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目的探讨手术切除大型颅咽管瘤的有效方法。方法对29例经显微手术切除的大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肿瘤位于鞍上者15例,进入第三脑室者8例,位于鞍上鞍内者6例。有明显钙化18例,无明显钙化11例。囊性肿瘤24例,实质性肿瘤5例。经右翼点入路手术切除23例,经纵裂-胼胝体入路手术切除6例。结果肿瘤全切27例,次全切2例;死亡2例。所有患者术后均有不同程度的一过性尿崩症,水电解质紊乱27例,动眼神经麻痹5例。27例平均随访3年,复发3例,余能正常生活学习。结论翼点入路是鞍区大型颅咽管瘤手术的首选入路,绝大多数患者可达到肿瘤全切和良好预后。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前纵裂入路在鞍上脑室内外型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切除中的应用,并比较与其他手术入路的优缺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2例采用前纵裂入路显微手术切除鞍上脑室内外型大型颅咽管瘤患者,分析手术技巧及术后效果.结果 肿瘤全切20例,次全切除2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术后发生电解质紊乱15例,尿量增多17例,2-7周后好转,术后1周内视力好转15例.随访6-60个月,肿瘤复发2例,均为12个月内复发.结论 前纵裂入路可直视下处理肿瘤在垂体漏斗部位的粘连,是鞍上脑室内外型颅咽管瘤较好的手术入路.  相似文献   

3.
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颅咽管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蝶入路治疗颅咽管瘤的适应证、疗效和并发症。方法 采用经蝶入路治疗 18例颅咽管瘤患者 ,术前行CT或MR检查 ,肿瘤直径 2~ 7cm ,其中Samii分型Ⅰ级 5例 ,Ⅱ~Ⅳ级 13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 8例 ,次全切除 6例 ,大部分切除 4例 ,无手术死亡 ,术中脑脊液漏 3例 ,术后尿崩 6例 ,出院时恢复。结论 经蝶入路既适用于鞍内型颅咽管瘤 ,也适用于部分鞍内 鞍上型颅咽管瘤 ,疗效较好 ,并发症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4.
颅咽管瘤的显微手术治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显微手术治疗的方法和入路.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颅咽管瘤显微手术的方法、并发症和治疗结果,总结临床处置过程中的体会.结果 31例患者经翼点入路、1例经前胼胝体入路完成手术.经术中观察及术后CT和MRI复查证实,肿瘤全切除26例,次全切除3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出现尿崩症24例,高钠高氯血症18例,低钠血症5例,高热11例.临床痊愈出院12例,好转出院19例,死亡1例. 结论采用显微手术全切颅咽管瘤,效果良好;术前即有明显下丘脑功能损害者,手术风险较大,预后差;鞍区颅咽管瘤采用翼点入路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并发症防治措施.方法 对32例颅咽管瘤患者选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其中经翼点和改良翼点入路16例,胼胝体-透明隔间隙-穹隆间入路4例,前纵裂-终板联合额下入路12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25例,次全切除7例.术后死亡1例.主要并发症:尿崩症15例,电解质紊乱24例.结论 对颅咽管瘤患者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有利于在直视下显露并全切除肿瘤;熟悉鞍区的解剖关系并重视术中对下丘脑的保护,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的显微手术切除方法。方法总结5 a来我院神经外科治疗的46例颅咽管瘤。其中采用翼点入路41例,经胼胝体前入路3例,经胼胝体-翼点入路2例,应用显微技术从鞍区解剖间隙分块切除肿瘤。结果 46例颅咽管瘤,全切除41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34例出现一过性尿崩,中枢性高热4例,癫发作2例,出现电解质紊乱31例,均为高钠血症;死亡1例,为严重的下丘脑反应。随访3个月~5 a,能参加工作或学习者38例,需生活照顾者7例,病理显示均为颅咽管瘤。结论根据颅咽管瘤生长范围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充分利用鞍区解剖间隙是切除颅咽管瘤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鞍膈下颅咽管瘤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的效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13年3月显微手术治疗290例颅咽管瘤,其中29例为鞍膈下颅咽管瘤,行经蝶入路显微手术治疗。术后随访3~116月,采用MRI评估肿瘤切除程度和复发。结果肿瘤全切24例,全切率82.8%;次全切除5例。无手术死亡患者。术后6例出现脑脊液鼻漏,2例行手术修补,4例行腰穿置管,均治愈。术后6例患者出现一过性尿崩,2例出现电解质紊乱,3月后恢复正常。14例术前视力下降患者,12例术后得到不同程度改善。8例术前高泌乳素水平患者术后恢复正常,5例新出现垂体功能障碍,3月后复查恢复正常。1例复发再次经蝶入路显微手术切除肿瘤。结论鞍膈下颅咽管瘤经蝶入路手术可安全切除,创伤小,疗效好。  相似文献   

8.
