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周明乾  罗微  马骊  温茜  黄永塔  王小宁 《广东医学》2008,29(8):1283-1285
目的探讨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α,β链CDR3谱系漂移,为肺结核患者特异性T细胞免疫应答机制和免疫治疗研究提供基础。方法采用基因扫描谱型分析技术,分析6例正常献血员及6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PBMC中T细胞TCR CDR3谱型分布特征及患者TCRVα和Vβ基因家族的优势取用情况,对克隆性增生T细胞CDR3区进行序列分析。结果6例正常献血员外周血中TCR 32 Vα,24Vβ家族CDR3谱型均呈高斯分布(gaussian distribution),6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出现不同Vα和Vβ家族优势取用,对部分单/寡克隆增生T细胞α,β链CDR3区基因进行测序,证实存在不同的CDR3序列。结论肺结核患者活动期外周血T细胞TCRα,β链CDR3谱系出现明显漂移,提示CDR3的选择性表达与结核患者细胞免疫应答机制有关,优势取用Vα,Vβ家族T细胞TCR CDR3序列的确定,为肺结核患者特异性T细胞免疫治疗研究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抗人卵巢癌/抗人CD3单链双特异性抗体(BHL-1)介导的αβT细胞CDR3谱系漂移,为双特异性抗体介导的T细胞免疫应答机制提供理论基础。方法采用免疫扫描谱型分析技术,分析6例正常献血员T细胞在人卵巢癌SKOV3细胞联合BHL-1刺激前后的TCR库多样性变化(CDR3谱型分布特征)及刺激后T细胞TCRα、β链CDR3优势利用情况,对克隆性增生T细胞的CDR3区进行序列分析。结果刺激前6例正常献血员TCR CDR3谱型均呈高斯分布,刺激后发生CDR3谱系漂移,部分TCR Vα、Vβ家族出现优势增生,明确了BHL-1介导下单克隆增生T细胞的α、β链CDR3序列。结论 SKOV3联合BHL-1诱导的T细胞CDR3谱系出现明显漂移,提示CDR3的选择性表达可能与BHL-1介导的特异性T细胞免疫反应有关,特异应答T细胞TCR CDR3序列的确定,将为卵巢癌的T细胞免疫治疗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细胞TCRβ链CDR3谱系漂移,为SLE的免疫应答机制和个性化治疗研究提供基础。方法 采用免疫扫描谱型分析技术,分析5例正常献血员的CDR3分布特征及5例SLE患者PBMC中T细胞TCRβ链CDR3的优势利用情况,对克隆性增生T细胞的CDR3区进行序列分析。结果 5例正常献血员PBMC TCR BV CDR3谱型均呈高斯分布,5例活动型SLE患者24TCR BV CDR3家族均出现不同的优势表达。对单/寡克隆性增生T细胞B链CDR3区基因进行测序,证实存在不同的CDR3序列。结论 SLE活动期外周血T细胞TCRβ链CDR3谱系出现明显漂移,提示CDR3的选择性表达可能与SLE的免疫发病机理有关。特异应答的T细胞TCRCDR3序列的确定,将为SLE的发病机制研究和个性化治疗提供新的方法与手段。  相似文献   

4.
