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北京市2010-2015年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早死概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性分析2010-2015年北京市四类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早死概率等相关指标的趋势变化。方法 利用来源于北京市户籍居民死因监测系统中2010-2015年北京市户籍居民死亡登记资料,应用WHO推荐计算方法,分析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率、慢性病70岁之前的死亡比例和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结果 2010-2015年,北京市户籍人口慢性病约占总死亡的90%,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率从332.43/10万下降到280.02/10万。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从12.81%下降到11.11%。以2015年为基准计算,男性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为14.63%,距离2025年控制目标(12.23%)尚有16.4%的下降空间;女性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为7.54%,距离2025年控制目标(7.03%)有6.8%的下降空间。2015年北京市城区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为9.72%,郊区为13.67%,郊区高于城区。结论 北京市慢性病死亡率相关指标已达到世界高收入国家水平。四类慢性病早死概率男性远高于女性,建议进一步加强慢性病的预防和控制,关注重点人群,最终实现25×25的目标。  相似文献   

2.
1990年与2013年中国人群自杀疾病负担分析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掌握自杀疾病负担的现状及变化趋势,为防控策略的制定提供依据。方法 利用2013年全球疾病负担中国研究结果,采用死亡率、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损失寿命年(YLD)和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等指标,对中国人群自杀疾病负担情况进行描述,并通过与1990年相应指标进行对比,描述中国自杀疾病负担的变化情况。结果 2013年中国标化自杀死亡率为9.08/10万,≥ 80岁组自杀死亡率为73.39/10万;自杀DALYs率和YLLs率在75~79岁组最高,自杀疾病负担各项指标男性高于女性。与1990年相比,2013年我国自杀疾病负担各项指标均下降,女性下降幅度大于男性,≥ 70岁组下降幅度最小。2013年自杀YLLs/YLDs为90.03,男性自杀YLL/YLD为89.83,女性YLL/YLD为89.00。结论 与1990年相比,2013年我国自杀疾病负担大幅度下降,但老年人群自杀疾病负担严重,应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3.
目的 对新疆喀什地区疏附县维吾尔族人群慢性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KAP)现状进行调查,并分析相关影响因素,为制定符合民族特色的慢性病综合防治策略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疏附县18岁及以上维吾尔族常住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和生化指标检测,计算KAP水平,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因素。结果 共纳入研究对象4 772人,维吾尔族人群慢性病相关基础知识知晓率在4.32%~56.04%之间,预防控制措施态度得分率在1.76%~85.18%之间,预防控制活动行为参加率在4.00%~97.99%之间。KAP总得分平均(15.90±4.20)分,及格率为47.86%。多因素分析发现KAP总得分及格率随文化程度提高而升高。购买过商业保险、患有高血压、有常见慢性病家族史、女性以及腹型肥胖等因素与KAP总得分存在正相关;超重与KAP总得分呈负相关。结论 新疆喀什地区维吾尔族人群慢性病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总体不高,迫切需要在该地区持续开展有针对性的慢性病防治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应重点关注文化程度低、收入低、BMI超重及男性人群。  相似文献   

4.
目的 评估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示范区)的建设质量。方法 利用2017-2019年期间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现场调研评估结果,统计各指标的得分,比较不同指标间、不同区域间得分的差异。采用x±s描述各指标的得分情况,得分值的95%CI检验不同区域示范区得分的统计学差异。为了比较不同指标间的得分情况,将各指标得分换算成百分制得分。结果 236个示范区现场评估的百分制总得分83.5分;一级指标层面,得分由高到低依次为体系整合(92.8)、政策完善(90.3)、环境支持(88.4)、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87.4)、慢性病全程管理(78.1)、创新引领(76.5)、监测与评估(75.1)。东部示范区总得分(259.2±18.8),高于中部(243.2±15.2)和西部(245.4±19.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示范区建设质量在东部、中部和西部间存在差异,这些差异在公共卫生政策制定和资源配置时应予以充分考虑;慢性病全程管理、监测与评估和创新引领维度是示范区建设的薄弱环节,应在下一步示范区建设中进一步加强。  相似文献   

5.
