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目的:探讨麻醉药丙泊酚(propofol)和瑞芬太尼(remifentanil)对大鼠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后肺泡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大鼠原位热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结扎前、缺血30min、再灌注1h、2h、4h给予药物干预,采取肺组织及右房血标本,测定血氧分压,肺组织湿/干重比,并作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组织细胞形态及超微结构,确定凋亡发生,流式细胞仪测定肺组织中凋亡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组与假手术组比较,血氧分压降低,肺组织湿/干重比增高,肺泡细胞凋亡指数增高,丙泊酚组、瑞芬太尼组与缺血再灌注组比较,血氧分压增高,肺组织湿/干重比降低,肺泡细胞凋亡指数下降。结论:丙泊酚和瑞芬太尼对IR后肺泡细胞凋亡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肠缺血再灌注时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与肺损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肠缺血再灌注中肺损伤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夹闭后松夹造成肠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活杀动物,测肺通透指数、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浆中NO、IL-2含量,分离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观察凋亡率。结果与结论 肠缺血再灌注可能引起肺损伤;肠缺血再灌注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率上升,再灌注30 min 达高峰;缺血再灌注后血、BALF中NO、IL-2增加;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率与肺通透指数显著相关,BALF中IL-2水平与肺通透指数、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热缺血时间对无心跳供体肺移植后Ⅱ型肺泡上皮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将经历不同热缺血时间(30min、60min、120min)间隔Wister大鼠的左肺移植到同系Wister大鼠受体。再灌注2h后,提存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并进行分析。结果流式细胞计数结果:对照组(心跳组)移植再灌注2h后凋亡细胞率(0.093 1±0.007 7);热缺血-30min组移植再灌注2h后凋亡细胞率(0.166 5±0.014 8);热缺血-60min组移植再灌注2h后凋亡细胞率(0.227 5±0.020 1);热缺血-120min组移植再灌注2h后凋亡细胞率(0.436 5±0.033 7)。各组之间比较P均<0.05。且随着热缺血时间的延长,凋亡率成上升趋势。结论无心跳供体肺移植后原发性移植物失功能的发生率高的一个可能原因是随着热缺血时间的延长造成了移植后II型细胞凋亡比例增高使得移植肺处于失功能状态。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血液中中性粒细胞PECAM-1/CD31(血小板内皮细胞黏附分子-1)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关系.方法 建立大鼠单肺原位热缺血再灌注模型.清洁级SD大鼠按再灌注不同时段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5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在肺缺血60 min后再灌注损伤中的不同时间阶段(Oh,2h,4h,6h,8h),血液中中性粒细胞PECAM-1/CD31的变化情况.并作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组织、细胞形态及亚显微结构,观察凋亡发生.结果 肺缺血再灌注后,血液中中性粒细胞PECAM-1/CD31开始升高,2h达到高峰(P<0.01),然后逐渐下降,至6h和8h基本恢复到缺血再灌注前水平.肺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透射电镜观察可见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增多,出现不同程度的形态学改变,并可见凋亡小体,提示细胞凋亡发生.此种亚显微结构的改变在再灌注2h最为明显,与PECAM-1/CD31的变化相似.结论 PECAM-1/CD31参与了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病理过程.  相似文献   

5.