IL-2体外诱导健康人外周血T细胞TCRβ链CDR3谱系漂移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IL-2对体外培养的T细胞TCRβ链CDR3谱系漂移的影响.方法 分离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细胞,加入IL-2,常规体外培养,乳酸脱氢酶释放法检测其非特异性杀伤活性;采用免疫谱型分析技术,分析其CDR3长度以判断T细胞的克隆性.结果 3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T细胞对鼻咽癌细胞系CNE2没有杀伤作用;PBMC的TCR Vβ CDR3谱型均呈高斯分布,经IL-2体外培养后部分家族出现不同的优势表达.结论 IL-2对体外培养的T细胞TCRβ链CDR3谱系漂移有一定影响,对其非特异性杀伤无影响.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FQ-PCR溶解曲线技术分析临床白血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T细胞TRAV和TRBV基因各家族的CDR3谱系特征。方法提取4例健康志愿者和15例临床白血病患者PBMC中mRNA,逆转录成cDNA,FQ-PCR扩增32个TRAV基因和24个TRBV基因家族的CDR3区,FQ—PCR溶解曲线技术分析CDR3谱系特征,并测序分析单克隆家族CDR3区氨基酸序列的组成。结果4例健康志愿者PBMC中(α/βT细胞的CDR3谱系FQ-PCR溶解曲线峰型图,均表现为多峰图;而15例白血病患者PBMC中α/βT细胞CDR3谱系FQ—PCR溶解曲线峰型图,多数患者出现寡或偏峰型图、低或无峰型图、典型的单峰型图;不同白血病患者异常峰的频率不一致;单峰型图TRAV和TRBVPCR产物基因测序,未发现不同患者存在完全相同的CDR3区。结论FQ-PCR溶解曲线技术能很好的分析白血病患者PBMC中TCRα/βCDR3谱系的单、寡、多克隆性增殖;非T细胞白血病患者PBMC中TCRα/βCDR3的单峰(或寡峰)家族T细胞,可能来源于机体对肿瘤应答的T细胞,而在T细胞白血病患者,可能为肿瘤T细胞或机体抗肿瘤T细胞。本实验可为进一步研究白血病的免疫应答机制和个体化治疗提供基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利用荧光定量PCR溶解曲线分析技术检测多系统萎缩病人TCRβ链CDR3谱序。方法提取1例多系统萎缩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总RNA逆转录成cDNA,以26个人TRBV基因家族设计上游引物,共同的TRBC基因设计下游引物,用荧光定量PCR(FQ—PCR)扩增26个TRBV基因各家族CDR3谱系,根据其溶解曲线图分析各家族CDR3谱系的单/寡/多克隆增生。结果该病例外周血T细胞TCRβ链26个家族CDR3表达频率不一致,有的家族呈现缺失状态,有的家族出现寡克隆状态。结论该多系统萎缩病人TCRβ链CDR3存在谱系漂移,有的表达呈寡克隆,有的无表达呈缺失。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寻常型天疱疮(PV)患者外周血T细胞受体(TCR)互补决定区(CDR3)基因谱型变化,了解克隆扩增的T细胞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相互关系。方法:采用免疫扫描谱型分析技术,分析6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TCR β链可变区(BV) CDR3谱型分布特征以及6例PV患者CDR3谱型变化情况。结果:6例正常人TCR BV CDR3谱型均符合正态分布,6例PV患者TCR BV CDR3谱型均出现多态性降低,BV亚家族单/寡克隆增生。结论:PV患者外周血TCR可变区β链CDR3谱型异常可能与PV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利用荧光定量PCR溶解曲线分析技术检测1例多系统萎缩患者TCR α链CDR3谱系。方法:提取1例多系统萎缩患者和1例正常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的总RNA,逆转录成cDNA,以32个人TCR α链胚系可变区基因家族(TRAV)设计上游引物,共同的TCR α链恒定区基因家族(TRAC)设计下游引物,荧光定量PCR(FQ—PCR)扩增32个TRAV基因各家族CDR3谱系,溶解曲线法分析各家族CDR3谱系的单、寡、多克隆增生,挑选单克隆进行PCR扩增,扩增产物行普通琼脂糖凝胶回收后测序分析。结果:多系统萎缩患者和正常人PBMC的32个TCR α链TRAV家族CDR3谱型的FQ—PCR产物的各家族相对定量表达不一;正常人的32个TCR α链TRAV家族CDR3谱型的溶解曲线图表现为多个峰型的高斯分布,多系统萎缩患者的TRAV10、TRAV15、TRAV29家族CDR3谱型的溶解曲线表现为单峰的克隆性增生,其他家族为多峰、寡峰的多克隆及寡克隆增生,未出现缺失的家族,对单峰的TRAV15家族的测序得到的CDR3区的氨基酸组成为:SAIYFCAEDRDSTLTFG。结论:该多系统萎缩患者的PMBC中,存在TCR α链CDR3谱系漂移。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并探讨与干扰素-α抗病毒治疗早期病毒学应答的关系。方法入选19例接受干扰素-α治疗的CHB患者,治疗前收集外周血5 mL,分离并提取单个核细胞(PBMC)中的总RNA,利用反转录-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扩增T细胞受体(TCR)各β链可变区(BV)家族互补决定区3(CDR3)基因,溶解曲线分析各BV家族CDR3谱系的克隆性增生情况,同时观察治疗前及治疗3个月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肝功能水平变化。结果 19例CHB患者治疗前外周血TCR BV家族CDR3谱型均发生不同程度的单、寡及偏峰性克隆增生;治疗3个月时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水平及HBV-DNA载量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病毒学应答组较无应答组TRBV CDR3克隆增生异常率、HBV-DNA载量及ALT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答组AST水平显著高于无应答组(P<0.05)。结论 CHB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存在不同程度的克隆性增生,且细胞免疫功能与干扰素-α抗病毒治疗的早期病毒学应答效果间无相关性,采用细胞免疫功能状态来评估干扰素抗病毒近期疗效存在局限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扩增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iffuse large B cell lymphoma,DLBCL)相关抗原特异T细胞克隆的全长TCRα和β链基因序列,并对其三维空间结构进行预测。方法从已鉴定的2例伴有克隆性增殖TCR Vα6和Vβ13亚家族T细胞的DLBCL患者外周血中克隆全长TCRα和β基因序列,利用Primer Premier 5.0分析软件推算其相应的氨基酸序列,并通过自动化蛋白质模建服务器SWISS-MODEL进行三维空间结构预测。然后利用蛋白质三维图像分析软件Rasmol对所获得的TCR三维空间结构进行显示和分析。结果获得DLBCL相关抗原特异TCRα6和β13全长基因序列及其氨基酸序列。2例患者的TCR Vα6的空间结构与PDB ID:3ffcD模型相似,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2.16%和91.71%;而2个TCR Vβ13也均具有同一个空间结构模型PDB ID:2ialD,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2.95%和92.18%。结论来自不同DLBCL患者外周血中克隆性增殖的TCR Vα6或Vβ13亚家族T细胞的TCR具有高度同源性的空间结构,提示其可能识别相同的肿瘤抗原表位。  相似文献   

11.