手术切除颅咽管瘤后的长期随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手术切除后的长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随访3年以上的颅咽管瘤术后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翼点入路手术78例,额底纵裂入路33例,额下入路6例。对术后生活质量、多饮多尿、性功能、肿瘤复发、术后治疗,死亡原因等进行随访评价。结果肿瘤全切除109例,近全切除8例。术中垂体柄保留65例,垂体柄离断14例,未见垂体柄38例。恢复正常生活和工作者97例(82.9%),生活自理9例(7.7%),生活需要照顾5例(4.3%),死亡6例(5.1%),其中3例死于下丘脑功能低下,1例死于高钠血症,1例死于肝病,1例死于血液病。持续尿崩症26例(22.0%)。肿瘤复发28例(23.9%),复发肿瘤位于鞍内4例,鞍上10例,鞍旁9例,第三脑室内3例,外侧裂和额底2例。46例成年男性病人中有勃起和射精功能10例(21.7%),41例成年女性病人中有正常月经及生育8例(19.5%)。结论手术全切除颅咽管瘤能使大部分病人得到长期正常的生活,但术后肿瘤复发和需要激素替代治疗仍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颅咽管瘤的手术入路选择(附56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鞍区颅咽管瘤的手术入路选择及并发症防治措施.方法 对56例颅咽管瘤病人选用不同的手术入路切除肿瘤,其中经翼点和改良翼点入路34例,额下入路11例,胼胝体-透明膈间隙-穹隆间入路6例,前纵裂-终板联合额下入路5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32例(57.1%),近全切除17例(30.4%),大部分切除7例(12.5%).术后死亡1例.主要并发症:尿崩症18例(32.1%),电解质紊乱26例(46.4%).结论 对颅咽管瘤病人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有利于在直视下显露并全切除肿瘤;熟练的显微神经外科技术,熟悉鞍区的解剖关系并重视术中对下丘脑的保护,是降低术后并发症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颅咽管瘤的显微手术切除方法。方法总结5 a来我院神经外科治疗的46例颅咽管瘤。其中采用翼点入路41例,经胼胝体前入路3例,经胼胝体-翼点入路2例,应用显微技术从鞍区解剖间隙分块切除肿瘤。结果 46例颅咽管瘤,全切除41例,次全切除4例,大部分切除1例。术后34例出现一过性尿崩,中枢性高热4例,癫发作2例,出现电解质紊乱31例,均为高钠血症;死亡1例,为严重的下丘脑反应。随访3个月~5 a,能参加工作或学习者38例,需生活照顾者7例,病理显示均为颅咽管瘤。结论根据颅咽管瘤生长范围选择合理的手术入路,应用显微外科技术,充分利用鞍区解剖间隙是切除颅咽管瘤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介绍按颅咽管瘤发生位置来分型方法,并探讨其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15例颅咽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影像学资料、术中发现将颅咽管瘤划分为4种类型,即:Ⅰ型,鞍内颅咽管瘤;Ⅱ型,鞍上颅咽管瘤;Ⅲ型,室下颅咽管瘤;Ⅳ型,室前颅咽管瘤。结果59例Ⅰ型颅咽管瘤全部采用翼点入路切除肿瘤,全切除率为83.1%(49/59);75例Ⅱ型颅咽管瘤中,74例采用翼点入路,1例采用翼点联合胼胝体入路,全切率为82.7%(62/75);49例Ⅲ型颅咽管瘤,全部采用翼点入路,全切除率为93.9%(46/49);32例Ⅳ型颅咽管瘤,全部采用胼胝体入路,全切除率为93.8%(30/32)。结论按发生位置来分型颅咽管瘤是可行的,并使其各自成为相对独立的疾病,更有利于在制定诊疗方案和疗效评价上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翼点入路切除颅咽管瘤的手术方法及效果。方法13例颅咽管瘤患者均采用经右侧翼点入路手术,合理利用四个手术间隙切除肿瘤。结果11例肿瘤达到全切,1例囊实性和1例实性肿瘤次全切除(术后分别行γ-刀治疗);1例术后9d死亡。随访6月~2.4年,12例均未见肿瘤复发。结论应用显微外科技术经翼点入路可满意地切除颅咽管瘤,术后辅以放疗或γ-刀治疗能有效地延长患者生存时间,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13.