随着肺移植、体外循环以及肺外科中单侧肺循环阻断技术的广泛应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LIRI)对于术后肺功能的影响日益受到关注。术中因肺缺血而引起的肺组织坏死一直被认为是影响肺功能的最重要原因,然而近年的研究表明细胞凋亡尤其是肺泡Ⅱ型上皮细胞(ATⅡ)的凋亡也起重要作用,凋亡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机制成为研究热点。文中对该领域的最新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目的:为尼群地平防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大鼠肺在体缺血再灌注模型,将36只大鼠随机分成损伤对照组和尼群地平处理组,各组在缺血后,再灌注2h,4h后处死动物,通过大体,光镜和透射电镜观察及肺干/湿重比值测定,观察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形态学变化。结果: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出现以肺泡毛细血管通透性增加为特征的组织细胞损害,肺实质细胞胞浆和细胞器肿胀,空化变性,核淡染,Ⅱ型上皮细胞板层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超微结构的变化及肺组织中Bax,Bcl-2,p53表达的改变,探讨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肺组织所致的次级损伤.方法建立小肠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对照组,再灌注后0、30min,1、2h,1、3、7d共8组,于各时点切取肺组织块以40g/L戊二醛,0.1mmolL/L磷酸缓冲液(PH7.4)固定,透射电镜观察肺组织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并取肺组织置于4%多聚甲醛磷酸缓冲液固定,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观察肺组织中Bax,Bcl-2,p53的表达情况.结果透射电镜显示肺组织细胞超微结构损伤改变;Bax,Bcl-2免疫阳性细胞主要位于肺组织中细胞胞浆呈棕黄色颗粒或匀质状,p53免疫阳性细胞主要位于组织中细胞核,呈深染棕黄色颗粒,胞浆中也有部分表达.再灌注0min,肺组织中Bax,Bcl-2,p53阳性细胞率增高,再灌注30 min时,Bax,Bcl-2,p53阳性细胞率升高更为明显,但Bcl-2表达高于Bax,两者差别显著(P<0.01).再灌注2 h时三种基因均有所降低,其后又开始升高,再灌注7 d时阳性细胞率达高峰,Bax表达明显高于Bcl-2,两者差别显著(P<0.01).结论肺组织中超微结构的改变说明小肠缺血再灌注后可引起肺组织细胞凋亡和损伤,而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后Bax,Bcl-2,p53阳性细胞在肺组织中的表达均有明显改变并可能引起细胞调亡和损伤.  相似文献   

8.
银杏叶提取物对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秋萍  伍丽娜 《西部医学》2009,21(9):1457-1459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肺缺血一再灌注(I/R)损伤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36只SD大鼠随机等分为假手术对照(S组)组、缺血一再灌注(I/R)组、银杏叶提取物+缺血/再灌注(EGB+I/R)组。观察大鼠单侧肺缺血1小时再灌注1h后肺组织NF-KB的表达变化,肺细胞凋亡、超微结构损伤情况。结果①I/R组NF-KB的10D值显著增加,高于S组,而EGb+I/R组NF_KB的10D值较I/R组减少。②缺血一再灌注后I/R组凋亡的AI数显著增加,高于S组,而EG昏I/R组凋亡的AI数较I/R组减少。③电镜下I/R组肺泡毛细血管内皮细胞、Ⅰ型肺泡上皮细胞水肿变性,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膜微绒毛减少;EGb+I/R组Ⅱ型肺泡上皮细胞表面微绒毛增多。结论银杏叶提取物对肺再灌注所致肺细胞凋亡有保护作用,对缺血再灌注后超微结构损伤有一定改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降低NF-KB的活化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肠缺血再灌注中肺损伤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的关系及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Wistar大鼠,肠系膜上动脉夹闭后松夹造成肠缺血再灌注,不同时间点活杀动物,测肺通透指数,肺泡灌洗液(BALF)和血浆中NO、IL-2含量,分离肺泡Ⅱ型上皮细胞,观察凋亡率。结果与结论 肠缺血再灌注可能引起肺损伤:肠缺血再灌注后肺泡Ⅱ型上皮细胞凋亡来上升,再灌注30min达高峰;缺血再灌注后血,BALF中NO、I  相似文献   

10.