Fu YW  Zhu P  Zhao XW  Li HF  Zeng ZZ  Zhang R  Wang YJ  Zhang Y  Liu JH 《中华医学杂志》2003,83(19):1648-1652
目的 通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自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APBSCT)前后T细胞受体B(TCRβ)CDR3基因表达谱型的变化,探讨SLE发病机理以及患者干细胞移植后T淋巴细胞克隆的免疫重建特征。方法 应用RT-PCR扩增APBSCT的SLE患者外周血的TCRβ可变区(V)25个家族的基因序列,在长泳道测序胶上电泳,形成TCRβCDR3基因表达谱型图。通过谱型图上电泳条带分析SLE移植前T细胞克隆增生的特征以及移植后T细胞克隆群的变化,做增生T细胞克隆的TCRβ基因序列分析,了解TCRβ基因与自身免疫病的相关性。结果 正常HCRβV25个家族的基因序列电泳后分别出现呈高斯分布的10余条电泳条带,组成CDR3基因表达谱型图。8例SLE患者谱型图均出现异常,4例TCRβ在β3V13.1基因家族T细胞出现寡克隆增生,3例在βV8,βV9,βVl5家族中出现寡克隆性增生。APBSCT后T细胞克隆分布趋于正常,CDR3恢复多态性,部分恢复到正常TCRβ基因分布。测序结果显示谱型图上单一条带过度浓集往往是单克隆或者寡克隆T细胞增殖;发现SLE一个异常T细胞克隆的TCRβV8 CDR3氨基酸序列与已报道强直性脊椎炎疾病相关克隆完全一致。结论 SLE患者出现T细胞寡克隆增生,增生的T细胞克隆可能与自身免疫病发病有关。APBSCT后免疫重建,抑制了致病的T细胞寡克隆,可能是移植后SLE治疗缓解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2.
《新乡医学院学报》2016,(8):686-691
目的比较乙型肝炎病毒性相关性肝细胞癌(HBV-RHC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PBLs)与肝癌组织中浸润性T淋巴细胞(TILs)受体(TCR)谱系及互补决定区3(CDR3)序列特点。方法选择新乡市中心医院2014年3~8月行肝癌切除术患者10例为研究对象。应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扩增TCRβ链可变区(BV)中CDR3基因的24个家族,采用扭曲率、缺失率、正态率、单峰率以及复杂评分分析TCR-BV各家族谱系的完整性与多样性,并将优势利用的谱系家族进行CDR3测序。结果 10例HBV-RHCC患者CDR3谱系多数呈现扭曲分布。PBLs与TILs复合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2);且上述谱系特征与肝癌家族史、AFP水平有关,但与患者的病毒载量无关。此外,在PBLs与TILs中发现了"GGTGVSPLH""LGTGNDDPF"共有序列。结论 HBV-RHCC患者PBLs与TILs中存在克隆性增生,并证实了局部细胞免疫功能差异的存在。多个共有序列的发现,为HBV-RHCC的靶向治疗提供理论基础与潜在的靶点。  相似文献   

13.