锁孔手术切除颅咽管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锁孔入路切除颅咽管瘤的显微手术技术,以最大限度减少手术创伤,并达到完美的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眉部切口,在眶上额骨作直径2cm左右开颅,应用内镜辅助的显微手术技术切除病变。结果 连续8例颅咽管瘤患者采用眶上锁孔入路技术获治愈。结论 眶上锁孔入路可明显减少手术创伤,提供鞍上区足够的手术空间,并有效地切除病变。  相似文献   

14.
颅咽管瘤的显微外科治疗(附94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的显微手术治疗经验与技巧.方法 回顾性分析94例颅咽管瘤的显微手术方法、并发症和治疗结果,总结临床治疗过程中的体会.病人中男性居多,为58例(61.7%).88例(93.6%)表现为神经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症状,最常见的症状为头痛,计75例(79.8%).手术经扩大翼点入路71例,经额下入路19例,经半球间-纵裂入路2例,经蝶入路2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87例,次全切除4例,部分切除3例.最常见的术后并发症为垂体功能低下及尿崩.随访2~5年;正常工作生活84例,生活自理4例,生活需要照顾2例,死亡4例.结论 采用显微手术全切颅咽管瘤,效果良好.鞍区颅咽管瘤采用翼点入路是最佳选择.  相似文献   

15.
显微手术切除治疗颅咽管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切除的方法和入路。方法 45例经显微手术切除的颅咽管瘤中,囊性者34例(有钙化者26例),实质性11例;肿瘤直径2cm或以下者5例,2.1~4.0cm29例,4.1~6.0cm 6例,>6.0cm者5例。4例三脑室内肿瘤经胼胝体前入路,经胼胝体-翼点联合入路2例,39例经右翼点入路切除肿瘤。结果 经术中观察和影像学资料证实,全切除41例,次全切除2例,大部切除2例,随访2月~4年,参加工作或学习者38例,需生活照顾者5例,死亡2例,均系实质性肿瘤。结论早期诊断的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全切除,效果理想;巨大、实质性肿瘤且伴有糖尿病者手术危险性很大。翼点入路是鞍区颅咽管瘤显微手术切除的最佳入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颅咽管瘤手术入路的选择及手术疗效。方法 2004年1月至2015年5月手术治疗颅咽管瘤126例,采用翼点入路54例、前纵裂入路21例、经胼胝体入路19例、经鼻蝶入路32例。结果 肿瘤全切除87例,近全切除28 例,部分切除 11 例。术后颅内压增高症状均得到缓解;41例内分泌异常患者中改善18例;65例视力障碍患者中52例缓解。术后发生钠代谢紊乱117例、尿崩症82例、高热47例、同侧动眼神经瘫痪4例、意识障碍37例、癫痫8例(经药物治疗后均控制良好)。肿瘤复发12例,经伽玛刀治疗,效果良好。结论 术前依据肿瘤的分型选择合适的入路,术中保护好垂体柄、下丘脑及其周围重要神经结构,术后积极处理并发症,对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第三脑室内颅咽管瘤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2月至2017年9月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的17例第三脑室内颅咽管瘤的临床资料,术前均行对侧侧脑室外引流术。结果 肿瘤全切除14例 ,次全切除2例,部分切除1例。术后出现尿崩症8例,电解质紊乱14例,癫痫1例,高热1例,短期记忆力减退4例。术后长期昏迷1例,死亡1例;15例康复出院。13例术后随访3个月~6年,肿瘤复发2例。结论 经胼胝体-透明隔-穹窿间入路为切除第三脑室内颅咽管瘤的有效途径;术前行脑室外引流术有助于减轻脑积水及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切除鞍上突入第三脑室内颅咽管瘤的显微手术人路及疗效.方法 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显微手术切除46例突入第三脑室内的颅咽管瘤.结果 肿瘤全切33例,近全切10例,部分切除3例;随访46例,随访时间3个月-15年,其中39例术后恢复正常工作和生活,8例术后复发.结论 经胼胝体-穹隆间入路切除第三脑室颅咽管瘤疗效显著.此入路能最大限度地保护正常脑组织,并在明显提高肿瘤全切率的同时做到较少的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儿童颅咽管瘤显微外科治疗的手术方法、手术入路和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儿章颅咽管瘤患者显微外科治疗的临床资料。结果 33例中肿瘤全切除30例,近全切除3例,无手术死亡及严重并发症,近全切者术后辅助立体定向放射治疗。31例获随访17月~8.1年,平均4.8年。效果良好者28例,需生活照顾者3例,MRI/CT复查未见肿瘤复发。结论 显微手术切除肿瘤是儿童颅咽管瘤有效的治疗措施;额颞-眶入路能明显缩短到达肿瘤的距离,能显著提高颅咽管瘤手术切除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