目的 分析海南省居民自杀报告死亡率变化趋势,探索时间序列模型在自杀死亡率预测中的应用。方法 应用时间序列模型拟合海南省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自杀死亡率资料,并预测该地区2017年1-6月的自杀死亡率。结果 海南省2014年1月至2017年6月该地区报告自杀死亡576人,平均死亡率为1.5/10万;所建立的ARIMA模型较好地拟合了既往时间序列的自杀死亡率,预测值的动态趋势与实际值基本一致,2017年1-6月的实际值均在预测值95%的可信区间范围内。结论 确定海南省自杀死亡率的时间序列模型为“ARIMA(0,1,0)(0,0,0)12”,且模型的预测效果较好,可以用来预测海南省因自杀导致的死亡情况。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估我国健康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执行及预期实现情况,并给出合理的政策建议。方法基于IHME的最新研究结果,探讨我国健康相关SDG指标的2017年执行情况,并预测2030年健康相关SDG指标得分。结果中国健康相关SDG在195个国家和地区中,2017年排第80名,预计2030年排第63名。2030年结核、乙肝、被忽视热带病等发病患病指标,以及性暴力、吸烟、超重、PM2. 5均值等危险因素得分均不超过50分,自杀、道路伤害、中毒、灾难得分亦不佳,需要给予高度关注。2017年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NCD)死亡率得58分,提示NCD仍是未来防控工作重点。结论为了实现中国健康相关SDG 2030目标,需全社会、多学科、跨部门共同努力,有必要严格落实"健康中国2030"国家战略,进一步缩小我国地域健康差距。  相似文献   

7.
HIV感染者线粒体单倍群与神经认知障碍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索HIV感染者线粒体单倍群的分布,并探讨其与神经认知障碍(NCD)的关联。方法 利用2017年1-12月浙江省台州市“HIV与衰老相关疾病前瞻性队列研究”基线数据,采用Sanger测序法对HIV感染者的线粒体基因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和分型,使用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对浙江省台州市448例HIV感染者进行问卷调查测量其NCD患病率,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检验探索线粒体单倍群与NCD的关联。结果 448例HIV感染者中,线粒体单倍群D(19.6%,88/448)、B(19.4%,87/448)和F(17.0%,76/448)人数最多。NCD患病率为20.3%(91/448),单倍群A、D、F和M7的HIV感染者NCD患病率较高,分别为23.1%(9/39)、21.6%(19/88)、26.3%(20/76)和26.1%(12/46)。调整年龄、性别等混杂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与线粒体单倍群A的HIV感染者相比,单倍群B、D、F、M7、M8、N9及其他单倍群HIV感染者的NCD患病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本研究初步探索了HIV感染者中线粒体单倍群与NCD之间的关联性,未发现线粒体单倍群与NCD存在关联,未来需要大样本前瞻性队列研究。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1999-2015年天津市30~69岁居民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过早死亡及其变动趋势,探讨其在不同特征人群中的特点并评价危害程度。方法 采用天津市CDC收集的居民全死因监测数据,户籍人口信息源自天津市公安局。以2000年世界标准人口计算年龄别、性别标化死亡率,根据WHO推荐的早死概率计算方法统计居民过早死亡概率,采用Joinpoint回归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分析17年的变化趋势以及在不同年龄、性别以及城乡之间分布差异。结果 1999-2015年天津市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过早死亡标化死亡率为382.38/10万至250.95/10万,呈逐年下降趋势[年度变化百分比(APC)=-2.41%,P<0.001],过早死亡概率为19.67%~12.85%,呈逐年下降趋势(APC=-2.49%,P<0.001)。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过早死亡概率均呈下降趋势(APC分别为-2.92%、-1.13%、-9.51%和-3.39%,均P<0.001)。男性慢性病过早死亡呈逐年下降趋势,过早死亡概率为22.27%~16.47%(APC=-1.59%,P<0.001)。女性慢性病过早死亡低于男性,过早死亡概率为17.02%~9.17%,也呈逐年下降趋势(APC=-3.84%,P<0.001),下降趋势快于男性。城市居民慢性病过早死亡概率为21.04%~12.34%(APC=-3.26%,P<0.001);农村居民慢性病过早死亡概率为17.80%~13.54%(APC=-1.54%,P<0.001)。