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0篇
特种医学   2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7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在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实行基本药物零差率销售、采购和配送工作。方法:利用SOA架构与Web服务技术,建立基于Web服务的药品供应链管理系统。结果:实现了不同的医院信息系统(HIS)与药品供应链管理系统的无缝集成,消除了“信息孤岛”。结论:HIS与药品供应链管理系统协同工作,进一步提高了药品供应链管理绩效。  相似文献   
2.
肿瘤患者自体血浆诱导树突状细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以实体瘤患者自体血浆替代胎牛血清诱导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的可行性,为临床应用提供实验依据。方法以血细胞分离机分离经动员的实体瘤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在自体血浆(AP)、胎牛血清(FCS)等培养条件下,加入rhGM-CSF、rhIL-4和nrhTNF-α培养7~9 d诱导成为树突状细胞,进行细胞形态、表型及刺激T细胞增殖能力分析。结果在不同血清条件下,PBMC经诱导后均出现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和超微结构;但流式细胞术分析显示,以自体血浆培养的DC共刺激分子CD86为(74.09±0.92)%,MHCⅡ类分子HLA-DR为(91.73±1.96)%,显著高于FCS培养的DC;并且同种混合淋巴细胞反应结果显示AP-DC具有更高效的刺激T细胞活化增殖的能力。结论以AP代替FCS,实体瘤患者PBMC可被诱导为表型更成熟的DC;该方法既可去除异种蛋白干扰,又利于DC成熟,可作为临床应用DC的培养途径。  相似文献   
3.
目的:以p53基因转染CD34 造血干细胞采集物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DC),诱导DC产生特异性抗肝癌免疫,观察其对表达P53抗原肝癌细胞的杀伤效果.方法:采用化疗和集落刺激因子联合动员肝癌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血细胞分离机采集CD34 造血干细胞,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4,IL-4)、粒-巨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ranulocyte-macrophage colony-stimulating-factor,GM-CSF)联合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刺激CD34 细胞分化为DC.通过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携带人p53基因的质粒pEGFP-C3/p53转染培养7 d的DC,MTT法检测对不同人肝癌细胞HMCC97和HepG2的特异性杀伤效果.结果:经细胞冈子刺激诱导培养的DC具有典型的分枝状突起,高表达CD1a、CD11c、CD80、CD86和HLA-DR分子.转染p53基因后可见到转染DC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免疫荧光染色可见转染p53基因的DC发出红色荧光,而未转染DC无荧光表达.MTT法检测结果表明,p53基因转染后的DC可诱发特异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反应,杀伤表达P53抗原的HMCC97细胞,p53基因转染组、空载体组和未转染DC组的杀伤率分别为(49.3±4.6)%、(25.4±4.1)%和(24.8±3.8)%,转染组与空载体组和未转染DC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而对于不表达P53抗原的HepG2细胞,转染P53的DC诱导的CTL反应未能产生明显的杀伤作用,p53基因转染组、空载体组和未转染DC组的杀伤率分别为(30.8±4.6)%、(27.3±4.3)%和(28.5±5.1)%,3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53基因转染CD34 造血干细胞来源的DC可诱导特异性CTL反应杀伤表达P53抗原的肝癌细胞,提示P53可能成为DC细胞免疫治疗的潜在靶点.  相似文献   
4.
乳腺癌眼内转移1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0 引言1 病例报告 女,46岁,右乳腺癌切除术后3a。左眼视物模糊1周入院。1999-08发现右乳右下象限有一直径约1cm中等硬度包块,取包块局部组织活检,病理示:浸润性导管癌,遂行右乳根治术,术后ER(+),PR(-),接受CAF方案化疗3周期。2002-05出现左眼视物不清,B超提示左眼颞侧球壁前见1.55cm×0.45cm×2.03cm实性占位,波及黄斑区,左玻璃体混浊,考虑乳腺癌视网膜转  相似文献   
5.
