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2篇
肿瘤学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P63基因在小细胞肺癌及肺腺癌组织中的转录表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P53在人类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已经得到研究者的肯定。随着P53基因家族又一新成员P63的发现,P63在人类肺癌中的作用与机制引起了世界范围内的广泛关注,P63基因在小细胞肺癌中转录表达的规律如何? 目的:检测P63基因mRNA在小细胞肺癌及肺腺癌癌组织、癌旁组织及相对应远癌组织中转录表达水平,并检测P63蛋白在肿瘤组织中表达情况,了解P63基因在小细胞肺癌及肺腺癌组织中转录表达的规律及其临床意义。 设计:对照实验。 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心胸外科。 对象:收集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2000-10/2002-09外科手术切除的小细胞肺癌病变标本6块。患者男4例,女2例;年龄42~67岁,平均50.7岁。另收集同期肺腺癌标本15块,每块标本均取肿瘤、癌旁及远癌肺组织各一份。 方法:采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方法对6例小细胞肺癌及15例肺腺癌组织中P63基因两种亚型(TAP63及ANP63)转录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和比较,同时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63蛋白在上述组织中的表达情况。 主要观察指标: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63蛋白在组织标本中表达情况。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63蛋白在组织标本中表达情况。 结果:①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63蛋白在组织标本中表达情况:5例小细胞肺癌肿瘤组织(83%,5/6)及1例小细胞肺癌癌旁组织(17%,1/6)中△NP63呈阳性表达,所有小细胞肺癌肿瘤、癌旁及远癌肺组织均无明显TAP63表达;腺癌肿瘤、癌旁及远癌肺组织TAP63与ANP63表达均为阴性。②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P63蛋白在组织标本中表达情况:P63蛋白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大于腺癌组织[83%(5/6),17%(1/6),P〈0.01]。 结论:P63基因在小细胞肺癌中呈阳性表达,其中主要是△NP63表达水平升高,而P63蛋白在小细胞肺癌中表达水平明显高于腺癌组织,这可能与其在小细胞肺癌发生、发展中所起的调控作用有关;推测ANP63基因在小细胞肺癌组织中转录表达水平升高可能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肿瘤增殖,起到癌基因作用,提示P63可能是影响小细胞肺癌预后的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2.
牛会军  马铮  赵云平  龚太乾  王如文  蒋耀光  郭伟 《重庆医学》2012,41(31):3260-3261,3264
目的总结胸腺瘤的外科治疗经验及其病理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02年1月至2011年10月手术治疗的胸腺瘤49例,对切除肿瘤的大小、是否合并重症肌无力(MG)、组织学分类在临床分期中的分布,并分析其意义。结果 49例手术16例采用胸腔镜手术,全组完全切除率为91.84%,临床Ⅰ、Ⅱ期完全切除率100.00%,Ⅲ期60.00%。全组无手术死亡。88.89%的A型和AB型分布在Ⅰ期,而80.00%的B3型和C型分布在Ⅲ期,伴MG的胸腺瘤61.54%分布在Ⅰ期。Ⅰ期伴MG胸腺瘤的最大直径显著小于无MG胸腺瘤,各临床分期肿瘤大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胸腺瘤组织学分型、有无MG与临床分期有密切关系,肿瘤的大小与临床分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20例肺错构瘤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对1985~2002年17年间经手术治疗,术后病理证实的20例肺错构瘤进行分析研究,探讨肺错构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20例肺错构瘤病人,年龄25~63岁,平均47.6岁,其中男性14例,占70%.全部病人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肿瘤摘除4例,肺楔形切除11例,肺段切除2例,肺叶切除2例,1例因肿瘤巨大而行全肺切除术.结果 20例病人术后均经病理证实为肺错构瘤,绝大多数为软骨型肺错构瘤,术后恢复顺利.随访19例,失访1例.1例因肿瘤复发3次行手术治疗,本组未发现肺错构瘤伴发恶性病变.结论肺错构瘤有复发可能,应对患有肺错构瘤的病人进行全面评估和经常的随访.  相似文献   
4.
