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0篇
特种医学   9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2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4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乙状窦后入路微血管减压术(MVD)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自2009年6月至2011年6月来应用MVD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43例(面肌痉挛21例,三叉神经痛20例,舌咽神经痛2例)的临床资料,对其治疗疗效进行分析。结果20例三叉神经痛及2例舌咽神经痛患者术后疼痛立即消失;21例面肌痉挛患者中19例术后痉挛立即消失,2例术后3d痉挛消失。所有患者未见听力下降、面瘫、眩晕、血肿及脑脊液漏等并发症。术后随访2~24个月,43例患者均无复发。结论MVD治疗三叉神经痛、面肌痉挛及舌咽神经痛是安全有效的,创伤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目前治疗脑神经血管压迫综合征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2.
脑膜瘤35例血供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DSA对脑膜瘤血供的诊治价值及优势.方法 分析海口医院2005年7月2010年6月35例脑膜瘤术前DSA检查及手术资料,观察瘤体血供及部分患者栓塞治疗后DSA图像的特点,并以术中所见为标准对照.结果 35例脑膜瘤患者显示瘤体的供血动脉来源手术符合率为91%;邻近大血管受压移位程度、引流静脉及静脉窦受累情况手术...  相似文献   
3.
多途径应用尼莫地平防治脑血管痉挛的现状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脑血管痉挛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neurysmal subarachnoid hemorrhage,aSAH)、颅脑损伤、开颅手术及脑血管疾病介入治疗后的常见并发症,可引起脑血流量减少.甚至发生缺血性卒中,从而降低患者的生存质量.是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循证医学研究结果证实尼莫地平能够降低脑血管痉挛所致的缺血性神经功能损伤及患者死亡率~([1]).为更好地发挥尼莫地平防治脑血管痉挛的疗效.国内外对其不同用药途径进行了探索研究,现复习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符俊骐  史克珊 《海南医学》2012,23(9):116-118
高血压脑出血是危害人民健康的重大疾病,其发病率、死亡率和致残率均高.本文就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时机和手术方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注射对比剂后多体素^1H-MRS对脑胶质瘤、单发转移瘤和脑脓肿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搜集脑胶质瘤16例、单发转移瘤19例和脑脓肿6例,均行注射对比剂后多体素^1H-MRS检查。10例年龄匹配的健康志愿者作对比。比较脑胶质瘤与单发转移瘤强化区及强化边缘区胆碱/肌酸(Cho/Cr)、氮-乙酰天门冬氨酸/胆碱(NAA/Cho)、氮-乙酰天门冬氨酸/对侧相应正常脑组织区胆碱(NAA/Cho-n)和胆碱/对侧相应正常脑组织区胆碱(rCho)值的差异,并做统计学分析。结果:各个级别胶质瘤与单发转移瘤强化区之间Cho/Cr值分别为3.1709±2.197和4.3520±2.509,NAA/Cho-n值分别为0.3312±0.301和0.3843±0.2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NAA/Cho值分别为0.2436±0.220和0.4550±0.240,rCho值分别为1.5426±0.808和0.9129±0.30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强化边缘区之间上述比值分别为Cho/Cr1.6208±0.230和0.9105±0.414,NAA/Cho-n 0.5357±0.250和0.8015±0.374,NAA/Cho 0.4762±0.278和2.4434±1.636,rCho1.1761±0.423和0.5405±0.497,除NAA/Cho-n外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01)。脑脓肿出现特征性波谱。