陈光磊  王汉民  刘广厚  何丽洁  张鹏  陈威 《医学争鸣》2007,28(23):2135-2137
目的:观察缺血后处理对大鼠缺血再灌注后肾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方法:将24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缺血后处理组(IPO组),每组8只.分别建立动物模型.IR组在同时夹闭双侧肾动脉45 min后恢复血供,IPO组在肾缺血45 min后采用反复10次再灌注20 s-缺血20 s的后处理方法.恢复血供24 h后留取各组大鼠肾组织标本,在透射电镜下观察肾小管上皮细胞超微结构变化,分别计算微绒毛、细胞器、细胞核的超微病变指数.结果:IR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表现出不同程度的变性、坏死、崩解,IPO组大鼠肾小管上皮细胞可见变性、凋亡,较少见坏死及崩解.对病变指数分析提示,其微绒毛、细胞器、细胞核等超微结构改变均较IR组轻.结论:缺血后处理可以减轻缺血再灌注后肾小管上皮细胞的损伤,减少细胞坏死,稳定线粒体等细胞器结构,从而减轻急性肾脏IR损伤.  相似文献   

11.
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及褪黑素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后肺损伤及其机制和褪黑素的肺保护作用.方法:本实验将分成两部分完成.第一部分,72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缺血再灌注组(n=36)与假手术对照组(n=36),阻断肝门30min后开放血流,建立大鼠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再灌注组与假手术对照组分别于缺血前5 min和再灌注0、0.5、1、3、6h各时点处死动物(每时点6只),留取肺脏组织标本.通过两组间比较,观察全肝缺血再灌注后肺组织的动态变化.第二部分,将12只SD大鼠随机分成2组:褪黑素治疗组(n=6)与基质对照组(n=6),依上述方法制备全肝缺血再灌注模型,分别于全肝缺血前15 min和再灌注前10min静脉注射0.5%(质量分数)褪黑素溶液(10mg/kg)或相同剂量的溶剂,于再灌注1 h处死动物,留取肺脏组织标本.通过这两组比较,观察褪黑素的治疗效果.留取肺组织标本后,分别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 SOD)活性,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1/2(extracellular signal-regulated kinases 1/2, ERK1/2)和磷酸化ERK1/2(p-ERK1/2)表达,细胞凋亡,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 PCNA)表达及肺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1)全肝缺血再灌注可导致肺组织结构严重受损.与假手术对照组相比,缺血再灌注组再灌注后肺组织MDA含量与细胞凋亡指数显著增高;SOD活性显著降低;p-ERK/ERK比值与PCNA阳性指数分别于再灌注0h与再灌注0.5h显著降低,此后均逐渐增高.病理学方面,缺血再灌注组肺泡腔完整性破坏,间隔增厚,并可见中性粒细胞浸润.双变量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肺组织p-ERK/ERK比值与PCNA阳性指数及凋亡指数均成正相关,分别为r=0.56(P<0.05)、r=0.62(P<0.05).(2)褪黑素治疗可明显减轻肺损伤.褪黑素治疗组与基质对照组比较,病理学改变减轻,MDA含量、细胞凋亡指数显著降低,SOD活性和p-ERK/ERK比值显著增加,但PCNA阳性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全肝缺血再灌注可引起肺损伤.脂质过氧化增强、内源性自由基清除能力减弱以及细胞凋亡加剧是导致全肝缺血再灌注肺损伤的重要因素.褪黑素可通过抗氧化与抑制凋亡对全肝缺血再灌注肺损伤产生一定保护作用,但褪黑素的肺保护作用与激活ERK1/2信号途径的关系仍有待研究.  相似文献   

12.