农村居民慢性病过早死亡由原先低于城市逐渐高于城市。结论 1999-2015年天津市居民慢性病过早死亡呈下降趋势,男性、农村居民为过早死亡高发人群。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童年期不良经历(ACE)对中老年人患慢性病的影响。方法 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以“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2014年生命历程调查为基线数据,2015年随访数据为结局构建了回顾性队列(n=12 537),采用零膨胀负二项模型分析了ACE不同暴露等级对慢性病共患数的影响。结果 与ACE暴露得分<4分的中老年人比较,ACE得分4~、6~和≥9分的中老年人共患慢性病发生率比(IRR)分别为1.10(95%CI:1.04~1.16)、1.18(95%CI:1.13~1.25)和1.34(95%CI:1.27~1.42),中老年人共患慢性病发生率比随着ACE暴露等级的增加而升高(趋势检验P<0.01),存在剂量-反应关系。结论 ACE暴露是中老年人共患慢性病的重要危险因素,开展ACE的早期筛查及干预,对降低全人群慢性病发生风险、提高中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学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2012-2021年江苏省5~24岁儿童青少年的伤害死亡情况和流行特征及逐年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2012-2021年江苏省5~24岁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资料,计算儿童青少年交通事故、溺水、自杀和跌倒的标化死亡率,以及平均年变化百分比(AAPC),计算不同年龄段和性别的儿童青少年前4位伤害死亡特征及趋势。结果 2012-2021年江苏省5~24岁儿童青少年伤害死亡谱大致相同,前4位伤害类型都是交通事故、溺水、跌倒和自杀。儿童青少年伤害总死亡人数16 052人,标化死亡率为9.58/10万,总体伤害标化死亡率无明显变化趋势(AAPC=-3.450%,P=0.055)。2012-2021年儿童青少年交通伤害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AAPC=-9.406%,P<0.001);溺水和跌倒的标化死亡率无明显变化趋势;但自杀标化死亡率在近10年呈上升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AAPC=9.000%,P=0.001)。总体伤害死亡率随着年龄增加呈上升趋势。男性和女性自杀呈上升趋势且均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AAPC=9.420%和AAPC=9.607%,均P<0.05)。女性交通事故、溺水标化死亡率和男性交通事故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女性交通事故AAPC=-7.364%,女性溺水AAPC=-5.352%,男性交通事故AAPC=-10.242%,均P<0.05)。城市和农村交通事故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AAPC=-7.899%和AAPC=-9.421%,均P<0.001);自杀标化死亡率呈上升趋势且有统计学意义(分别为AAPC=11.009%和AAPC=7.528%,均P<0.05)。结论 2012-2021年江苏省近10年儿童青少年的总体伤害情况有所改善,但自杀死亡率呈上升趋势,应重点关注该年龄段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儿童青少年自杀的防控。  相似文献   

11.
目的通过中国30~70岁居民1990-2019年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癌症四大慢性病死亡趋势, 预测2030年我国四大慢性病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3.4.1的情况。方法基于2019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国四大慢性病1990-2019年疾病负担数据, 利用年龄-时期-队列的贝叶斯模型预测2020-2030年我国慢性病死亡情况及2030年SDGs 3.4.1的实现情况。结果 1990-2019年我国四大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率(ASR)呈下降趋势, 预测我国30~70岁居民四大慢性病死亡数将由2020年的296.12万例增加至2030年的318.50万例, ASR将由2020年的308.49/10万下降至2030年的277.80/10万, 与2015年的330.46/10万相比, 2030年仅下降15.94%, 其中男性下降18.73%, 女性下降14.31%。另外心脑血管疾病下降25.09%, 癌症下降4.76%,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下降37.21%, 而糖尿病基本不变。结论我国30~70岁居民1990-2019年四大慢性病ASR呈下降趋势, 但按目前的下降速度至203...