。临床上对他莫昔芬治疗的个体反应性存在高度差异,可能与p450家族基因多态性有着密切联系。本文主要对CYP2D6、CYP3A4/5、CYP2C19基因的多态性与他莫昔芬的代谢及疗效之间的关系进行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孕中期体力活动与血糖水平及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关联。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的方法,于2017-2018年在广州市纳入孕周在20~28周的孕妇1083人。采用面对面调查收集一般人口学和生活方式等资料,采用国际体力活动问卷调查过去一周的体力活动,通过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测量孕妇血糖和诊断GDM。运用多重线性回归和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别探讨不同类型体力活动和静坐行为与血糖及GDM的关联。结果36.57%的孕妇体力活动达到推荐值(中高体力活动≥150 min/week)。多重线性回归结果表明,孕中期妇女总体力活动强度与OGTT-2 h血糖水平呈负相关关系(β=-0.10,P=0.017);运动锻炼和休闲体力活动强度与OGTT-1 h血糖呈负相关(β=-0.11,P=0.042),未发现其他类型体力活动或静坐时间与血糖之间的关联。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未发现各类型体力活动或静坐时间与GDM风险之间的关联。结论孕中期妇女体力活动水平较低,近2/3妇女未达到推荐值。孕中期妇女总体力活动、运动锻炼和休闲体力活动有助于降低餐后血糖。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绒毛膜下血肿对先兆流产孕妇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清远市人民医院2016年7月至2018年7月100例先兆流产孕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有无绒毛膜下血肿将孕妇分为两组,其中19例存在绒毛膜下血肿的孕妇为观察组,其余81例孕妇为对照组。比较观察组与对照组的妊娠结局。在妊娠流产的孕妇中,比较流产时妊娠年龄和首次出血与流产的持续时间。分娩的孕妇中,比较两组的孕龄、出生体质量、早产和剖宫产率。结果:两组孕妇年龄、胎次、流产史、第一次阴道出血胎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孕妇流产率为31.5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13.58%,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孕妇流产时胎龄及第一次出血与流产之间的持续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孕妇分娩时胎龄、早产率、出生体质量与剖宫产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绒毛膜下血肿可增加先兆流产孕妇流产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