大鼠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引起肺细胞的凋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观察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肺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雄性SD大鼠40只,体质量300~350 g,随机分为8组(缺血再灌注6组,单纯缺血组,对照组),每组5只.通过阻断肺门建立大鼠原位肺缺血再灌注模型,应用末端脱氧核苷酸转移酶(TdT)介导的dUTP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检测缺血再灌注损伤所引起的肺细胞凋亡的变化及其与再灌注时间的相关性;DNA电泳进行肺组织细胞DNA片段分析;电镜观察凋亡细胞的超微结构.结果:在肺缺血再灌注后早期(30 min)发生明显的肺细胞凋亡,凋亡细胞数峰值位于再灌注后2 h,再灌注后12 h凋亡细胞数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别;缺血而无再灌注的肺细胞凋亡无明显变化.结论:细胞凋亡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机制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兔肺动脉栓塞/再灌注损伤中肺泡细胞凋亡及其Fas及FasL蛋白表达的变化,探讨肺损伤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30只,雌雄不拘,运用5F Berman球囊堵塞左下肺动脉,然后球囊放气,复制肺动脉栓塞缺血再灌注模型,随机分为5组(n=6):假手术组,肺动脉栓塞1 h组、肺动脉栓塞2 h组,肺动脉栓塞2 h再灌注1 h组、肺动脉栓塞2 h再灌注2 h组;另设6只正常未手术白兔为对照组.实验结束取肺组织,测定肺组织湿/干重比,采用流式细胞分析法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上皮细胞Fas及FasL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假手术组相比,肺动脉栓塞1、2 h组兔肺组织细胞凋亡率明显增加,再灌注后凋亡细胞进一步增多,并随着再灌注时间延长而逐渐增多(P<0.05或0.01);Fas及FasL蛋白表达在肺动脉栓塞及再灌注后明显上调(P均<0.01).肺泡上皮细胞凋亡指数与肺组织湿干比、Fas及FasL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为0.769,0.820,0.820;P<0.01).结论:肺动脉栓塞缺血/再灌注可能通过激活Fas/FasL系统,诱导肺组织细胞凋亡,从而导致肺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大鼠胰腺移植后早期病理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大鼠胰腺移植后早期病理变化。方法70只SD大鼠随机分成7组:假手术组(Sham组),冷缺血2h组(Ⅰ组),冷缺血2h再灌注1、3、6、9、12、24h组(I/R1、3、6、9、12、24)。H—E染色后光镜及电镜观察各组胰腺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I/R1、3、6组可观察到细胞凋亡的典型改变。结论细胞凋亡是胰腺移植后的早期事件,移植胰腺冷缺血再灌注后早期主要的死亡方式是凋亡,而不是坏死。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短暂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对老年大鼠海马脑组织水通道蛋白4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影响.方法 健康老年Wistar大鼠160只按Pnsinelli方法建立四动脉阻断法全脑缺血模型,随机分为脑缺血1 min组、脑缺血3 min组、脑缺血5 rain组和假手术组,每组40只.每组又按再灌注时间分为再灌注12 h、1 d.2 d.3 d和7 d 5个亚组,每个亚组8只.应用干湿重法计算脑含水量、组织病理学染色观察神经元微观结构,免疫组化方法观察AQP4的表达,TUNEL法检测神经元凋亡.结果 缺血1 rain及3 min组各再灌注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及AQP4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缺血5 min组各再灌注时间点脑组织含水量及AQP4表达与假手术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假手术组及缺血1 min组有少量神经元凋亡,缺血3 min及缺血5 min后海马区神经元凋亡明显增加.神经元凋亡在缺血后再灌注12 h即有表达,在1 d达高峰,持续至第3天开始下降.结论 老年脑对缺血再灌注损伤的敏感性增加,短暂的脑缺血即可造成老年大鼠脑组织的水肿和AQP4表达及神经元凋亡的增加,神经元的凋亡较脑水肿或AQP4表达对缺血更为敏感;再灌注后神经元凋亡高峰出现得早,持续时间长.  相似文献   

16.