肝癌细胞HepG2与肝癌患者树突状细胞融合瘤苗的体外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将肝细胞癌(HCC)患者树突状细胞(DCs)与肝癌细胞HepG2融合制备瘤苗,检测其体外诱导同源T细胞产生特异性抗HepG2的免疫效应.方法以血细胞分离机分离富集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白细胞介素-4(rhlL-4)体外诱导培养DCs;聚乙二醇融合DCs与肝癌细胞HepG2,MTT法测定融合细胞(DCs/HepG2)刺激同源T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能力,细胞毒性实验检测DCs/HepG2诱导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对HepG2的特异性杀伤作用.结果融合细胞DCs/HepG2高表达成熟DC表面分子,其中CD8390.4%,CD8087.7%,CD8684.4%,HLA-DR98.5%;其刺激同源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显著高于HepG2和DCs;DCs/HepG2活化的CTL对HepG2具有显著杀伤作用,其杀伤率为(63.5±4.6)%(效靶比例为20∶1).结论HCC患者外周血DC融合HepG2细胞可有效诱导同源T淋巴细胞产生特异性抗HCC免疫效应,可能成为HCC免疫治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目的:以肝癌(HCC)患者树突状细胞(DC)与肝癌细胞HepG2之融合细胞为来源制备exosome,检测其体外诱导同源T细胞产生特异性抗HepG2的免疫效应。方法:以HCC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为来源,应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白细胞介素-4(rhlL-4)体外诱导培养DC;聚乙二醇融合DC与肝癌细胞HepG2,免疫磁珠分选DC-HepG2融合细胞,以纯化的融合细胞上清为来源,超滤及超高速密度梯度离心法制备exosome;透射电镜观察exosome形态,流式细胞术、ELISA等方法检测exo-some蛋白分子表达;以融合细胞来源的exosome直接刺激效应淋巴细胞,MTT法检测效应淋巴细胞对靶细胞HepG2的杀伤活性;ELISA法检测该效应淋巴细胞分泌IFN-γ水平。结果:DC-HepG2融合细胞可分泌ex-osome,该exosome同时含有DC的特征分子CD86(94.6%)和肝癌细胞HepG2的AFP抗原(40.7%),ELISA法亦证实exosome提取物中含有AFP蛋白;DC-HepG2来源的exosome活化的淋巴细胞(Exo-L)对靶细胞HepG2的杀伤率明显高于单纯淋巴细胞组(L)(P<0.05),Exo-L组对HepG2的杀伤率亦显著高于对其他两种靶细胞(肝癌细胞SMMC7721、白血病细胞K562)的杀伤率(P<0.05)。靶细胞为HepG2时,Exo-L组IFN-γ分泌量明显高于L组(P<0.05)。结论:以肝癌患者DC与肝癌细胞HepG2之融合细胞为来源可制备获得exosome瘤苗,该瘤苗无须DC存在,可直接激活自体淋巴细胞,产生HepG2抗原特异CTL,显示了比传统制备的exosome更强的功能,有望成为HCC免疫治疗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AFP基因转染CD34 造血干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DC产生特异性抗肝癌免疫,观察其对肝癌细胞的杀伤.方法: 采用化疗和集落刺激因子动员肝癌患者外周血造血干细胞,血细胞分离机采集CD34 造血干细胞,IL-4、GM-CSF联合TNF-α刺激CD34 细胞分化为DC.通过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携带人AFP基因质粒pEGFP-AFP转染树突状细胞,MTT法检测对人肝癌细胞HepG2的特异性杀伤.结果: 经细胞因子刺激诱导培养的DC具有典型的分枝状突起,高表达CD11C,CD80,CD86.转染AFP基因后可见到转染细胞表达绿色荧光蛋白,细胞化学染色胞质内可见到红色颗粒.MTT法检测AFP基因转染后的DC可诱发特异性CTL反应杀伤HepG2细胞,AFP基因转染组、空载体组和对照组的杀伤率分别为(92.0±3.5)%,(75.5±4.1)%和(72.9±3.4)%,转染组与空载体组和对照组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FP基因转染CD34 造血干细胞来源的DC可诱导特异性CTL反应杀伤肝癌细胞.  相似文献   
8.
以AFP为靶点的肝癌树突状细胞免疫治疗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AFP作为肝癌基因治疗和免疫治疗靶点的可行性以及AFP基因转染的树突状细胞(AFP-DC)疫苗对表达AFP肝细胞癌的免疫治疗作用.方法构建AFP-cDNA 真核表达载体,体外转染DC,制备AFP-DC瘤苗,诱导针对表达AFP的肝癌细胞株HepG2的特异性免疫反应,MTT法检测效应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率.结果 AFP-DC瘤苗能够分泌AFP抗原,培养上清中AFP含量为0.8805 IU/ml,与空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免疫荧光检测可见AFP-DC胞浆及胞膜有AFP抗原分子表达;活化的CTL能够对表达AFP肝癌细胞起特异性杀伤作用,杀伤效率可达84.05%,与空载体组和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 AFP作为靶点治疗肝癌具有可行性,AFP可作为肝癌靶向治疗的新的突破点;AFP-DC疫苗可以作为表达AFP肝癌的一种免疫治疗手段,为DC瘤苗的临床应用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患者血浆线粒体D环高变区基因突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检测血浆线粒体DNA基因突变对于乳腺癌诊断的参考价值。方法:选取乳腺癌患者35例,健康 对照者10人,提取血浆DNA,设计两对引物,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扩增血浆线粒体DNA的D环HVR1和HVR2,然后用 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对产物进行突变筛选。结果:乳腺癌患者的血浆DNA扩增率(46/140)和筛选的突变率(5/46)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检测血浆线粒体DNA基因突变可能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微创置管在恶性胸腔积液和心包积液治疗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目的:探讨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治疗恶性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的方法及疗效. 方法:对临床确诊的恶性胸腔积液(n=46)和心包积液(n=13)患者,随机分为微创置管组(n=29)和常规穿刺组(n=30),同时于胸腔或心包腔内注入顺铂(45 mg和10 mg/m2). 结果:对于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微创置管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穿刺组(86.4% vs 54.2%, P<0.05);对于心包积液患者,微创置管组的疗效与常规穿刺组相差不显著(71.4% vs 50.0%, P>0.05). 但所有病例中微创置管组均较常规穿刺组的副作用及并发症低,也能较好改善生活质量(86.2% vs 53.3%, P<0.05). 结论:中心静脉导管置管引流具有创伤小、操作简便安全、疗效较好等优点,且可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