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1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3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乙型肝炎后肝硬化伴发糖代谢异常97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肝硬化伴发糖代谢异常的胰岛β细胞的分泌功能.方法:乙型肝硬化患者97例,经口服糖耐量试验分为糖耐量正常组、减退组及糖尿病组,另设正常健康组30例,观察比较各组之间的胰岛素释放试验、C肽释放试验、胰岛素敏感性(IS)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HBCI),并进行分析.结果:乙型肝炎肝硬化糖耐量正常组、减退组存在高胰岛素血症,糖耐量正常组、减退组及糖尿病组均存在胰岛素敏感性(IS)降低,糖尿病组胰岛D细胞功能指数(HBCI)降低,与正常组比较有明显差异(q=3.89、5.02、4.07、5.09、7.72、3.80,P<0.05或0.01).结论: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存在高胰岛素血症及胰岛素敏感性降低,糖耐量正常与减退者其胰岛β细胞仍有一定的分泌功能,伴发糖尿病者胰岛β细胞分泌功能明显减弱.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改变。方法:观察比较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及正常健康人的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并比较慢性乙型肝炎转氨酶正常者与异常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差异。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4^+、CD8^+T细胞计数及CD4^+/CD8^+低于正常人;慢性乙型肝炎血清转氨酶异常者与转氨酶正常者比较,CD3^+、CD8^+T细胞计数升高,CD4^+/CD8^+比值降低。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的低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亚群T淋巴细胞受体(TCR)β链Ⅴ区(BV)中互补决定区3(CDR3)谱型特点.方法 采集8例CHB患者(ALT>2倍正常值上限)的抗凝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磁珠分选CD8~+T淋巴细胞亚群,提取RNA并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扩增TCR BV中CDR3基因的24个家族,采用免疫指纹技术进行TCRBV各家族基因扫描和谱型分析.不同细胞亚群间数据比较采用配对t检验.结果 8例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TCR BV家族CDR3谱型发生明显偏移,表现为单克隆性,寡克隆性及偏峰性克隆增生.8例患者CD8~+T淋巴细胞亚群发生TCR BV CDR3谱型偏移家族总个数高于去除CD8~+T淋巴细胞群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10.6±4.7)个比(4.1±3.1)个,t=6.619,P<0.01)];比较单、寡克隆增生2种形式偏移的家族,CD8+T淋巴细胞亚群也高于代表CD4+T淋巴细胞的去除CD8~+T淋巴细胞群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8.8±4.5)个比(3.9±2.8)个,t=5.706,P<0.01].对其中3例患者磁珠分选前后TCR BV谱型的比较发现,分选后CD8+T淋巴细胞亚群发生TCR BV谱型偏移家族数均高于分选前.结论 通过淋巴细胞亚群分选方式分析TCR BV家族CDR3谱型变化可以减少不同淋巴细胞亚群之间的峰型重叠干扰;应用这一方法分析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亚群克隆增生程度有助于了解CHB患者炎症的发生机制.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流产孕妇不同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含量对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着丝粒点(Cd)变异的影响,探讨孕妇自然流产原因。方法选择有自然流产史孕妇60例,根据HBV-DNA含量,分为2组[其中Ⅰ组HBV-DNA含量为10~3~10~5 copy/mL;Ⅱ组HBV-DNA含量大于10~5copy/mL];选取15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对上述各组对象进行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制作,同步银染法观察染色体着丝粒点变异情况,分析变异率与HBV-DNA含量的关系。结果Ⅰ组与健康对照组、Ⅰ组与Ⅱ组之间着丝粒点变异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Ⅱ组与健康对照组着丝粒点变异率有极显著性差异,且病毒含量越高,变异率越大。结论乙型肝炎病毒可引起外周血染色体着丝粒点变异,使着丝粒点功能失活,影响纺锤丝与着丝粒的附着,从而导致染色体不分离,提示乙型肝炎患者Cd的变化可能是导致流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选择4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均给予阿德福韦酯10mg,每日1次,共48周,检测治疗前、治疗12个月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结果经抗病毒治疗后,患者血清HBV DNA滴度明显下降,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改善,CD4+T淋巴细胞上升,CD4+/CD8+上升,较治疗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经阿德福韦酯抗病毒治疗后抑制HBV的复制,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状态呈逐渐改善趋势。  相似文献   
6.
7.
肾综合征出血热患者一氧化氮水平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是我国的常见,多发传染病之一,其发病机制仍未完全阐明,尽管近年来对其进行了许多研究,并提出病毒直接感染,免疫反应,体流因子的作用是造成病损的三个主要环节,但其详细机制仍不十分明了^[1],我们对HFRS患者一氧化氮(NO)产生水平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其临床意义,试图探讨NO在HFRS发病机制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脾动脉栓塞术对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6 年1 月— 2018 年7 月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49 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作为脾栓塞组。回顾性分析患者 脾动脉栓塞术治疗前及治疗后3 周内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原时间(APTT)、国际标准化 比值(INR)、凝血酶时间(TT)及纤维蛋白原(FIB)的变化。另选取本院同期收治的采用常规保守治疗 的40 例肝硬化脾功能亢进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脾栓塞组APTT 治疗前后分别为(46.063±11.477)和 (40.243±8.973)s,FBG 治疗前后分别为(155.346±39.930)和(267.289±101.644)mg/ml,TT 前后分别为 (22.860±2.749)和(20.600±2.437)s。脾栓塞组APTT、FIB 及TT 指标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而PT、INR 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脾动脉栓塞术能够降低门静脉 系统压力、减轻脾亢进功能症状,还可以改善肝硬化脾亢患者的凝血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纤维化指标联合检测在肝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放免法对144例肝病患者进行IV-C、HA、LN检测,并与30例献血员作对照组.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和X2检验。结果重症肝炎、肝炎肝硬化血清IN-C、HA和LN水平和慢性肝炎(中、重度)患者血清IV—C和HA较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0.001),肝硬化较慢性肝炎(中、重度)3项肝纤维化指标明显升高(P<0.05)。肝硬化、重型肝炎和慢性肝炎(中、重度)3项指标同时检出率分别为88.9%、80%和70.8%。结论血清W—C、HA、LN联合检测对肝病的诊断及预后的判断有重要意义。病毒性肝炎患者肝纤维化血清学指标3项同时超过正常上限时,即应抗肝纤维化治疗。  相似文献   
10.
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患者,病程中可并发高渗性非酮症性糖尿病昏迷(NKHDC),其误诊率高,且死亡率高达40%~75%[1].我院于1993~2000年收治HFRS诱发的NKHDC10例,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