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7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2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4篇
  1篇
  2023年   3篇
  2021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分析社区"5+1"糖尿病分阶段达标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为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山西省、江苏省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选择1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分别作为干预组(管理方式:社区"5+1"糖尿病分阶段达标管理)、对照组[管理方式:依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2011年版)》的相关要求],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观察。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等基本信息;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在干预前后测量生存质量。采用SAS 9.4软件进行双重差分法以及多重线性回归模型分析。结果 基线时共纳入2 467名研究对象,终末时共1 924人接受了为期2年完整的随访管理。干预后,干预组、对照组患者生理健康维度(PCS)、心理健康维度(MCS)评分变化净差值分别为13.6分、29.8分。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PCS得分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医保类型、基线PCS得分以及所在地区,影响患者MCS得分的主要因素有年龄、医保类型、基线MCS得分、是否合并高血压以及所在地区。结论 社区"5+1"糖尿病分阶段达标管理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的干预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1990-2016年中国高BMI导致的糖尿病疾病负担。方法 应用2016年全球疾病负担研究结果,分析1990-2016年中国各省份与高BMI具有病因学联系糖尿病的死亡资料以及疾病负担[包括伤残损失寿命年(YLD)、过早死亡损失寿命年(YLL)、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以2010-2035年世界平均人口结构为标准,对死亡率进行标化,比较1990和2016年中国高BMI导致糖尿病死亡的变化情况。结果 2016年归因于高BMI的糖尿病死亡数为40 310例,较1990年的15 008例有大幅攀升。归因于高BMI的糖尿病标化死亡率从1990年的2.01/10万增至2016年的2.60/10万。高BMI导致的男性糖尿病患者标化死亡率的增长高于女性,15~49岁组糖尿病患者归因于高BMI的标化死亡率增幅最大。同期高BMI导致的糖尿病DALY从108.91万人年增长至330.02万人年,YLL和YLD也呈现增长趋势。15~49岁人群高BMI导致的糖尿病YLD的增长速度最快。2016年高BMI导致糖尿病死亡数占糖尿病总死亡数的26.01%,较1990年的18.66%增长了39.39%。与1990年相比,2016年中国几乎所有省份高BMI造成的糖尿病DALY均呈大幅增长,内蒙古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浙江省、澳门地区、四川省和青海省DALY率的增长最为明显。结论 20余年间中国高BMI导致的糖尿病死亡病例显著增加,高BMI造成的糖尿病死亡率增幅显著。不同省份高BMI导致的糖尿病疾病负担差异很大。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归因于高BMI的糖尿病疾病负担的变化情况不同。作为糖尿病防治相对空白的人群,男性和15~49岁糖尿病患者的健康需求应给予足够的重视和卫生资源分配的倾斜。  相似文献   
3.
目的:了解并评价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政府多部门合作现状。方法:采用关键人物深入访谈和专题小组访谈方法,对参与上海市普陀区和宁夏利通区示范区建设和管理的工作人员进行访谈。根据扎根理论和主题框架法,采用NVivo10软件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我国目前慢性病综合防控多部门合作工作包括领导与组织设置、部门职责、合作意识、信息共享以及激励、问责与督导五个范畴。就慢性病综合防控工作,卫生健康、文化体育、旅游、教育、民政、发展改革、财政、商务、环境保护等部门已经建立起合作。两区均建立了独立的议事协调机制,但部门间的沟通协调缺乏主动性,合作形式单一,仅少数部门建立了沟通协调机制。两地均有部门履职情况的考核机制,但缺少相应的奖惩。结论:在国家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和管理的过程中,多部门合作工作机制已经建立起来,但合作的持久性、机制的有效性仍有待完善。  相似文献   
4.
随着城市化、老龄化和生活方式的变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性病")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WHO)报道,估计2005-2015年,中国因心脏病、中风和糖尿病导致过早死亡而损失的国民收入约为5 580亿美元[1]。慢性病管理的核心目的之一是如何更好地持续促进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对云南省中学生3458名,教师65名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表明:1.中学生对有关艾滋病的基本知识回答正确率为22.0% ̄66.8%,艾滋病及相关知识得分随年级增长而增加;男生平均得分高于女生;城市学生平均得分高于农村学生。2.学生尚无足够知识以保护自己免受AIDS的侵袭,仅37.7%的学生认为自己知道如何避免感染HIV和AIDS;在学生中普遍存在对AIDS的恐惧心理和对AIDS病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2004-2018年中国≥65岁老年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死亡水平及变化趋势,预测2019-2023年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率。方法利用2004-2018年中国死因监测数据集中老年居民死亡数据,分析不同性别、城乡、地区的慢性病粗死亡率、年龄标化死亡率、构成比及变化趋势。采用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人口构成计算年龄标化死亡率;采用加权最小二乘法拟合Joinpoint回归模型,计算全时间段内平均年度变化百分比(AAPC)及95%可信区间;采用对数线性模型预测年龄标化死亡率。结果2004-2018年我国老年居民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率从4697.05/10万降至3555.35/10万,平均每年下降2.0%(95%CI:-2.7%~-1.3%)。不同性别、城乡、地区间年龄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东部地区(AAPC=-2.1%,95%CI:-2.8%~-1.3%)、中部地区(AAPC=-2.8%,95%CI:-3.4%~-2.1%)下降速度均快于西部地区(AAPC=-0.8%,95%CI:-1.8%~0.2%)。慢性病死亡构成比从89.82%上升至91.41%,平均每年上升0.1%(95%CI:0.1%~0.2%)。预计至2023年,男性年龄标化死亡率(3906.23/10万)仍高于女性(2708.43/10万);农村年龄标化死亡率(3283.20/10万)与城市(3250.01/10万)相接近;西部地区(3782.48/10万)与东部地区(3037.01/10万)、中部地区(3249.24/10万)的年龄标化死亡率的差距将进一步拉大。结论2004-2018年我国老年居民慢性病年龄标化死亡率呈下降趋势,死亡构成比呈上升趋势,建议以老年人群中男性居民和西部地区居民作为今后慢病防控关注的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7.