肺错构瘤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错构瘤是一种肺部良性肿瘤 ,其来源和发病机制不明。现就我院 1985 -2 0 0 0年行手术治疗 ,术后病理检查证实的肺错构瘤共 15例进行分析 ,讨论肺错构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外科治疗。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  本组共 15例 ,其中男性 10例 ( 66% ) ,女性 5例。年龄 2 5~63岁 ,平均 47.8岁 ,病程半个月至 6年 ,平均 1.74年。1 2 临床表现1.2 .1 症状及体征  本组 15例中 ,5例无明显症状 ,10例有胸部症状 ,如咳嗽、咳痰及胸痛。全部病人均无明显阳性体征。1.2 .2 X线影像及病理   15例病人中大多数病变X线影像表现为肺外周高密…  相似文献   
5.
6.
目的 探讨风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在围术期治疗中前列腺素E1(PGE1)的作用规律,为临床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28例分为2组:实验组(A组)14例,于术中停体外循环(CPB)后开始应用PGE1,20 ng·kg-1·min-1,之后每10分钟增加20 ng·kg-1·min-1,直至100 ng·kg-1·min-1维持10 min,连续观察体肺循环压力变化,间隔10 min测量心脏指数(CI)1次,共测量6次;其中7例(A1)术后24 h重复上述操作1次,其余7例(A2)采用生理盐水作为对照;对照组(B组)14例,术中及手术当日均不使用前列腺素E1,其中7例(B1)术后24 h按A组方法给药1次,其余7例(B2)采用生理盐水作为对照.术后24 h实验组14例(C组=A1 B1),对照组14例(D组=A2 B2).结果 术中A组和B组平均肺动脉压(MPAP)下降比较相差不显著(P>0.05),心脏指数(CI)、体循环阻力(SVR)、肺循环阻力(PVR)、肺动脉楔压(PAWP)变化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24 h C、D组平均肺动脉压(MPAP)下降相差显著(P<0.05),两组心脏指数(CI)变化相差非常显著(P<0.01).结论 风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在瓣膜置换术后,麻醉状况下对前列腺素E1存在抵抗现象,而在清醒状况下前列腺素E1能扩张肺血管,降低肺动脉压,提高心脏指数,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7.
己酮可可碱对肺缺血再灌注后粘附分子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乙酮可可碱对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中性粒细胞(PMN)表面CD18、肺组织ICAM-1表达的影响。方法 72只大鼠随机化方法分为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组、PTX组。采用肺在体温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于缺血45min、再灌注1、2、4h测定肺组织含水量、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白蛋白含量、肺组织及BALF髓过氧化物酶(MPO)活性、流式细胞仪测定CD18-FTTC标记的PMN阳性细胞百分率,肺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静脉注射尼群地平对肺缺血再灌注后血栓素A2 (TXA2 )和前列环素(PGI2 )变化的影响。方法 用大鼠在体肺温缺血再灌注模型和放免法检测缺血再灌注肺血栓素B2 (TXB2 )、6-酮 -前列腺素F1α(6-Keto-PGF1α)含量 ,同时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药物治疗显著降低了TXB2 含量 (P <0 .0 1) ,使 6-Keto -PGF1α含量和 6-Keto -PGF1α TXB2 比值升高 (P <0 .0 1)。并减轻了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程度。结论 静脉注射尼群地平治疗具有防止缺血再灌注肺TXA2 PGI2 平衡紊乱作用 ,可改善血流 ,从而减轻肺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9.
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后TNFα、IL-6和IL-8的变化及其意义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为探讨炎性细胞因子在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病机制中的作用,采用大鼠在体温缺血再灌注模型,动态测定了肺组织和血浆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和白介素-8(IL-8)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肺缺血再灌注损伤早期肺组织TNFα,IL-6,IL-8相继释放增加,上述因子的血浆变化滞后于肺组织变化。提示炎性细胞因子参与了肺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