结论:增强后多体素^1H-MRS对脑胶质瘤、单发转移瘤和脑脓肿的鉴别诊断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恶性脑胶质细胞瘤的问质化疗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8年来利用术中埋置在残瘤腔的化疗囊对213例恶性脑胶质瘤患行间质化疗(interstitial chemotherapty)的早期及远期疗效。方法:于术中对肿瘤行尽可能多切除的残瘤腔内埋置自行研制的化疗囊,术后进行经皮穿刺注入卡氨芥(BCNU)的癌内化疗。结果:能明显延长患的生存期和改善生存质量。213例患生存期超过1年140例(65.73%),3年生存51例(23.94%),5年生存21例(9.86%),7年生存9例(4.23%),显高于国内外相关的报道。结论:利用化疗囊对恶性脑胶质瘤的间质化疗经长期临床观察和病理学资料证实,是一种适用于大脑半球胶质瘤治疗的新方法。其优点是给药操作简便、能发挥脂溶性药物最大药效、无全身毒副作用和其他并发症。  相似文献   
7.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全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全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的病因及临床处理方法。方法 对1999年至 2 0 0 3年 6月间 5 4例全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患者诊断治疗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 4例患者中 13例获得明确诊断 ,通过重复全脑血管造影检查发现 1例右额叶脑动静脉畸形 ,1例右侧后交通动脉瘤 ,头颅MRI检查发现 2例隐惹性血管畸形 ,均经手术证实。手术探查发现 2例前交通动脉瘤 ,7例为脑动脉静畸形。结论 不明原因的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 (SAH)全脑血管造影检查未见异常患者多为动脉瘤血栓形成 ,微小动脉瘤 ,瘤颈狭窄 ,血管痉挛及病变被血肿压迫不显影等。首次全脑血管造影未见异常应重复造影检查 ,并进一步行MRI、CT检查 ,对于反复同一部位出血或头颅CT、MRI扫描高度怀疑有病灶存在者均应行手术探查  相似文献   
8.
异丙酚对颅脑围手术期患者一氧化氮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观察异丙酚对颅脑围手术期患者血浆一氧化氮 (NO)、一氧化氮合酶 (NOS)、氧自由基 (OFR)、脂质过氧化物 (L PO)、内皮素 (ET)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 (CGRP)的影响。方法 :择期行脑瘤手术患者 2 0例 ,急性颅脑损伤 (ACI)患者 40例 ,根据麻醉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异丙酚组、异氟醚组和γ羟基丁酸钠 (γ OH )组。用电子自旋共振 (ESR)方法测定 OFR;用化学方法测定 NOS活性和 NO、L PO含量 ;用放射免疫分析及化学分析方法测定 ET和 CGRP含量。观察时间为麻醉诱导前及开颅手术去骨瓣后 1、3、6、12和 2 4小时 (分别用 T0 ~ T5表示 ) ;并以 40例健康者作为术前对照。结果 :ACI患者异丙酚组开颅去骨瓣后 (T1 ~ T5) NO和 NOS较 T0 降低 ,且分别于 T4、T1 达到正常水平 ;ET于 T2 和 T1 时均较 T0 明显降低 (P<0 .0 1) ,而 CGRP于 T2 时明显升高(P<0 .0 1)。脑瘤患者异丙酚组 OFR和 L PO(T1 、T2 )较 T0 显著降低 (P<0 .0 5和 P<0 .0 1) ;异氟醚组 OFR、L PO于 T1 、T2 时较 T0 明显升高 (P<0 .0 5和 P<0 .0 1) ,T2 时较异丙酚组同时间点显著增高 (P均 <0 .0 1)。γ OH组 :NO于 T1 时异常升高 (P <0 .0 1) ,而后开始下降 ,T4时接近 T0 时 ,T5时又异常升高 (P <0 .0 1)。NOS术后开始下降 ,后逐渐上升 ,至 T5时异常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创伤后迟发性脑肿胀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与治疗。方法 回顾性分析1998年1月~2005年6月年收治的17例迟发性脑肿胀患者的临床特点和救治情况。结果 所有颅脑损伤患者采用保守治疗后均有好转,但于伤后5-10d出现恶化,CT复查有脑肿胀,经加强综合脱水等治疗后16例治愈,1例死亡。结论 迟发性脑肿胀好发于对冲性额、颞叶挫裂伤伴明显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薄层血肿及早期CT有脑肿胀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创伤后的迟发性脑血管痉挛、微循环障碍、静脉回流障碍及甘露醇作用下降等因素有关。此类患者病情隐蔽性强,应加强观察、积极行CT复查,如能早期明确诊断,保守治疗多数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