细胞凋亡和Bcl-2、Bax基因在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细胞凋亡在兔肺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以及Bcl-2和Bax基因的调控.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48只,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1 h、3 h和5 h组.复制在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采用TUNEL法观测肺组织细胞凋亡;予免疫组化及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肺组织细胞Bcl-2、Bax蛋白和基因表达.结果:随着再灌注时间的延长,凋亡指数(AI)及Bax蛋白、BaxmRNA水平进行性升高;Bcl-2蛋白及Bcl-2mRNA先升高而后下降(均P<0.01).凋亡指数(AI)与Bax蛋白及Bax mRNA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分别=0.926,0.933;均P<0.01),而与Bcl-2蛋白/Bax蛋白及Bcl-2mRNA/BaxmRNA的比值呈显著负相关(r分别=-0.836,-0.879;均P<0.01).结论:肺组织细胞凋亡参与了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Bcl-2/Bax的比值下降是促进凋亡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段心肌细胞凋亡的变化规律及基因重组生长激素对心肌细胞凋亡的影响,为临床缺血性心脏病及心脏外科手术中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防治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方法:将78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心肌缺血-再灌注组(IR组)、心肌缺血-再灌注+基因重组生长激素基础治疗组Ⅰ(IR+rGHⅠ组)、心肌缺血-再灌注+基因重组生长激素冲击治疗组Ⅱ(IR+rGHⅡ组)和假手术对照组(C组)四组,建立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各组分设再灌注2、4、24和48h时相点,采用透射电镜观察心肌超微结构的变化,原位末端探针标记测定各组心肌细胞凋亡指数。结果:IR组线粒体不同程度肿胀,结构破坏,嵴排列紊乱甚至断裂,部分线粒体空泡化;在再灌注后的同一时点,IR+rGHⅠ组线粒体结构破坏程度减轻,空泡化不明显,而IR+rGHⅡ组与IR组相比,线粒体结构破坏的程度无明显差别。对照组无心肌细胞凋亡;IR组再灌注2?h开始出现心肌细胞凋亡,24h达高峰,再灌注后48?h凋亡指数下降;IR+rGHⅠ组与IR组的4个时点分别进行比较,心肌细胞凋亡指数差异显著(P分别<0.05、0.05、0.01、0.01);IR+rGHⅡ组与IR组的4个时点分别进行比较心肌细胞凋亡指数无差别(P>0.05)。结论:术前7d皮下注射rGH能减少缺血-再灌注引起的心肌细胞凋亡,线粒体结构破坏较轻;而术前30s给予rGH无此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研究局灶脑缺血/再灌注Wistar大鼠原癌基因c-fos、c-jun表达在缺血性脑损害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局灶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于缺血1.5h再灌注4h、24h、72h观察c-fos、c-jun表达及神经元坏死、调亡的变化规律。结果 再灌注4h c-fos、 c-jun及神经元调亡明显升高(P<0.01),c-fos和c-jun阳性蛋白表达在4h达高峰(P<0.01),随后在再灌注各时相点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c-fos和c-jun异常表达与神经元坏死、凋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再灌注后移植肺组织ICAM 1表达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 :4 2只大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建立大鼠自体左肺模拟原位移植模型 ,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肺组织ICAM 1表达的变化 ,并进行图像分析。结果 :①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ICAM 1仅在少量肺血管内皮细胞 (VECs)和肺泡Ⅰ型上皮细胞 (PⅠ )中呈弱阳性表达 (分别为 1.0 8± 0 .0 4和 1.0 8± 0 .0 5 ) ;②再灌注后肺VEC、PⅠ、肺泡巨噬细胞及支气管上皮细胞等均可见大量ICAM 1表达 ,至再灌注 12h达到最高峰 (3.4 3± 0 .6 6 ) ,与再灌注 0h比较 ,P <0 .0 1;③ICAM 1表达呈强阳性部位伴有中性粒细胞的聚集。结论 :再灌注后移植肺组织ICAM 1表达上调 ,可能参与移植肺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0.
葛根素对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和p53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预处理后大鼠局灶性脑缺血时海马区凋亡细胞和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利用大脑中动脉栓线阻断法制作大鼠局灶性脑缺血2h后再灌注损伤模型.72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和葛根素组(P组).依术后处死动物时间不同,每组分为3个亚组(n=8).用免疫组化法检测p53蛋白和TUNEL法检测凋亡细胞的表达.结果 P组P2h组p53蛋白表达增高,P24h组显著增高,P72h组p53蛋白表达有所下降,但仍低于IR组(P<0.01);P组凋亡细胞数显著低于相应IR组(P<0.01).结论 葛根素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葛根素抗细胞凋亡、下调p53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