卖淫妇女和嫖客的性病知识及性行为对比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卖淫妇女和嫖客都是性病的易感人群 ,他们对性病的认识直接影响他们在商业性性活动中的行为。目前多局限于其中的单一人群的调查研究 ,如卖淫妇女或嫖客对性病认知水平的研究 ,没有同时对这两个直接发生关系的特殊人群进行平行对比研究 ,限制了人们对其安全性行为的客观认识。本文对卖淫妇女及嫖客的性病知识和安全套的使用情况进行了对比研究。现报道如下。1 调查对象和调查方法1 1 调查对象 选取经济发达的某一沿海开放城市作为研究现场 ,选取 1998年 7月至 1999年 3月劳教所在押的性罪错人员作为调查对象。其中嫖客 16 4人 ,卖淫妇女 …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及其影响因素,为采取有针对性的防治糖尿病的措施,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提供依据。方法于2015年6-12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法选择江苏省南京市、山西省晋中市和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3个城市6个区的12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作为研究现场招募2型糖尿病患者,采用面对面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患者的人口学信息、疾病相关信息;采用健康调查简表(SF-36)对患者进行生存质量调查。采用SAS 9.3软件进行Mann-Whitney U检验或Kruskal-Wallis H检验和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 2 415名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中,生存质量8个维度的评分由低到高依次为总体健康(56.02±16.59)分、情绪角色功能(67.79±42.99)分、躯体角色功能(67.95±43.06)分、精力(71.20±15.75)分、心理健康(72.91±15.11)分、躯体疼痛(76.55±15.32)分、社会功能(77.87±17.33)分和躯体健康(79.99±18.58)分。女性的生理健康(PCS)和心理健康(MCS)评分分别为(274.6±72.8)、(285.6±68.7)分,均低于男性[分别为(287.3±69.4)、(294.6±64.5)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45岁及以上及病程5年以上的患者,生存质量评分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山西患者生存质量评分低于江苏和宁夏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合并高血压患者的生存质量评分低于无高血压患者,不同医保类型中公费患者的PCS评分最高,非在职患者的PCS评分低于在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影响患者PCS评分的主要因素有年龄(R~2=0.068 2)、省份(R~2=0.061 5)、是否合并高血压(R~2=0.018 8)、性别(R~2=0.005 1)和病程(R~2=0.004 8);影响患者MCS评分的主要因素有省份(R~2=0.036 8)、年龄(R~2=0.023 2)、是否合并高血压(R~2=0.012 9)、文化程度(R~2=0.008 0)、病程(R~2=0.002 4)和性别(R~2=0.001 7)。结论糖尿病是身心性疾病,对患者总体健康损伤最严重;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管理中,对高年龄组、女性、文化程度较低、经济发展较差地区的患者要给予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9.
性病患者就诊心理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性传播疾病(STD)已成为一种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1〕。对性病传播的控制,除加强对全社会的健康教育外,对性病患者的及时治疗是有效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的重要手段之一。然而性病患者能否及时就诊接受治疗,往往同其感染途径,婚姻状态、职业、个人素养、经济条件等因素有关。本文就性病患者不同心理状态下就诊情况进行调查分析,以期为性病的控制提供一定的依据。现报道如下。1 资料和方法11 研究对象和方法 以沈阳市级医院性病门诊患者473例为研究对象。其中男324例,女149例。12 方法 采用问卷式调查,对调查员进行培训…  相似文献   
10.
性病患者性心理和性行为特征分析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从社会学和心理学角度对473例STD患者的性行为及患STD后的心理变化进行了初步调查与分析.结果发现STD易在处于性活跃期、文化程度低、收入较高的人群中传播、流行;夫妻感情好坏直接影响能否及时就医;调查对象的初次性交年龄平均在22~23岁,平均性伴数2~4.5个;50%以上的患者感染来源于婚外性行为30%的患者初次性交对象不是现在配偶;2/3的患者未曾使用过避孕套;STD患者最想了解的健康教育内容是STD的传播途径;最受欢迎的健康教育途径是看书、看电视和听专业人员讲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