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安徽省2014-2018年心脑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早死概率、变化趋势,探讨实现“健康中国2030”重大慢性病早死概率目标的可能性。方法死亡资料来源于国家“人口死亡信息登记管理系统”中安徽省2014-2018年24个全国死因监测点数据。计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早死概率、年度变化百分比(APC)等指标。以“健康中国2030”和“健康安徽2030”重大慢性病早死概率目标(分别下降30%和25%)为基准,评价实现4类慢性病早死概率目标的难度。结果2014-2018年安徽省4类慢性病死亡数占总死亡数的比例从82.76%升高至84.77%,呈上升趋势(APC=0.50%)。30~69岁人群4类慢性病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APC=-1.78%)。4类慢性病合计的早死概率分析结果显示,合计早死概率由2014年的15.53%下降到2018年的14.43%;男性和女性均呈下降趋势,男性下降速度(APC=-1.80%)略低于女性(APC=-2.00%);城市(APC=-1.57%)和农村(APC=-1.99%)、皖北(APC=-2.32%)和皖中(APC=-1.81%)地区均呈下降趋势;同一年份早死概率比较,男性约为女性的2倍、农村>城市、皖北>皖中>皖南。分病种看早死概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下降最明显(APC=-9.19%),其次为癌症(APC=-1.77%),男性糖尿病呈上升趋势(APC=-2.90%)。按2014-2018年早死概率平均增长速度,预计2030年可实现健康安徽目标;但实现健康中国目标需将下降速度在既往基础上提高26.40%;比较不同性别、城乡和地区下降速度需提高的比例,男性>女性、城市>农村、皖南>皖中>皖北。结论安徽省4类慢性病早死概率呈持续下降趋势,男性、农村、皖北地区居民为重点人群,应开展针对主要慢性病危险因素的干预工作,降低慢性病早死概率,努力实现“健康中国2030”目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基于统计模型预测2030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疾病负担,评估控制危险因素对降低疾病负担的效果。方法基于死亡风险与危险因素暴露的相关性和比较风险评估理论,利用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中国数据,筛选危险因素,采用比例变化模型估计2030年不同场景下COPD死亡情况,模拟控制危险因素对2030年COPD的疾病负担的影响。结果如危险因素暴露按1990-2015年的变化趋势发展,2030年中国COPD的死亡例数为105.54万例、死亡率为73.85/10万,相比2015年将分别上升15.81%和10.69%,标化死亡率和过早死亡概率将降低38.88%和52.73%。如吸烟或PM2.5污染控制达标,到2030年相比于自然趋势发展可分别减少34.07万和27.34万死亡例数,过早死亡概率将降至0.59%和0.52%。如所有危险因素控制达标,到2030年我国可避免52.59万例死亡,过早死亡概率将降至0.44%。结论自然趋势下,2030年COPD死亡数和死亡率预计将比2015年高,但标化死亡率与过早死亡概率将下降。如所有危险因素控制达标,可进一步降低COPD的负担,提示应加强控烟与大气污染治理等举措来降低COPD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4.
目的基于统计模型预测2030年中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的疾病负担,评估控制危险因素对降低疾病负担的效果。方法基于死亡风险与危险因素暴露的相关性和比较风险评估理论,利用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的中国数据,筛选危险因素,采用比例变化模型估计2030年不同场景下COPD死亡情况,模拟控制危险因素对2030年COPD的疾病负担的影响。结果如危险因素暴露按1990-2015年的变化趋势发展,2030年中国COPD的死亡例数为105.54万例、死亡率为73.85/10万,相比2015年将分别上升15.81%和10.69%,标化死亡率和过早死亡概率将降低38.88%和52.73%。如吸烟或PM2.5污染控制达标,到2030年相比于自然趋势发展可分别减少34.07万和27.34万死亡例数,过早死亡概率将降至0.59%和0.52%。如所有危险因素控制达标,到2030年我国可避免52.59万例死亡,过早死亡概率将降至0.44%。结论自然趋势下,2030年COPD死亡数和死亡率预计将比2015年高,但标化死亡率与过早死亡概率将下降。如所有危险因素控制达标,可进一步降低COPD的负担,提示应加强控烟与大气污染治理等举措来降低COPD的疾病负担。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2015-2020年陕西省4类主要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和糖尿病,简称慢性病)的死亡情况、早死概率、变化趋势,以及预测陕西省"健康中国2030"主要慢性病早死概率目标的实现情况.