Jurkat细胞TCR基因重排对 BV CDR3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Jurkat细胞TCRBD2-BJ2基因重排对TCRβ链可变区互补决定区3(BV CDR3)可能产生的影响,为深入研究TCR基因重排奠定实验基础。方法RT-PCR扩增TCR BV26个亚家族CDR3区,结合TCR基因扫描(GeneScan)和基因测序技术,监测Jurkat细胞在增殖传代过程中以及在T细胞激活剂和超抗原SEA等刺激诱导后TCR BV CDR3谱系漂移及长度和序列变化。结果表达TCR BV8家族的单克隆细胞株Jurkat,在增殖传代过程中,以及经刺激诱导48或72h后,未监测到有TCR BV8以外的新的BV亚家族出现,BV8 CDR3长度和一级核苷酸序列也未发生变化。结论Jurkat细胞发生的TCR基因重排可能不引起TCR BV CDR3改变,因而对TCR BV CDR3区抗原识别特异性(即抗原特异性漂移)并未产生影响,但并不排除TCR发生改变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目的:通过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T淋巴细胞的T细胞受体(TCRβ)基因谱型,了解肿瘤患者外周血中T细胞克隆特征以及机体抗肿瘤免疫状况.方法: 采用RT-PCR方法扩增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肿瘤组织和术后外周血TCRβ基因的24个V基因片段,经过特殊的测序凝胶分离和银染色后,确定它们的TCRβV基因表达谱型.通过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分析克隆性增殖的特征和CDR3区氨基酸序列.结果: 结直肠癌患者术前外周血的TCRβ基因谱型中具有克隆性表达条带,其中有些克隆的CDR3区与肿瘤组织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lymphocyte,TIL)中克隆性表达的TCRβ基因的CDR3区具有相同的氨基酸基序;临床特征表现为肿瘤局部有淋巴结转移,但是术后10个月没有复发.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外周血具有与肿瘤负荷相关的T淋巴细胞克隆性增生,可能是肿瘤相关抗原特异性的抗肿瘤T淋巴细胞克隆.  相似文献   

15.
目的 了解急性早幼粒细胞性白血病(APL)细胞体外诱导脐血T细胞的TCR Vα和Vβ亚家族克隆性增殖及针对APL细胞特异性杀伤情况.方法 采用混合淋巴细胞和肿瘤细胞培养(MLTC)方法,利用APL细胞体外诱导脐血T细胞增殖,用RT-PCR和基因扫描分析MLTC后T细胞的29个TCR Vα亚家族基因和24个TCR Vβ亚家族基因的互补决定区(CDR3),了解各亚家族的T细胞克隆性增殖特点,并应用LDH法分析诱导增殖的T细胞针对APL细胞特异性杀伤作用.结果 经APL细胞刺激后增殖的脐血T细胞表达部分Vα和Vβ谱系基因,并在Vα10、Vβ5和Vβ15出现有克隆增殖趋势,诱导后T细胞对APL细胞的杀伤性均高于未诱导组的T细胞.结论 APL细胞体外诱导脐血T细胞出现抗原相关的TCR Vα和Vβ亚家族优势利用和克隆性增殖;诱导后的T细胞对APL细胞具有特异性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初步探讨外周造血干细胞(PBSC)移植后以及出现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时,外周血T细胞a链的CDR3谱型变化和特征.方法 采用免疫扫描谱型分析技术,监测1例重型β-地中海贫血移植前、移植后23 d、GVHD时(移植后28 d)患者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及供者PBSC标本T细胞a链的CDR3谱型变化,基因扫描(GeneScan)和测序分析克隆性增生T细胞TCR分子特征.结果 患者移植前PBMC的24个TCR BV家族CDR3谱型均呈高斯分布,部分家族在移植后23 d、和GVHD时呈现为寡峰和单峰,同时部分家族消失,单克隆增生T细胞TCR beta链的测序结果 显示不同的CDR3区组成,设计特异的CDR3引物进一步分析提示其可能来源于干细胞移植后的分化.结论 PBSC移植后23 d,PBMC中的多数24TCRBV家族CDR3谱型表现为多克隆,GVHD时,部分家族出现明显的单、寡克隆增生,这些特异T细胞可能在GVHD中发挥重要作用.对移植前后TCRCDR3谱型和特异TCR分子特征的分析将有助于PBSC移植后免疫重建的评估和出现排斥反应时的特异性治疗.  相似文献   

17.