方法 利用2015-2020年陕西省死因监测数据,计算粗死亡率、标化死亡率、构成比、早死概率、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估计不同危险因素控制场景下我国恶性肿瘤的死亡水平和过早死亡概率,以及实现过早死亡概率防控目标的情况。方法:基于国内外规划文件提出的恶性肿瘤相关危险因素控制目标,设定多种危险因素控制场景。利用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中国的结果,计算危险因素的人群归因分值,根据比较风险评估理论将恶性肿瘤的死亡数分成可归因和不可归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2014-2018年无锡市锡山区30-69岁户籍居民重大慢性病死亡情况及变化趋势,为政府制定慢性病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APC)描述2014-2018年无锡市锡山区30-69岁户籍居民恶性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以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死亡率变化趋势,采用寿命表法计算四类重大慢性病的过早死亡率。结果 2014-2018年无锡市锡山区30-69岁户籍居民重大慢性病年均粗死亡率为250.85/10万,男性粗死亡率为344.22/10万,高于女性的粗死亡率161.36/10万(x2=454.738,P<0.001)。2014-2018年间,30-69岁全人群恶性肿瘤的粗死亡率(EAPC=-1.93%,P=0.017)及标化死亡率(EAPC=-2.31,P=0.039)均呈下降趋势;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变化趋势无统计学意义(P>0.05)。2014-2018年间,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以平均每年1.89%的速度下降(P=0.029);恶性肿瘤的过早死亡率以平均每年2.19%的速度下降(P=0.022)。结论 无锡市锡山区30-69岁户籍居民恶性肿瘤的死亡率及过早死亡率呈下降趋势,四类重大慢性病合计的过早死亡率也呈下降趋势,但与实现“健康中国2030”的目标还有一定差距,政府部门需进一步加强慢性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了解中国1990-2019年酒精导致的肝硬化和其他慢性肝病的疾病负担情况,并预测2020-2030年的疾病负担变化趋势。方法 利用2019全球疾病负担(GBD2019)数据,选择发病率、死亡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伤残损失寿命年等指标描述1990-2019年中国酒精导致的肝硬化和其他慢性肝病疾病负担情况,利用年估计变化百分比(EAPC)描述疾病负担的时间趋势变化。采用R软件构建贝叶斯年龄-时期-队列(BAPC)模型,预测2020-2030年中国酒精导致的肝硬化和其他慢性肝病年龄标化发病率(ASIR)和年龄标化死亡率(ASMR)。结果 1990-2019年,中国酒精导致的肝硬化和其他慢性肝病ASIR呈上升趋势,其EAPC为0.31%(95%CI:0.10%~0.52%);DALY呈现下降趋势,EAPC为-2.81%(95%CI:-2.92%~-2.70%);ASMR呈下降趋势,EAPC为-2.55%(95%CI:-2.66%~-2.45%)。酒精导致的肝硬化和其他慢性肝病ASIR在35~49岁年龄段中达到最高,而ASMR随着年龄升高逐渐增加,年龄30~岁开始显著升高;年龄标化DALY率在55~64岁之间达到高峰。男性居民的疾病负担指标均高于同时期的女性居民。根据BAPC模型预测结果,2020-2030年中国全人群酒精导致的肝硬化和其他慢性肝病ASIR从2020年的3.45/10万上升至2030年的3.78/10万,增长9.57%,ASMR从2020年的1.45/10万下降至2030年的1.24/10万,降低14.48%。结论 我国因酒精导致的肝硬化和其他慢性肝病的疾病负担仍然较重,尤其是在男性和中老年人群中,需要更加重视对这些人群的关注。2020-2030年预测结果显示ASMR呈下降趋势,ASIR仍在上升。  相似文献   

19.
目的估算2030年我国糖尿病的死亡情况和过早死亡概率, 评估控制相关危险因素对糖尿病未来死亡率、年龄标化死亡率和过早死亡概率的影响。方法根据WHO及我国政府规划文件筛选糖尿病相关危险因素控制目标, 设置多种危险因素控制场景。基于比较风险评估理论, 利用2015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 采用比例变化模型预测不同危险因素控制场景下2030年糖尿病的死亡水平和过早死亡概率。结果如危险因素暴露水平按1990-2015年变化趋势发展, 2030年我国糖尿病的死亡率、年龄标化死亡率和过早死亡概率将分别上升至32.57/10万、17.32/10万和0.84%。在此期间, 男性糖尿病的死亡率、年龄标化死亡率和过早死亡概率始终高于女性。若这些危险因素暴露水平均达到控制目标, 相比于自然趋势场景, 2030年我国糖尿病死亡数将减少62.10%, 过早死亡概率将降至0.29%。如果2030年仅控制单个危险因素暴露水平, 高FPG控制对于糖尿病死亡的影响最大, 将比自然趋势场景减少56.00%的死亡数。其次是高BMI(4.92%)、吸烟(0.65%)和身体活动不足(0.53%)。结论危险因素控制对降低糖尿病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