目的 了解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慢性期(chronic phase,CP)和缓解期(complete remission,CR)外周血T细胞受体(T cell receptor,TCR)Vδ亚家族T细胞的分布和克隆性情况.方法 利用RT-PCR扩增8例CML-CP和8例CML-CR患者外周血T细胞中8个Vδ亚家族基因的互补决定区(CDR3),了解TCR Vδ亚家族T细胞的分布和利用情况;阳性产物进一步经基因扫描分析CDR3长度,从而了解其克隆性.10例健康人外周血作为对照.结果 8例CML-CP患者外周血T细胞平均表达(3.25±0.89)个Vδ亚家族,主要以Vδ1、Vδ2和Vδ3的表达为主,而8例CR期患者则平均表达(3.50±0.76)个Vδ亚家族,主要集中在Vδ1、Vδ2、Vδ3和Vδ8中表达;两组与健康对照组(3.50±0.52)比较无统计学意义.此外,Vδ8表达频率在CML-CR患者(5/8)中略高于健康人(3/10)和CML-CP患者(2/8).基因扫描绝大多数患者和健康人外周血TCR Vδ亚家族T细胞均存在克隆性增殖现象,主要以Vδ1-Vδ3为主,但在CML-CR患者中,表达V87亚家族的两例样本均呈克隆性增殖,这在10例健康人中均未检测到.结论 3组样本的外周血T细胞中TCR Vδ谱系和克隆性增殖类似,提示CML患者T细胞免疫抑制可能并不主要累及TCR Vδ谱系变化,并在CML-CR期所出现了一些不同的Vδ表达和克隆模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建立小鼠T细胞受体(TCR)互补决定区3(CDR3)谱型的基因扫描分析术,为分析T细胞克隆提供研究方法.方法 应用RT-PCR方法分别扩增近交系小鼠C57BL/6H-2b,Balb/CH-2d和F1代小鼠[Balb/cx C57BL/6 F1H-2d/b,CB6F1)脾脏T细胞的21个TCK Va家族和18个TCK VB家族的CDR3,并用基因扫描分析扩增产物以确定T细胞的克隆性.结果 3种小鼠脾脏T细胞均表达所有的TCR Vα和Vβ CDR3基因,基因扫描显示全部TCK CDR3谱型呈高斯(钟型)分布,提示均为多克隆T细胞.各家族CDKs基因表达频率接近,但呈现不同的多态性和长度分布.结论 基因扫描分析TCR.αβ CDR3基因谱型是检测小鼠T细胞克隆性的精确敏感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ML-M5)病人TCR Vβ亚家族T细胞的分布及其克隆性。方法:利用RT-PCR分别扩增9例M5病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TCR Vβ24个亚家族基因的CDR3,了解TCR Vβ谱系的表达情况。PCR 产物进一步经基因扫描分析,确定T细胞克隆性。结果:9例AML-M5病人仅存在1-10个Vβ亚家族T细胞,而正常血标本则可检测到24个Vβ亚家族。基因扫描分析显示:8例病人的某些Vβ亚家族出现这一主峰图象(寡克隆性T细胞)。Vβ2寡克隆T细胞发现于6例病人中。结论:结果提示AML-M5病人存在克隆性增殖的T细胞,主要为Vβ2亚家族,推测这可能是对白血病细胞(M5)相关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并可能具有抗白血病的活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柯萨奇病毒(CVB3)心肌炎细胞毒T细胞(CTL)亚类(ACTL、VCTL、MCTL)TCR CDR3 Vβ基因取用格局。方法无菌摘取72h内新生Balb/c鼠心脏,培养单层心肌细胞并将其分为三组,分别用CVB3、放线菌素D处理和不经过任何处理;实验组制备CVB3心肌炎鼠模型,处死后将其肠系膜淋巴结制成单细胞悬液,分别加入上述三组单层心肌细胞,采用免疫吸附法获取ACTL、VCTL、MCTL,对照组鼠为正常小鼠处死后取肠系膜淋巴结制成单细胞悬液;采用MTT法对实验组ACTL、VCTL、MCTL和对照组T细胞进行细胞毒鉴定;常规进行RT-PCR,判断实验组细胞及对照组细胞的TCR Vβ基因取用格局。结果对照组T细胞表达Vβ基因全部20个家族,而实验组三类CTL的Vβ基因取用格局呈现明显的限制性,ACTL优势表达Vβ36、Vβ8.1、Vβ8.2、Vβ8.3,MCTL优势表达Vβ5.1、Vβ8.1、Vβ8.2、Vβ8.3,而VCTL优势表达Vβ7、Vβ8.1、Vβ8.2、Vβ8.3。结论CVB3心肌炎中导致心肌细胞损伤的CTL受到特异性抗原刺激后其TCR Vβ基因取用格局呈现明显的限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